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外来农民工子女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性探讨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4c3847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9.png)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儿童行为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些孩子表现出攻击性、不服从、自闭等问题,这不仅给他们的家庭带来困扰,也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
然而,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的行为问题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有直接影响。
一种常见的父母教养方式是过分放纵。
这种方式下,父母没有给予孩子明确的规则和界限,任由孩子为所欲为。
长期下去,孩子会变得过于自我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另一种常见的教养方式是过分严苛。
这时,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度批评和严厉惩罚。
这种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消极的情绪,包括自卑、抑郁以及攻击性行为等。
其次,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是复杂的。
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的性格发展有关。
对于过分放纵的教养方式,孩子可能养成依赖性和无拘无束的性格特点。
而过分严苛的教养方式,则可能使孩子变得胆怯、缺乏自信。
所以,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和需求,采取适当的教养方式,以帮助他们发展积极健康的行为模式。
此外,父母的行为对儿童行为问题也有启发作用。
孩子往往会模仿父母的行为。
如果父母经常表现出冲动和暴力的行为,孩子很容易学到这样的行为模式。
相反,父母如果能够提供温暖和支持,以及积极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就会受到积极的影响,更容易发展健康的行为模式。
对于父母来说,教养方式的调整是帮助孩子改善行为问题的重要一环。
首先,父母应引导孩子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界限。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明确对错,并且培养他们遵守规则的能力。
其次,父母应该提供恰当的奖励和惩罚措施。
奖励可以是实质性的或者是鼓励性的,而惩罚则应该合理且不过度。
第三,父母需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
倾听和理解孩子的需求,鼓励他们表达情感,有助于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除了父母的努力,社会和教育机构也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帮助儿童解决行为问题。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5b3f72b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9.png)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教养方式是塑造儿童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会对儿童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一些有效的教养策略。
一、严厉型教养方式严厉型教养方式强调父母的权威地位,注重纪律和规矩。
父母对儿童行为有明确的期望,并采取惩罚来制止不良行为。
然而,严厉型教养方式往往导致儿童产生一些行为问题。
儿童可能因为过度的压力而感到焦虑和沮丧,甚至出现攻击性和反叛的行为。
二、放任型教养方式放任型教养方式缺乏强力的指导和规范。
父母倾向于顺其自然地让孩子自己成长,不过多干涉儿童的行为。
然而,这种方式也可能导致儿童的行为问题。
缺乏监督和指导,儿童可能缺乏纪律意识,容易陷入不良行为。
三、民主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强调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合作和对话。
父母倾听儿童意见,并与他们共同制定规则和限制。
这种教养方式鼓励儿童的自主性和责任感,有利于培养积极的行为习惯和社交技能。
四、理解型教养方式理解型教养方式强调对儿童情感和需求的理解和支持。
父母倾心倾听、关注儿童的感受,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理解型教养方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尊心和情绪管理能力,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在实际教养过程中,采用民主型和理解型教养方式往往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
下面是一些建议的教养策略,以帮助父母解决儿童行为问题。
1.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感受,倾听他们的需求,并积极参与他们的生活。
2. 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
与孩子共同制定一些合理的规则,并为他们设定明确的界限。
这将有助于他们建立纪律和责任感。
3. 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赞扬。
积极鼓励儿童良好的行为,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赞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4.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
教导儿童如何正确地表达情绪,并提供有效的解决冲突和管理情绪的技巧。
5. 提供榜样和引导。
作为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行为教导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儿童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开题报告
![儿童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bf98c4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1c.png)
儿童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开题报告儿童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一、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良好行为的培养。
人类行为的生成与发展变化主要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
其中,儿童期的生活环境和所受的教育是后天环境中的决定因素。
而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最初的生活环境,是儿童社会化和心理发展的第一课堂。
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良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儿童在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学业成就、对新情境的应对无一不受父母教养方式的潜在或直接影响。
