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下第三单元
三下数学第三单元每日一练
![三下数学第三单元每日一练](https://img.taocdn.com/s3/m/9cb7600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a.png)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1.口算10×31= 16×20= 80×30= 40×40=13×17= 24×26= 35×11= 63×11=2.竖式计算42×34 48×90 723÷73.先根据问题写出数量关系式,再补出缺少的条件。
(1)柳树有84棵,杨树有4行,。
杨树比柳树少多少棵?数量关系式:补充条件:(2),已经看了13天,每天看20页。
还剩多少页没有看?数量关系式:补充条件:4.东东是一个爱读书的学生,他每天都会读书。
一本故事书,东东已经看了4天,每天看32页,还剩下56页没有看。
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5.钢笔:4元故事书:36元茶壶:88元(1)张叔叔带了200元,买了一本故事书和一个水壶后,还剩多少元?(2)李阿姨带了100元,买了一本水壶后,剩下的钱购买几支钢笔?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2)一、计算1. 直接写得数。
25×6= 55+37= 84-28= 60×70= 3×24=600×5= 48×20= 65×10= 11×50= 77×10=2.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45×34 63×25 25×80 70×58二、解决问题1. 根据问题写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计算。
15本(1)故事书?本连环画36人(2)男生 17人?人女生2.小明有56张纸牌,小华比小明少18张。
小明和小华一共有多少张纸牌?3.亮亮家去年上半年缴水费135元,下半年平均每月缴水费22元。
去年全年共缴水费多少元?4.小明有45张画片,给了小军3张后,剩下的张数是小军现有张数的3倍。
小军原有多少张画片?周末训练一、计算1.直接写出得数。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三套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三套](https://img.taocdn.com/s3/m/937d727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00.png)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三套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三套苏教版第3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三单元过关检测卷⼀、仔细思考,认真填。
(每空2 分,共12 分)1. 红⽓球有12 个,黄⽓球的个数是红⽓球的3 倍,黄⽓球有()个。
2. ⼩芳看⼀本⼉童故事书,第⼀天看了82页,第⼆天⽐第⼀天少看了12 页,⼩芳两天⼀共看了()页。
3. 学校体育室有篮球15 个,排球8 个,⾜球的个数⽐篮球和排球的总个数多4 个,⾜球有()个。
4. ⼩⼒⽤100 元买了4 个⼩⾜球,找回了28 元,每个⼩⾜球()元。
5. 果园⾥有8 ⾏桃树,每⾏16 棵,还有56 棵梨树,桃树⽐梨树多()棵。
6. ⼀件上⾐50 元,⽐⼀条裤⼦贵12 元,⼀件上⾐和⼀条裤⼦为⼀套,买这套⾐服要()元。
⼆、判断是⾮。
(每题2 分,共10 分)1. 明明今年15 岁,芳芳⽐他⼤3 岁,求芳芳的岁数,列式为15+3=18(岁)。
()2. 红花有25 朵,黄花⽐红花少⼀些,则这两种花的总朵数⽐50朵多。
()3. 丁丁做5 道⼝算题⽤45 秒,芳芳做6道⼝算题⽤1 分钟,丁丁做得快⼀些。
()4. ⼩萍从家⾛到学校,已经⾛了42 ⽶,剩下的⽐已经⾛的多14 ⽶,⼩萍家距离学校有56 ⽶。
()5. ⼩云有50 张卡⽚,她送给⼩芳12 张后,两⼈的卡⽚同样多,⼩芳原来有26 张卡⽚。
()三、反复⽐较,慎重选择。
(每题2 分,共8 分)1. 公鸡有15 只,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3 倍,公鸡⽐母鸡少()只。
A. 45B. 30C. 602. 学校图书馆订阅科技书和童话书共83本,其中订阅科技书38 本,科技书⽐童话书少订阅()本。
A. 7B. 45C. 383. ⽑⽑和⼩兵在同⼀个商店买同⼀种练习本,⽑⽑买了6 本,⼩兵买了4 本,⽑⽑⽐⼩兵多付了8 ⾓,每本练习本的价钱是()。
A. 3 ⾓B. 4 ⾓C. 5 ⾓4. 在⼀次长跑⽐赛中,⼩强在⼩新的前⾯80 ⽶,⼩华在⼩⼒的后⾯50 ⽶,⼩新在⼩华的前⾯30 ⽶,()跑在最前⾯。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8012f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7.png)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三单元测试题一、填空。
1、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中,如果□48÷5的商是一个两位数,则□内填();如果商是三位数,则□可填()。
2、古代一个国家,一头猪可换3 头羊,一头牛可换10头猪,1 头牛可换()头羊,90头羊可换()头牛。
3、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从被除数的()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被除数的(),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
4、0 乘以任何数都得(),0除以()数都得0.5、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
如果那一位不够商1,就商()。
6、一位数除三位数,商可以是()位数,也可以是()位数。
7、从535中连续减去()个5,结果是0.8、在一道没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和商都相等,那么除数是()。
9、□÷9 =11……△,△最大是(),□最大是()。
10、估算387÷4,就把387看作(),387÷4≈(),估算412÷5,应把412看成(),412÷5≈()。
