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因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1. 课程背景介绍
- 介绍归因理论在心理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 引入归因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和意义。
2. 目标设定
- 理解归因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 掌握归因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提高个体对问题归因的分析和评估能力。
3. 教学内容
- 归因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 内部和外部归因的区别与例子。
- 个体归因风格的分类和特点。
4. 教学过程
4.1 引入环节
-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归因偏差。
- 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的归因方法。
4.2 知识讲解
- 分步骤介绍归因的定义和基本原理,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
- 解释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的区别,并给出相关案例进行比较。
- 介绍个体归因风格的分类,如乐观和悲观归因等,并阐述其
特点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4.3 学习活动
- 小组活动:分组讨论和分享个体归因风格的案例,分析其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 情景模拟:提供一个问题场景,让学生在小组中运用归因理论,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可能解决办法。
4.4 提示和讲解
- 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归因多样性,鼓励他们探索不同的解释和评估方法。
- 分析正确的归因方法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
5. 总结与反思
- 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归因风格,以及如何运用正确的归因方法来提升心理健康。
- 提供反思问题,鼓励学生自我评估和进一步思考。
6. 课后作业
- 要求学生回顾并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
- 以一个日常生活问题为例,运用归因理论分析其可能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7. 拓展阅读
- 推荐相关的心理学书籍或期刊文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归因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 引导学生关注归因心理健康教育在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
备注:此教案为简要示例,具体教学过程和活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