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根亲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根亲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张红珍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4年第12期
张红珍
随着中原大文化建设脚步的加快,河南根亲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

如缺乏
长远的科学规划,缺乏健全组织和科学分工,缺乏深入研究和资源整合,品牌意识不强等。

对此,本文提出应列出根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顺序,建立一个“根亲文化旅游开发领导小组”,做到统一部署,共同做好寻根文化旅游品牌的研究整合、开发利用、宣传保护工作;要把寻根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放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制定长远的工作规划及目标,把根亲文化活动的开展与招商引资、对外经贸、科技交流、文化事业紧密地结合起来等对策。

作者简介:张红珍(1974- ),女,汉,河南新密人,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旅游影响。

引言
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旅游形象不够独特鲜明,
资源的特色以“古(古文化)”、“河(黄河)”、“拳(少林和太极)”、”根(中华民族
之根)”、“花(开封菊展、洛阳牡丹花会)”等为整体特征。

这使得河南省文化旅游缺乏鲜
明的旅游主题形象,因为这些特征并非都是河南独有的。

特色是衡量一个地区对游客吸引力大
小的重要因素,有特色才有吸引力和竞争的优势。

选择与树立适度的具有高度代表性的省级根
亲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对河南文化旅游的大发展来说显得非常迫切。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赋予了河南厚重的“根文化”旅
游资源。

河南的“根文化”包括中华民族之根和中华文化之根,中华民族之根体现的是血脉之根,中华文化之根体现的是文化纽带与精神维系。

河南根亲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何将
河南根亲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建立健全,形成优化机制,把河南和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推向新
的高度,进而带动旅游产业大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河南根亲旅游品牌塑造的现状
(一)河南发展根亲旅游的重要意义
广大华裔与中原地区有着血缘、地缘、史缘上的联系。

海外华人寻根的起点是海外,中转地是闽粤东南沿海地区,终点是中原河南。

对客居海外的华人华侨而言,河南是其寻根祭祖的
首选之地。

根文化具有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寻根旅游是河南省文化旅游的优势所在,寻根旅
游是侨居国外的移民及后裔或国内旅居异地的居民及后裔因眷恋故土和亲朋回到祖籍地寻根的
一种旅游。

寻根旅游是按旅游主体的出游动机划分的一种旅游类型,其特点重在“寻根”。


南具有丰富的根文化旅游资源,这是发展寻根旅游的重要基础。

寻根旅游作为一种媒介,可以通过展示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激发人们内心的“根”情结,
通过“根把海内外中华儿女和中华民族紧紧连在一起,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增进中原人民
与海内外华人的亲情和友情,促进海内外华人的团结和共同发展加快祖国的统一大业建设,因
此寻根旅游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寻根旅游已成为河南历史文化旅
游发展着重点,并在国内外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河南根亲旅游品牌塑造现状:品牌开发初见端倪
近年来河南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
成绩。

尤其是各地根亲文化节的举办不仅搭建了一个弘扬中原文化、展示厚重河南的平台,更
为河南根亲文化旅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运用资源优势提升品牌
中国5500万海外游子中80%的人祖籍在河南。

信阳、固始、潢川、唐河等河南地市素有
闽台祖地、中原侨乡之称,为闽台一带移民的起源地,移民后裔更是遍布东南亚与欧美各地。

近年来,河南省把“寻根文化”作为一项浩大的民族凝聚力工程来抓,吸引了大批海外炎黄子
孙前来中原,归乡认宗,恳亲拜祖,使河南省成为全球华人“中华文化之旅”中名副其实的精
神家园。

具体如下:
始祖品牌与寻根基地。

淮阳有太昊伏羲陵,新郑有黄帝故里,灵宝有黄帝陵,内黄有颛顼
与帝喾二帝陵,泌阳和桐柏有盘古祭祀、沁阳有神农(炎帝)祭祀。

利用三皇五帝的人文始祖
和为诸多姓氏的共同祖先的特点,打造河南寻根旅游文化的大品牌,并以此创建相关的基地。

名人品牌与寻根基地。

姜太公是姜、吕、卢、丘、高、齐等50余个姓氏的祖先,太公故里与墓在卫辉,周公庙在洛阳,文王演易的地点在汤阴,武王庙在获嘉。

应充分利用姬姓之众多
姓氏的特点,叫响名人寻根旅游的品牌,形成相当规模的
基地。

古国品牌与寻根基地。

商都在郑州、安阳等地,与商相关的姓氏有67个;郑国都城在新郑,与郑相关的姓氏有145个;卫国都城在淇县、濮阳等,与卫相关的姓氏有163个;宋国都城在
商丘,与宋相关的姓氏有227个。

