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习题(2015-2016-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原理习题(2015-2016-1)
第⼀、⼆、三章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1、DBA是指( B )
A、⾼级程序员
B、数据库管理员
C、数据库系统
D、数据库管理系统
2、在下列关于关系的陈述中,错误的是(B )
A、表中任意两⾏的值不能相同
B、表中任意两列的值不能相同
C、⾏在表中的顺序⽆关紧要
D、列在表中的顺序⽆关紧要
3、数据库在磁盘上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B]
A.DB B.⽂件 C.⼆维表 D.系统⽬录
4.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是(C )。

A、数据
B、数据模型
C、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D、信息5.在关系数据库系统中,当合并两个关系时,⽤户程序可以不变。

这是( C )
A、数据的物理独⽴性
B、数据的位置独⽴性
C、数据库的逻辑独⽴性
D、数据库的存储独⽴性
6.在下⾯的数据模型中,( D )是概念数据模型
A、关系模型
B、层次模型
C、⽹状模型
D、实体-联系模型
7.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是基于(A )理论。

A. Codd的数据关系模型
B. 数据结构
C. 计算机操纵系统
D. 信息管理
8.如果有9个不同的实体集,它们之间存在着12个不同的⼆元联系(⼆元联系是指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其中4个1:1联
系,4个1:N联系,4个M:N 联系,那么根据ER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的规则,这个ER结构转换成的关系模式个数为[B ] A.9个 B.13个 C.17个 D.21个
9.⼦模式DDL⽤来描述( B )
A.数据库的总体逻辑结构
B.数据库的局部逻辑结构
C.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
D.数据库的概念结构
10.关系笛卡尔积运算记号R×S中,(D )
A. R为关系名,S为属性名
B. R和S均为属性名
C. R为属性名,S为关系名
D. R和S均为关系名
11.对单个⽤户使⽤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A)
A.外模式
B.概念模式
C.内模式
D.存储模式
12.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中,( A)阶段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管理。

Ⅰ、⼈⼯管理阶段Ⅱ、⽂件管理阶段Ⅲ、数据库阶段
A、只有Ⅰ
B、只有Ⅱ
C、Ⅰ和Ⅱ
D、Ⅱ和Ⅲ
13. 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间引⼊⼆级映象的主要作⽤是( A )
A、提⾼数据与程序的独⽴性
B、提⾼数据与程序的安全性
C、保持数据与程序的⼀致性
D、提⾼数据与程序的可移植性
14.在关系模型中,同⼀个关系中的不同属性,其(C )。

A. 属性名可以相同,数据类型不能相同
B. 属性名和数据类型都不能相同
C. 属性名不能相同,数据类型可以相同
D. 属性名和数据类型都可以相同
15. 五种基本关系代数运算是( A )
A. ∪,-,×,π和σ
B. ∪,-,∞,π和σ
C. ∪,∩,×,π和σ
D. ∪,∩,∞,π和σ
16. SQL Server是⼀种(C)数据库管理系统。

A)层次型 B)⽹络型 C)关系型 D)⾯向对象模型17、数据库系统中,逻辑数据独⽴性是指(B)。

A)数据之间相互独⽴ B)应⽤程序与数据库的结构之间相互独⽴C)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相互独⽴ D)数据与磁盘之间相互独⽴
18. 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特点的是( C)。

A、数据共享
B、数据完整性
C、数据冗余很⾼
D、数据独⽴性⾼
19. 当关系R和S⾃然联接时,能够把R或S中原该舍弃的元组放到结果关系中的操作是(D )
A.左外联接
B.右外联接
C.外部并
D.外联接
20. 下⾯系统中不属于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是( C )
A Oracle
B MS SQL Server
C IMS
D DB2
21、设有关系R,按条件f对关系R进⾏选择,正确的是(C)
A.R?R B.R ? R C.σ
f (R) D.∏
f
(R)
22、有⼀个关系:学⽣(学号,姓名,系别),要求⽤学号标识每⼀位学⽣,这
⼀约束可⽤( A )实现。

A 实体完整性约束
B 参照完整性约束
C ⽤户⾃定义完整性约束
D 关键字完整性约束
23、在关系代数中,从两个关系的笛卡尔积中,选取属性间满⾜⼀定条件的元组的操作称为( D )。