11、一个数除以7,商是15,有余数,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12、要使2□2÷2的商中间有0,□里可以填()或()。
13、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20,如果甲数扩大2倍,乙数乘2,那么商是()。
14、8个()是248,()个8是768.15、706÷7的商的末尾有()个0.16、小明家住6楼,他从1楼上到5 楼走了60级台阶,他上下一次楼,要爬()级台阶。
二、判断。
1、0除以任何数,商一定是0.( )2、45的9 倍是多少,列式是45÷9. ()3、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是2,商是125,余数一定是1. ()。
4、5150÷5=13. ()5、今天是星期三,再过72天是星期五()。
三、选择。
1、一个三位数除以3,商的末尾有两个0,这个数的最高位上数()。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树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树](https://img.taocdn.com/s3/m/8ea2552e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6.png)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树在数学学习中,知识树是一种常见的学习工具,它以树的形式将不同的知识点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
本文将以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知识树为例,为大家介绍如何使用知识树来巩固和拓展数学知识。
1. 知识树的结构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知识树包含了多个知识点,它们按照逻辑关系排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结构。
首先是基础知识点,比如“整数”的概念和性质,接着是与整数相关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在这些运算的基础上,还包括了应用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基础知识点整数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点,学生需要掌握整数的定义、正负号表示法、整数的比较大小等概念。
此外,还需要了解整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温度计中的正负表示、海拔高度的正负表示等等。
3. 四则运算四则运算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整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学习四则运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来巩固和拓展知识。
4. 应用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题和解决问题是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在学习整数运算的同时,学生需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找规律、列方程、逻辑推理等,学生需要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解决方法。
5. 知识树的使用方法知识树可以作为复习和整理知识的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层次关系。
学生可以根据知识树,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巩固薄弱环节,还可以通过拓展知识树的枝叶,进一步拓宽数学知识面。
此外,学生还可以将知识树与其他学习方法相结合,比如思维导图、总结法等,提高学习效果。
6. 知识树的拓展知识树不仅仅局限于单元内容,还可以与其他单元或其他学科进行关联,形成一个更大的知识体系。
比如,在数学中,整数的应用可以与图形的划分和面积计算相结合,形成一个更广泛的数学知识树。
pep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pep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a3baa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d.png)
pep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数0的概念;2. 能够正确定位数0在数数序列中的位置;3. 能够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理解数0的一些特殊性质。
二、教学重点1. 数0的概念;2. 数0在数数序列中的位置。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数0的概念教学步骤:- 利用数数游戏,引出数0的概念;- 以实际物体为例,让学生感受数0的存在。
2. 数0在数数序列中的位置教学步骤:- 通过数数游戏,引导学生理解数0的位置在数数序列的开始位置;- 利用数线,帮助学生准确地定位数0在数数序列中的位置。
3. 数0的特殊性质教学步骤:- 运用日常生活情境,让学生发现数0在一些情况下的特殊性质,如加0等于原数、减0等于原数等。
四、教学活动设计1. 数数游戏:让学生参与数数游戏,体验数0的概念。
2. 数线练:让学生在数线上标出数0的位置,并进行相应的练。
3. 探索实验:让学生用实际物体进行探索实验,发现数0的特殊性质。
五、教学评估通过教学活动中的小组讨论、个别提问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数0的概念和在数数序列中的位置,以及是否能够应用数0的特殊性质解决问题。
