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17课 保温和散热课件1 小学五年级上册自然科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kēxué)在线:远红外热能裤
在冬季,动物容易(róngyì)被 冻伤部位的皮较厚而且毛较长。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科学 家受这种想象的启发,运用高 科技材料研制出远红外热能裤。
远红外热能裤具有很强
的发热保温作用,并对人体 易被冻伤的部位进行重点保护, 因此是一种理想的防寒服。
第十一页,共二十三页。
调查(diào chá)生活中用到了哪些隔热材料, 效果怎么样?
空气 羽毛 兔子的皮毛 泡沫塑料、羊毛 刚下的雪 冰 水 木板 橡胶
8mm 8.5mm 9mm 12mm 36mm 900mm 200mm 47mm 50mm
第八页,共二十三页。
阅读科学在线 解释 (zài xiàn)
1、卖冰糕的人为什么总用白色的棉被把 冰糕包的严严的?
金属 大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三页。
设计(shèjì)一座房子,利用那些隔热 材能使房屋冬暖夏凉,节能环保。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三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17。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采用了哪些措施进行保温和散热呢。人们采用棉被、羽绒服、暖水 瓶、。可通过借助热的良导体,或者与冷水,冰等物体接触,或者增大(zēnɡ dà)容器表面积等方法来
17
保温和散热
第一页,共二十三页。
在生产和生活中,有时需要减少热 的传递,是物体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
内,这就是保温(bǎowēn);
有时需要使热散失,加快热的传递,使 物体的温度尽快地降下来,这就是散热。
第二页,共二十三页。
1.怎样(zěnyàng)保温和散热
第三页,共二十三页。
1.怎样(zěnyàng)保温和散热
加快热的传递,可以使物体较快地散热.
第六页,共二十三页。
2.热水 变凉 (rè shuǐ)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zhī shi),你能想到几种方法 让热水凉得更快呢?
可通过借助热的良导体,或 者与冷水,冰等物体接触,或 者增大容器表面积等方法来加 快热传导;通过水的流动或者
吹风来加快热对流。
第七页,共二十三页。
第四页,共二十三页。
1.怎样(zěnyàng)保温和散 热
在生产和生活(shēnghuó)中,人们采用了哪些 措施进行保温和散热呢?
人们采用棉被、羽绒服、暖水瓶、 窗帘进行保温;采用排风扇、暖 气片进行散热;利用隔热材料和 空调都能保温和放热。
第五页,共二十三页。
我的发现(fāxiàn)
减慢热的传递,可以使物体较好地保温(bǎowēn).
3.帮助 动植物御 (bāngzhù) 寒
第十二页,共二十三页。
3.帮助(bāngzhù)动植物御寒
第十三页,共二十三页。
3.帮助 动植物御 (bāngzhù) 寒
第十四页,共二十三页。
3.帮助(bāngzhù)动植物御寒
第十五页,共二十三页。
3.帮助 动植物御 (bāngzhù) 寒
第十六页,共二十三页。
3.帮助 动植物御 (bāngzhù) 寒
第十七页,共二十三页。
怎样帮助(bāngzhù)动植物过冬?
用土将葡萄(pú táo)等藤本植物埋起来,用干 草或棉花等将小树苗的茎包起来,给麦 田浇灌冬水和撒上厚厚的农家肥,将花 卉放在温室里,把蔬菜、水果放到地窖 内过冬,往猪窝、兔窝内放些干草或干 土,向小鸡窝内放个暖水袋,给小狗穿 上小棉袄,
成透明。
第十九页,共二十三页。
第二十页,共二十三页。
练习(liànxí)
暖瓶胆(píngdǎn)内外涂有银白色发亮物质,可以减少 热的( )瓶胆(píngdǎn)口有软木塞,它是热的 ( ),( )热的传导。
辐射 不良导体 减慢
暖气片的散热片使用( )制成,散热片越多, 与空气接触面积越( ),散热越快。
No 加快热传导。1、卖冰糕的人为什么总用白色的棉被把冰糕包的严严的。因为白色的棉被是热的不良导
体,吸收辐射热少,冰糕不易融化。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科学家受这种想象的启发,运用高科技 材料研制出远红外热能裤。练习
Image
12/8/2021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三页。
因为白色的 棉被是热的 不良导体, 吸收 辐射 (xīshōu) 热少,冰糕 不易融化。
第九页,共二十三页。
2、羽绒服为什么具有(jùyǒu)较 好的保暖效果?
羽绒服中的棉絮(miánxù), 羽毛,它们膨松多孔 隙,内有不流动的空 气,而空气是热的不 良导体,所以羽绒服 可以保暖。
第十页,共二十三页。
第十八页,共二十三页。
科学阅读: 自动调节室内(shìnèi)温度的玻璃
20世纪80年代,查赫鲁兄弟在吃鸡蛋的 时候(shíhou)发现,鸡蛋清随着温度的升高, 由透明变为不透明的过程受到启发,决 定研制一种随阳光强弱变化(即温度变 化)的可调光玻璃。气温高时玻璃变成不
透明的乳白色,气温凉下来时,玻璃又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