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供电公司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全过程管理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供电公司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全过程管理规范(试行)
石家庄供电公司
二○一○年十月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对电能供应的质量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石家庄电网中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以下简称组合电器)的装备数量增加较快,截止到2009年底公司系统在运的126kV及以上高压断路器中组合电器的比例已占到总数的16.47%,且大部分装备于枢纽变电站和城区变电站,在电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组合电器因其设计复杂、制造工艺要求高,需要现场二次装配,故障后抢修对电网影响大,抢修工作量大、费用高等特点,一旦发生故障,对电网的影响巨大。

组合电器制造质量的好坏、安装质量的优劣、运行维护和检修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

为强化公司系统110kV及以上组合电器的技术管理工作,切实提高组合电器安全运行水平,有必要对组合电器从选型到运行维护直至报废等进行全过程管理,制定全公司统一的、可指导日常工作的管理规范,切实提高现场组合电器的健康水平。

公司生产技术部通过广泛的收资、研究、编制和讨论工作,以有关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IEC标准为基础,结合电网多年积累的组合电器设备管理工作经验,于2010年9月完成了涵盖组合电器选型、合同谈判、设计联络会、监造、运输、现场安装和交接试验、运行维护、检修直至报废等全过程管理规范的编制,现拟征求相关部门、基层单位、生产厂家的意见。

本规范是为加强公司系统GIS的全过程管理,抑制GIS设备缺陷、故障频发现象,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而制订。

本规范参加编写人员:辛庆山、臧谦、王巍、张丽芳、李艳生、孔卫平、杜彦巍、刘辉、赵轶
本规范由石家庄供电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解释。

1 适用范围
公司系统内110kV及以上的GIS(含H-GIS,以下简称GIS)开关设备。

其他类型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如PASS、COMPASS、CAIS等)参照执行。

2参照标准
GB 147 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7674 72.5k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GB 1984 高压交流断路器
GB 1985 高压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
GB/T 8905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气体管理和检测导则
GB/T 11023 高压开关设备六氟化硫气体密封试验导则
GB/T 12022 工业六氟化硫
GB/T 50150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T 50169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DL/T 402 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
DL/T 404 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DL/T 405 交流高压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技术规范
DL/T 486 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订货技术条件
DL/T 506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绝缘气体湿度测量方法
DL/T 555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现场耐压及绝缘试验导则
DL/T 593 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导则
DL/T 595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气体监督细则
DL/T 5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 603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运行及维护规程
DL/T 615 交流高压断路器参数选用导则
DL/T 617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技术条件
DL/T 618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现场交接试验规程
DL/T 639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运行、试验及检修人员安全防护细则
DL/T 662 六氟化硫气体回收装置技术条件
DL/T 728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订货技术导则
DL/T 516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
国家电网公司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技术标准
国家电网公司交流高压断路器技术标准
国家电网公司高压开关设备运行规范
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
国家电网公司高压开关设备技术监督规定
国家电网公司高压开关设备检修规范
国家电网公司 1000kV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施工工艺导则
3规划和设计
3.1GIS布置方案应满足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的要求。

3.1.1 220kV站接线方式以双母线、单母分段、双母分段为主,推荐单母分段;110kV站以
内桥、内桥加线变组为主。

3.1.2 额定短路开断电流符合安装地点电网实际短路电流,并适当考虑15年内电网发展情况。

220kV设备以40kA或50kA为主,110kV设备以31.5kA或40kA为主。

3.1.3 额定电流符合安装地电网实际负荷需要,并适当考虑15年内电网发展情况。

3.1.4 布置方案还应考虑检修施工的方便性,新建220kV变电站不宜再采用国网A6典设方案,新建110kV变电站不宜再采用国网A3典设方案,避免GIS设备布置在户外房顶维护不便。