正确的教育观,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反之,则阻碍儿童的发展。
其次,幼儿期的儿童虽然也接受幼儿园的教育,但由于幼儿的大部分时间是与主要抚养者(父母)在一起的,而父母的教养态度、对子女发展的期望以及对儿童发展的看法等父母教育观念因素,对儿童的发展产生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播下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所以找出一种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我国心理与教育研究者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认知、社会性情感及各种人格品质的发展的作用以及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随着家庭互动理论的兴起,学者们认为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儿童和父母的相互作用模式被用于充分解释儿童问题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儿童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但是对于家庭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的影响,我们看到的实证研究成果还不多见。
笔者试图通过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找出最佳的父母教养方式,为现代家庭子女抚养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同时,研究也有助于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全面了解,以及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更好地沟通与合作,从而促进儿童的稳步发展。
二、文献综述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最初的生活环境,是儿童社会化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第一课堂。
透析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_吕文清
![透析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_吕文清](https://img.taocdn.com/s3/m/1b0f4c28482fb4daa58d4b64.png)
编者按播种明天的希望文/吕文清上 篇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透析一个不容忽视和回避的社会问题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大批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形成了一轮又一轮的“民工潮”。
只身前往城市的农民工有了相对固定的收入、住所后,开始将孩子带到身边,于是在城市里形成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这样一个数量庞大的特殊群体。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1亿人,其中18周岁以下流动儿童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37%,近2000万流动儿童成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2003年,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已达1.14亿人,外出务工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23%,其中举家在外务工的劳动力2430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正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如何创造条件,让教育之光普照农民工子女,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大主题。
由于这一问题事关人的基本权利,因而在这一问题上的作为程度,就超出了单纯的教育领域而与和谐社会的生成密切相关。
为此,本刊特组织了专稿,加以讨论。
让我们共同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一道坎。
长期以来,城市公立学校在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时收取高额的赞助费、借读费,这成为他们进入公立学校享受优质教育的一道壁垒。
现在,公立学校取消或降低这些费用,对务工人员子女来说是个好消息。
然而,“谁都知道公办学校办学条件好,但借读费降低后,许多家长还有这样那样的担心:学校还有春游费、服装费等,如果不给孩子出这笔费用,会给他们造成低人一等的心理创伤。
” 据江西省城调队2004年的一项调查资料显示,农民工有45.5%的人认为学费太高,对于子女的教育费,表示能够承担的农民工家庭只有20.7%。
有些农民工因负担过重,已准备让其子女辍学,也有的准备让子女回家乡读书,以减轻负担。
江西省教育厅对近年来在南昌就学的农民工子女情况做了一个不完全统计,南昌的各级教育机构共接纳农民工子女36688名,其中完全按借读生交费和适当交纳一定借读费的各占了近一半。
进城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调查与分析--基于对浙江省七地民工家庭的实地调查
![进城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调查与分析--基于对浙江省七地民工家庭的实地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f76ab90de87101f69e31953c.png)
进城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调查与分析——基于对浙江省七地民工家庭的实地调查潘孝斌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孙桂堂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引言随着全国新一轮城市化浪潮的来临,上亿民工为了争取更好的社会生活而进城务工,为全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但相应的,一大批未成年小孩被留守在家,取而代之的是隔代抚养、教养,农村老人不胜重负,使正处于人格发育期的孩子往往容易在心理上发生偏差,成为隔代教育的牺牲品。
而一批随着父母进城的儿童也随着数次迁移其学习、沟通等能力也大受影响,给正常的家庭教育带来了许多障碍和问题。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民工子弟超过1.2亿,随父母亲进城的农民工子弟则有近2000万。
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9.3%,近半数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1,进一步增加了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难度。
浙江作为东部城市经济较为发达的经济大省,具备了研究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的典型性特征。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运用典型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七地的民工子女及其家长进行了实地调查,以试图了解当前我国民工子女家庭现状及原因,并对其进行相关比较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的实证依据。
其中选取的浙江省七个地市分别为:杭州、宁波、温州、台州、嘉兴、丽水、舟山,共发放了1650份问卷(其中民工子女1200份,家长450份),有效回收1440份(其中民工子女1082份,家长358份),其中,杭州为350份,宁波300份,温州300份,台州250份,嘉兴150份,丽水150份,舟山150份,有效率为87.27%。
