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临建设施标准化指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省临建设施标准化指南⽬录
临建设施标准化
1监理驻建标准化
1.1驻地选址 (3)
1.2驻地建设 (3)
1.3办公室、⽣活区、试验室要求 (4)
1.4污⽔及垃圾处理 (5)
2项⽬经理部驻地标准化
2.1总体要求 (6)
2.2选址原则 (6)
2.3选址要求 (6)
2.4项⽬经理部建设要求 (7)
2.5建设指标要求 (10)
2.6各功能的配置要求 (11)
2.7消防要求 (17)
2.8环保要求 (18)
2.9宣传和⽂明施⼯ (19)
3混凝⼟搅拌站标准化
3.1场地选址 (20)
3.2场地布置 (20)
3.3场地建设 (21)
3.4搅拌机及部件 (22)
3.5材料存放 (23)
3.6混凝⼟搅拌运输车 (25)
3.7⽂明施⼯ (25)
4预制场标准化
4.1场地选址 (26)
4.2场地布置 (26)
4.3场地建设 (28)
4.4台座布设 (29)
4.5材料存放 (29)
4.6存梁管理 (30)
5⼩型构件预制场标准化
5.1布置原则 (31)
5.2建设标准 (31)
5.3场地布置 (31)
5.4设备配置 (32)
5.5模具要求 (32)
6钢筋加⼯场标准化
6.1场地选址及布置 (33)
6.2场地建设 (33)
6.3加⼯设备及加⼯⽣产 (35)
6.4钢筋的存放 (36)
7隧道临建标准化
7.1场地布置与建设 (37)
7.2门禁系统 (39)
7.3隧道施⼯供风、供⽔、供电 (40)
7.4隧道弃渣场 (42)
7.5隧道洞⼝外排⽔及污⽔处理 (43)
7.6隧道逃⽣救援通道 (43)
8施⼯便道标准化
8.1布置原则 (45)
8.2建设标准 (45)
8.3标志 (47)
8.4养护 (47)
临建设施标准化
1 监理驻地标准化
1.1 驻地选址
1.1.1 在所管辖各施⼯标段的中间地段附近设总监理⼯程师办公室,在每个施⼯标段项⽬部附近独⽴设置监理⼩组办公室,应考虑交通、⽣活便利等条件。

1.1.2 ⽣活⽤房设在总监理⼯程师办公室、监理⼩组办公室附近。

1.1.3 中⼼试验室设在总监理⼯程师办公室附近,周围⽆⾼频、⾼压电源,⽆⼯业震源及其它污染源。

1.1.4 办公⽣活区宜采⽤封闭式管理,应由固定的出⼊⼝。

1.2 驻地建设
1.2.1 监理驻地办公、⽣活、试验⽤房建筑⾯积和场地占地⾯积须满⾜办公和⽣活需要,可租⽤或⾃建;租⽤沿线民房的,必须坚固、安全、实⽤,并满⾜⼯作需求。

1.2.2 驻地⾃建的,其办公区、⽣活区、试验室及车辆、机具停放区等必须分区设置,功能设置科学合理,庭院适当绿化,环境优美整洁,区内场地及主要道路应作硬化处理、整平,⽆坑洼和凹凸不平,⾬季不积⽔;⾃建房屋最低标准为活动板房,必须采⽤阻燃材料,并禁⽌搭建在⾼压架空线下,板房间距城市不⼩于5.0m,农村不⼩于7.0m。

1.2.3 项⽬经理部⽣活饮⽤⽔如条件允许,尽可能使⽤⾃来⽔;如⾃找饮⽔源,应对⽔源进⾏专门机构化验鉴定,符合饮⽤⽔标准后⽅能使⽤。

1.2.4 总监办单独设置总监室、副总监室、⼯程部、测量队、合同部、综合部、档案室、会议室、中⼼实验室,监理⼩组⾄少设1间办公室。

1.2.5 ⽣活⽤房⼀般应设宿舍、⾷堂、浴室、厕所等,具备条件的要设⽂体活动室或活动场地。

1.2.6 建设指标
1.3 办公室、⽣活区、试验室要求
1.3.1在总监办、驻地办⼊⼝处设置统⼀规格的总监办、驻地办标识牌,在办公区醒⽬位置设置办公区平⾯⽰意图、指路牌、部门指⽰牌、组织机构图、责任表、宣传栏以及项⽬简介牌等。

项⽬简介牌包括项⽬整体情况和总监办的监理范围。

1.3.2 在办公室门⼝安设统⼀规格的部门标识牌,会议室悬挂公司简介、监理组织机构框图、安全监理组织机构框图等,整体布局要协调统⼀、美观⼤⽅,在其他办公室内悬挂部门职责、岗位职责等。

