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0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B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2020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
1. (2分)秦朝开始使用的“皇帝”称号和夏、商、周的“王”称号相比,本质的不同是
A . 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
B . 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
C . 是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
D . 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表现
2. (2分) (2018高一上·长春月考)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①汉初郡国并行制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③唐中期设节度使
④宋太祖派文官做地方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3. (2分)(2019·定远模拟) 雍正帝宣称:“若无孔子之教……势必以小加大,以少陵大,以贱妨贵,尊卑倒置……,越礼悖义,所谓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下列说法,符合雍正观点的是()
A . 清代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B . 三纲五常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
C . 传统儒家思想受到猛烈冲击
D . 明清时期,理学始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
4. (2分) (2017高三上·湖南月考) 在美国制宪过程中,一些州代表说:“我们从来不是独立的州,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州(独立)与它们的支持者在其主权思想中过于沉迷了。
”这些代表()
A . 主张州与联邦分享权力
B . 呼吁州权高于联邦权力
C . 强调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 . 认识到联邦制的局限性
5. (2分) (2017高二下·漯河期末) 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到:“……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
……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内阁
B . 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
C . 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D . 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6. (2分) (2017高一上·天水月考) 美国驻华公使瑞德·威廉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说:“从外交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中国同意打开门户……绝对和彻底地打开了她辽阔版图的每个角落。
她同意我们的汽船可以在她中部的大河沿河而上。
她还同意,如果我们愿意可以在北京开设使馆。
”这封信最早当写于下列哪个条约签订以后()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7. (2分) (2018高二下·江苏期中) “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
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
”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同盟会成立
C . 辛亥革命
D . 土地革命
8. (2分) (2017高三下·射洪模拟) 梁启超1902年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写道:“齐,海国也。
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权思想者,厥惟齐。
故于其间产出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
”梁启超首次提出的“中华民族”概念很快被时人所接受和使用。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
A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B . 中国人民与西方列强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
C . “西学东渐”使中国民族意识觉醒
D .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的广泛传播
9. (2分)(2017·连云港模拟) 美国学者德里克认为,1927年统一战线内部因党际与党内的分野而爆发了革命策略冲突。
这一冲突首先表现为()
A . 北伐战争
B . 四·一二政变
C . 七·一五政变
D . 南昌起义
10. (2分) (2017高一上·桃江开学考) 我们之所以说国民大革命失败,主要是指()
A .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 . 没有完全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C .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 . 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11. (2分)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 . 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 . 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 .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 . 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12. (2分) (2017高一上·嘉祥月考) 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讲话,提出“对于国内任何党派,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诚接纳,……中国共产党人既捐弃成见,……更望其在御侮救亡统一指挥之下,以贡献能力于国家,与全国同胞一致奋斗,以完成革命之使命。
”对此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 . 表明国民党抗日的决心
B . 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C . 有利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 . 国共两党的抗日路线一致
13. (2分) (2017高一上·黄梅月考) 2014年12月25日,台湾“国防部”公布了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2015年“勇士国魂”月历。
有别以往,这份月历将八路军左权列入“国军”抗战牺牲将领名单内(见下图)。
据此说明()
A . 民族危难关头国共两党团结御侮
B . 海峡两岸对抗日战争形成了共识
C . 台湾刻意抹煞共军在抗战中的表现
D . 台湾与大陆争夺抗战历史的诠释权
14. (2分) 1977年8月25,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引用了毛泽东的一段话:“我们除了科学以外,什么都不要相信……,中国人也好,外国人也好……,对的就是对的,不对的就是不对的。
”这反映出当时()
A . “拨乱反正”工作取得进展
B . “左”倾思想影响依然存在
C . 确认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 . 对“毛泽东思想”已有了客观认识
15. (2分)电视剧《红日》以1947年5月人民解放军在孟良崮(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境内)全歼国民党精锐军团张灵甫的七十四师为背景,通过众多英雄事迹而讲述的一个在中国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战役。
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中()
A . 中共战略反攻时期
B . 国民党全面进攻时期
C . 国民党重点进攻时期
D . 国共战略决战时期
16. (2分)(2017·惠州模拟) 读“台湾二二八事件大事记”,下面历史叙述说明二二八事件()