A、投影
B、选择
D、θ连接
24、数据库中可以创建和删除表、视图、索引等,可以修改表等,这是因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 A )
A、数据定义功能
B、数据操纵功能
C、数据维护功能
D、数据控制功能
25、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不包括( C )
A、定义数据库
B、对已定义的数据库进⾏管理
C、为定义的数据库提供操作系统
D、数据通信
26、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模式有(A )
A、1个
B、2个
C、3个
D、任意个
27、在关系数据库中,视图是三级模式结构中的(D )
A、概念模式
B、内模式
C、模式
D、外模式
28、在关系数据库中,表是三级模式结构中的(C )
A、存储模式
B、内模式
C、模式
D、外模式
29、在关系数据库中,索引是三级模式结构中的( B )
A、概念模式
B、内模式
C、模式
D、外模式
30、下列的( C )运算不是关系运算中的传统的集合运算。

A.并B.差C.投影D.交
31、在关系中,定义外键是实现(B)。

B、参照完整性
C、⽤户定义完整性
D、参照完整性和⽤户定义完整性
32、关系A中有6个属性,关系B中的8个属性,关系A中有两个属性名与关系B中相同且其相应的数据类型也相同,则关系A和关系B的⾃然连接运算结果中,有( C )个属性。

A.6B.8C.12D.14
33、对于关系数据库中的表,下⾯的说法哪个是不正确的( D )
A、每⼀列的分量是同⼀种数据类型,来⾃同⼀个域
B、不同列的数据可以来⾃相同的域
C、列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D、⾏的次序不可任意交换
34、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于(A )
A、具体的机器和DBMS
B、E-R图
C、信息世界
D、现实世界
35、关系模式的任何属性(A )。

A、不可再分
B、可再分
C、命名在该关系模式中可以不推⼀
D、以上都不是
36、数据库管理系统中,DDL是指(B )。

A、数据库操作语⾔
B、数据库定义语⾔
C、交互式语⾔
D、嵌⼊式语⾔
37、(B)是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结构的数据的集合。

A、数据库系统
B、数据库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数据结构
38、SQL语⾔具有两种使⽤⽅式,分别称为交互式SQL和(C )。

A、提⽰式SQL
B、多⽤户SQL
C、嵌⼊式SQL
D、解释式SQL
39、反映信息世界中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模型是( D )。

A、关系模型
B、层次模型
C、⽹状模型
D、E—R模型
40、在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D)。

A、具有物理独⽴性,没有逻辑独⽴性
B、具有逻辑独⽴性,没有物理独⽴性
C、物理独⽴性和逻辑独⽴性均没有
D、具有⾼度的物理独⽴性和逻辑独⽴性
41、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是(D )。

A、外模式
B、内模式
C、存储模式
D、模式
42、有12个实体类型,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15个不同的⼆元联系,其中4个是
1:1联系类型,5个是1:N联系类型,6个M:N联系类型,那么根据转换规则,这个ER结构转换成的关系模式有[B ]
A.17个 B.18个 C.23个 D.27个
43、关系数据库三级模式的划分,有利于保持数据库的( D )
A、结构规范化
B、数据安全性
C、操作可⾏性
D、数据独⽴性
44、设关系R、S及W各有20个元组,这三个关系的⾃然连接的元组个数为( D )。

A、20
B、60 C 8000 D、不确定(与计算结果有关)
45、关系运算中花费时间可能最长的运算是(C)。

A.投影 B.选择 C.笛卡尔积 D.除
46、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性是指( B )。

A.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影响应⽤程序
B.不会因为系统数据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影响应⽤程序
C.不会因为存储策略的变化⽽影响存储结构
D.不会因为某些存储结构的变化⽽影响其他的存储结构
47、⾃然连接是构成新关系的有效⽅法。

⼀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和S使⽤⾃然连接时,要求R和S含有⼀个或多个共有的(D )。

A、元组
B、⾏
C、记录
D、属性
48、⼀个学⽣社团可以接纳多名学⽣参加,但每个学⽣只能参加⼀个学⽣社团,从学⽣社团到学⽣的联系类型是(D )。

A、多对多
B、⼀对⼀
C、多对⼀
D、⼀对多
49、关系数据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中,不包括(D )。