六、教学延伸1.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发现更多数0的特殊性质;2. 引导学生思考数0的应用场景,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七、教学资源1. 数线工具;2. 实际物体。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和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0的概念、位置和特殊性质。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共3套)附答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共3套)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0502954afe04a1b071dec6.png)
第三单元测试一、填空.(11分)某地区5月份和9月份天气情况统计表1.复式统计表的表头有()、()和()三项内容.2.5月份()天数最少,9月份()天数最多.3.9月份阴天比5月份少()天,5月份晴天比9月份多()天.4.5月份一共有()天,其中有()天下雨.5.9月份一共有()天,其中有()天不下雨.二、下面是某超市一、二月份销售某品牌酸奶情况统计表.(16分)某超市一月份销售某品牌酸奶情况统计表某超市二月份销售某品牌酸奶情况统计表根据上表,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再回答问题.某超市一、二月份销售某品牌酸奶情况统计表1.一、二月份相比,销售酸奶的情况有什么不同?2.这两个月,哪种品牌的酸奶销量最大?三、根据条件补充统计表.(16分)1.喜欢故事书的女生比男生少6人,喜欢故事书的女生有多少人?(3分)2.喜欢科技书的男生是女生的2倍,喜欢科技书的男生有多少人?(3分)3.喜欢文艺书的女生比男生多3人,喜欢文艺书的男生有多少人?(3分)4.喜欢故事书的男生人数是喜欢漫画书的女生人数的2倍,喜欢漫画书的女生有多少人?(3分)5.完成统计表.(4分)四、三年级一班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如下(单位:个).你能根据下面的成绩完成统计表吗?(16分)三年级一班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统计表五、三年级全体同学参加课外兴趣活动小组的信息如下.(15分)1.参加声乐小组的男生有18人,女生的人数比男生多4人.2.参加绘画小组的一共有50人,其中男生有29人.3.参加舞蹈小组的男生有9人,女生的人数是男生的2倍多3人.4.参加围棋小组的女生有5人,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3倍.5.参加书法小组的人数和参加围棋小组的人数同样多,其中有6名男同学. 请你把上面的信息在同一个表中表示出来.六、100米跑和推铅球测试成绩统计如下表:(14分)1.根据他们的测试成绩排一排名次.(8分)2.综合两项测试的名次,谁的体育成绩最好?(6分)七、根据下面的统计表回答问题.(12分)1.这个班的人数是()人,()分数段的人最多.(4分)2.90分以上为优秀,优秀的有()人.(2分)3.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6分)附加题下面是红旗村三天的翻地面积和所用柴油情况统计表.(10分)红旗村三天的翻地面积和所用柴油情况1.算出每天平均每公顷所用的柴油量,填入上表.2.三天一共翻地()公顷,一共用柴油()升,三天平均每天翻地()公顷.第三单元测试答案一、1.【答案】天气天数月份2.【答案】下雨多云3.【答案】2 34.【答案】31 65.【答案】30 22二、1.【答案】一月份比二月份销售的酸奶,原味的少5箱,草莓味的多30箱,芒果味的少25箱,黄桃味的多15箱.总体看来,一月份酸奶的销量比二月份好,多销了15箱.2.【答案】原味三、-(人)1.【答案】166=10⨯(人)2.【答案】42=8-(人)3.【答案】123=9÷(人)4.【答案】162=85.【答案】四、【答案】1 2 6 7 2 3 5 5五、【答案】三年级同学参加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情况统计表六、1.【答案】如图所示.2.【答案】陆强七、1.【答案】48 90~992.【答案】253.【答案】发现这个班成绩在70分及以下的只有3人,说明这个班的整体成绩比较好.想到的问题是成绩100分的全班只有7人,所以老师应该抓两端带中间,使这个班成绩更上一层楼.附加题1.【答案】6 62.【答案】21 119 7第三单元测试一、根据统计表填空。
【解析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经典测试(培优)
![【解析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经典测试(培优)](https://img.taocdn.com/s3/m/834684a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5.png)
一、填空题1.下面分别是三(1)班和三(2)班图书角课外书的统计情况。
三(1)班图书角统计情况三(2)班图书角统计情况(1)请你根据上面的信息完成下表:(2)三(1)班图书角________书最多,三(2)班图书角________书最少。
(3)两个班一共有________本科技书。
(1)(2)故事;故事(3)40【解析】【解答】(2)48>32>10三(1)班图书角故事书最多47>30>18三(2)班图书角故事书最少(3)10+30=40(本)故答案为:(2)故事;故事(3)解析:(1)(2)故事;故事(3)40【解析】【解答】(2)48>32>10三(1)班图书角故事书最多。
47>30>18三(2)班图书角故事书最少。
(3)10+30=40(本)故答案为:(2)故事;故事。
(3)40。
【分析】(1)把两个班的图书情况合并到一个复式统计表即可。
(2)比较每个班各种图书的数量。
(3)三(1)班的科技书数量+三(2)班的科技书数量=两个班的图书总量。
2.统计表用________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________呈现数据。
数字;直条【解析】【解答】统计表用数字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分析】统计表用数字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理解掌握统计表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解析:数字;直条【解析】【解答】统计表用数字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