对于样本的基本情况的描述,见下表1:表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单位:%)变量百分比变量百分比变量百分比性别男女家庭成员:34567及以上56.243.812.825.112.017.22.9年龄7岁以下7~12岁13~15岁16~18岁进城时间2年以下2~5年6年以上2.544.433.211.942.932.424.7家长最高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或中专大学(大专)及以上居住地市区郊区14.355.426.73.639.260.8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新一代的农村移民中,男性还是占了绝大多数,这不仅反映出大1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全国人口普查公报》,2001年部分民工家长仍存在着重男轻女的偏见,更表现了他们对下一代男性摆脱贫困滞守的殷切期望。
_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与政府、市场、社会角色之定位——以宁波市为例
![_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与政府、市场、社会角色之定位——以宁波市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90efccc3186bceb19e8bbe3.png)
第11卷第6期宁波教育学院学报Vol.11No.62009年12月JOURNAL OF NINGBO INSTITUTE OF EDUCATION Dec.2009收稿日期:2009-11-27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联2006年研究课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与政府、市场、社会角色之定位研究———以宁波市为例”,课题编号:06M71。
作者简介:袁玲俊(1967-),女,浙江象山人,宁波教育学院副教授。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与政府、市场、社会角色之定位———以宁波市为例袁玲俊(宁波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010)摘要:农民工子女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难点和薄弱环节,是当前最突出的教育公平问题之一,做好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是城市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应该承担的重要责任。
要明确政府、市场、社会支持三个责任主体的角色定位。
政府作为基础教育的主导者,应承担供给责任;民工子弟学校作为市场的主体,在国家经济不富裕时期有其存在的必要;全方位、深层次的社会支持体系是外在环境支撑。
农民工子女获得公平教育权利的问题,目前还普遍存在,需要各类责任主体加深认识、互相协调、解决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责任主体;角色中图分类号:G62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60(2009)06-0046-04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并出现了常住化、家庭化态势,随父母一起流动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对城市基础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本文试图从政府、作为市场主体的民工子弟学校、社会支持等三方面来探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对义务教育的责任主体做些思考,以期对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有所裨益。
一、政府作为基础教育的主导者应承担基础教育的供给责任基础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提升整个社会福利为目的的公共服务,是公民应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它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因此,政府应该承担供给责任,在实施和保障适龄儿童包括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过程中,为所有学龄儿童免费提供公平的教育,国家(政府)无疑是主导力量。
浅析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浅析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effed2baf45b307e87197a7.png)
些家长认为 :只要 能满足 了孩子 的一切 校 , 而采取放纵 的态度 , 来推辞 自己的责任 。
物质需求 , 就算尽 到了 自己的责任 ; 只要给孩子
交了费 , 把孩子送进 了学堂 , 就是履行 了 自己的
全部教育 义务 。 他们采取放任 自流, 完全把教育 教育所达不到的。 血缘关系和经济联系 , 使家庭 在一个 大转轨 的过程之中。教育下一代是学校 学生 的责任推 向学校与老师 。在这种观念支配 成 为学生 最直接 、 最亲切 、 可信 赖 的教 育力 和家庭 、 最 社会共 同的责任 , 他们 的健康成长也是 下, 他们只注意对孩子物质生活的照顾 , 而忽视 量 。父母应利用这种特殊的血缘 关系和天生 的 我们 大家共 同的愿望。 因此 , 探讨和研 究这一新 了对孩 子的品德教 育 , 教育的任务全部 推给 权威性对孩子进行教育 , 把 多与孩子沟通。 学校 ; 只有在孩子学 习成绩不好 或酿成大错时 ,
异。 城市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 于是大量 民 每事必先讲条件而后做 。 用金钱作为激励手段 , 故没有 朋友 , 会显得落落寡合 , 这对他 们的成长
工纷纷外 出务工 ,他们的子女也 随着家长从农 结果把孩子 引上误 区 , 造成孩 子任性和斤斤计 很 不利 , 家长要 多加考虑 ; 另外 , 家长 要为孩子 村来到了城市 , 进入 到当地学校读书 , 他们与本 较个人得失 , 这也是现代家庭的普遍行为。3过 提供必要 的学习条件。 () 如做作业 的地方 , 买课外
浅析民工子女家庭教 育的现状 与思考
●浙 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新棉小 学 朱文根 摘 要: 民工子女教 育问题是 当前各 级政 客观地顾及孩子智力 的差异 、 基础 的好坏 , 而单 市 变换 工作 和住所 , 往往还在城 际间流动, 孩子 位学生 , 她数学成绩很好 , 一般都是 9 0多分 , 较稳定 的工作 , 不要频繁 流动 。频繁 的变换城
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e67ed2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4.png)
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行为问题的关系,听上去挺严肃的,但其实这话题里藏着不少小故事。
想想看,家里那个小捣蛋鬼,整天跑来跑去,把东西弄得一团糟,这可不是偶然。
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父母的教养方式。
你看,咱们说的那些“虎爸狼妈”之类的,虽然对孩子要求严,但其实很可能把他们逼得没办法,只好用行为问题来反抗。
再说了,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可真是千差万别。
有些父母把孩子捧在手心里,生怕他们摔着,结果孩子长大了,面对生活的小风小浪就容易被吹得七零八落。
相反,另一部分父母则是严格到没朋友的地步,动不动就来一顿说教,孩子久而久之就成了逆反小王子,什么规矩都不愿意遵守。
听着这两种方式,真是让人感慨万千,教育这门学问,简直是一门大学问啊。
有些父母以为多管教、多限制就是好教育,结果孩子越管越野,反而做起事情来一窍不通。
小孩子的心就像一块海绵,吸收着身边的一切。
你说他该听的、该做的,他都默默记在心里,结果长大后就变得有些“离经叛道”,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可这其实就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在作怪呀。
