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福建省惠安县初中毕业班学业检测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惠安县初中毕业班学业检测
语文试题
(本卷共22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

德化五中陈小明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

(6分)
三月北京,zhà()暖还寒。

大地还穿着苍黄色的衣裳,春的脚步已悄.()然走来,到处都弥漫着春的气息。

清晨,在湖边散步,不经意间看见腊梅花稀稀疏疏地开了,油黄的花bàn(),香气扑鼻。

北京早开的花都是干枝花,还没有长新叶的树枝如同国画的墨线,花儿就从那墨线里涌出来,显得十分谦逊。

腊梅的黄不如迎春花的黄那么热烈、灿烂,表现出古逸苍冷之趣。

有的秀丽如美人,有的孤独如老纳,有的坚贞如诤.()臣,有的孤傲如侠客。

早开的花,总让人多一分怜惜。

(摘自叶家松《京城花韵》)
⑴依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分)
⑵结合语境,在文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分)
⑶下面括号中的判断有误
....的一项是()。

(2分)
A. 墨线(“墨”查“M”声部,“线”共有八画)
B.清晨侠客(四个都是形声字)
C.古逸苍冷之趣(“逸”意指“超出一般”)
D.香气扑鼻,十分谦逊(都是主谓短语)
2.诗文默写。

(10分)
①,风正一帆悬。

②八百里分麾下炙,。

③苔痕上阶绿,。

④,千载谁堪伯仲间。

⑤,闻道龙标过五溪。

⑥怀旧空吟闻笛赋,。

⑦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

⑧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3.列举初中已学过的三篇课文,分别说说文章教给我们哪些做人处世的道理?(3分)
4.问题探究:莲文化探究。

(9分)
莲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生植物:它有袅娜可爱的茎叶,有娇嫩雅致的花朵,有沁人心脾的清香;它的果实(莲子)和根(藕)都是食物中的佳品。

请你依据学过的莲花诗文,按以下问题,对莲作一番探究。

⑴下面关于莲花的别称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芙蓉花中君子
B.荷花国色天香
C.菡萏空谷幽兰
D.净友隐逸者
⑵从下面两个题目中自选一个
...作答。

(3分)
A.用说明性
...的文字诠释“藕断丝连”现象。

(30字以上)
B.依据《爱莲说》第一段的内容,用说明性文字介绍莲的形态。

()
⑶从读过的有关莲的古今诗文中,可以看出莲通常被赋予哪些含义?引用句子简析。

(4分)
二、阅读(62分)
(一)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5-9题。

(15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5.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文中“交通”、“妻子”、“绝境”、“无论”和“愿为市鞍马”的“市”都是古今异义词语。

B.选文中的“得”“舍”“着”“间”“为”“数”等字在现代汉语中都是多音字。

C.“黄发”“垂髫”和《孙权劝学》中的“博士”、《期行》中的“家君”都是特指名词。

D.选段中的“悉”“并”“咸”“具”“皆”都是“都”的意思。

6.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
..的一组是()(3分)
A.芳草鲜.美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陶后鲜.有闻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百发失一,不足.为善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翻译句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

(3分)
8.请从下列词组中选用三个“联词组段”,描绘自己所游历过的一处景观。

(3分)
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
9.陶渊明的作品都体现着“和谐栖居”的思想。

结合选文内容,概括回答选文从哪几方面体
现“和谐”之美的?(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21分)
无人同情
平生最怕人哭穷,觉得尴尬,不知是该劝慰还是走开。

而且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不要将贫穷展示给别人,你尽可以展示你的美貌、你的才华、你的聪慧,可是,那些伤疤,还是隐藏起来为好。

外人的同情,很多时候,不是越多越能得到安慰,而是隐匿起来.不要让那受伤的人看到。

所以在很多场合,尤其是面临个人利益与得失的比赛场上,突然看到一个学生,将过往的那些伤心事,或者在困境中挣扎的自己与家人,毫无隐瞒地展示给老师或者观众之时,我总是疑惑,不知道这一代人,为何热衷用伤口换取同情与利益。

这倒是跟当下的某些媒体一样,用赚人眼泪的所谓纪实节目,骗取观者的眼泪,或者拿让人忍不住骂娘的出格举止、在选秀相亲类节目上,激起人的良知。

曾经做一个诗歌朗诵比赛的评委,在复试环节的时候,一个男生有着很好的嗓音条件,朗诵的诗歌,也因为质朴而非常地打动人心。

从外表上,我几乎看不出这个男生,有什么特别之处,是很朴素的牛仔和格子衬衫的装扮,有略略的拘谨,但不妨碍他良好的音质与优秀的朗诵水平。

我和几个评委,差不多要给他通过的分数了,他突然不经允许,便在朗诵完后,急急地补充道:老师,我还有些题外话想说。

然后,便告诉在座的老师和观众说,自己的家庭比较特殊,父母都是残疾人,和自己是双胞胎的哥哥也在读书,因此家境非常困难,如果能够得奖,他将代表父母,感谢在座的评委老师们。

