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篇翻译中替代手段的转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语篇翻译中替代手段的转换
作者:王海燕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1年第1期
王海燕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晋中 030600)
摘要:本文根据Halliday和Hasan的语篇衔接理论,针对替代这一语篇衔接手段在英汉语篇中表现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结合英汉两种语言的根本差异,总结出在英汉语篇互译中转化语
篇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

作为语篇衔接手段之一,替代在英语中颇为常见。

英语中常见的替代
包括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结构性替代。

替代是英语的一条重要原则,而汉语比较习惯于
重复,因而常用实称、还原和复说的表达方式。

本文通过大量的实例说明英汉替代方面的差别,并总结出在英汉互译中应注意这些差异,翻译出符合英汉语言规范的句子来。

关键词:衔接手段;替代;翻译
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1)01—0046—02
一、引言
语言学界对语篇衔接理论做出突出贡献的首位英国语言学家Halliday和Hasan。

1976年,他们合著的《英语中的衔接》一书促进了语篇理论的广泛应用。

他们认为衔接是一个语义
概念,是一种语义联系,并把它界定为存在于语篇内部的能使全文成为语篇的各种关系。

他们
将英语语篇衔接分两大类: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

Halliday和Hasan(1976)认为替代指
用替代形式来取代上下文中的某一部分。

因此替代只是形式,其语义要从上下文中的替代成分
去引索。

替代作为一种语法衔接手段,在语篇衔接中起着重要作用。

而汉语中更习惯于用重复
的手段,所以在英汉翻译中要注意这种差异,翻译出符合英汉语言规范的句子来。

二、替代
根据韩礼德和哈桑(1976)的观点,替代指的是有的词语代替前文或后文中出现的某
些词语,但不是指称性的一致关系,而只是具有同等或类似语义,首先是同等语法地位的功能
性关系。

他们可分为名词替代,动词替代和结构性替代。

国内学者,诸如胡壮麟、朱永生等对
英汉语言衔接手段的处理也沿用了这种分法,所以汉语中的替代也大致分为三类。

1�名词性替代
名词性替代指用代词来取代句中或上文已经交代的名词或名词短语,有时也可以替代下文
将要出现的词语。

英语中常见的替代词有one,ones,the same和the kind等。

其中,one用来
指上下文中出现的单数名词,而ones用来替代复数名词。

英语中用the same表示“同
样”“一样”的意思。

但是,由于英语中有不可数名词,所以Halliday和Hasan 引入了零替
代(substitution by zero)这一概念。

在英汉互译中,要根据上下行文的习惯和表达习惯的
不同,采用重复和省略等方法酌情翻译。

例如:
Nonetheless, if and while it continues, the expansion will open elbow room for
a slippage of the faces of the fault�然而,如果彼此脱离的现象持续下去,就会产生可
供自由活动的余地,使断层面的两翼发生错动。

例句中,it指代的不是前面的词,而是后面的expansion,英语里常见这种先出现代词,后出现实词的现场,而汉语则习惯上要先出实词。


果按词句先后顺序翻译的话,则会出现不适合汉语语言规则的话语,有时甚至出现歧义句,所
以翻译时应自动调整词序,以适应汉语习惯。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英语的名词性替代一般会避免重复,而用代词来取代上下文中
出现的名词,汉语则正好相反,多使用重复的来完成语义表达而避免由于过多使用代词而带来
的语义模糊。

且英语中可以先有代词后有名词,而汉语中则必须先出现相关名词才能出现代词,否则会出现句意不清的问题。

2�动词性替代
动词性替代指的是用替代词取代动词或动词短语,英语常用带动词do及其其他形式来
代替前面已经出现的动词或动词短语,汉语中的动词性替代词很少,常见的这类词有
“来”“干”“弄”等。

因此汉语中常用重复上下文中出现的动词或动词词组来完成英汉互译。

例如:
So far as I know ours is the only language in which it has been found necessary to give a name to the piece of prose which is described as the purple patch; it would not have been necessary to do so unless it were characteristic.据我所知,我们的语言是唯一让人们感到有必要对这类散文取名叫华章的。

