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自考《西方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自考《西方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 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 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 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 以上价格因素都是
2、当()时,古典总供给曲线存在。

A. 产出水平是由劳动力供给等于劳动力需求的就业水平决定时
B.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
C. 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作出调整时
D.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时
3、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扩张的财政政策将()
A. 提高加工人水平和实际产出
B. 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 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 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
4、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若增加10%的名义货币的供给,将()
A. 对价格水平没有影响
B. 提高利率水平
C. 增加名义工资10%
D. 增加实际货币供给10%
5、在垂直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价格的主导力量是()
A. 供给
B. 需求
C. 产出
D. 以上均不正确
6、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的会使()
A. 供给总是趋于过剩的
B. 需求的限制
C. 产出不取决于物价水平
D. 由价格、资本和劳动力和可获得的技术决定
7、总需求的决定因素不包括()
A. 物价水平
B. 预期
C.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D. 技术进步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宏观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就是微观的供给需求的量的加总
B. 总供给就是实际GDP的供给量
C. 总需求是指个人、企业、政府和外国人计划购买的一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D. 总需求就是实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
二、判断题
1、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中,实际假定总供给是一个外生变量,国民收入取决于总需求的大小,如果有效需求足够大,将实现充分就
业。

()
2、当物价水平变动而其他条件不变时,实际GDP需求量也变动,这种变动用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来表示。

()
3、潜在GDP不取决于物价水平,所以长期总供给曲线是潜在GDP 的一条垂线。

()
三、名词解释
总需求函数总供给潜在产量
四、问答题
1、为什么说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一、选择题
1、D
2、C
3、B
4、C
5、B
6、C
7、D
8、A
二、判断题
1、(×)
2、(×) 3(√)
三、名词解释
总需求曲线:表示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

潜在产量: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充分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四、问答题
1、答: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数量关系。

描述这一函数关系的曲线为总需求曲线。

它是一条向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若价
格水平提高,则国民收入水平下降;若价格水平下降,则国民收入水平上升。

这种关心的内在机制是: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上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

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息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倒置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水平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和国外需求减少,由乘数原理最终引起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可以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即IS-LM 模型,推导出总需求函数。

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一、选择题
1、通货膨胀是()
A. 货币发行量过多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B.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C.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D. 以上都不是
2、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A. 银行存款增加
B. 预算赤字
C. 世界性商品价格的上涨
D. 投资增加
3、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指()
A. 收入结构变化
B. 收入普遍上升
C. 收入普遍下降
D. 债权人收入上升
4、在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的上升会()
A. 使总需求曲线右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和产量水平上
B.使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右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和产量水平上
C.使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左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和产量水平上
D. 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和总供给曲线左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水平上而产量不变
5、如果某人由于纺织行业不景气而失去工作,这种失业属于()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
6、如果某人刚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种失业属于()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
7、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
8、下列关于自然失业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自然失业率是世界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率
B.自然失业率与一国的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密切
C. 自然失业率恒定不变
D. 自然失业率包含摩擦性失业
9、以下()情况不可能同时发生。

A. 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B. 需求不足失业和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C. 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D. 失业和通货膨胀
10、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A. 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B. 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工会引起的
C.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之间呈负相关
D.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之间呈正相关
11、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A.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相互替代关系
B. 传统菲利普斯曲线仍然有效
C. 在价格很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仍有替代关系
D. 离原点原来越远
12、在充分就业、劳动生产率不变情况下,若工资提高,则价格
水平()
A. 提高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13、在充分就业、劳动生产率不变情况下,若工资提高,则总产出()
A. 提高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14、在短期,若扩张总需求,则通货膨胀率()
A. 提高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15、在长期,若扩张总需求,则失业率()
A. 提高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16、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存在的条件是()不变
A. 工资
B. 技术
C. 价格
D. 收入
17、在完全通货膨胀预期和完全保值情况下,若发生通货膨胀,则总产出()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确定
18、通货膨胀使债权人利益()
A. 提高
B. 下降
C. 不变
D.不确定
19、通货膨胀使货币所有者利益()
A. 提高
B. 下降
C. 不变
D.不确定
20、通货膨胀使工资收入者利益()
A. 提高
B. 下降
C. 不变
D.不确定
二、判断题
1、如果你的房东说:“工资、公用事业及别的费用都涨了,我也只能提高你的房租。