【分析】统计表用数字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理解掌握统计表、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
3.一次体育达标测试的成绩如下: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良良良良良良良良良良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待达标。
良以下的有________人。
【解析】【解答】会观察复式统计表5+1=6(人)【分析】仔细读题解析:【解析】【解答】会观察复式统计表,5+1=6(人)【分析】仔细读题。
4.一次体育达标测试的成绩如下: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良良良良良良良良良良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待达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cc08a1058fafab068dc0259.png)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统计
求平均数公式:总数量=每份数相加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熟记平均数的格式,总数量除以总份数:(++……+)÷()并脱式计算。
会检查平均数的对错,平均数一定介于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2.通常条形统计图有纵向统计图和横向统计图两种。
3、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它与平均分不是一个概念。
(平均数)能比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4、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
①做题时把数字标在条边上再做。
②注意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的单位的不同,用折线表示起始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b9726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6.pn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填空。
(每空2分,共30分)1.每年的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雷锋小学在学校报告厅举行了“雷锋的故事”专题讲座。
学校报告厅有22排座位,每排有28个。
三年级有416名师生参加此次讲座,还剩余多少个座位?根据问题我们可以想到数量关系:剩余的座位数=()-()。
列式计算为:()。
2.【新情境】天天和聪聪寒暑假一起坚持背诵古诗。
暑假期间,天天比聪聪多背诵5首古诗;聪聪在寒假期间比在暑假少背诵9首古诗。
根据题中信息把表格填写完整。
3.星期六上午,梦梦9:00开始写作业。
写语文作业用了35分钟,写数学作业比写语文作业多用了10分钟,梦梦写语文作业和数学作业一共用了()分钟,这时距离上午11:00还有()分钟。
4.一组酸奶有8盒现在在甲超市买这种酸奶,每盒()元;现在在乙超市买这种酸奶,每盒()元。
5.甲、乙两个工程队,甲队有56人,乙队有34人,两队调走同样多的人数后,甲队人数是乙队人数的3倍,现在甲队有()人,乙队有()人。
6.今年妈妈和同同的年龄和是40 岁,且妈妈的年龄正好是同同的4倍,妈妈今年()岁,同同今年()岁。
二、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 分,共16 分)1.杨阿姨有300 元,想买下面的一双鞋和一个包,要想剩下的钱最多,应该买()。
185元147元86元68元①②③④A.①和③B.①和④C.②和④2.学校买了150 盒彩色粉笔,买的白色粉笔的数量比彩色粉笔的数量多30盒,每盒白色粉笔有50支,根据以上条件可以提出的问题是()。
A.一共买了多少支彩色粉笔B.一共买了多少支白色粉笔C.彩色粉笔比白色粉笔少多少支D.彩色粉笔和白色粉笔一共买了多少支3.学校要统计读书节手抄报评比活动中获得一、二等奖的手抄报一共有多少份,应选择的已知条件是()。
①获得二等奖的手抄报数量是一等奖的3 倍;②获得三等奖的有48 份;③有12份手抄报没有获奖;④获得一等奖的有12份。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b06216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e.png)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一、复式统计表。
1. 复式统计表的概念。
- 把两个或多个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这个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
例如,要统计三年级男、女生的身高情况,就可以将男生身高情况的单式统计表和女生身高情况的单式统计表合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2. 复式统计表的优点。
- 它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
通过复式统计表,我们能直接对比不同类别的数据。
比如在统计不同班级男、女生的考试成绩时,能方便地看出哪个班级男女生成绩的差异、整体成绩的高低等。
3. 复式统计表的填写。
- 首先要确定表头。
表头一般分为横栏和纵栏的类别名称以及数据名称。
例如,表头可能分为“班级”(横栏类别)、“性别”(横栏类别)、“成绩(分)”(数据名称)等。
- 然后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填写。
在填写数据时,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每个数据都要对应正确的横栏和纵栏类别。
4. 从复式统计表中获取信息。
- 可以通过观察横栏和纵栏的数据来获取信息。
比如求某个班级男生或女生的总数,可以将对应的行或列的数据相加;求不同班级男女生的平均数,就需要先求出总和再除以相应的人数等。
还可以通过对比不同行或列的数据,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如比较不同班级男女生成绩的高低等。