要不然,谁会想用叛逆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教养孩子就像调制一杯咖啡,太苦了孩子就喝不下,太甜了又容易腻,得找个平衡。
父母的支持和理解是孩子茁壮成长的土壤。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常常感受到父母的信任与支持,他自然会有更多的安全感,不容易出现行为问题。
那些温暖的拥抱、耐心的倾听,都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调味料。
不过,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方式也要跟着调节。
适当放手反而能让孩子更加独立。
可要是父母总是把孩子看得太重,反而把他们捧得跟瓷娃娃似的,孩子在外面遇到挑战时,就容易怯场,表现出各种行为问题。
哦,就让我想起了邻居家的小明。
小明从小就是个“问题儿童”,家里天天吵吵闹闹。
父母要么忙于工作,要么就是管得太严,结果小明反而成了班里的捣蛋鬼,老师总是对他又爱又恨。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9e03fbaaf1ffc4fff47acac.png)
宁波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农民工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出现的新名词。
农民工作为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文化相对闭塞的农村,其中大部分人,在经济上难以支撑子女入学的费用,在心里上更缺乏融入城市文化的足够准备。
农民工子女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的子女,他们随父母进入城市,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下学习生活。
目前,中国约有 1.2亿进城务工农民,他们的子女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为2000万。
其中,近1000万随父母进城,农民工子弟学校应运而生,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受教育问题也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探寻宁波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情况,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小分队于2013年7月中旬,对宁波市鄞州区部分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进行了调研。
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37份,有效问卷130份。
除调研问卷以外,调研队员也通过面对面访谈形式了解情况。
本次调研从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情况、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的重视和关注、学习感受和课余、假期学习安排等多个方面调研,综合反应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
二、问卷分析(一)被调研者基本信息被调研者大多为8~13岁小学生,随着父母的工作来到宁波上学,大部分的同学在宁波上学已经有1—5年的时间了。
其他基本信息如下表1.9岁及以上2 1.5%转学次数没有转学经历6449.2% 1~2次5038.5% 2~3次1310% 3次以上3 2.3%在这个城市上学年数1年以内5 3.8% 1~2年4736.2% 2~5年5542.3% 5年以上2317.7%表1.农民工子女基本情况从表1.可知,被调研的这群农民工子女上学时间普遍为6~7岁,这与国内普通孩子上学时间大致相同。
他们中,有超过半数以上有过转学经历,这个数据大大超过城市居民的小学生,这说明了被调研者因父母工作关系,学习环境的不稳定性很大。
转学的经历,也可能会增加这些同学适应环境、影响学习、没有安全感、缺少固定朋友的机率。
父母教养方式与问题儿童行为问题的关联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与问题儿童行为问题的关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f5e0d5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d.png)
父母教养方式与问题儿童行为问题的关联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发展。
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问题儿童行为问题存在一定的关联。
许多家长常常感叹,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会出现问题行为,不乖巧听话呢?究其原因,可能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
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温和型、严厉型、放任型等。
温和型父母通常倾向于在教养孩子时采取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他们更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种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相反,严厉型父母通常对孩子要求严格,控制欲较强,喜欢通过惩罚和限制来约束孩子的行为。
这种教养方式容易让孩子感到焦虑和压力,导致他们产生逆反情绪和挑战权威的行为。
研究发现,严厉型父母的孩子更容易表现出攻击性、抑郁和焦虑等问题行为。
放任型父母则倾向于对孩子过度宽容和放任,很少给予明确的规则和指导,对孩子的行为不作干预。
这种教养方式容易让孩子产生自私、任性、放纵等不良行为习惯,缺乏自律和责任感。
因此,放任型父母的孩子也容易出现问题行为。
除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外,家庭环境、生活压力、社会支持等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发展。
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一个和谐、支持性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而紧张、冲突的家庭环境则容易让孩子产生问题行为。
生活压力和社会支持也会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孩子的行为发展,家长如果面临压力过大,容易对孩子施加更多压力,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因此,父母教养方式与问题儿童行为问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研究表明,温和型父母的孩子通常表现出更好的行为表现和心理健康,而严厉型和放任型父母的孩子则容易出现问题行为。
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教养孩子,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和方法。
首先,家长应该关注自身的教养方式,尽量选择温和、理解和支持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和互动。
教育讨论 - 外来民工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
![教育讨论 - 外来民工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580cbe8d15abe23482f4d35.png)
教育讨论 - 外来民工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在城市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外来民工的参与和支持起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流动人口已达 1.2亿,其中适龄儿童少年 200万左右,流动适龄儿童入学率不足85%,适龄少年入学率仅为20%;仍有100万民工子女“抓在学校的窗台上”或“在学校的大门口徘徊张望”。
