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09学年虹口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A3精排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虹口区2009—2010学年度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6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上,若写在本试卷上则不计分。
第一部分阅读(90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2分)
(一)诗文积累(共18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
2、,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其二)
3、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愤》)
4、,望其旗靡。
(《曹刿论战》)
5、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
6、,琅琊也。
(《醉翁亭记》)
(二)诗词鉴赏(4分)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7、词中“玉壶”指的是。
(2分)
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就像很多树一起开花。
B、词的上阕描写人们欢度元宵,表现了南宋国力强盛。
C、“宝马雕车香满路”写出了宝马雕出过后,留下满路的香气。
D、作者借词中的“那人”委婉的表达自己自甘寂寞、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8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荚缤
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
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
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9、上文选自《》,作者是。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复前行,欲穷其林。
11、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第二段描写了一幅理想社会中的生活图景,就是常说的“世外桃源”。
B、“见渔人,乃大惊”的“乃大惊”写出了桃源人的惊异,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久远。
C、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原谷谏父
原谷有祖①,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
谷谏父日:“祖育女生儿,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
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
谷随,牧舆归。
父日:“汝何以收此凶④具?”谷日:“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祖,父亲的上一辈,这里指爷爷奶奶。
②捐,抛弃。
③舆,车。
④凶,不吉祥。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
(1)是负.义也( ) (2)父不从.,作舆(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14、文中父亲悔过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 。
(3分)
15、“原谷谏父”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2分)
开卷三境界
①随着所读之书的与日俱增,蓦地生发出“开卷有益一一开卷有疑一一开卷有怡”这三种截然不同的境界来。
②儿时家境拮据,社会封闭,可读之物甚少,那时信奉的基本就是“开卷有益”。
故而只要是蝇头小楷或者是
白纸黑字,全部采用“拿来主义”,要么地诵读,要么地吟哦,遇到经典的篇章和传世
的诗词,更是地抄写,有滋有味地传阅。
尽管这种“囫囵吞枣”式的读书方法现在看来极其可笑,然而
在当时特殊的背景下却有“吹糠见米”的功效,不仅让我及像我一样的农村孩子饱览了知识海洋的“浩瀚”,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踏着书籍的“阶梯”步入了更高一级的“殿堂”。
③进入大学乃至走上工作岗位,随着阅读面的扩大和自己思想的日臻成熟,这时对古人名言“尽信书不如无书”感受至深,同时产生了“开卷有疑”的想法。
遍寻疑点,然后想方设法寻找论据来加以论证,结果四书五经、唐诗
宋词、明清小说、现代散文、当代诗歌等等,无一不成为我辈“质疑”的对象;尤其是遇到三五好友,更是唾沫四
溅地据理力争,有时还不计后果地大放厥词。
当然,管窥之见并不能使自己标新立异,或者一夜成名,更无法改变
这些经典传世的根本。
不过自己在这种“开卷有疑”的过程中,明辨了是非,提高了认识,提升了涵养。
④锋芒毕露过后,中年也就不期而至,此时人的欲望越来越节制,生活越来越淡定,所读之书自然就以“怡情”为主了。
那么何谓“开卷有怡”呢?那就是把书拿来,随意地打开,没有目的地进行浏览,高兴时读出一种澄明,
烦恼时读出一种旷达,寂寞时读出一种安恬,浮躁时读出一种沉潜,困扰时读出一种从容…….如果读累了或者不
想读了,可以靠在躺椅上小睡一会,也可以径直将书丢在一旁,舒展一下筋骨,远观一会蓝天……真所谓“展卷尽
可恬神,批阅自能豁目。
”
⑤所以我觉得“开卷三境界”应该贯穿人的一生。
16、依次填入第②段横线上的词语应是: (2分)
A、如饥似渴夜以继日摇头晃脑
B、夜以继日摇头晃脑如饥似渴
C、如饥似渴摇头晃脑夜以继日
D、摇头晃脑夜以继日如饥似渴
17、第②段中画线句中的“这种”指的是。
(2分)
18、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无法改变这些经典传世的根本”的原因是。
(3分)
19、根据文意,模仿第④段画线句,补充两句话:(4分)
(1)时读出;
(2)时读出。
20、本文从三个年龄阶段阐释了开卷的三个境界。
“开卷”的意义分别是: (9分)
(1)
(2)
(3)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26分)
请尊重我的馒头
①他是我初中时的同桌,苍白的脸,人很老实,不走爱说话。
他家住在偏远的郊区,那里是这座小城的贫
困地带。
②也许是家远的缘故。
中午放学他不回家。
学桩有食堂,可一次也没有见过他去。
他的午饭很简单,一个白面
的馒头,一根细细的咸黄瓜,一罐凉开水,天天如此。
③冬天,每当第三节课下课铃声响起,他就从那洗得发白的旧帆布兜里掏出用旧台布层层包裹的馒头,放在身旁的暖气片上烤热。
而夏天,他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白布把馒头放在书桌上,他是怕天热馒头坏掉。
④我们之间很少交流,自习课上,前桌后桌聊得热火朝天,而我们却很安静;他偶尔开口说话只是向我借橡皮、
小刀之类,之后又迅速转过头去。
渐渐地我对他产生了反感。
都什么年代了,他的思想还像他身上穿的那件肥大的
灰夹克一样陈旧。
班上有四个调皮的同学号称“四人帮”,经常变着法戏弄他。
他总是不理,他平淡的回应更激起
了“四人帮”的愤怒,因为他们认为他孤傲不xùn ( )。
⑤一天早上,他刚进教室,粉笔头便从四面八方飞来打在他的身上、脸上。
我以为他这下一定会愤怒得大吼大
叫,但他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很平静地抖抖衣服,走到座位上坐下了,我心里很为他打抱不平,忍不住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反抗?你为什么不告诉老师?”他淡淡地说:“我没时间理他们,我还要学习。
”我觉得这只不过是他的借口,他在掩盖骨子里的懦弱。
⑥那天下课后,他刚把馒头放在暖气片上,就被“四人帮”的领头大强抢了去。
大强把馒头当成了足球,飞起
一脚,馒头打在了教室的顶棚上,又落在地上滚到了讲台旁边。
突然他猛地一拍桌子:“你们太过分了!你们可以戏弄我,但是必须尊重我的馒头!”他喊了起来,教室里弥漫着很浓的火药味.
