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业拖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学业拖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初中生的学业拖延现状。

方法:选择上海市某远郊学校
在读初中生636人,采用《中学生学业拖延量表》对其学业拖延现状及其相关影
响因素进行评估。

结果:①本组初中生学业拖延主要集中于轻度拖延(47.8%)
和中度拖延(42.8%);②学业拖延总分中,延迟计划最高,延迟执行和延迟补
救次之,延迟总结最低;③男生在延迟计划上明显高于女生;④初中生学业拖延
总分在年级上差异显著(p<0.05),六、八年级的学业拖延要明显高于七年级。

结论:初中生群体中拖延现象较为普遍,并且在性别和年级上差异显著。

[关键词]学业拖延初中生现状分析影响因素
学业拖延(Academic Procrastination)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或者学习情况中,将学业任务延后、推迟完成的行为或行为倾向[1]。

学业拖延现象在学生群体
中较为普遍,学生习惯于为自己的拖延行为找各种理由并造成学习任务的失败。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中的“暴风疾雨”时期,正处于习惯形成和心理成熟的关
键时期,如果没有及时地控制和干预好学业拖延问题,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会产
生影响。

因此,结合当前教学实践,了解和分析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正确认识和对
待初中生的学业拖延行为,对预防和减少学业拖延行为,促进中学生良好学习习
惯和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上海市嘉定区某远郊学校初中四个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650份
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36份,回收率为97.8%,六年级252人,七年级126人,八年级140人,九年级118人;男生362人,女生274人;独生子女357人,非独生子女279人。

1.2研究工具
采用国内学者左艳梅于2010年编制的《中学生学业拖延量表》[2],问卷由
17个项目组成,分为四个维度,包括延迟计划、延迟执行、延迟补救和延迟总结,采用五点计分,分数越高说明学业拖延问题越严重。

本研究中该量表整体的Cronbach’s a 系数为0.857,各维度的Cronbach’s a 系数均在0.80-0.90之间。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统计分析处理全部使用spss22.0软件,筛选出无效问卷后输入有效
问卷的数据,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
2.1学业拖延的人口统计学分析
总的来说,初中生学业拖延主要集中在轻度拖延(47.8%)和中度拖延
(42.8%)上。

其中,七年级学生中轻度拖延(64.3%)占比最高,重度拖延
(5.5%)占比最低。

初中生学业拖延各维度得分中,延迟计划最高,延迟执行和
延迟补救次之,延迟总结最低。

2.2初中生学业拖延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变量上的差异
2.2.1初中生学业拖延各维度上的性别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考察了初中生学业拖延总分及其各维度的性别差异,
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延迟计划维度上的差异显著,p=0.007(<0.05),但在学业拖延整体及其三个维度上的差异均不显著,其p值均大于 0.05。

2.2.2初中生在学业拖延各维度上的年级差异
以年级为自变量,学业拖延总分及其各维度为因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考察了初中生学业拖延各维度在年级状况上的差异。

结果见表1.
表1不同年级学生学业拖延的差异分析
平方和均方F 延迟计划140.9346.978 2.479
延迟执行58.38119.46 1.575
延迟补救80.04526.682 2.399
延迟总结73.5424.513 3.255**学业拖延总分1238.129412.71 2.839**
由表1可以看出,初中生学业拖延整体在年级上差异显著(F=2.939,p<
0.05),经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六年级学业拖延总分显著大于七年级学业拖延总
分(p<0.05),八年级学业拖延总分显著大于七年级学业拖延总分(p<0.05);在延迟总结维度上,年级间的差异显著(F=3.255,p<0.05),经事后多重比较
发现,六年级延迟总结显著大于七年级延迟总结(p<0.05),八年级延迟总结
显著大于七年级延迟总结(p<0.05);在延迟计划、延迟执行、延迟补救三个
维度上,不同年级之间不具有差异性。

2.2.3初中生学业拖延及其各个维度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考察初中生学业拖延总分各维度在是否独生子女上是否
存在差异,结果表明,初中生的学业拖延整体程度及其各个维度在是否独生上的
差异性均不显著。

3讨论
3.1初中生学业拖延基本特点
研究结论显示初中生群体中存在轻、中度的学业拖延情况。

初中生群体在认知思维及自我意识方面尚未完全成熟,对学习意义和目的的认识模糊,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弱,在学生还未掌握如何应对学习情绪和学业负担时更可能采取回避当前学习任务的拖延行为[3]。

但本研究中初中生学业拖延情况不严重,这可能是因为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模式不一样所产生的。