A . 是中共领导的反对国民党的斗争
B . 造成了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分离
C . 起因于日本在台推行的奴化教育
D . 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组成部分
17. (2分)列宁在1895年评价《共产党宣言》时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
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这反映出
A . 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世界主流
B . 马克思主义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C . 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D . 马克思主义与各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18. (2分)俄罗斯著名的社会学家米罗诺夫曾说,“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
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
”其意在表明
A . 无产阶级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B . 无产阶级夺取全国政权的必然性
C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需要调整
D . 战争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
19. (2分) (2017高二下·赤峰期末) 1926年6月9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记述:“看《法国革命史》,乃知俄国革命之方法、制度,非其新发明,十之八九,皆取法于法国,而改正其经验也,然而益可宝贵也。
”这表明蒋介石()
A . 曾经对俄国革命持肯定态度
B . 直接仿效法国大革命的经验
C . 遵循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
D . 正准备与中国共产党分裂
20. (2分) (2017高三下·河北期中) 有人将当代中共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称为“集体总统”,也有人称“委员”为“集体宰相”。
据此判断,这两种观点都认为中国在政治建设的新时期()
A . 实行了“集体元首”制度
B . 重视解决权力过度集中的问题
C . 重视借用传统政治制度
D . 强调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定地位
21. (2分) 1954年,周恩来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今后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这段话的背景是:()
A .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B .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C .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D .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22. (2分)图是某一时期的“结婚证”,从中反映了()
② 结婚有法可依
②“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③“结婚证”突显了深刻的时代烙印
④法治完全遭到破坏
A . ②③④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②③
23. (2分)(2018·浙江模拟) 阅读下图。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该文()
A . 推动“一国两制”构想的落实
B . 促使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开始
C . 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祖国方针
D . 标志着两岸隔绝状态打破
24. (2分)(2019·晴隆模拟) 有学者指出,我国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基本形成了新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
支撑这一观点的相关史实是()
A . 提出“一边倒”方针
B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中日邦交正常化
D . 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25. (2分) (2017高一上·沭阳月考) 宗法制是维系西周稳定的重要制度,明确规定周王的长子、长孙拥有继承王位的权利。
()
26. (2分) (2017高一上·沭阳月考) 万民法的出现体现了罗马人政治上的灵活性及处理民族关系上的高超智慧。
()
27. (2分) (2017高二下·南京会考) 代议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
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
英国的“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
28. (2分)(2017·江苏会考) “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
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
”这段话出自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
三、非选择题 (共1题;共15分)
29. (15分)(2017·东城模拟) 交流和交往推动文明的发展。
材料一:在古代中西交往的商路上,不断有中外古币重见天日。
图12为出土的两枚钱币:宋朝“崇宁通宝”铜钱(崇宁:宋徽宗年号,钱文为宋徽宗亲笔)和大食国(中国古代对阿拉伯帝国的称呼)金币,金币中心钱文为:“安拉之外别无他神”。
材料二:
表2近代中国留学热潮简表
出现时间留学国家概况
1872年~1875年美国多数从事工矿、铁路、教育、电报事业,如詹天佑、唐国安(清华大学首任校长)等1896年~1911年日本多数学习政法、军事、师范教育等专业,如宋教仁、陈独秀、李四光等
1922年~1934年苏联培养了邓小平、刘伯承等一批共产党人
1944年~1949年美国著名的有邓稼先、杨振宁等一批科学家
材料三:16世纪,全球范围内的国家交往开始。
西班牙在美洲开拓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
17世纪,荷兰采取占领沿海据点进行贸易交流的方式与亚非国家交往。
18世纪法国掀起启蒙运动,北美、欧洲一些国家受其影响建立起新的政治制度。
英国开展工业革命,扩大了欧美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使其在跟亚非国家交往时方式转变为全面侵略。
19世纪英、法等国进一步利用不平等条约取得的特权,进行商品和资本输出。
1869年日本提出修约要求,至1910年收回全部主权。
一战后中国提出废除部分不平等条约要求被拒绝,二战期间中国与列强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皆告废止。
1945年美、苏、中、土等国签署《联合国宪章》,宣告联合国成立。
1962年亚、非、拉美主要产油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采取共同行动反对西方国家对产油国的剥削和掠夺。
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1991年中国加入,使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
(1)阅读图文材料,概括两种货币的不同点。
(2)分別说明四次留学热潮出现的国内背景,并总述留学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贡献。
(3)依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
并结合材料和所学史实,对该观点进行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答案:16-1、考点:
解析:
答案:17-1、考点:
解析:
答案:18-1、考点:
解析:
答案:19-1、考点:
解析:
答案:20-1、考点:
解析:
答案:21-1、
考点:
解析:
答案:22-1、考点:
解析:
答案:23-1、考点:
解析:
答案:24-1、考点:
解析: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答案:25-1、
考点:
解析:
答案:26-1、
考点:
解析:
答案:27-1、
考点:
解析:
答案:28-1、
考点:
解析:
三、非选择题 (共1题;共15分)
答案:29-1、答案:29-2、
答案:29-3、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