外来民工子女是一群敏感而易受伤害的孩子,长期的城乡分治导致了城乡经济差距、教育差距、文明差距,还有烙在孩子心灵深处的。
理差距和尊严差距。
他们象一群候鸟的孩子,随自己家长漂泊在不同的城市之间,读书问题是他们童年面临的最大困难;他们象“没有春天的蒲公英”,每天失学漂泊在城市的边缘。
在全球一体化和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号角声中,经济发展与教育的不均衡性和不公平性等方面的矛盾更力。
突出,有句话不是危言:不被城市善待和接纳的孩子,长大后同样不会善待自己所在的城市。
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大事。
习惯会造就性格,性格会决定命运,对外来民工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外来民工子女教育的困境困境一:现行的教育体制局限和影响了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长期形成和执行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体制局限和影响了外来民工子女就读。
2、现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不够协调,致使流出地与流入地责任不明、履职不力,“流动儿童少年就学以流入地管理为主”的政策较难操作。
3、教育公平发生偏差,部分学校和教师歧视民工子女学生,非法无情地剥夺了民工子女学生与城市学生受同等教育和关爱的权利,如民工子女学生不能参加学校或当地各级政府举办的各种活动,不能参加“三好学生”评选,甚至不能参加体育比赛等。
困境二:社会面对外来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还没有作好相应的准备。
一方面外来民工收入低,大部分生活在城市贫困线下,面对城市学校尤其是公办学校昂贵的求学成本,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把“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无奈的藏于心间。
简析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
![简析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d5f6d03d9ec3d5bbfc0a74eb.png)
简析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从业将近六年了,我接触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外来务工子女。
特殊的群体特殊的对待。
我所在的宁波市北仑区政府为解决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下了很大工夫,各方面投入每年都大幅度增加。
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孩子们关心和帮助。
孩子们有了好的教学设施和优越的教学环境,但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却和本地孩子差很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从接受教育层面上看,教育可分为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社会化最为重要,因为它是形成我们习惯、性格、脾气以及道德水平的最重要的地方。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然而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确是比较薄弱的。
“老师,这孩子我管不了,你帮我管管吧”这是家长无奈之说还是不负责任之托辞。
自己的孩子自己管不了,听起来是不是荒唐。
究竟是怎么原因造成家长的无奈。
我总结以下几方面。
(1)孩子从小没人管,造成孩子放纵。
父母在孩子很小时外出打工,把年幼的孩子丢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管教,长辈溺爱或没精力管教,造成孩子没人教育,养成自由散漫、为所欲为的不良品性。
来到父母身边后,由于和父母感情淡薄,没共同语言,也听不进父母的话,父母也不知道如何管教孩子,难以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
(2)打骂教育,孩子叛逆。
作为家长应多与孩子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我们有绝大部分的家长无特殊情况,一般不会主动向老师了解孩子在校情况,除非是有事或其他原因才会去见老师。
当孩子一次又一次地犯错,老师迫不得已打电话给家长或让家长来校时,家长回家对孩子就是打骂甚至当着老师打骂孩子。
这种极其伤害孩子自尊心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痛恨,造成孩子的叛逆。
孩子拒绝家长的管教甚至离家出走。
(3)家长忽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家长脾气暴躁,经常吵闹,让孩子没有好的生活环境甚至想逃离家。
对家庭失望造成孩子悲观消极的生活态度。
外来民工子女行为习惯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外来民工子女行为习惯教育的探索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3bb536bf121dd36a22d8271.png)
外来民工子女行为习惯教育的探索与思考外来民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更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
文章结合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新华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外来民工子女行为习惯的现状,阐述对外来民工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标签:外来民工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园文化环境: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努力让学生参与设计、参与管理、参与活动。
如开辟“才艺展示长廊”,发动学生通过写字、画画、刻纸等活动参与学校文化氛围建设,让他们在各项活动中得到体验,在享受、体味中接受环境的各种影响。
班级文化环境:每个班级的布置应具有班级特色、书香氛围浓厚、环境优美整洁、富有激励性并关注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长远发展。
(1)制订富有特色的班级口号、班风、班训等,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
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2)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参与班级布置并定期更换,让每一堵墙都“说话” ,形成班级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
(3)建立班级图书角,努力扩大班级的藏书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读书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己制作读书卡片,写好读后感,让全体学生“感激书籍,享受阅读”。
二、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规范行为”1.制訂科学、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则,做到“行有所依”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要分别给民工子女制订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使认识转化为行动。