A、完整性规则
B、数据结构
C、数据操作
D、并发控制
50、(B)属于信息世界的模型,实际上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个中间层次
A、数据模型
B、概念模型
C、对象模型
D、关系模型
51、集合R与S的连接可以⽤关系代数的5种基本运算表⽰为(A )
A、R-(R-S)
B、σ
(R×S) C、R-(S-R) D、S-(R-S)
F
52、等值连接运算与⾃然连接运算是( D )
A、相同的
B、不相同的
C、等价的
D、有时相同
53、(B)是位于⽤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层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库在建⽴、使⽤和维护时由其统⼀管理、统⼀控制。

A.DB B.DBMS C.DBS D.DBA
54、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能实现的专门关系运算包括(B )。

A、排序、索引、统计
B、选择、投影、连接
C、关联、更新、排序
D、显⽰、打印、制表
55、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内模式有(A )
A、1个
B、2个
C、三个
D、任意多个
56、对⽤户存取权限的核查是数据管理系统中(D )模块的功能。

A、数据库定义
B、数据库管理
C、数据库操纵
D、系统运⾏控制
57、层次数据模型中,⼀个⼦结点⾄多有( A)个⽗结点。

A、1
B、2
C、3
D、4
58、有关系R和S,R∩S的运算等价于( B )
A、S-(R-S)
B、R-(R-S)
C、(R-S)∪S
D、R∪(R-S)
59、下列不属于关系代数运算的是( A )。

A.查询B.投影C.选择D.联结
60、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分为⼏个阶段,在( B )阶段,数据是以⽂件形式长期存储在辅助存储器中,程序和数据之间具有相对的独⽴性,数据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的应⽤程序,数据可以重复使⽤。

A、⼿⼯管理阶段B.⽂件管理阶段
C.层次数据库管理阶段D.关系数据库管理阶段
61、⽤户可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查询、插⼊、删除和修改,这是因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C )功能。

A、数据库定义
B、系统运⾏控制
C、数据库操纵
D、数据库维护
62、下⾯关于数据库的基本特点,说法正确的是(B)。

A.数据可以共享、数据独⽴性低、数据冗余度⼩、统⼀管理和控制
B.数据可以共享、数据独⽴性⾼、数据冗余⼩、易扩充、统⼀管理和控制C.数据可以共享、数据独⽴性⾼、、数据冗余⼤、易扩充、统⼀管理和控制D.数据⾮结构化、不易扩充、数据独⽴性⾼、数据冗余⼩
63、实体联系模型中的联系可以同( B )实体有关。

A、0个
B、⼀个或多个
C、1个
D、多个
64、下列四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数据库减少了数据冗余
B.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共享
C.数据库避免了⼀切数据的重复
D.数据库具有较⾼的数据独⽴性
65、要保证数据库逻辑数据独⽴性,需要修改的是( C )。

A、模式
B、模式与内模式的映象
C、模式与外模式的映象
D、内模式
66、关系数据库中,实现实体之间的联系是通过表与表之间的( D )
A 公共索引
B 公共存储
C 公共元组
D 公共属性
67、现实世界中,事物的⼀般特性在信息世界中称为( C )
A.实体
B.实体键
C.属性
D.关系键
68、数据库的特点之⼀是数据的共享,严格地讲,这⾥的数据共享是指( D )。

A.同⼀个应⽤中的多个程序共享⼀个数据集合
B.多个⽤户、同⼀种语⾔共享数据
C.多个⽤户共享⼀个数据⽂件
D.多种应⽤、多种语⾔、多个⽤户相互覆盖地使⽤数据集合
69、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管理阶段、⽂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数据独⽴性最⾼的是(A)阶段。

A.数据库系统 B.⽂件系统 C.⼈⼯管理 D.数据项管理
70、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 D )。

A.数学软件B.应⽤软件 C.计算机辅助设计 D.系统软件
71、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主要功能是(B )。

A.修改数据库 B.定义数据库 C.应⽤数据库D.保护数据库
72.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是(A)、数据独⽴、减少数据冗余、避免数据不⼀致和加
强了数据保护。