”这属于需求推进的通货膨胀。

()
2、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做了才是充分就业。

()
3、摩擦性失业是一种自然失业。

()
4、通货膨胀意味着不同的商品价格将按相同的价格比例上升。

()
三、名词解释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
四、问答题
1、通货膨胀的类型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A
4、D
5、B
6、A
7、C
8、D
9、B 10、C
11、A 12、A 13、C 14、A 15、C 16、B 17、C 18、B 19、B 20、B
二、判断题
1、(×)
2、(×)
3、(√)
4、(×)
三、名词解释
摩擦性失业:指在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上涨。

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四、问答题
1、答:按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划分为爬性的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和恶性的通货膨胀四类。

当物价上涨小于2%-3%时属于爬行型通货膨胀,在3%-10%之间属于温和型通货膨胀,达两位数时即为奔腾型通货膨胀,超过50%就属恶性的通货膨胀。

按照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将通货膨胀划分为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的通货膨胀三类。

通货膨胀能否预期,有可把通货膨胀划分为可预期的通货膨胀和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两类。

一、简答题
1.说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经济增长的的源泉是什么?
3.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它有什么涵义?
4.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率变动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一、简答题
1.答: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
量,也可以表示成人均产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度量。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质”概念。

2.答:关于经济增长的源泉,宏观经济学通常借助于生产函数来研究。

宏观生产函数把一个经济中的产出与生产要素的投入及技术状况联系在一起。

设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Yt=Atf(Lt,Kt)
式中,Yt、Lt和顺次为t时期的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t代表t时期的技术状况,则可以得到一个描述投入要素增长率、产出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之间关系的方程,称其为增长率的分解式,即:
GY=GA+aGL+βGK
式中,GY为产出的增长率;GA为技术进步增长率;GL和G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

α和β为参数,它们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从增长率分解式可知,产出的增加可以由三种力量(或因素)来解释,即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

换句话说,经济增长的源泉可被归结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以及技术进步。

有时,为了强调教育和培训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贡献,还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的投入写进生产函数.所谓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个人身上
的获取收入的潜在能力的价值,它包括天生的能力和才华以及通过后天教育训练获得的技能当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投入时,按照上述分析的思路可知,人力资本也可以被归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

3.答:新古典增长模式的基本公式为:
k=sy-(n+δ)k
其中k 为人均资本,y为人均产量,s为储蓄率,n为人口增长率, δ为折旧率。

上述关系式表明,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sy减去项(n+δ)k。

(n+δ)k项可以这样来理解:劳动力增长为n,一定量的人均储蓄必须用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为k,这一用途的储蓄为nk,另一方面,一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替换折旧资本,这一用途的储蓄为δk。

总计为(n+δ)k的人均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

人均储蓄超过的(n+δ)k的部分则导致了人均资本k上升,即△k>0,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

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述为:资本深化=人均储蓄一资本广化
4.答: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率上升会导致了人均资本上升,而人均收入是人均资本的增函数,因而储蓄率上升会增加人均产量,直到经济到新的均衡为止。

储蓄率下降的结果则反之。

另一方面,储蓄率的变动不能影响到稳态的增长率,从这点上说,储蓄率的变动只有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

一、名词解释
1、公开市场业务
2、预算赤字
3、赤字财政
4、自动稳定器
二、选择题
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
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财政赤字减少
C.政府税收减少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经济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4.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适合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5.中央银行最常用的贷币政策工具为( )
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率
D.道义劝告
6、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

A 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B 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C 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D 充分就业和公平
7、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

A 政府购买
B 税收
C 政府转移支付
D 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8、内在稳定器的功能( )。

A 旨在缓解周期性的波动
B 旨在稳定收入,刺激价格波动
C 旨在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
D 推迟经济的衰退
9、属于紧缩性财政工具的是( )。

A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10、如果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

