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竹言志》———画竹子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竹言志-竹子》说课稿
欢迎各位评委老师指导我说课: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梅竹言志—-竹子》出自八年级第二课。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四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本节课在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翠竹宁折不屈,在人们心目中,它凌冬不败、傲霜斗雪,象征着坚强的意志,寓意高洁不屈的精神。

古往今来,人们托物言志,以各种方式赞美他们,追求表现崇高的人生境界。

在高雅和逸趣昂然的气氛中,使观赏者在深沉的微笑中得到启迪.学习墨画竹子能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也对我们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国画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传承。

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学习竹子的绘画方法技巧及步骤。

·过程和方法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毛笔体现竹子的形态和结构,培养学生对绘画的欣赏及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高雅的情操,感受竹子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教学重点:竹子的结构特征;竹子的墨画步骤及技巧。

4.教学难点:竹子的生长规律及形态变化;竹叶的浓淡变化。

5.教具准备:课件教材多媒体等
6.课时:1 课时
7。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二。

教学对象分析:
墨竹子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出现在这里,虽然对初二年级的同学来说可能还比较的熟悉,但是他们还不具备了一定的鉴赏力,因此不能够很好的去理解、欣赏竹子的基本技法、特点以及类型等艺术魅力.因此通过图文视频并茂的结合,引导学生对竹子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高雅的情操,感受竹子精神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创作思维。

三。

教学方法设计:
教法分析:遵循“教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育思想。

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合作学习等来完成本课的教学.这样可以很直观、很形象的让同学们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

学法设计:遵循“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做到学与练的紧密结合.本节课是一堂综合性的课程,结合学生的思想特征,让学生在轻松的环节中学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 组织教学:上下课起立仪式,检查工具。

(二)环节一:通过提问方式,引入课题.大家知道花中“四君子”吗?他们分别是?
意图:从“花中四君子"引入课题竹子,感受认识竹子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环节二:欣赏北宋文同的《墨竹图》,简单的介绍“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典故。

意图:通过竹子作品了解中国画的一些绘画技法和用墨。

环节三:欣赏一幅竹子的图片,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描绘了竹子的哪几部分?(竹竿、竹枝、竹叶)
意图:学生更清晰的观察竹子的特征和组成。

环节四:学习竹竿、竹枝和竹叶的特征及画法。

学生观看墨画竹竿、竹枝、竹叶的方法,教师讲解注意的问题,将竹竿、竹枝、竹叶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画墨竹需要意在笔下,落笔肯定,技法更利于大胆的表现。

竹竿由竹节组成,长上下短。

画竹竿由下往上,一气呵成,再点浓墨以表现竹节的圆润体积和走势。

竹节点上分左右枝,竹叶可以用“人、个、介”三字来概括,用墨时要注意浓-—淡、密—-稀的变化,这样能体现竹叶的层次感.
意图:播放画竹的教学视屏,让同学们用最直观的的方法来学习画竹子,更清晰的学习画竹的技法和方法.来激起同学们的绘画积极性,使其对竹子的绘画激情。

环节五:认识郑板桥和欣赏其作品。

意图:让学生了解画竹子最有成就的画家和感受其作品魅力。

环节六:绘画步骤的演示
观看竹子的绘画全过程。

问题:绘画竹子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
竹竿--—竹枝---——竹叶
意图:播放画竹子的整个过程,让学生更直观清晰的知道画竹子的过程和方法,方便同学们对竹子的创作。

环节七:学生练习
通过以上的学习结合课本、今天所学墨画竹子描绘出你心中的竹子。

同学们练习做画。

老师指导。

意图:学生练习学习.
环节八:学生作品展示及小结。

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同时指出画中优点与不足。

意图:学生互相学习,学习别人的优点了解自己的不足,提高学生的
自信心。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