A.数据共享 B.数据存储 C.数据应⽤ D.数据保密
73设关系R(A,B,C)和S(B,C,D,E),下列各关系代数表达式中,不成⽴的是( B )。

(R) ? ∏D(S) B.R∪S C.∏B(R)∩∏B(S) D.R ? S A.∏
A
74.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D)
A.外模式 B.内模式 C.存储模式 D.模式
75、层次型、⽹状型和关系型数据库划分是根据( D )的表⽰⽅式的不同。

A.记录长度 B.⽂件的⼤⼩ C.联系的复杂程度 D.数据之间的联系76、层次模型不能直接表⽰(C)
A. 1 :1关系 B.1 :m关系 C. m :n关系 D.1 :1和1 :m关系77. 数据库技术的奠基⼈之⼀E.F.Codd从1970年起发表过多篇论⽂,主要论述的是( C)。

A.层次数据模型 B.⽹状数据模型
C.关系数据模型 D.⾯向对象数据模型
78、设有两个关系R(A,B)和S(B,C),与语句“SELECT A ,B FROM R WHERE
B NOT IN(SELECT B FROM S WHERE C!='ss')“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是(
C )。

(R?S))B、πA,B(R ? S)
A、πA,B(σ
C≠'ss'
C≠'ss'
C、R-πA,B(σC= 'ss'(R?S))
D、R-πA,B(σC≠ss'(R?S))
79、在数据库中,产⽣数据不⼀致的根本原因是(D)。

A.数据存储量太⼤ B.没有严格保护数据
C.未对数据进⾏完整性控制 D.数据冗余
80、关系模型中,⼀个关键字是(C )。

A.可由多个任意属性组成 B.⾄多由⼀个属性组成
C.可由⼀个或多个其值能惟⼀标识该关系模式中任何元组的属性组成D.以上都不是
81、描述事物性质的最⼩数据单位是( C )。

A. 记录
B. ⽂件
C. 数据项
D. 数据库
82.在下⾯所列出的条⽬中,哪些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D )
Ⅰ.数据库定义Ⅱ.数据库的建⽴和维护
Ⅲ.数据库存取Ⅳ.数据库和⽹络中其他软件系统的通信
A) Ⅰ和ⅡB) Ⅰ、Ⅱ和Ⅲ C) Ⅱ和ⅢD) 都是
83、设关系R和关系S的元数分别是3和4,关系T是R与S的⼴义笛卡尔积,即:T=R×S,则关系T的元数是(A )
A) 7 B) 9 C) 12 D) 1
84.设属性A是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NULL)。

这是(A )
A) 实体完整性规则 B) 参照完整性规则
C) ⽤户定义完整性规则 D) 域完整性规则
85.在关系数据库中,实现“表中任意⼆⾏不能完全相同”的约束是靠(C )。

A. 外码
B. 属性
C. 主码
D. 列
86、下⾯关于外码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C )。

A. 外码体现了关系间的联系⼿段
B. 外码是某个关系的码
C. 外码不是任何关系的码
D. 外码是⼀个关系的码同时是另⼀个关系的属性
87、当前DBMS所⽀持的数据模型的主流是(C)。

A. ⽹状模型
B. 层次模型
C. 关系模型
D. ⾯向对象模型
88. 能唯⼀地标识实体属性的( C)称为主码。

A. 组和
B. 排列
C. 集合
D. 元组
89、下述关于数据库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B)。

A. 数据库中只存在数据项之间的联系
B. 数据库的数据项之间和记录之间都存在联系
C. 数据库的数据项之间⽆联系,记录之间存在联系
D. 数据库的数据项之间和记录之间都不存在联系
90、对表进⾏垂直⽅向的分割⽤的运算是(B )。

A. 交
B. 投影
C. 选择
D. 连接
91、关系数据库中,实现表与表之间的联系是通过_(B)。

A. 实体完整性规则
B. 参照完整性规则
C. ⽤户⾃定义完整性
D. 值域
92、关系数据库中,实现主码标识元组的作⽤是通过(A)。

A. 实体完整性规则
B. 参照完整性规则
C. ⽤户⾃定义完整性
D. 属性的值域
93、下述哪⼀条不属于概念模型应具备的性质?(D)
A) 有丰富的语义表达能⼒B) 易于交流和理解
C) 易于变动D) 在计算机中实现的效率⾼
94、关于主键约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 )
A. ⼀个表中只能设置⼀个主键约束
B.允许空值的字段上不能定义主键约束
C.允许空值的字段上定义主键约束
D.可以将包含多个字段的字段组合设置为主键
95、在数据库的表定义中,限制成绩属性列的取值在0到100的范围内,属于数据的( C)约束。