如果这类文章没有特色,那就没有
必要起这个名字了。

例句中英文中用to do so 来代替上文中提到的to give a name,句子简
单易懂,而译成汉语时,如果用“这样做”,意思模糊不清,故汉语用重复的方法,译成“起
这个名字”。

从以上例句中可以看出,英语中动词性替代,一般都是用动词do 的各种形式来替代上
文提到的动词或动词词组,译成中文时一般要重复原来的动词,以适合汉语习惯,同时有使句
意明确,便于理解。

3�结构性替代
也称之为分句性替代或者小句性替代。

结构性替代指的是用替代词取代名词性结构,这个结构在上下文中已经出现过。

常用的替代词so 和not,分别用来取代肯定性陈述结构和否定性陈述结构。

So 通常用在think ,suppose ,bilieve ,hope等表示看法、猜想等动词的后面。

用if so 和if not 来替代条件状语从句,用 as 来替代从句的一部分。

翻译时,常用重复其
所代替的句子结构,有时也可用汉语的替代方式。

三、英汉翻译中对替代手段的处理
1�英译汉的处理
由于源语和目的语存在差异,衔接手段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处理得是否
得当直接影响到翻译质量。

英语多使用替代,汉语更常用原词复现和省略。

英语多使用照应而
汉语使用重复,英语的照应大多用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来表达语义关系,而汉语常用零式指代和名词的重复来实现。

汉语很少使用同义替代的手段,也很少使用代词,以免引起指代不明。

例如:
Dr�Smith took the student’s blood pressure that day .He had felt sick during the day and came for his help as soon as the clinic opened.原文中He 是替代the student,而his 则是指Dr Smith。

在一句话里,不同的人却都用第三人称单数来指代,这符
合英语的习惯,大家一目了然。

但这在汉语里是不恰当的。

如果直接译做他,则从结构上没法
判定两个“他”到底是指谁,所以只能从上下文中来判定代词所指的对象。

因此汉语中只能用
还原代词所指代的词来表达清楚句意。

所以该句应译为那天,史密斯大夫给来就诊的学生量了血压。

这位学生前一天感到不舒服,所以诊所一开门他便赶来请史密斯看病。

从以上例句及分析中可以看出,英语中除了修辞需要外,很少重复同一个词或结构,而在汉语中重复现象频繁出现。

英语中不能省略的成分往往使用代词、同义词、近义词以及代替句型来替代前文出现的词语和结构,而汉语则倾向于使用相同的词语或结构呼应前文出现过的词语或结构。

因此在将英语翻译成为汉语时,有时需要重复其所指代的词,有时候要互换位置,同时可以适度地减少照应手段,来满足汉语“意合”的粘连特点,避免冗余信息的产生。

2�汉译英的处理
汉语使用省略时而英译时多使用连接从语句衔接方式来看,英语句子之间或句群之间往往使用一些过渡词来衔接,要求结构上的完整;而汉语句子结构一般都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排列,语序相对固定、关系明确,不需要太多的连接词来表示相互的关系。

因而,与其他衔接手段相比,连接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差别最大的一种。

英汉语篇连接成分的不同之处归结起来主要有两方面:即显性与隐性的差异及短句方式不同所引起的差异。

故汉译英时,译者应根据目的语的特点对译文的逻辑连接方式进行调整,适当地增补一些关联成分。

本文对比了英汉语在替代衔接方面的差异,由于英语和汉语习惯的不同,英语多使用替代手法来表达句意,而汉语中多用重复来完成句子。

所以在英汉互译的处理上应充分考虑到两者的差异,正确处理替代衔接,采用重复或省略的方式,使译文即忠实于原文,又符合语法规范及目的语的表达习惯,使行文流畅。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 and Hasan,R: 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 Longman Group Ltd.1976.
[2]陈登、谭琼琳.英汉翻译实例评析[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1997.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和连贯[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