3.1.5 GIS采用双母线接线方式时,两条母线应水平布置,不宜再采用垂直布置。

3.2 GIS设备选择形式
3.2.1 城区或严重污秽地区新建110kV、220kV变电站宜选用GIS设备,110kV、220kV老变电站改造工程宜选用PASS、COMPASS或H-GIS设备。

3.2.2 为提高GIS设备的运行可靠性,一般考虑尽量布置在户内,同时考虑安装、扩建、检修施工时吊装作业。

吊装首选行车方案。

3.2.3 GIS设备必须布置在户外的,应考虑检修施工的方便,生产厂家还应考虑防污、防腐、防老化、防环境温度变化、防机构及汇控箱进水受潮等性能要求。

3.2.4 考虑到检修试验的要求,间隔之间距离不宜过小,间隔之间距离推荐110kV1米,220kV1.2米。

3.2.5 断路器应选择变开距灭弧结构。

3.2.6 在设计时应考虑安装、扩建、检修时耐压试验套管的安装位置。

3.3 GIS设备的扩建
3.3.1 从提高设备可靠性和节省投资的角度看,如果远景扩建间隔不多,或者短期内即将新增间隔,GIS站在总体设计时建议一次全部上全;
3.3.2 如一次上全投资较大,或者短期内无扩建计划,待扩建部分如处于整套GIS的中间位置,其母线及母线隔离开关、接地开关应一次上全。

待扩建部分位于整套GIS两侧或单侧的,应预留扩建接口及扩建通道,便于扩建。

3.3.3 扩建时,原则上应采用和原有GIS相同厂家的同型号产品。

3.4 GIS设备外引线形式
3.4.1 GIS与主变或线路连接可以采用空气套管或电缆连接结构。

采用空气套管其分支母线的支架基础应和GIS本体基础一体化,防止不均匀沉降造成设备故障。

3.4.2 GIS和主变的连接不宜采用油气套管的型式。

3.5 GIS操作机构
3.5.1 断路器操作机构应采用弹簧、液压或液压弹簧形式。

储能电源用交流或直流,操作电源用直流。

3.5.2 隔离开关、地刀应采用电动机构,快速地刀应采用电动弹簧机构,储能和操作电源均采用直流;隔离开关、地刀和快速地刀应可遥控操作,其操动机构必须具备手动功能且可与电动操作相互闭锁,操作受汇控柜上远方/就地转换开关的控制,其对应位置信号应能远传。

3.5.3 同一间隔的隔离开关与断路器的远/近控操作开关必须分别设置,防止特殊运行方式或检修现场试操作时不方便。

3.5.4 推荐采用三工位刀闸。

地刀的接地点应采用绝缘结构,并能耐受10kV工频电压。

3.5.5 GIS的母线PT和母线避雷器、电缆进出线的内装线路避雷器、线路PT应设置独立的隔离开关及地刀,以方便试验检修;架空进线的线路避雷器、线路PT、变压器出口避雷器应考虑采用外装结构。

3.6 GIS的气室分隔方案应在设计阶段确定,并在招标阶段和设备制造厂家进行确认。

3.6.1 110kV GIS优先采用三相共箱结构,220kV及以上GIS的断路器气室应是独立功能气室,宜采用三相分箱结构,断路器三相气室间不允许采用管路连通;双母线结构的其不同母线的隔离开关应各自设立独立的气室。

3.6.2独立气室(含用管路连接的相邻气室)的最大长度设置应充分考虑检修维护的快速性和方便性,母线每个独立气室长度不大于10m为宜或每两间隔一个气室,一般应基本满足SF6气体回收装置能在4个小时内完成单个气室气体的回收、抽真空工作。