⑦他注视着他们,一字一句地说:“你们欺负我,我可以不在乎,因为早晚有一天你们明白那是不对的。
可是,
请尊重我的馒头!你们应该知道那是我的午饭。
我家全靠妈妈一人操持,爸爸长期病倒在床上。
本来我中午应该去
食堂吃饭吃菜,可是我家没有钱!而在家里,只有我可以吃馒头,我妈说我上学不能缺了营养,而我7岁的妹妹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他说不下去了,眼里噙满了泪水。
大强一脸愧疚地低下了头。
他擦了擦眼泪,弯腰捡起了
那个已经裂开大口子的馒头,用手擦拭着,我清楚地看见他那大滴大滴的泪珠落馒头上。
他擦的很认真,一遍又一
遍。
教室里响起了几个女生的抽泣声,那一刻,眼泪也流过了我的脸颊。
⑧第二天早上,他的桌子上堆满了好多食品,有汉堡包、面包、火腿肠,其中有一个醒的大塑料袋里面装满了
蛋糕,那是大强送的。
他站起来向同学们鞠躬,教室里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掌声,“谢谢”两个字被他重复了十几次。
⑨我们都明白,其实我们应该对他说声“谢谢”,那天,他用他的行为给我们上了永生忘的最有意义的一课。
因为我知道每一个人都有他的自尊和坚强的一面,每一顿饭里都饱含着亲人对我们无限关爱!
22、根据拼音写汉字。
孤傲不xùn ( )
23、第④段画线句“他的思想还像他身上穿的那件肥大的灰夹克一样陈旧。
”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3分) 24、根据上文内容,“馒头事件”发生的过程可以分为: (4分)
(1)起因:“四人帮”用粉笔头打他,他依旧不加理睬、坐下来学习。
(2)经过:。
(3)结果:。
25、第⑦段“他”在说话时,连续出现了三个感叹号,表达了“他”当时怎样的情感?(9分)
(1) 。
(2) 。
(3) 。
26、根据第④段内容,请你补充“他”心里想说的话(80字左右)(8分)
第二部分写作(60分)
27、写作:
题目:我要感谢______
要求:(1)请在空格上补充适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2)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3)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上海市虹口区2009—2010学年度初三语文
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共42分)
(一)诗文积累(18分,每题3分,错一字扣1分)
1留取丹心照汗青2向来枉费推移力3千载谁堪伯仲间
4吾视其辙乱5怡然不动6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二)诗词鉴赏(4分)
7月光(2分)8 B(2分)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8分)
9《桃花源记》(1分)陶渊明(1分)
10又向前划行,想探寻桃花林的尽头(关键词:行、穷)(3分)
11 D(3分)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12(1)违背;背弃(2分)(2)听从(2分)
13不需要重新再制造这个工具了,所以现在先把它收起来。
(关键词:更、是以)(2分)
14一是怕自己老了也被儿子扔于荒郊野外;二是听了儿子的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写出前者给2分)15为人子女一定要孝敬父母赡养老人。
(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2分)
16 C(4分)
17只要见到文字就读,遇到经典就抄、传阅。
(2分)
18根本在于:遍寻疑点时大放的厥词或管窥之见不能改变经典的传世根本;经典本身具有的语言思想魅力经得起时间的洗涤。
(3分)
19例如:紧张时读出一种轻松,消沉时读出一种积极。
(4分)
20(1)开卷可以包揽诗书,使人进步;
(2)开卷可以使人明辨非、提高认识、提升涵养;
(3)开卷可以陶冶情操。
(9分)
21“开卷三境界”应该贯穿一生。
(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26分)
22逊(2分)23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的思想陈旧及家境的贫困。
(3分)24经过:大强踢飞了他的馒头,他愤怒的质问、伤心地哭泣。
结果:同学们理解了他的处境,还买了很多食品送给他。
(4分)
25(1)同学们糟蹋他的午饭,他非常的愤怒;
(2)家境的艰难让他感到很无奈;
(3)为自己独自“享受”馒头而心疼家人。
(9分)
26略(8分)
三、写作(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