初中生普遍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多参与接受式的教育,一切学习任务听从老师的安排,这样就减少了学业拖延情况的增加;也可能是因为我国国情所致,古语有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作为我国的传统观念,大众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家长希望子女读书有出息,老师希望学生拿高分,来自双方的压力使然,学生的学业拖延现象有所减少[4];还有可能是因为学生有意进行作答掩饰,回答问卷时,尽量朝着社会赞许的方向填写,从而引起结果的反差。

3.2初中生延迟计划维度得分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
初中生学业拖延总分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分维度延迟执行、延迟补救和延迟总结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但其分维度延迟计划的得分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这表明女生在学业中更擅长于规划学习任务,能够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内容。

从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来考虑,一般来说,相较于男生,女生的生长发育要更早一些,这也会她们在个性品质、思维意识等心理功能的发展。

通过观察发现,初中阶段的女生在学习和生活上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具备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目标较明确。

而男生在学习任务开始前的计划准备阶段存在较严重的拖延,这可能是由于大部分初中老师通常都会给学生安排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以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在此过程中不需要过多思考和计划自己学习活动,而女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优于男生,能够在老师安排好的任务下再形成自己的学习计划,部分老师也很少对学生进行目标规划、自我管理等知识策略的讲授与专门训练,这就造成男生在缺乏教师引导的情况下不能够独立的安排自己学习生活。

3.3初中生学业拖延的年级特点
通过学业拖延的年级特点分析,初中生学业拖延整体在年级上具有差异性显著,六、八年级的学业拖延要明显高于七年级。

在对学业拖延的年级差异进行事后检验发现,在延迟总结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七年级与六、八年级相比,学业拖延程度更低;在延迟计划、延迟执行、延迟补救三个维度上均不具有显著性。

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上海属于五四学制,六年级在其他地区属于小学阶段,与其他学者们的研究对象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六年级的学生是从小学过渡来的,需要适应初中生活,适应不同于小学的学习模式,此时如果没能够及时调整自己,则会出现适应不良,而导致学业拖延现象,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不愿再听从老师安排,以自己意愿行为处事,且自控能力有限,由此,那些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就更容易发生学业拖延现象。

而七年级正处于这两个阶段的中间,既没有到达叛逆期,经历了一年的学习,也能够适应初中生活,因此七年级的学业拖延总体来说较轻。

到了九年级,则需要面临中招考试,自身的学业压力催促,使得学生不敢有丝毫懈怠,从而减少了学业拖延情况的出现。

4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所调查的初中生群体中有52%的学生存在中等偏上程度的学业拖延问题,拖延现象较为普遍,并且在性别和年级上差异显著,这需要家长及教育工作者充分掌握不同年级和性别学生的个性及心理发展特点,客观全面的认识学业拖延问题。

学业拖延不仅影响初中生的学业完成情况,同样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提出以下几点教育方面的建议。

1.
学校可开展以学业拖延为主题进行的主题班会。

班会上可以对学业拖延的有关内容进行解说,以及对初中生科普时间价值观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价值观,引起初中生对时间的重视,意识到时间的宝贵;也可以与学生互动,共同讨论总结较为实用的避免拖延的方法和技巧,正确的时间价值观念等;还可以邀请同学们讲述自身拖延行为有所改变的具体情况,以及充分发挥时间价值的实例等。

2.
学校领导应该根据学生学业上出现的拖延行为,针对各年级学生差异,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结果指出,六年级学生的拖延行为更为严重,教师应在学生初中阶段开始便要留意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让他们按时保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要时刻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能力和认知特点,对自己所学知识和新知识进行有计划的安排,加强已学知识点的巩固和新知识的补充。

3.
针对学生的学业拖延行为,老师要及时反馈给家长,并开导家长要引导学生养成比较好的学习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使得学生在学业上的拖延行为自然会有所减少。

家长也要做到和老师多沟通,向老师请教减少孩子拖延的方法和引导方式而又不引起孩子的烦逆心理。

家长和老师对于学生良好的行为,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而对于拖延的行为,要及时给予一定的教育和惩罚,让学生意识到拖延的不良后果,从而有效减少学业拖延行为。

参考文献
[1]苟丽萍.学生学业拖延行为的心理学解释及启示[J].教育科学论坛,2020, (10):9-10.
[2]左艳梅.中学生学业拖延的问卷编制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
[3]孙瑞雪.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0.
[4]田倩倩.初中生学业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和焦虑的关系及教育对策[D].河南大学.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