3.6.3 GIS设备母线气室分隔时应考虑检修需要,避免检修造成整段母线SF6气体排放。

3.6.4 在平面布置图及剖视图上,应标明伸缩节的位置与数量。

伸缩节一般采用不锈钢波纹管结构,也可以是特殊的套筒结构(运行中可以整个间隔抽出来处理故障)。

母线长度超过40米时伸缩节应考虑带补偿装置,其温度补偿装置应有使用说明及结构示意图,确保在基础位移或热胀冷缩的热效时不致影响其保证的性能。

3.6.5 多个气室共用一个密度继电器的气体监测回路严禁采用串联结构,应采用并联形式的气体监测回路结构。

对多个气室共用一个密度继电器的SF6气室进行充气时,应记录SF6充气量,并与设备说明书进行对比,避免发生某个逆止阀未打开造成该气室未充入SF6气体情况的发生。

3.6.6 厂家在投标时应提供确保GIS安全运行的最低SF6气体功能压力值,该值应小于SF6气体压力报警值。

3.6.7 电缆出线间隔的电缆仓的布置要满足实际需要的大直径电缆的安装要求。

3.7 GIS设备局放测试
3.7.1 220kV重点变电站使用的 GIS宜考虑预安装在线局部放电检测传感器,方便安装过程中和运行后的局部放电检测。

传感器的类型和制造厂家由GIS生产厂家建议供用户确认。

3.7.2 带屏蔽的盆式绝缘子在加工时应考虑预留特高频局放检测位置。

3.8 GIS设备防污要求
3.8.1 外绝缘应符合当地污秽水平。

外绝缘爬电比距按照31mm/kV配置,变电设备爬电比距按最高线电压计算。

3.8.2 伞形结构为大小伞,两裙伸出之差(P1 P2)≥15mm。

瓷套管的相邻裙间距离(S)与裙伸出长度(P)之比应不小于0.9。

3.8.3 当瓷套平均直径大于300mm时,爬电距离增加10%,当平均直径大于500mm时,爬电距离增加20%。

3.8.4 对于大直径的套管在选择合适的爬距时,还须注意伞间距,或选用带有滴水沿的瓷套。

在污秽严重地区,应探索复合绝缘套管的使用。

3.9 五防闭锁
3.9.1 联锁回路电源必须独立设置,分/合闸闭锁回路宜分别设置,所有联锁回路必须采用设备的机械硬接点来构成,不得采用中间继电器进行拓展。

3.9.2每个间隔应设有电气回路的解/闭锁钥匙开关,该开关的钥匙只有在闭锁状态方可取出,且间隔间不得通用。

3.9.3GIS设备的带电传感器原则上采用A、C相装设或三相均装设,应在汇控柜面板上装有红、绿灯指示有无电的状态,且该指示灯必须采取串接方式来显示A、C相的带电状况。

3.9.4隔离开关的电机回路失电情况下,控制回路中分合闸回路应断开,防止一旦恢复电机电源,隔离开关自行操作。

3.10GIS设备的接地
3.10.1 GIS生产厂家应对设备外壳的接地点采取防电化学防腐蚀措施,防止因接地接触面的氧化而造成接地电阻增大。

3.10.2 220kV GIS生产厂家应提供接地点设置、相间汇流排设置、接地线截面选择的计算报告,并同时提出对变电站接地网的技术要求,供设计院及用户参考。

3.10.3 GIS设备接地网推荐采用铜质。

3.10.4 相间汇流排应采用电解铜,其截面积应满足最不利运行情况时的通流要求;相间汇流排不得利用设备支架实现,不得直接接地。

3.11应根据现场要求配置固定式操作巡视平台,平台本身金属构件应可靠接地,平台台阶、扶手高度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平台必须采取可靠的防腐措施,并有防积水措施。

4制造和运输
4.1 元器件
4.1.1 GIS生产厂家在投标时应按标书要求提供产品关键部件和元器件的唯一生产厂家及型号;不经用户同意不得擅自更改。

在投标时厂家也应同时提供整套GIS和主要部件、元件、密封垫的建议寿命值。

4.1.2 GIS生产厂家应严格执行生产流程及工艺标准,按照PCCC认证要求提供相关生产文件备查。

4.1.3 所供的各零部件和元器件应遵循它们各自的标准。

4.2 气室
4.2.1每个独立气室应装设独立的具备温度补偿功能的带刻度的密度继电器,断路器气室及有需要的气室应采用防震产品。

断路器用密度继电器应最少配置1付报警和2付闭锁接点。

闭锁接点1付用于闭锁分合闸回路,1付用于发“SF6气体压力低闭锁分合闸”信号。

非断路器气室用密度继电器应配置1付报警接点,在压力低时能远传报警。

4.2.2 户外产品的密度继电器应配置防雨和防太阳直射的防雨罩(或安装于类似环境内),防雨罩的设计应经用户确认,寿命长,耐腐蚀,通风良好,便于观察。

4.2.3 每个独立气室应设置补气口(兼气体采样口),补气口应带自封接头或压力阀门,外带保护帽。

密度继电器和补气口联合布置时,两者与壳体间应配置压力阀门,密度继电器校验时可通过与壳体间的阀门配合,通过补气口进行,避免频繁拆卸密度继电器。

若密度继电器和补气口在壳体上分开布置,密度继电器也应经压力阀门或自封接头与壳体相连,便于校验密度继电器。

气室间采用联通管路的,管路与壳体上的接口处必须装设压力阀门。

4.2.4 压力阀门应有明显、清晰、耐久的打开和关闭的标志,并标注正常运行时该阀门应处于的位置。

压力阀应采用圆型操作把手,并采取简便可靠的闭锁措施确保其处于规定的位置,避免运行中误碰、误动造成的气室间不通。

4.2.5 布置较高气室的密度继电器及补气口应引下设置(距地面不超过1.5m),便于补气和观察刻度。

建议同一间隔所有密度继电器集中放置,便于巡视及检修。

4.2.6 壳体外部气管的布置应美观,有可靠的固定措施,并能预防施工或现场工作时对气管误碰造成的损坏。

制造厂家必须对外接气管做必要的气压检漏试验,长管道应设置弯管防止热胀冷缩造成漏气。

4.3 机构箱
4.3.1 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等操动机构箱、端子箱、二次汇控柜,应防尘和防止异物进入,防护等级为户内IP40/户外IP54。