A、实体完整性
B、参照完整性
C、⽤户⾃定义
D、⽤户操作
⼆、填空题
1.数据模型通常都是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个要素组成。

其中:数据结构是对数据系统的静态特性的描述,数据操作是对数据的动态特性的描述,完整性约束是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

2.数据库处理技术经历了⼈⼯管理、⽂件系统和__数据库系统三个发展阶段。

3.数据安全性保护防⽌⾮法⽤户访问数据,数据的完整性检查保证数据正确性。

多个⽤户同时使⽤数据库中相同的数据称为并发性。

4.关系数据库三级模式的划分,有利于保持数据库的数据独⽴性。

其原因是三级结构之间存在着两级映象,概念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象保证数据的物理独⽴性,外模式与概念模式之间的映象,保证数据的逻辑独⽴性。

5.数据库三层结构分别是、模式和内模式。

数据库⽤户能够看见的局部数
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称为外模式(⼦模式或⽤户模式),数据库中全体
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称为概念模式(逻辑模式),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式的描述,即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式
称为内模式(存储模式)。

6. 实体间的联系分为:1:1 、 1:N 和 M:N 三种类型。

7. 关系模型只有单⼀的数据结构,即关系(⼆维表),⼀个关系数据模型是由若⼲个关系组成的集合,其从结构上看实际上是⼀张规范化的⼆维表,表中的每⼀⾏表⽰⼀个实体对象,称为元组,每⼀列对应⼀个实体属性。

8.如果⼀个属性或属性集合的值能唯⼀标识⼀个关系的元组⽽⼜不含有多余的属性,则称该属性或属性集合为该关系的候选键(候选码)。

在⼀个关系的多个候选码中,选择⼀个⽤于插⼊,删除或检索元组时区分记录,则被选⽤的候选键称为主键。

9.实体集之间的联系有三种,分别是⼀对⼀的联系,⼀对多的联系,多对多的
联系。

10.专门的关系运算包括_选择___、__ 投影__、连接和除四种。

11.关系数据库中的完整性约束分为实体完整性、引⽤完整性、⽤户⾃定义的完整性和域完整型四类
12、传统的集合“并、交、差”运算施加于两个关系时,这两个关系的属性个数必须相等,相对应的属性值必须取⾃同⼀个域。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数据的完整性?请简述在对关系进⾏插⼊、删除和更新操作时各需要进⾏哪些完整性检查。

答:数据的完整性是指的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

(1)执⾏插⼊操作需要检查域完整性规则、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规则和⽤户⾃定义完整性规则。

(2)执⾏删除操作时:如果删除的是参照关系的元组,则不需要进⾏完整性检查,可以执⾏删除操作。

如果删除的是被参照关系的元组,则须检查参照完整性:检查被删除元组的主关键字属性的值是否被参照关系中某个元组的外部关键字引⽤,如果未被引⽤则可以执⾏删除操作;否则可能有拒绝删除、可以删除和级联删除三种⽅式处理。

执⾏更新操作可以看作是先删除旧的元组,然后再插⼊新的元组。

所以执⾏更新操作时的完整性检查综合了上述两种情况。

2、简述实体之间的联系类型。

实体之间的联系有⼀对⼀、⼀对多和多对多三种类型。

(1)⼀对⼀联系(1:1):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个实体,实体集B中⾄多有⼀个(可以没有)与之相对应,反之亦然,则称实体集A与B具有⼀对⼀联系,
记作:1:1。

(2)⼀对多联系(1:n):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 个实体(n≥0)与之相对应,反过来,实体集B中的每个实体,实体集A中⾄多只有⼀个实体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具有⼀对多联系。

记作:1:n。

(3)多对多联系(m:n):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n≥0)与之相对应,反过来,实体集B中的每个实体,实体集A中也有m 个实体(m≥0)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具有多对多联系,记作:m:n。