笔者结合我校的实际,依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根据民工子女的特殊情况,制订出《民工子女一日规范》,让学生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规范约束他们,真正实现行有所依。
2.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做到“行有所查”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长期督促、检查,是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措施。
笔者结合民工子女的实际,建立了一整套有特色的检查制度,如形成“值日老师→校值日→班主任→班干部→学生”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层层检查,逐级落实。
基本做到处处有人查,时时有人查,事事有抽查,检查有密度、有力度。
外来民工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对策
![外来民工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68acd0ffab069dc512201dc.png)
外来民工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对策内容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内陆人口大规模地流动,外来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成为一个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
本文通过调查,对影响外来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家庭内部环境、家教方式、心理问题等因素进行了分析。
通过亲情链接、平等待人、悉心指导,推进外来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发展:让外来民工敢于参与、主动参与、乐于参与学校教育,较好地给外来民工子女家庭教育提供了借鉴对策。
标签:外来民工家庭调查参与解决对策一、学区调查。
了解民工子弟就学情况位于东海之滨的石浦是国家级群众性中心渔港,这里的居民大多从事渔业和水产加工业。
随着海洋捕捞、加工业、旅游业、餐饮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来自安徽、四川、江西等省的大量民工涌入石浦。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2月,石浦镇外来人口达3.6万,占当地人口的42.6%,给石浦的建设带来巨大动力,对促进石浦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据了解,随父母来石浦的适龄入学的民工子女,除了少数到镇内仅有的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就读外,绝大多数都是进了石浦的各所公立学校就读,并且比例还相当高,占城区小学学生总数的18.96%,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延昌小学和番头小学高达28.6%和77%。
番头小学近年来接受外来民工子弟就读的学生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按目前发展的势头,明年的比例将会继续上升。
二、原因分析。
理清家庭教育存在问题1民工的职业大多以体力劳动为主,收人较少。
这些民工主要劳动是上船捕鱼、进冷冻厂打短工、踏人力三轮车、水产城拉车、从事建筑等。
他们主要租住在城郊村镇居民原有的旧屋中,存在着“两低一差”现象:文化程度低、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低、经济条件差。
2外来民工流动性大、随意l生强。
由于农民工本身特有的流动性质,农民子女在入学问题上的轻率态度也极大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方面学校的教学质量受到极大影响;另一方面又使教育资源陷入极其被动的境地。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浅析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4d101e6294dd88d1d26b96.png)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浅析近年来我国农民已由过去分散、跑单帮式的流动进入家庭化人口流动阶段,许多城市都出现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化现象。
2003年举家在外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为2430万人,占所有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的21.3%,家庭化比例已经达到相当程度,且目前仍呈进一步增强趋势。
“家庭化”过程的直接结果就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数量的急剧增加。
由此引发了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在内的一系列相关教育问题。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子女各方面的成长与发展都有着无可替代的显著影响。
正如教育家陈鹤琴所言“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
”因此,关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能够接受良好、合理的家庭教育是必需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故此,本文着重探讨当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供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问题随着流动和迁移,受城市文明和中国传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的双重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比上一代更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尽量把子女带在身边,并在一定程度上针对子女的特点进行教育。
然而,受多重因素影响制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缺乏必要的学习条件和氛围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多数进城务工人员主要从事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及环卫、家政、餐饮服务业等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低层次工作,月薪较低。
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的调查显示,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为966元,一半以上农民工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其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占19.67%。
整体而言,收入偏低,经济水平相对低下。
受经济条件限制,他们能在城里买房的很少,多数都是租住简陋的平房,有的甚至只能找一些工厂、破旧建筑的角落作为安身之所。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研究问题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研究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2e2da0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7d.png)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研究问题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概述: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适应并融入社会,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和适应社会规范的过程。