底部的电缆引入孔,应有利于电缆的固定及封堵。

户外布置顶部应设防雨檐,顶盖应采取双层布置等隔热措施;柜体应设置通风口,并采取防雨、防尘、防凝露和防小动物措施,通风口应分别在高处和低处各设1个,利于内部潮气、热量的散发,但不得设在箱体顶部位置。

户外CT端子箱或刀闸机构箱可不设通风口和加热装置,但必须在电缆进口处采取有效封堵措施。

4.3.2户外GIS设备机构箱、汇控箱应配置加热器,加热器电源应独立设置,在切断操作电源时仍能保证柜内干燥。

加热器的数量和功率要足够,安装地点利于内部空气流通且不对相邻元器件造成损害,推荐采用1组小功率常投的加热器保证内部干燥,1组由带自检功能的温湿度控制器自动控制,其必须具备手动强投功能且不受温湿度控制器失效的影响。

温湿度控制器应选用成熟可靠的产品,加热器必须采用长寿命、易更换的带铝鳍散热的板式加热器。

4.3.3汇控柜上的模拟一次接线图的布置,上方应为电源侧,下方应为负荷侧,且模拟接线图应能防紫外线造成的褪色,各气室在模拟图上用不同颜色区分。

4.3.4机构箱、汇控柜安装应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1 的规定,端子排采用凤凰双压端子,不得出现压双头现象。

机构箱、汇控柜须采取多侧开门方式,满足检修空间要求,便于二次接线检修维护。

4.3.5设备上的二次电缆应通过电缆槽盒及金属软管敷设,采用电缆槽盒时应有倒角措施,室外电缆槽盒应有防进水、积水措施。

4.4 生产厂家必须按GIS现场实际状态在工厂内完成整间隔预组装及相关出厂试验。

4.5 户外GIS设备必须考虑防水,连接螺栓应涂抹防水胶。

4.6 产品运输
4.6.1生产厂家应在设计联合会阶段提供GIS产品运输单元拆分原则并征得用户同意;GIS 出厂运输必须以完整的功能单元为基本运输单位,要求220kV及以下设备整间隔运输,220kV 以上设备,原则上按断路器(含两侧CT、)、母线刀闸(含部分主母线)、母线设备、母线(分支母线)、汇控柜、支架等进行拆分,除母线(分支母线)外不得散件运输。

4.6.2 GIS运输应按制造厂的有关规定执行,GIS应有明显的吊装标识,在整个运输和装卸过程中不得倒置、倾翻、碰撞和受到剧烈的振动。

运输中断路器、隔离刀闸、CT、PT及避雷器气室上应安装有三维冲击记录仪,监理单位应对设备运输情况进行检查核实。

在运输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的业主单位有权提出增加试验项目及返厂处理的要求。

如果在运输和装卸过程出现冲击加速度大于3g或不满足产品技术文件要求时,特别是对内部有支持绝缘件的气室,应考虑打开检查绝缘件是否完好;对于承受过冲击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气室应在现场耐压试验过程中补充进行断口耐压试验。

4.6.3 GIS运输时其功能单元气室应在密封、充微正压的干燥气体(如SF6或N2)和放置吸附剂的情况下包装、运输;货物验收时应检查内部是否有剩余压力,有异常的应追查原因,并在抽真空阶段适当延长保压时间;单独运输的母线的绝缘件应密封运输并做好防撞措施,包装内应放置可变色的指示剂,指示剂如有变色应按厂家出厂要求处理合格后方可使用。

