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点灯的人——(中国好课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培训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点灯的人
——“中国好课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观摩学习心得
旌阳区侨爱小学杨贵坤在这“水光潋滟晴方好,春色空蒙雨亦奇”三月仲春时节,我有幸参加了在成都举行的“中国好课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名师课堂。
两天时间里,五个工作在一线的特级老师带来了五节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好课以及五位专家独到而新鲜的课后讲座,让我听得是如痴如醉,久久沉浸于其中。
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教学技能技巧。
第一节课是特级教师蒋军晶老师上的,蒋军晶老师的这节课用一个绘本——比利时的作家嘉贝利·文生的《流浪狗之歌》。
让孩子通过看、说、想、写向我们展示了小学作文课的教学方法。
而其作的报告《无拘无束写,有章有法炼》,给我们介绍了当下学生学习写作遇到的难题和解决这些难题所用到的技巧。
每一个听了讲座的老师都说蒋老师真为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第二节课是王红老师带来的三年级课文《绝招》,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老师的课堂引入:
师:孩子们,你们预习了课文了哈,知道了这篇课文是写什么呢?
生:这篇课文是写几个孩子比绝招的事。
师(板书:绝招):那么他们比了几次?
生:两次
师:(写了两个绝)除了比还做了什么?
生:练。
师:(在两个比中间写了一个练)……
而王红老师的讲座《言语型教学设计》把在座的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忽略掉的阅读怎么写用十分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再教之以解决方法。
而诸向阳老师的《教材中的名著共读课程的思考与实践》给人的印象也很深,诸老师创造性地提出了阅读课的三个步骤:导读课—推进课—交流课。
深入浅出的向我们介绍了如何利用好现有课文中的文本,引导学生走出文本,去阅读文本中学到的名著。
讲述中诸老师用诗一样的语言引经据典,并用自己与儿子的生活实例讲述了阅读的重要性。
让与会的老师知道了怎么去指导学生的阅读。
特别诸老师提出的“亲子阅读”让我们知道了和孩子一起读书对孩子的影响力有多大,真的是振人发馈。
武凤霞老师武凤霞老师不但课上得别具一格,她的报告也同样精彩而引人深思。
武老师上的是《莫高窟》,这种文本许多老师在上的时候都觉得头痛,因为上不生动,枯燥。
但武老师却从另一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这类课文的上法。
……
师出示文章第2段让学生观察: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
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让学生在观察和学习中体会到了这段话的结构:概括——具休——感受接着再让学生观察第3段。
学生很快就发现了第3段和第2段是同样的结构。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最引人瞩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
武老师不但让学生熟悉了段落还让学生对第2段的词语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把它们单独排列,并告诉学生这是——对称。
精妙绝伦的彩塑
宏伟瑰丽的壁画
慈眉善目的菩萨
威风凛凛的天王
强壮勇猛的力士
记录佛教故事
描绘神佛形象
反映民间生活
描摹自然风光
再反复地上学生朗读,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课堂充满了活力。
而在课后,武老师作了《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的报告,武老师在报告中
提出的问题并用她的亲身实践一一进行了解答,让我记忆犹新:
⒈今天你备课了吗?今天你背课了吗?
⒉你用多长时间备好一篇语文课的教学?一节课?两节课?一天?一周?……
⒊你对课文的解读有几种途径?
⒋你的教材被你写了多少解读的备忘和思考?
⒌重点环节你选择什么方法进行教学?
⒍上课前你集中了学生的注意了吗?提起了他们的兴趣了吗?
……
而王红老师的《绝招》、诸向阳老师带来的《冬阳·童年·骆驼队》,魏星老师的《牛郎织女》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
这些正是我们这些一线小学语文老师想学到的东西。
匆匆的学习后,我反思着专家的教学行为和我这次的得失:专家们博渊的知识,深厚的教学功底和新鲜的教学理论,对于每一个与会的听众来说,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教学改造和深造。
那么,作为一个在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又从中汲取到了什么呢?又怎么把学到的东西用之于教学?又怎么去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的教学模式呢?五位特级老师在上课之中都不约而同地把文本知识同课外阅读进行拓展,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这一切的一切,都值得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去思考,去探索。
学习重在有所得,两天的学习给我的触动真的很大,我也从专家那里有所收获,我会把在这次中学到的东西,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加以消化、吸收、运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相信,每一个与会的同仁们一定像我一样有所得,并会把自己所得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乘祖国的教育方舟破浪前行,让我们为了孩子,就像专家诸向阳教师希望的那样——去做那为照亮夜晚而点灯
的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