A 增加税收
B 减少税收
C 增加政府支付
D 增加转移支付。

三、问答题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什么?为达到这些目标可采用的政策工具有哪些?
2、怎样运用货币政策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并阐述中央银行作用。

四、计算题
1.假定法定准备金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是
1000亿美元。

(1)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
(2)此时若中央银行把准备金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若存款准备金率仍是0.1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2.假定某国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75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为b=0.8,边际税率t=0.25,如果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率要减少支出200亿美元,试问支出的这种变化能否最终消灭赤字?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者卖出政府债券,从而改变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工具。

2、预算赤字:是指支出大于税收
3、赤字财政:是指如果政府增加支出而没有相应地增加税收,或者减少税收而没有相应地减少支出,这种做法叫做赤字财政。

4、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能够自动调节政府支出或税收的项目。

二、选择题
1.C
2.B
3.A
4.B
5.B
6.C
7.C
8.A
9.B 10.A
三、问答题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什么?为达到这些目标可采用的政策工具有哪些?
答:一般说来,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四个: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政策不是只考虑这些目标中的某一目标,而是要同时实现这些目标。

经济政策就是为了同时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手段和措施。

应该说,上述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这就要求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或者确定重点政策目标,或者对目标进行协调。

当我们不考虑对外贸易,且把问题的考虑限定在短期和静态条件时,则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就包括两个,即充分就业和价格水平稳定。

围绕着这两个目标而提出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

2、怎样运用货币政策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并阐述中央银行作用。

答: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和银行的银行,代表政府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和银行体系,是货币政策的实施者。

其主要政策工具有:
(1)公开市场业务。

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者卖出政府债券,从而改变货币供给量的一种政策工具。

例如:萧条时期买进,一方面企业和家庭得到货币,存入商业银行后作为存款可以通过货币创造乘数增加货币供给量,从而使得利率降低;另一方面,央行买进政府债券,还会导致债券价格的上升,使利率降低。

利率的下降刺激投资,从而引致收入和就业的增加。

(2)再贴现率。

指中央银行调整它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

例如:经济衰退时期,央行可以降低再贴现率,鼓励商业银
行扩大贷款刺激投资需求。

(3)法定准备金率。

是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准备金对存款的比例。

经济衰退时期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可以扩大货币乘数,创造更多的货币供给量,从而达到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增加收入的作用。

但出于稳定考虑,央行一般不轻易改变法定准备金率。

(4)其他,如道义劝告等。

四、计算题
1.答案提要:
(1)M=C+D=1000+400/0.12=4333.33(亿美元)
(2)M‘=C+D ’=1000+400/0.2=3000(亿美元)
(3)ΔM=-10/0.12=-83.33,即货币供给减少83.33亿美元。

2.答案提要:在三部门经济中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为:
a= 1/[1–b(1–t)]=1/[1-0.8(1-0.25)]=2.5
当政府支出减少200亿美元时,收入和税收均会减少为:
∆Y=a·∆G = 2.5·(-200)=-500(亿美元)
∆T= t·∆Y=0.25·(-500)=-125(亿美元)
于是预算盈余增量为:∆BS= ∆T-∆G= -125-(-200)=75亿美元,这说明当政府减少支出200亿美元时,政府预算将增加75亿美元,正好与当前预算赤定相抵消,这种支出的变化能最终消灭赤字。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3.挤出效应
4.货币幻觉
5.宏观经济政策
二、选择题
1.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
A.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个人所得税
C.提高公司所得税
D.增加货币发行量
2.经济过热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
A.减少政府支出
B.增加财政支出
C.扩大财政赤字
D.减少税收
3.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导致( )
A.减少货币供给量,利率降低
B.增加货币供给量,利率降低
C.减少货币供给量,利率提高
D.增加货币供给量,利率提高
4.以下因素中,与“挤出效应”具有反向作用的是( )
A.政府支出乘数
B.货币需求对产出的敏感程度
C.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D. 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5.在( )情况下,挤出效应更有可能发生。