三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
![三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92c252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6.png)
三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色一、选择。
1.早晨当你背对太阳时,你的前面是( )A.西B。
北C。
东2.一个四位数除以6的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位数。
A.两B.四C。
三3.三年级(1)班抽㈩㈨名同学测试体重,他们的平均体重是45千克,他们的总体重量是( ) 千克。
A.350 B.400 C.4504.杨树再种( )棵就和柳树同样多。
二、填数,使等式成立。
1.67+□=340 2.□—67=450 3.240÷□=84.□×4=420 5.267—□=52 6.□÷9=48 (3)三、填空。
1.一次体育达标测试的成绩如下: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良良良良良良良良良良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待达标(1)填表优良达标待达标()人()人()人()人(2)完成统计图。
(3)优的人数比良的人数多( )人。
(4)良以下的有( )人。
(5)全班一共有( )人。
2.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0,甲、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5,丙数是( )。
3.除数:( )÷( )4.商×除数+余数:( )四、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3000÷5的结果末尾有3个0。
( )2.18,19,20,21,22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20。
( )3.在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 ) ·五、应用题。
1.妈妈买一件衣服花了132元,是买一条裤子的2倍,妈妈买这套衣服共花多少元?2.三年级组有六位老师,他们的年龄分别是28岁、33岁、36岁、40岁、25岁、24岁,这六位老师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探究拓展能力强化训练与应用综合能力的养成1.(游戏题)两个好朋友比赛钓鱼,想请聪明的你来做裁判,用线连一连它们分别钓了几条鱼?2.(情景题)同学们为希望工程捐款,每400元可以救助一名失学儿童,4个班一共救助了2名儿童,平均每个班捐款多少元?3.(调查题)根据调查情况完成统计。
新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四单元教案
![新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四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7e1c375901020207409cd7.png)
问题解决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0 页。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增强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与他人交流学习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过程和方法:通过对例题的探索、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一、复习引入1、出示复习题。
(1)有12 盒水彩笔,每盒24 支,一共有多少支水彩笔?(2)有288 支水彩笔,平均分给 3 个班,每班分的多少支?2、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4、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稍复杂的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出示例1:学校有12 盒水彩笔,平均分给3 个班。
每班分得水彩笔多少支?(一盒装24 支)(1)指名学生读题。
(2)师:要想求每班分的水彩笔多少支,需要先知道什么?生:需要先知道一共有多少支水彩笔。
师:一共有多少支水彩笔?怎样求?生:用每盒水彩笔的支数×水彩笔的盒数=水彩笔一共的支数。
师:怎样列综合算式?学生小组内解决,全班交流。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生:可以先求每班分得水彩笔多少盒?师:怎样列式?生:12÷3=4(盒)师:每盒多少支?4 盒多少支?生:24×4=96(支)师:怎样列综合算式?学生小组内解决全班交流。
2、出示例2:4 辆这样的车一次运32 吨。
一次运完200 吨货物,需要派多少辆这样的车?(1)指名读题,弄清题意。
(2)师:根据“4 辆这样的车一次运32 吨”能求出什么?生:能求出一辆这样的车一次运多少吨货物:32÷4=8(吨)师:一次运完200 吨货物,需要派多少辆这样的车?再怎样列算式?生:用除法:200÷8=25(辆)师:怎样列综合算式?(3)学生小组内解决,讨论交流。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d4ba7f9cb9f3f90f77c61b06.png)
知识梳理
主要内容:
一、两种计时法的转换 二、求经过时间 三、认识年月日
1、普通记时法(12时计时法):
用时段间容词+时刻表示时间 上午8:00 下午4:00 晚上9:00
2、24时计时法:
直接用时刻表示时间 19:00新闻联播
普通计时法
起床
有时间形容词
中午
吃晚饭
凌晨
上午
下午
晚上
0 1 2 3 4 5 6 7 8 9 1 1 1 1 2 3 4 5 6 7 8 91 1 1
时时 时 时 时时 时时 时 时 0 1 2 时 时 时 时 时 时时 时时 0 1 2
时 时时
时时时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时 时 时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哪些月份有31天?哪些月份有30天?