这一席话,即刻让现场的气氛,变得僵硬起来。

老师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他的这一番表白是安慰呢,还是告诉他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展示自己的窘迫呢?他显然目的不纯,因为获得比赛一等奖的学生,将有几千元的奖金。

可是,这样的迫切,换来的,却不是外人的同情,而是让一个老先生,忍不住以“多此一举”的总结,给予他不要以自己的贫穷来博取功名的批判。

想起电视上一个名为“中国达人秀”的比赛节目,一个来自四川的汽车修理工,在全场的喝彩声中,表演完迈克尔·杰克逊的一段舞蹈之后,将自己正在后台哭闹的两岁儿子抱了过来,说,他来参加节目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儿子的命运,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够有钱,受到最好的教育。

又说,他来参加此次节目的路费,全是村里的乡亲们一分一毛凑起来的,如果不能够晋级,他不知道自己如何回去面对江东父老。

女评委显然心肠很软,无语地按下了通过键,可是两个男评委,却全都否掉了他。

其中一个告诉他说,之所以毙掉他通向梦想的路,是因为希望他能认清现实,踏实地过日子,如果让他晋级,那反而是害了他,更害了他的乡亲,因为这条路,明显并不适合他;抱的梦想越高,摔下来的时候,越是疼痛,不如还是将一
颗心,放回地面上,更为稳妥。

而且,一个七尺男儿,为什么要向人哭穷呢?
“穷二代”的帽子,戴上去假若不舒服,那大约,是他们自己将帽檐箍得太紧了。

那种深层次的自卑,看上去似乎用坦荡地讲述贫穷,给去除了;可是将贫穷功利化地换取利益,其实是这一代人,更大的一种贫穷与悲哀。

(摘自2011年4月《青年文摘》,有删改。


10.作者在文中要表明的观点是什么?(3分)
11.对于“贫穷”,上一代人受到的教育是要怎样做?这一代人则是如何做的?两代人对“贫穷”的态度,区别在哪里?(6分)
12.选文列举的两个具体事例有什么特点?请简析。

(3分)
13.请写出你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

(3分)
14.有观点认为:计较,才是贫穷的开始。

你认可这个观点吗?结合选文和生活中见闻,谈
谈你的看法。

(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5-20题。

(20分)
一件小事
铁凝
①15岁那年,我很迷恋打针,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术。

②自从我学会了打针,便开始期盼眼前有病人,不论是家人或外人。

我备齐针具,严格按照程序一次次操作着。

一天,有位邻居来找我,说她每天都要去医院注射维生素B12,我若能为她注射,便可免去她每天跑医院的麻烦。

③我愉快地接受了她的请求。

④这位邻居本是天津知青,因病没有下乡,大约在天津又找不到工作,才到我们的城市投奔她的姨母,并在一家小厂谋到了事做,她好像是那种心眼儿不坏,但生性高傲的姑娘,学过芭蕾,很惹男性注意。

这样的邻居求我,弄得我心花怒放。

⑤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在我家像迎接公主一样迎接我的病人。

一连数日,事情进行得都很顺利,我的手艺也明显地娴熟起来。

熟能生巧,巧也能使人忘乎所以乃至贻误眼前的事业。

这天我的病人又来了,我开始做着注射前的准备:把针管、针头用纱布包好放进针锅(一个小饭盒),再把针锅放在煤气灶上煮。

煮着针,我就和病人聊起天来,聊着小城的新闻,聊着学生的前途。

不知过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煤气灶上的事。

⑥有句很诙谐的俗语形容人在受了惊吓时的状态,叫做“吓出了一脑袋头发”,这形容正好用于我当时的状态。

我已意识到我受了很大的惊吓,那针无疑是大大超过了要煮的时间。

我飞奔到灶前关掉煤气,打开针锅观看,见里面的水已烧干,裹着针管的纱布已微煳,幸亏针管、针头还算完好。

⑦我不想叫我的病人发现我被吓出的“一脑袋头发”和这煮干了的针锅,装作没事人似的,又开始了我的工作。

我把药抽进针管,用碘酒和酒精为病人的皮肤消过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块雪亮的皮肤猛刺。

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

我一次次往下扎,针头一次次变作弯钩。

针进不去,我那邻居的皮肤上,却是血迹斑斑。

我心跳着弄不清眼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注射的失败是注定的了。

这实在是一个大祸临头的时刻,唯有向病人公开宣布我的失败,我才能尽快从失败里得以解脱。

我宣布了我的失败,半掖半藏地收起我那难堪的针头,眼泪已噼里啪啦地掉下来。

⑧我的邻居显然已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事,穿好衣服站在我眼前说:“这不是技术问题,是针头退了火,隔一天吧,这药隔一天没关系。