3、请简述关系数据模型中对关系的限定(性质)
答:关系的限定(性质):
(1)每⼀列中的分量是同⼀类型的数据,来⾃同⼀个域。

(2)不同的列可以具有相同的域,称其中的每⼀列为⼀个属性,不同的属性要给予不同的属性名。

(3)列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4)任意两个元组不能完全相同。

(5)分量必须取原⼦值,即每⼀个分量都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

4、简述E-R模型图的描述⽅法。

答:(1) 矩形框表⽰实体集,双线矩形框表⽰弱实体集。

(2) 菱形表⽰联系集。

(3) 椭圆框表⽰属性。

(4) ⽤直线将属性连接到实体集,⽤带有短线的直线表⽰实体集的主码属性。

(5)⽤连线表⽰实体集之间的联系。

每条连线上附加⼀对数表⽰联系类型。

5、简述关系的完整性。

答:关系模型中有四种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域性完整、参照完整性和⽤户定义完整性。

(1)实体完整性规则:若属性A是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Null),主码取值唯⼀。

(2)参照完整性规则:如果属性(或属性组)F是关系R外部分关键字,它与关系S的主关键字K相对应,则对于R中的每个元组在属性(或属性组)F的值必须:或者是空值,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关键字的值。

(3)⽤户定义完整性规则:⽤户按照实际的数据库运⾏环境要求,对关系中的数据所定义的约束条件,它反映的是某⼀具体应⽤所涉及的数据必须要满⾜的条件。

(4)域性完整:如数据类型、格式、值域范围、是否允许空值等。

四、判断题
1、关系中不同的属性可以出⾃相同的⼀个域,也可以具有相同的属性名。

(×)
2、关系操作的特点是集合操作(√)
3、关系数据库中表的每⼀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同⼀列中不能有多个
值,属性的类型只能是简单类型。

(√)
4、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概念模式是⽤户看到的和使⽤的数据的描述,是
⽤户与数据库的接⼝(×)
5、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外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

(×)
6、选择运算是对关系的垂直分解。

(×)
7、 IBM在1969年研制出的 IMS系统是关系数据库系统的代表产品(×)
8、关系数据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是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并发控制(×)
9、信息是经加⼯提炼⽽成的、⽤于决定⾏为、计划或具有⼀定语义的数据(√)
10、数据库中除了存放数据本⾝外,还要存放数据之间的联系。

(√)
11、在⽂件管理阶段,⼀组数据只能⾯向⼀个应⽤程序,不能实现多个程序的共
享数据。

(×)
12、⽂件系统管理阶段,数据间联系较强。

(×)
13、⽂件系统管理阶段,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有了区别,但⽐较简单。

(√)
14、概念模式既不涉及数据的物理存储细节和硬件环境,也与具体的应⽤程序、
开发⼯具⽆关。

(√)
15、存储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式。

(√)
16、层次数据模型中,结点之间的联系必须是⼀对多的联系。

(√)
17、关系数据模型中,实体类型之间的M:N联系也可以⽤属性来表⽰。

(×)
18、关系数据模型不可以直接处理多对多的关系。

(×)
19、E.F.codd1970年开始发表的⼀系论⽂,真正系统、严格地提出了数据库的关系模型。

(√)
20、关系的操作以集合的⽅式进⾏,操作的对象是元组的集合,操作的结果也是元组的集合。

(√)
21、外模式是数据库⽤户能够看见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保证数据库安全性的有⼒措施,⼀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
22、在关系数据库中,同⼀关系中不同属性的数据不能⾃同⼀个域。

(×)
23、现实世界的对象在数据库中⽤实体描述(╳)
24、候选码可以选作主码,但⼀个主码不总是候选码. (√ )
25实体之间的联系还是实体内部属性间的联系都是由语义决定的。