河南有着丰富的古国资源,要在保护的同时,形成古国旅游
品牌与寻根旅游基地。

郡城品牌与寻根基地。

历史上,在淮阳设有陈郡,在开封设有陈留郡,在商丘设有梁郡,
在浚县设有顿丘郡与黎阳郡,在卫辉设有汲郡,在武陟与沁阳设有河内郡,在郑州与荥阳设有
荥阳郡,在洛阳设有河南郡,在灵宝设有弘农郡,在许昌与长葛设有颍川郡,在上蔡与平舆设
有汝南郡,在南阳与邓州设有南阳郡,这些郡均为某些姓氏的郡望所在,要利用郡城资源,开
发和建设相关姓氏的寻根旅游基地。

固始品牌与寻根基地。

固始是中原地区与闽台地区联结的纽带,由于唐朝时固始人陈政、
陈元光开辟漳州,王潮、王审知建立闽国,因此在闽台地区至少有60余个姓氏的先祖为固始籍。

因此,固始是闽台人心目中的“洪洞大槐树”,固始是闽台人心目中的中原的化身,要围绕固
始的特点,叫响品牌,建立闽台寻根旅游目的地。

2、举办专题活动打响品牌。

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近年来已成为河南根亲旅游的一个重要品牌,吸引大批海内外炎黄
子孙到此寻根拜祖。

在提升河南形象方面,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作为一张能够叫得响、应者众
的大品牌、大名片来倾力打造的。

河南省固始县从2008年10月20日至22日成功举办的固始
与闽台渊源关系研讨会,到2013年已成功举办了备受世人关注的“唐人故里?闽台祖地”数届
中国固始根亲文化节,迅速使上千名海内外宾客抵达固始游览
观光。

拜祖大典作为形式、载体、途径,打造、打响文化旅游品牌是方向和重点。

拜祖大典在彰
显了厚重河南的无穷魅力及传播中原文化的同时,也不断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河南根亲文化旅游品牌塑造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河南省根亲文化旅游资源挖掘、利用、发展现状的调查,发现河南根亲文化旅游品
牌塑造在近年来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整体上看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发展阶段,尚未形成规模优势,概括起来主要差距表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亲文化旅游管理上的不适应
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的支持。

根亲文化是中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是从目前河南省根亲文化建设和品牌塑造缺乏政府层面科学管理,在管理层面上处于文化管
理的边沿地带,既得不到科学的指导,也得不到有效的
支持。

一是缺乏长远的科学的规划。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没有同等对待根亲文化建设的各个
方面。

尤其对根亲文化缺乏研究,甚至没有一个总体思路,致使河南省根亲文化旅游长期处于
无政府状态,松散的民间组织,低效能的运作方式,拉人头式的营销方法表现十分突出。

二是缺乏健全组织和科学分工。

根亲文化旅游研究整合、开发利用、宣传保护、投资建设
不是哪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统战、政协、宣传、文化、社科、文物、史志、旅游、商
贸等相关部门共同配合,共同努力,这就需要统一组织,分工协作。

从目前来看,河南省根亲
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既没有一个稳定的组织结构,也没有政府主管部门,各地根亲文化资源研究
开发利用各自为阵,各个部门的相合配合、分工协作还没有建立起来,形成共同开发的合力。

三是缺乏深入研究和资源整合。

深入研究根亲文化旅游资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对外交流,宣传河南,发展经济。

目前河南省根亲文化旅游处于个
人分散研究,或者民间组织研究,研究的层次也往往是历史的追溯和家族家谱的续写,根亲文
化的研究成果没有很好的宣传出去,扩大影响,也没有切实有效地转化为促进寻根观光旅游、
商贸合作的动力。

(二)根亲文化旅游运作上的不匹配
从运作的层面来看,河南省根亲文化旅游在挖掘和利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商
业运作方面,尤其在根亲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方面还停留在较初级的阶段。

根亲文化旅游品牌,
和其他文化品牌一样,是以某个特定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的名称、商标、标志、形象和符号
为特征,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具有专有性、排他性和可识别性。

河南根亲文化旅游还没有独特
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即“核心竞争力”。

一是宣传力度不够,联谊视角狭窄。

根亲文化是河南省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要把这些资
源变成我们的财富,就必须把它宣传出去。

