九年级政治 第四单元 第一节《畅谈理想》教案 湘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第一节畅谈理想教案第一课时多彩的个人理想
一、设计依据
(一)客观依据发
人生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正确崇高的理想是催人奋斗的力量源泉。

2、教材内容:
①特点:“多彩的个人理想”是关于个人理想的内容,理论性不是很强,但与学生联系很紧密,主要侧重于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②重点:什么是理想;理想的变化。

③难点:理想与幻想、空想的区别;理想实现的条件。

3、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

(二)主观依据
1、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价值观:理想是指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正确甚至崇高的理想,是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每个人都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②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辩证思维能力。

③知识:明确理想对于个人的重要性,知道理想也是调整和改变的。

2、教学方法
①教法:案例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法。

②学法:自主体验。

3、教学模式
走进生活——明确观点——深入体验——学会运用
二、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第一框“多彩的个人理想”采用了多种活动进行阐述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我的理想》,得出理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

通过对比自身过去和现在的理想,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话题中来,使内容变得充实而有趣,从而感悟理想是会发生变化的,人生不能没有理想,否则就会走上歧途。

三、过程设计
【走进生活】
情境一:袁隆平的“梦”
“泥腿子”科学家袁隆平的超级水稻梦——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的比高粱还长,比扫帚还长,子粒比
花生还大,很高兴。

我就在稻穗下乘凉。

这是我的一个梦,现实还差得远……
师:你从袁隆平的“梦”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人们都有对自己未来的设想。

师:人们都需要有理想。

【明确观点】
师:大家还记得自己在幼儿园时的理想吗?
生:略。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
师:又有谁记得自己小学时候的理想呢?
生:略。

师:现在面临初中毕业,你又有什么打算呢?
生:略。

师:在我们个人的成长中,每个阶段的理想固定不变吗?
生:不是。

师:没有一个人的理想是固定不变的,这说明了什么?
生:人民对理想的认识在不断加深,也在不断调整之中。

师:由于人生历程的丰富多彩,理想也就五彩缤纷。

【深入体验】
情境二:不同的理想造就不同的人生
达尔文一生钟情于科学研究,他长期坚持到野外观察动植物的习性,1859年写成了《物种起源》一书。

谈到科学研究,他曾直言不讳地说道:“我之所以热衷于科学的研究,是因为我坚信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的自然科学发明与发现,总会对人类有一些益处,何况研究本身也十分有趣。

同时,坦白地说,我不只希望受到其他博物学者的尊敬,更想在科学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这野心引导我一步步前进。


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

他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振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理想的导引。

1976年,周恩来总理不幸病逝,他为祖国操劳一生的光辉品质,深深地感动了当时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的心,他下令纽约联合国总部为周总理下半旗致哀。

师:从上面的故事你可得出哪些结论?
生1:理想对个人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生2:不同的理想造就不同的人生。

【学会运用】
情境三:理想、幻想、空想的对话
理想:我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幻想:我和你也一样……
空想:我和你们都一样……
理想愕然,思索着如何回答他们……
师:从上面的故事中,你怎样帮助“理想”摆脱困境?
生1:拥有我的人,不会随时抛弃我。

生2:拥有我的人,需要通过克服困难,努力奋斗,坚持不懈,从而把我变成现实。

师:拥有理想,还需要找到实现理想的方法。

请大家列举个人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说明。

生:略。

(举个人有理想、有热情但没有好的方法,从而使理想变成空想;也可举面对困难,意志薄弱,不愿继续奋斗,从而使理想变成幻想。


师:是的,拥有理想,就意味着要有把它变成现实的动力、勇气和方法。

诗人冰心曾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出现时的明艳,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撒遍了牺牲的细雨。

”愿我们大家都记住这句话,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四、板书设计
第一节畅谈理想
一、多彩的个人理想
1、理想是多彩的
2、理想是变化的
3、理想、幻想、空想是有区别的
五、训练设计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

但他在自己的成张过程中却曾经三易其志,起初是希望“实业救国”后来又确立“学医救国”的志向,最后却拿起锋利的笔进行文艺创作,写了大量揭露旧社会罪恶、唤醒人们觉悟的檄文。

鲁迅三易其志的成长经历说明了什么?
附一、设计后反思
本节课贯穿学生主体的自主活动,需要学生投入情感与理性思辨。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所付出的努力、所取得的进步,以及所作出的探索、思考创意等,深入学生的发展过程。

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去体验教者的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去掌握知识,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认识。