父母在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教养方式会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并拓展关于此问题的研究。
影响因素:父母教养方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父母的个性特点、文化背景、教育经验、社会经济地位等。
这些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产生影响。
影响方式:1. 情感支持: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支持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父母的情感支持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使他们更具有探索和尝试新事物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2. 约束力度:父母对孩子的约束力度也会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产生影响。
适度的约束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道德观念;而过度的约束则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自主性和自信心,影响他们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 教育方式:父母的教育方式也会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管教式教育可能会限制孩子的自我表达和独立思考能力,而支持和鼓励孩子主动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教育方式则能培养他们的社交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角色模范: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和角色模范,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父母的行为和价值观对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形成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研究方法: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研究和实验研究等。
通过收集大量的实证数据,研究人员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并探索其中的机制和因果关系。
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情感支持、适度的约束力度、积极的教育方式和良好的角色模范都是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与政府、市场、社会角色之定位——以宁波市为例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与政府、市场、社会角色之定位——以宁波市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f41d03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77.png)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与政府、市场、社会角色之定位——以宁
波市为例
袁玲俊
【期刊名称】《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6
【摘要】农民工子女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难点和薄弱环节,是当前最突出的教育公平问题之一,做好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是城市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应该承担的重要责任.要明确政府、市场、社会支持三个责任主体的角色定位.政府作为基础教育的主导者,应承担供给责任;民工子弟学校作为市场的主体,在国家经济不富裕时期有其存在的必要;全方位、深层次的社会支持体系是外在环境支撑.农民工子女获得公平教育权利的问题,目前还普遍存在,需要各类责任主体加深认识、互相协调、解决问题.
【总页数】4页(P46-49)
【作者】袁玲俊
【作者单位】宁波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9.3
【相关文献】
1.财政收入偏好与地方政府政策执行——以广东省A市执行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为例 [J], 李文彬
2.资源配置视角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转型研究——以宁波市海曙区为例 [J], 熊觉
3.新医改背景下"看病难、看病贵"破解与政府、市场、社会角色之定位 [J], 宋曙光;杨吉兴
4.非政府组织对流动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支持——以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隔坑社区服务中心为例 [J], 张兴杰;杨正喜
5.浅议政府在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中的职责定位 [J], 徐振华;李媛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09A192);△通信作者而减少老年抑郁的发生。
参考文献[1]Peter de Jonge,Ger tr udis I.J.M.K empen,Ro bber tSander man,etal.D epr essive Sympto ms in Elderly P atientsAf ter a Somat ic Illness Ev ent:P rev alence,Per sistence,and Risk F actor s[J].Sychoso matics,2006;47:33-42. [2]O rmel J,Oldehinkel A J,Brilman EL.T he interplay andetio lo gica l.Continuit y of neur ot ieism,diffieulties,and lifeevents in the etiolog y of m ajo r and subsy ndr omal,fir stand r eeur rent depr essive episodes in lat er life[J].A m JPsychiat ry,2001,158(6):885-891.[3]陈若陵,秦侠,徐晓超,等.农村社区老年人负性生活事件、兴趣、生活能力与老年抑郁症患病率[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7(1):27-30.[4]Wenjie Sun,C.M ary Scho oling,Wai M an Chan,et al.T heAsso ciatio n Betw een Depr essive Sy mptoms and M or talityAm ong Chinese Elder ly:A Ho ng K ong Coho rt Study[J].T he Journals of G ero nt olog y,2011,66A(4):459-466. [5]K nesebeck OV D,Luschen G,Co cker ham WC,et a1.Socio eco nomic status and healt h amo ng the ag ed the U nited St ates a nd Ger many:a com par ativ e cro ss-sectional st udy[J].So cial Sci M ed,2003,57:1643.