独立
的机构箱或汇控柜也应密封包装并放置指示剂。

5监造
5.1 对大批量订货、用户首次应用的、生产和运行部门要求监造的开关设备,用户有权参加全过程监造工作。

5.2 监造项目、内容和有关技术指标,应在订货技术合同的技术协议中明确。

监造方应按照各控制点要求执行监造。

对合同中未明确的指标,监造方应根据有关国家、行业标准和技术条件规定(附录)要求提出,并由用户和制造厂确认。

所有技术协议和设计联络会议纪要等相关资料,必须由制造厂家及时提供给相关监造人员。

5.3 监造范围应包括原材料和零部件、重要加工工序、装配工艺、关键试验(包括出厂试验)和装箱包装全过程。

5.4监造的开展方式按照开关设备的重要性分为两级,220kV及以上GIS应按二级方式监造,其余可按一级方式监造。

5.5监造执行可采用停工待检、现场见证、文件见证三种形式。

对外购材料和零部件一般可采用文件见证方式,对制造厂内加工和生产的零部件和分装件应采用现场见证方式,对关键的组装工艺、试验项目应采用停工待检方式。

不同设备和部件的主要监造内容和执行方式参照附录。

5.6 制造厂应提供监造所需的生产进度计划,原材料材质和性能报告,外购零部件试验报告及合格证,关键工艺说明,设备检验和试验报告等资料,其中对关键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要求有供货批次、日期记录和质量控制标准,对同一型号的产品如有材料或结构上的变动,制造厂应提供书面报告。

制造厂应提供开展监造工作的便利条件,保证监造人员及时了解信息和进行核查。

5.7监造中发现原材料或外购零部件不合格、关键试验项目不合格、生产工艺重大改变等问题,监造人员须及时纠正(必要时应要求制造厂暂时停工),并尽快以书面方式告知用户。

5.8监造过程中如发现有问题,须及时通知用户,监造周记/月报也要求及时送交用户,对监造中反映的问题用户应有专人负责处理和答复。

5.9监造人员应在设备运抵现场后、交接验收前提交监造报告,报告中应逐一列出监造发现的问题和处理解决情况,监造报告应作为设备原始资料存档。

6施工和监理
安装施工单位应严格按“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基建移交生产达标,以及厂家有关现场安装的具体要求进行现场安装工作。

6.1 现场保管
6.1.1 设备运至现场后,应按原包装置于平整、无积水、无腐蚀性气体的场地并垫上枕木,有防雨要求的设备在室外加篷布遮盖。

6.1.2 附件、备件、专用工器具及设备专用材料应置于干燥的室内。

6.1.3 套管保管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6.2 GIS开箱检查
GIS开箱检查时应选择天气晴好时进行,由制造厂、监理、施工单位三方人员在现场共同进行。

开箱检查应以装箱清单、技术协议为依据,并进行下列检查:
6.2.1 包装应无破损;
6.2.2 设备整体外观,油漆应完好无锈蚀、损伤;
6.2.3 设备型号、数量、各项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6.2.4 所有元件、附件、备件及专用工器具应齐全,无损伤变形及锈蚀,规格符合设计要求;
6.2.5 所有元件、附件、备件及专用工器具齐全;
6.2.6 设备总装图、间隔总装图、导体装配图、控制柜接线图、设备安装使用说明书、辅助设备说明书、出厂试验报告等出厂证件及技术资料齐全;
6.2.7 瓷件及绝缘件应无裂纹及破损;
6.2.8 充有干燥气体的运输单元或部件,其内部应保证有正压;
6.2.9 其它各种表计外观完好;
6.2.10 各类箱、柜无变形,箱、柜门的开合应灵活;
6.2.11 控制柜内部各元件应无损坏,二次接线应完好;
6.2.12 隔离开关、接地开关连杆的螺丝应紧固,波纹管螺丝位置应符合制造厂的技术文件要求;
6.2.13 安装有冲击记录仪的元件,其所受冲击加速度不应大于3g或满足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并做好三方签证记录;
6.2.14 详细填写开箱记录,设备缺陷、缺件记录在案,三方代表共同签字确认。

6.3 GIS运到现场后的保管
6.3.1 厂家应提供对现场保管工作的具体要求,由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严格执行。

6.3.2 GIS 应按运输的原包装放置于平整、无积水、无腐蚀性气体的场地,对有防雨要求的设备应有相应防雨措施,如在室外放置需垫上枕木并加篷布遮盖;
6.3.3对于非充气元件的保管应结合安装进度、保管时间、环境做好防护措施。

对于有防潮要求的附件、备件、专用工器具及设备专用材料应置于干燥的室内,特别是组装用的O型圈、吸附剂等;和设备一体的控制箱、汇控柜等无法放置室内的应采取必要的防雨、防潮措施;
6.3.4 充干燥气体的运输单元,安装前应每周检查一次内部是否保持正压,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
6.3.5 套管保管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6.3.6 所有运输用临时防护罩在安装前应保持完好,不得取下;
6.3.7 对于非充气元件的保管应结合安装进度、保管时间、环境做好防护措施。