附二:教学资源链接
1.袁隆平:/GB/32306/54155/57487/5764781.html
2.理想与人生:/jk/ShowArticle.asp?ArticleID=698
3.冰心:/s/blog_4b43503f010006yk.html
4、《新课程教学设计》
5、《思想品德九年级教师用书》
6、《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
7、百度:/
附三:参考答案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以及对理想的认识不断加深,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理想;理想源与现实,个人理想的确立,应从祖国的实际需要出发;只有不断奋斗的、坚强的人才能实现的理想。

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

第二课时远大的社会个人理想
一、设计依据
(一)客观依据
1、课标要求:
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在将来爱岗敬业、奉献社会。

2、教材内容:
①特点:“远大的社会理想”这部分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把握,应采取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

②重点: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共同理想。

③难点: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的关系。

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

(二)主观依据
1、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价值观: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有机地结合起来,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勇于承担责任和努力完成使命,用正确的理论作为思想指导,培养创新精神,乐于奉献。

②能力:树立崇高理想,把理想的实现与建设祖国的实践结合起来。

③知识:明确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根据十七大内容修改)
2、教学方法:
①教法:利用典型事例,教学难点。

②学法:在情境中感悟与体会社会的共同理想。

3、教学模式:
走进生活——明确观点——深入体验——学会运用
二、设计理念
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联系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分析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从而把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作为个人奋斗的目标。

立志在将来爱岗敬业、奉献社会。

尝试让学生自己去设计理想的定位对自己的影响。

体验理想的实现不易和如何把个人理想的实现与社会共同理想的实现结合起来。

三、过程设计
【走进生活】情境一:“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
二十八画生者,长沙布衣学子也。

但有能耐艰苦劳顿,不惜己身而为国家者,修远求索,上下而欲觅同道者,皆吾之所求也。

故曰: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

敬启者二十八画生。

师:这则征友启事是毛泽东当年在长沙一师求学时征友的启事,后来那些人为什么会成为他的朋友?
生: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理想。

师:这些共同理想与当时的社会现状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鸦片战争以来,许多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使国家不受欺凌,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当时人们的共同追求。

师:个人理想体现的是个人对社会的生活态度和信念,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相一致,才能成为社会理想。

【明确观点】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信念,即个人理想。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理想,则体现在人人的共同追求之中,即社会的共同理想。

它们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社会共同理想是对美好社会制度的追求和向往,是处在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中,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的奋斗目标,即个人理想是社会理想的一部分。

师:只有当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相一致,才能体现个人价值。

【深入体验】情境二:职业理想的对话
军人:我的理想就是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目的是维护广大人民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农民:我的理想是通过辛勤劳作获得更高的收入,以不断改善现有的生活质量。

医生:我的理想是通过已掌握的特有技能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以改善他们的身体素质。

教师:我的理想则是教书育人,为祖国经济建设培养更多合格优秀的人才。

……
师:从以上不同的职业理想中,寻找他们的共同点。

这个共同之处是什么呢?
生:略。

(思考、讨论)
师: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他们的共同之处。

【学会运用】情境三:我为理想而奋斗
军人的理想是在对敌拼杀的战场上升腾,钢铁工人的理想是在那钢花中奔涌,农民的理想也是在丰收的田野里的招手,科学家的理想是在攻关试验室里……
师:从上面的内容,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实现理想离不开奋斗。

师:是啊,实现理想需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实现共同理想需要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

四:板书设计
第一节畅谈理想
二、远大的社会共同理想
1、社会共同理想
2、当代的社会共同理想
3、实现共同理想需要全国人民艰苦奋斗
五、训练设计
2006年3月胡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后,某校根据学校实际开展了“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教育活动。

(1)请谈谈该校开展“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教育活动的意义。

(2)中学生晓聪说:“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已经是小康了,还讲什么艰苦奋斗?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

”请你对他的观点加以分析。

附一、设计后反思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十分重要,本节课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进行的。

通过这节课学习,要让学生明白要把个人理想的实现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发挥个人价值。

因此我个人认为这节课学习的意义十分重大。

附二:教学资源链接
1、/zhangxiwen/blog/item/44ca0cd18dde09d1572c842d.html
《新课程教学设计》
2、《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法》
3、《思想品德课趣味案例精选》
4、《小龙人学习报》(德育版)
附三:参考答案
(1)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2)①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仅是一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省后作风,更为重要的事,他还是一种不畏艰险、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样离不开艰苦奋斗的精神。

②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地、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必须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