⑨邻居走了,我哭得更加凶猛,耳边只剩下“隔一天吧,隔一天吧……”难道真的只隔一天吗?我断定今生今世她是再也不会来打针了。

⑩但是第二天下午,她却准时来到我家,手里还举着两支崭新的针头,她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微笑着对我说:“你看看这种号对不对?六号半。


⑾这次我当然成功了。

一个新的六号半,这才是我成功的真正基础。

⑿许多年过去了,每当我因为一件小事的成功而飘飘然时,每当我面对旁人无意中闯下的“小祸”而忿忿然时,眼前总是闪现出那位邻居的微笑和她手里举着的两支六号半针头。

⒀许多年过去了,我深信她从未向旁人宣布和张扬过我那次的过失。

一定是因了她的不张扬,才使我真正学会了注射术,和认真去做一切事。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件小事”。

(3分)
16.从记叙顺序看,④段划线部分属哪种顺序?这些介绍与下文内容有什么关系?(3分)
17.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⑤段的“熟能生巧,巧也能使人忘乎所以乃至贻误眼前的
事业”一句起什么作用?(4分)
18.为什么我在许多年后“飘飘然”和“忿忿然”时,眼前会“闪现出那位邻居的微笑和她
手里举着的两支六号半针头”?(4分)
19.第⒀段可以删去吗?结合文意,简述你的理由。

(3分)
20.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一件小事”不过,不同态度会有不同结果。

读完本文,你
有怎样的感悟?(3分)
(四)名著阅读。

21.按要求作答。

(8分)
⑴请按下面提示,把保尔为救朱赫莱被抓入狱的故事续写完整。

(3分,80字左右)
提示:一天,朱赫来被白匪军抓走了。

保尔到处打听他的下落,……
⑵下面是读《西游记》后出的一幅上联,请结合《水浒传》中的有关情节对出下联。

(2分)
上联:化险为夷,师徒取得真佛经。

下联:
⑶请从所提供的三组人物中,任选一组进行比较。

(3分)
A.林冲与武松
B.祥子与二强子
C.保尔与鲁滨逊
D.
我选组
相同点:
不同点:
三、作文(60分)
22.从下面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道作文。

⑴谁不说好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②写一篇不少于600字且文体规范的作文。

⑵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提示和要求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耶稣带着门徒彼得远行,路上看到一块小小的马蹄铁,便让彼得捡起来,但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

耶稣没说什么,自己捡起来马蹄铁,路过城镇时到铁匠铺换了三文钱,又用这钱买了18颗樱桃。

两人继续前行,经过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稣知道彼得又渴又饿,就让藏于袖中的樱桃掉出一颗,彼得慌忙捡起来吃掉。

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不堪地弯了18次腰。

耶稣笑了,对彼得说:“如果当初你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

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不少于600字;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规范;④不得出现真实的
人名、校名、地名。

2011年惠安县初中学毕业班学业检测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8分)
1.(6分)⑴乍qiǎo 瓣zhènɡ(每空0.5分)⑵虽(虽然)……却……⑶ D
2.(10分。

①- ⑦小题每空1分,错、漏、添一字扣0.5分,扣满小题止。

⑧小题每空0.5分)
①潮平两岸阔②五十弦翻塞外声③草色入帘青④出师一表真名世⑤杨花落尽子规啼
⑥到乡翻似烂柯人⑦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⑧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3.(3分)答例:《地毯下的尘土》告诉我们,只有诚实、善良、勤劳的人才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小巷深处》教育我们,不要刻意追求虚荣,要懂得感恩;《你是你的船长》教育我们,要珍惜宝贵的
时光,把握机遇。

要拥有公平、公正、正义的精神和同情心。

(列举的课文非课本
..的不给分。

答题
..和读本
能扣住文意的做人处事的某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每例1分。


4. (9分)⑴A(2分)⑵A答例:藕,莲藕呈根状茎。

藕被折断后,会有无数条长长的白色藕丝在断藕之间连系着。

这些细丝很像被拉长后的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不会被拉断,一般可拉长至10厘米左右。

B答例:莲花是水生植物。

莲花的根茎种植在池塘或河流底部的淤泥上,荷叶挺出水面。

伸出水面的花茎上长着花朵。

其茎中心贯通,姿态笔直,没有枝节的蔓延,香气清幽且传得很远。

(3分,运用说明性语言、意思明白和语句连续各1分)⑶①在文学作品中,莲被赋予清纯、高洁、脱俗、正直、娴静、深情等品质。

②比如《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就形象地表现了莲高洁的品格。

(4分,每答各2分)
二、阅读(62分)
(一)15分
5.(3分)D
6.(3分)C
7.(3分)(桃源村人)看见了渔人,竟然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