(√)
26、对参照关系执⾏删除操作时,不需要进⾏完整性检查(√)。

27、关系的操作以集合的⽅式进⾏,是指操作的对象是元组的集合,操作的结果
也是元组的集合。

( √ )
五、解答题
1、设关系R(A 、B 、C)和S (D 、E )如下图所⽰:求:R ?S ,并写出求解过程。

(2)在RⅹS 中选取满⾜C>D 的元组,得R ?S
2、假定⼀个部门的数据库包括以下信息:
职⼯:职⼯号、姓名、住址、所在部门;部门:所有职⼯、经理和销售的产品;产品:产品名、制造商、价格、型号、内部编号;
制造商:制造商名称、地址、⽣产的产品名和价格;
其中:⼀个职⼯只能在⼀个部门⼯作,⼀个部门有多个职⼯;⼀个部分可以销
售多种产品,⼀种产品可以在多个部分销售;⼀个产品可以由多个制造商⽣产,
⼀个制造商可以⽣产多种产品。

(1) 请画出该数据库的E —R 图
C>D
(2)
将该E ——R 图转换为关系模型结构(1)E —R 图为:
⽣产(制造商号、产品号、价格)3、在商店管理系统中,商店有商店编号、商店名、地址、电话等属性,顾客有顾客编号、姓名、地址、年龄、性别等属性,商品有商品编号、商品名、⽣产⼚
家等属性。

管理⽅式是:⼀个商店有多个顾客购物,⼀个顾客可以到多个商店购
物,顾客每次去商店购物有⼀个消费⾦额和⽇期,⽽且规定每个顾客在每个商店
⾥每天最多消费⼀次。

⼀个商店销售多种商品,⼀种商品可以多个商店销售,每
个商店对每种商品有⼀个销售价格。

(1)画出E-R 图,并注明属性和联系类型。

(2)将该E-R 图转换成关系模
型。

解:关系模型(⽤“ ”表⽰主
码,⽤“ ”表⽰外码。

):
商店(商店编号、商店名、地
址、电话)
顾客(顾客编号、姓名、地址、
年龄、性别)
商品(商品编号、商品名、⽣
产⼚家)
消费(商店编号,顾客编号,
消费⾦额,⽇期)
销售(商店编号,商品编号,
价格)
4、设某汽车运输公司有三个实体集。

⼀是“车队”实体集,属性有车队号和车
队名等;⼆是‘车辆”实体集,属性有牌照号、⼚家和出⼚⽇期等;三是“司机”实体集,属性有司机编号、姓名和电话等。

设车队与司机之间存在“聘⽤”联系,每个车队可聘⽤若⼲司机,但每个司机只能应聘于⼀个车队,车队聘⽤司机有个聘期;车队与车辆之间存在“拥有”联系,每个车队可拥有若⼲车辆,但每个车辆只能属于⼀个车队;司机与车辆之间存在着“使⽤”联系,司机使⽤车辆有使⽤⽇期和公⾥数两属性,每个司机可使⽤多辆汽车,每辆汽车被多个司机使⽤。

(1)画出E-R图,并注
明属性和联系类型。

(2)将该E-R图转换成
关系模型。

答:1)E-R图:
(2)关系模型为:下划
线表⽰候选关键字,虚线
表⽰外部关键字
车队(车队编号,车队名
称)
司机(司机编号,姓名,
电话,车队编号,聘期)
使⽤(司机编号,车辆编号,使⽤⽇期,公⾥数)
车辆(车辆编号,牌照号,⼚家,⽣产⽇期,车队编号)
5、设⼤学⾥教学数据库中有三个实体集。

⼀是“课程”实体集,属性有课程号、课程名称;⼆是“教师”实体集,属性有教师⼯号、姓名、职称;三是“学⽣”实体集,属性有学号、姓名、性别、年龄。

设教师与课程之间有“主讲”联系,每位教师可主讲若⼲门课程,但每门课程只有⼀位主讲教师,教师主讲课程将选⽤某本教材;教师与学⽣之间有“指导”联系,每位教师可指导若⼲学⽣,但每个学⽣只有⼀位指导教师;学⽣与课程之间有“选课”联系,每个学⽣可选修若⼲课程,每门课程可由若⼲学⽣选修,学⽣选修课程有个成绩。

(1)试画出ER图,并在图上注明属性、联系类型、实体标识符;
(2)将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并说明主键和外键。

解:(1)ER图如图所⽰。

(2)转换成的关系模型应具有4个关系模式:
教师(⼯号,姓名,职称)
学⽣(学号,姓名,性别,年龄,教师⼯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