但是河南省在这方面宣传力度不够,由于联谊视角
狭窄,没有在海内外多渠道、多形式、多媒体地大力宣传,也没有有声势、有实效地进行宣传,更没有精心策划宣传创意。

比如编撰根亲文化旅游系列丛书,制作寻根文化旅游光盘,建立寻
根旅游网站,发布寻根旅游信息,利用海外华文媒体等方式方法运用明显不足。

另外河南省在
根亲文化上没有构建以外宣部门为主,各个相关部门参与的大外宣格局,炒热寻根文化,增强
海内外对祖根地的了解和认同。

要利用各种形式、多种机会积极举办寻根文化活动,以开展寻
根文化活动为载体把我们的根亲文化旅游资源宣传出去,扩大影响力、知名度。

充分发挥侨台
部门在海外联谊的优势,发挥他们在实施寻根旅游开发战略的重要作用,积极走出去参与海内
外其它地区的宗亲社团、姓氏文化组织的寻根联谊活动,加强与东南沿海侨台部门、根亲文化
民间团体和研究部门的联谊,实现根亲文化旅游资源的共享和对接。

二是开发力度不足,品牌意识不强。

要使河南省的根亲文化旅游资源成为促进河南省旅游
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就必须加大投入力度,政府要投入必要的研究宣传,围绕根亲文化旅游
资源开发寻根文化产业,实施产业带动战略。

但是河南省对根亲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缺乏激励方式、优惠政策,特别在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资金进入,鼓励私营企业特别是房地产企业参与方
面几乎还是空白。

缺少根亲文化旅游相关标志性建筑、根亲文化系列景点和根亲文化园,也没
有根亲文化旅游品牌
基地。

三是急功近利倾向严重,缺少战略眼光。

根亲旅游品牌塑造,寻根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将促
进对外经贸交流,促进外资来河南投资兴业,促进全省旅游事业、文化事业发展,成为实现中
原崛起的重要力量。

但是由于许多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倾向严重,缺少战略眼光,急于见成效的
思想影响了根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进程,普遍存在基本定位不清的情况。

三、河南根亲旅游品牌塑造对策分析
(一)建立健全根亲文化管理
中原经济区视角下的根亲文化研究要有一个组织,通过组织实现个人和科研机构的相互协作,相互交流,做到资源共享,以便为开发利用和研究成果转化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要从可
持续发展的角度,列出根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顺序,结合海内外的寻根情况,及时调整,使
开发能在较短时间内产生经济效益。

整合资源要做到把本地区各方面的根亲文化旅游资源整合
起来,要与其它地方的姓氏文化研究机构和民间的宗亲社团加强交流与合作,与省内相关研究
机构合作,实行强强联合,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建立一个“根亲文化旅游开发领导小组”,根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县
区也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成员单位由上述单位及民间宗亲团体负责人组成,地区分管领导负责,下设研究组、外宣组、联谊旅游组、开发保护组等机构。

从而做到统一部署,明确责任,相互
协调,分工协作,资源共享,共同做好寻根文化资源的研究整合、开发利用、宣传保护工作。

(二)形成河南根亲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根亲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要围绕根亲文化旅游资源,根据市场、社会的需求开发寻根文化
旅游产品,提供寻根旅游服务,以吸引寻根资金建设家乡为主,开发促进旅游市场发展为辅,
再扩展寻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外延,形成寻根产业体系。

因此河南省根亲文化旅游的挖掘和
建设要走一条大力开发,打造品牌的道路,对寻根文化旅游产业进行详细规划、论证和设计,
发布一批寻根产业开发项目,通过宣传交流吸引海内外宗亲社团、寻根团体、个人及民营企业
参与河南根亲文化资源开发。

结合河南省的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开发寻根旅游项目,使寻根
谒祖和观光旅游、商贸合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叫响寻根文化的特色品牌,倾力打造寻根旅游品牌,使之成为我国寻根旅游的重点基地。

根亲文化是民族文化与精神的重要成份,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协作、奋斗精神,它的作
用的发挥是逐渐的、持续的、潜移默化的。

要把寻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放在经济社会文
化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制定长远的工作规划及目标,根亲文化旅游的研究开发需要系统化,
把根亲文化活动的开展与招商引资、对外经贸、科技交流、文化事业紧密地结合起来。

另外根
亲文化资源的研究、宣传、开发和保护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开发启动阶段,需要
政府部门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

四、结语
任何产品都要讲究品牌,河南根亲文化旅游产品当然也不例外。

河南根亲文化旅游产业要
赢得市场,参与国际国内文化资本的激烈竞争,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走品牌化建设之路,就必须打造有强大竞争力的根亲文化旅游品牌,形成产业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辐射力,从而带动整个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城建学院工商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