6.4 厂家应提供现场每瓶SF6气体的批次测试报告。

充气前施工方按省公司要求将SF6气体送电研院试验。

同时应对每瓶气体测量微水,应满足GB 12022的要求。

6.5 GIS现场安装条件
6.5.1 GIS基础
6.5.1.1 混凝土基础强度符合安装要求;基础表面清洁干净。

基础误差、预埋件、预留孔、接地线位置应满足设计图纸要求。

6.5.1.2 混凝土基础框架应采取二次浇灌的方法,防止发生预埋件变形。

6.5.1.3 基础框架安装时用钢垫片调整。

用钢带尺及水平仪校准框架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尺寸,水平误差不超过1/1000,总误差不超过3毫米。

基础框架的顶面应高于GIS最终混凝土基础标高约3至5毫米。

不允许框架标高低于最终混凝土基础水平面高度。

6.5.1.4 在基础养护过程中,基础框架不应受到撞击或压力。

基础框架进行锚固及二次浇灌之前应履行必要的验收程序。

6.5.2 土建施工结束后方可进行GIS的安装施工,土建工作与电气安装不得同时交叉进行,监理单位对现场安装环境进行确认,不满足安装要求的不得进行安装。

6.5.3 现场安装工作应在无风沙、无雨雪、空气相对湿度小于70%的条件下进行,并采取防尘、防潮措施;
6.5.4 对于室外安装的GIS,所有单元的开盖、内检及连接工作应在防尘室内进行。

防尘室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6.5.4.1防尘室应由GIS制造厂提供;或由GIS制造厂和施工单位协商后,由制造厂提供防尘的详细技术要求,施工单位在现场搭设;
6.5.4.2 防尘室的搭设应符合厂家技术要求,顶部应装设吊环,以方便运输及就位;
6.5.4.3 防尘室内部应配备测尘装置,地面铺设防尘垫,确保在无尘状态下进行安装作业;
6.5.4.4 防尘室内应配备照明、除湿装置、干湿温度计、空气调节器,并用干燥空气发生器持续补充干燥空气以保持防尘室内微正压。

6.5.4.5 有条件时可考虑防尘室内设置更衣隔间,用于工作人员进出更换衣服。

6.5.5 对于室内安装的GIS,安装前应在场地洒水清洁并揩净,待空气静置48小时后(湿度小于70%)方可开始施工,安装时户内门窗应关闭或封堵。

6.6 GIS的安装其他要求
6.6.1 安装单元在工作间断时应及时封闭并充入经过滤尘的干燥空气,保持微正压;
6.6.2 GIS在运输时使用的密封圈和吸附剂,安装时如有拆动,应更换。

6.6.3 对安装过程中法兰对接面需打胶、涂脂的产品,需等密封胶、脂固化后方能进行抽真空处理。

筒体处理、抽真空及充气过程严格按照DL/T 603-2006《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运行及维护规程》等标准执行。

6.6.4 气体未充至额定压力不得进行断路器操作,充气前应采取可靠措施闭锁断路器的机械操作回路。

抽真空时不得进行施加交直流电压的试验。

6.6.5 保压抽真空应抽至80Pa,持续保压时间不低于12h,保压结束后其内部压力不得高于133Pa。

保压结束后应再次抽真空至80 Pa,将内部元件扩散出的水份排出后方可进行充气操作。

抽真空时应先检查电磁阀、相序指示器是否完好,防止空压机机油倒吸入设备;采用麦氏真空计检测真空时也要防止水银倒吸入设备。

抽真空过程中必须由施工人员在抽真空设备周围看管,以防意外停电造成油倒灌GIS。

6.6.6 施工单位应对所有对接面及充气接口进行包扎定量检漏工作,每个封闭压力系统或隔室相对年泄漏率≤0.5%(参照GB 11023《高压开关设备六氟化硫气体密封试验导则》)。

6.6.7 厂家现场服务人员应具有高度责任心,技能水平应保证现场工作正确、顺利开展,厂家应提供现场服务人员技能水平证明表,主要负责人应满足负责安装同电压等级、同型号产品3套以上、服务5年以上条件,现场负责人应明确并固定,设备安装期间不得更换或离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