(主语没补的酌情扣分)
8.(3分)略(词用错或漏用一个扣1分。

三个关键词写错一字扣0.5分,其它写错酌情扣分)
9.(3分)
⑴人与自然的和谐。

纯净偌大的桃园,环境优雅、恬静、本真,人们安居乐业、自由、幸福。

⑵人与社会的和谐。

民风淳朴、善良,人们辛勤劳作,共同营造无争无忧、自得其乐的社会。

⑶作者内心的和谐。

通过描摹的世外桃源的图景,我们体验到了他在归隐之后的一种追求。

(二)19分
10.(2分)将贫穷功利化地换取利益是更大的一种贫穷与悲哀。

11.(8分)(⑴⑵答各2分;⑶答4分,每点2分)
⑴上一代人认为,不要将贫穷展示给别人。

不要为了安慰、同情别人,让贫穷的人伤了自尊。

⑵而这一代人在很多场合,尤其是面临个人利益与得失的比赛场上,则热衷用伤口换取同情与利益。

⑶两代人对待“贫穷”的态度,区别是:上一代人面对贫穷,提倡隐忍、坚强面对,保护尊严和人格;而这一代某些人,则想方设法“露穷”,罔顾自尊和人格,一味强求名和利。

12.(3分)两个事例反映当代少年和青年面临个人得益与得失的比赛场上的“露穷”表现,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既紧扣住论点,又可以从事实中看出道理。

14.(3分)他们太在意自己的出身和身份,反映他们内心深层的自卑,反倒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压力。

15.(3分)略。

(可以围绕“贫穷在比较中达到贫穷,富有在比较中表达了贫穷”来阐述)
(三)20分
15.(3分)“我”因粗心给邻居注射时造成了肉体上的伤害,但邻居依然原谅了我。

16.(3分)⑴插叙。

(1分)⑵这些介绍补充说明“我”之所以“心花怒放”的原因,也指出下文“我”犯过失却要“装作没事人似的”的主观原因。

(2分,意对即可)
17.(4分)内容上,暗示我过失的原因和结果。

结构上,为下文故事的展开埋下伏笔。

(每点2分)
18.(4分)因为是邻居当年的“微笑”,展现了她的宽容大度和善解人意,她用自己的不张扬保护了一个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让我永远感激。

“针头”分明是对一个失败者的鼓励与信任。

它警示“我”成功时不要飘飘然,面对别人的过失要有宽容之心。

(意对即可)
19.(3分)示例1:不能删去。

结尾一段拓展和升华了主题,更深刻地反映了“一件小事”对我懂得“认真去做一切事”而获得成功的实际意义和深远影响。

示例2:可以删去,因为到⑿段,故事已经叙述完整,主题也可以清晰明白了。

20.(3分)答题大意“一件小事能成就一个人,也会毁灭一个人。

(四)8分
21.⑴在匪兵押送朱赫来的途中,保尔猛扑过去,把匪兵打倒在壕沟里,与朱赫来一起逃走了。

由于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抓进了监狱。

在狱中,保尔经受住了拷打,坚强不屈,后来被错当普通犯人释放。

(3分,情节完整2分语句流畅1分)⑵示例:见义勇为,鲁达打死镇关西。

(2分)
⑶(3分,“同”能答出一点即给1分,“异”各1分。


A组答例:【同】林冲与武松同是《水浒》中的主要人物,两个人都有高强的武艺,都好结交好汉,有勇有谋。

【不同】林冲作为一个禁军教头,处事谨慎,安分守己(或安于现状),循规蹈矩;而武松秉性刚烈,疾恶如仇,有仇必复,有恩必报。

B组答例:【同】都是旧时代的劳苦车夫。

两人都本性善良,有同情心,争强好胜。

但后来都在生活的重压和打击下扭曲了性格,自暴自弃。

【不同】祥子来自农村,年轻好胜,有上进的愿望,立志买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

愿望破灭后,自甘堕落,变成了头等的“刺儿头”。

二强子是个中年车夫,为人仗义,爱家人爱穷哥们儿。

到了老年,生活的重压和打击扭曲了他的性格,使他变得落魄潦倒、冷漠无理,成为一个人见人恨的醉鬼流浪汉
C组答例:【同】两人都有倔强的个性和坚韧的毅力,对生活积极乐观。

【不同】保尔·柯察金有崇高的人生观,见义勇为,大公无私,忠于职守,不怕艰苦,勇于献身;而鲁滨逊是一个富于进取和敢于冒险的人,他乐于劳动,求实苦干,但对土地具有强烈的占有欲。

三、作文(60分)
22.评分标准见2011泉州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