月一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十 份月 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一二
天
28
数 31 或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29
1、大月(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小月(30天):4月、6月、9月、11月。
2、2月是个特殊月,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所以平年一 共(365 )天,闰年一共( 366 )天。
连一连
一年有4个季度,每个季度有3个月。
第一季度包括:1月、2月、3月 第二季度包括: 4月、5月、6月 第三季度包括:7月、8月、9月 第四季度包括:10月、11月、12月
比年大的时间单位还有世纪。 100年为一个世纪。
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知识点预习
![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知识点预习](https://img.taocdn.com/s3/m/d7e0cda97375a417876f8f5f.png)
人教版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1、求平均数公式:总数÷总份数=平均数;总数÷平均数=总份数;平均数×总分数=总数;2、看统计表,横栏和竖栏一起看;3、复式统计表能把两个(或多个)统计内容的数据合并在一张表上,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及两个(或多个)数据变化的差异。
4、复式统计表由标题、制表日期、线条和表格等内容组成。
北师大版第三单元乘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直接用两位数乘以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然后在乘积末尾加0即可。
例如:23×50=?先用23×5=115,再在115后面添0,得到23×50=1150。
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43×54=?5、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必算出准确的结果,而是把一些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然后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就叫做估算。
估算时,横式要写“≈”(约等号),答句中要加上“大约”。
如: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乘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乘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6、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7、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乘数同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8、相关公式:乘数×乘因数=积积÷乘数=另一个乘数9、运算顺序:先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10、乘法计算规律: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若干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例如:23×4=92,若23这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4扩大10倍,则积也扩大10倍,为920。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68d1972e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67.png)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地图通常是按上()、下()、左()、右()绘制的。
2. 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3. 小聪从家出发向东走100米记作 + 100米,那么他从家出发向西走200米记作()米。
4. 学校在小明家的东北方向,小明家在学校的()方向。
5. 630里面有()个9;28的15倍是()。
6. 在算式□36÷6中,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可以填();如果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填()。
7. 一个数除以8,商是12,余数是5,这个数是()。
8. 要使□4×39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0除以任何数都得0。
()2. 被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也一定有0。
()3. 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这两个数相加的和。
()4. 东北方向与西南方向是相对的。
()5. 因为15×3 + 7 = 52,所以52÷3 = 15·s·s7。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小马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6看成了9,结果得24,正确的商应该是()。
A. 36B. 16C. 27.2. 一个数除以7,商是105,余数是6,这个数是()。
A. 741B. 735C. 740.3. 下面算式中,积的末尾只有两个0的算式是()。
A. 50×20B. 35×40C. 52×404. 小明座位的西南方向是张强的座位,那么小明在张强的()方向。
A. 东南B. 西北C. 东北。
5. 计算35×24时,用24十位上的2乘35,得()。
A. 70B. 700C. 7000.四、计算题(共32分)1. 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共8分)270÷9 =30×40 =360÷6 =12×50 =400÷8 =560÷7 =18×3 =480÷8 =2. 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每题3分,共12分)28×34 =428÷4 =※52×49 =※840÷6 =3. 脱式计算(每题4分,共12分)360÷(70 - 4×16)128 + 72×14432÷6×15五、解决问题(每题5分,共25分)1. 学校组织300名学生去春游,每辆车限坐48人,租6辆车够吗?2. 一本故事书共240页,小明已经看了60页,剩下的要在4天内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3. 三年级同学去植树,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12人,平均每人植树3棵,一共植树多少棵?4. 商店运来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32元,这些热水瓶一共可以卖多少钱?5. 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买3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统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第14-38页)
【单元教材分析】
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此外,教材在这里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本单元分为两小节,内容结构如下: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并会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
2、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教学难点】
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会求平均数。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教学。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统计知识,会看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
数据分析,所以,教学本单元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适当的教学起点,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认识了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在本单元出现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横向条形统计图以及一格表示10个、100个或更多单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可以让学生通过迁移类推进行学习。
2.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例如,在进行一项决策时,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其结果便能对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就体现了统计的一个主要功能:通过有限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课时数】
5课时
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