[6]Er ic B.L ar son,Li W ang,Ja mes D.Bo wen,etal.Ex er cise IsAsso ciated with Reduced Risk fo r Incident D ement ia among P erso ns65Y ear s o f A ge and O lder[J].Ann I nt ern M ed,2006;144:73-81.[7]M ilan Chang,Palmi V.Jonsson,Jo n Snaedal,etal.T heEffect of M idlife Phy sical Activity on Cog nitive F unction Am ong O lder A dults:A GES--Rey kjav ik Study J Ger onto l[J].A Biol Sci M ed Sci,201065A:1369-1374. [8]Blay SL,A ndreo li SB,Fillenbaum G G,etal.D epr essionmor bidity in later life:pr evalence and cor r elates in a dev elo ping co untr y[J].Am J G eriatr Psychiat ry,2007(5):790-9.作者简介:朱文波(1964- ),男,山东泰安人,副主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老年精神病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1-11-16)宁波市外来农民工子女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性探讨*周东升,王晓笳△,胡珍玉,张文武,冯婧婧,程芳,刘艳,刘之旺(浙江省宁波市康宁医院,浙江宁波315201) 摘要:目的:探讨宁波市外来农民工子女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
方法:随机抽取宁波市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小学生600名,应用Co nner 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版)、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 a M innen av Ba r dndo snauppfo r str a n,EM BU)对小学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
结果:有效问卷584份,584名儿童中,共检出有行为问题儿童86名,检出率为14.73%。
男、女童检出率分别为16.56%、12.40%,男童高于女童。
有行为问题儿童的EM BU评分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低于无行为问题的儿童;而父亲-惩罚严厉、父亲-偏爱,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偏爱因子分高于无行为问题者。
对584名有行为问题的儿童进行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父亲的温暖、理解与儿童品行问题、冲动/多动以及多动指数因子分呈负相关;父亲的偏爱与儿童品行问题及多动指数正相关;母亲的温暖、理解与儿童学习问题及多动指数显著负相关;母亲的偏爱与儿童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及多动指数显著正相关。
经多因素L og istic回归分析得出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偏爱3个因子的标准偏回归系数 达到了显著水平,说明这3个因素对民工子女行为问题有显著的影响。
结论:民工子女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密切相关,妥善的养育方式可以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民工子女;行为问题;父母养育方式;儿童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D669.5;R395 文章编号:1005-5916(2011)12-1272-04Relationship of migrant children with behavior problems and parenting styles in Ningbo city ZHOU Dong-sheng,WANG Xiao-jia,HU Zhen-y u,et al(N ingbo K ang ning H osp ital,N ingbo,Zhej iang315201,China)Abstract:Obj ectiv e T o explor e the r elationship o f behavior al pro blems in children of mig rant w or kers with parental r earing behavio r.M ethods600childr en wer e selected for the study r ando mly.W e sur v eyed the childr en andtheir parents w ith the Co nner s Child Behavior Q uestionnair e(parent's v ersio n)and t he Eg ma M innenav Bar dndosna U ppfor st ran(EM BU).Results T her e w er e584effectiv e quest ionnair es o f the dist ributed600quest ionnair es.86 childr en w ith behav io r pro blem wer e co llected,with a prev alence o f14.73%.T here wa s a significa nt differ ence in boy s and g ir ls.Co mpa red w it h childr en w it ho ut behav ior pr o blems,tho se childr en had lo wer sco res in father's tender affectio n and mother's tender affectio n,never theless they had hig her scor es in father's sev ere punishment,fat her's prefer ence,mot her's excessiv e interfer ence and mother's prefer ence.M ult ivar iat e L o gistic r egr ession analy sis sho wed that father's emo tio na l wa rmth and under st anding,mot her's emo tio nal w armt h and under standing and mot her's prefer ence of t he standar d par tial reg ressio n co efficient reached a sig nificant level,indicating that t he three factor s had a sig nificant impact on the mig rant childr en w it h behavior pr oblems.Conclusion Behav io r pro blems of migr ant childr en hav e clo se r elatio nship w ith parental r earing,and pr oper r ear ing can reduce t he incidence of behavior pro blems.Key words:mig r ant children;behav ior pro blem;par ental rear ing behav ior;children 2010年中国国家统计局的一项统计表明,中国流动人口已经超过2.21亿。
与城市本地居民相比,流动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无论在居住条件、物质生活、教育、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居于弱势,成为城市中的特殊社会群体[1],外来儿童行为问题的出现与社会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