A.货币需求对利率具有敏感性,私人支出对利率也有敏感性
B. 货币需求对利率缺乏敏感性,私人支出也对利率缺乏敏感性
C. 货币需求对利率具有敏感性,私人支出对利率缺乏敏感性
D. 货币需求对利率缺乏敏感性,私人支出对利率具有敏感性
6.在古典区域中,下列哪种说法是对的( )
A.货币政策有效
B.财政政策有效
C.货币政策无效
D.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样有效
7.对利率反应最敏感的是( )
A.货币的交易需求
B.货币谨慎需求
C.货币投机需求
D.三种货币需求的敏感程度相同
8.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一般效应为( )
A.消费需求增加
B.投资需求增加
C.总需求增加
D.三者都有
9.哪种财政政策对于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最小?( )
A.减税
B.增加政府支出
C.投资补贴
D.多发货币
10.在凯恩斯极端情况下,当( )曲线水平,则( )政策完全无效。

A.LM,财政
B.LM,货币
C.IS,财政
D.IS,货币
三、问答题
1.什么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它受哪些因素影响?
2.货币政策效果与IS和LM曲线斜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四、计算题
1.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i=150-600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00r,(单位都是亿美元)。

(1)求IS和LM曲线;
(2)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3)若上述两部门经济有三部门经济,其中税收t=0.25y,政府支出g=100,货币需求为L=0.2y-200r, 实际货币供给为150,求IS、LM曲线及均衡利率和收入。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3.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4.货币幻觉:市场价格上涨时,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的现象。

5.宏观经济政策:市场机制无法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情况下,政府对经济总量进行干预和调节,根据经济目标使经济总量增加或减少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的规范准则和手段。

二、选择题
1.A
2.A
3.C
4.C
5.D
6.A
7.C
8.D
9.C 10.B
三、问答题
1.什么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它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指由于政府支出增加而引起私人支出减少,相当于以政府的公共支出代替私人支出,从而总需求仍然不变。

这样,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作用就被削弱。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
存在的最主要原因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引起私人投资和消费的减少。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

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最大,此时挤出效应为1,也就是说政府支出增加的量恰好等于私人支出减少的量,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没有任何刺激作用。

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坚持效应一般就处于0和1之间,具体大小主要取决于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利率上升幅度。

2.货币政策效果与IS和LM曲线斜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答:货币政策效果是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对总需求进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

例如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它的政策效果主要取决于:(1)增加一定量货币供给会使利率下降多少,(2)利率下降时会在多大程度上刺激投资。

从第一点看,如果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很敏感,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很大,则LM曲线较为平缓,那么,这时增加一定数量的货币供给只会使利率稍有下降,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私人部门的投资增加得就较少。

从第二点看,如果投资对利率变动很敏感,即IS曲线较平缓,那么,利率下降时,投资就会大幅度增加,从而货币政策效果就比较大。

四、计算题
1.答案提要:
(1)y=c+i=100+0.8y+150-600r=0.8y+250-600r
y=1250-3000r IS方程①
M=L=0.2y-400r=150
y=750+2000r LM方程②
(2)解IS、LM方程组①、②得
r=10%,y=950(亿美元),此时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

(3)y=c+i+g=100+0.8(y-0.25y)+150-600r+100=0.6y+350-600r
y=875-1500r IS方程③
m=L=0.2y-200r=150 LM方程④
y=750+1000r
一、选择题
1、IS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使()。

A投资等于储蓄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B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的货币量;
C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货币量;
D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

2、IS曲线表示()。

A收入增加使利率下降; B收入增加使利率上升;
C利率下降是收入增加; D利率下降使收入减少。

3、一般地说,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组合,都是()。

A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B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
C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D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非均衡组合。

4、政府支出的增加使IS曲线()。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保持不动; D斜率增大。

5、IS曲线左边的点,代表着产品市场的()。

A过剩; B短缺;
C均衡; D过剩或短缺。

6、LM曲线上每一点都表示使()。

A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B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C产品需求等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D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7、一般地说,LM曲线的斜率()。

A为正; B 为负; C 为零; D 可正可负。

8、一般地说,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组合,都是()。

A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B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
C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D产品需求等于产品攻击的非均衡组合。

9、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右移,表示()。

A同一利息率水平下的收入增加;B利息率不变收入减少;
C同一收入水平下的利率息率提高;D收入不变利息率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