1.3.3 试验室内仪器、设备须满⾜施⼯⽣产的需要、布局合理,并根据需要砌筑牢固平整的试验操作台,每台仪器设备应配备专⽤电源插座。

标养室应采⽤喷雾养⽣,⽔泥室应配置空调。

1.3.4 中⼼试验室应建⽴以下各项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并悬挂上墙:①试验室管理制度;②部门职责及⼈员岗位职责;③仪器设备管理制度;④试验检测⼯作程序;⑤试验检测报告的审核、签发制度;⑥试验检测原始记录的填写、计算、复核、分析制度和资料档案保管制度;⑦样品管理制度;⑧事故分析报告程序;⑨安全管理制度。

1.3.5 试验室仪器、设备安装完成,需经相关计量认证部门标定,并获得主管部门颁发的临时试验资质,⽅可使⽤。

对不具备试验条件的试验项⽬,需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第三⽅试验机构试验。

1.3.6 办公区、⽣活区及试验室内必须配置必要的消防安全器具和消防安全标识(志)、设⽴宣传栏,建⽴安全、卫⽣管理制度,落实专⼈维护和保洁。

1.4 污⽔及垃圾处理
1.4.1监理驻地⽣活、⽣产污⽔应做处理,符合排放标准后才能排⼊相邻⽔系。

1.4.2 厕所污⽔通过集中独⽴管道进⼊化粪池,封闭处理。

1.4.3 污⽔排放⽅案需进⾏规划设计,污⽔经过多级沉淀过滤后,达到排放标准后才允许排放。

1.4.4在⽣活区和办公区各设置⼀个⽤红砖砌筑的⼤型垃圾堆积池,将各种垃圾集中存放,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收运处置,,严禁乱扔乱弃。

2 项⽬经理部驻地标准化
2.1总体要求
2.1.1 项⽬经理部驻地(含民⼯营地)房屋可采⽤⾃建活动板房,也可租⽤沿线合适的单位或民⽤房屋,但必须坚固、安全、耐⽤,并满⾜⼯作、⽣活要求。

若租赁房屋的,必须对房屋外墙和室内进⾏适当装修,体现企业⽂化特点,房屋⾯积必须达到办公要求。

2.1.2 项⽬经理部宜为院落式设计,办公、⽣活、车辆及机具停放等必须分区设置,周围适当绿化,要求功能设置科学合理、环境优美整洁、使⽤⽅便。

2.1.3 项⽬经理部“三室”(会议室、资料室、试验室)和“五⼩”(宿舍、⾷堂、厕所、淋浴室、办公活动室)设施齐备,并符合要求,具备条件的要设⽂体活动室或活动场地。

2.1.4 项⽬经理部占地⾯积不宜少于8000m2(⼴乐12000),办公、⽣活⽤房建筑⾯积不少于3000m2。

场地必须硬化,铺15cm厚C20混凝⼟,场区道路下⾯需加铺10cm厚碎⽯垫层,并设⽴完善的排⽔系统。

2.1.5 项⽬经理部驻地建设前,承包⼈先将选址情况、建设⽅案、平⾯布置图、效果图等报总监办初审,总监办将初审结果报业主,由业主审查批准后实施;项⽬部驻地建成后,报总监办,总监办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再按照合同约定⽀付。

2.2 选址原则
2.2.1 靠近现场,既⽅便管理,⼜不受施⼯⼲扰。

2.2.2 交通便利,尽量靠近既有道路,缩短便道接⼊。

2.2.3 布局合理,安全实⽤。

2.2.4 通⽔、通电,⽣活便捷。

2.2.5 通信畅通,邮路便捷,满⾜办公⾃动化要求。

2.3 选址要求
2.3.1⾃建⽤房的驻地选址应避免设在可能发⽣塌⽅、泥⽯流、⽔淹等地质灾害区域及⾼压电线下⾯(与⾼压线⽔平距离不⼩于8m),避开取⼟、弃⼟场地,离集中爆破区500m以外;同时确保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通电、通⽔、通信条件。

2.1.2 避开⾼压线路及⾼⼤树⽊,与通信线路保持⼀定距离。

2.1.3 ⼯地试验室应选址合理,以⽅便⼯作为原则,可设在项⽬部,也可以设在集中拌和站、预制场附近,但周围⽆⾼频、⾼压电源,⽆⼯业震源及其他污染。

2.1.4 项⽬经理部办公⽣活区宜采⽤封闭式管理,出⼊⼝应设置专职保卫⼈员,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

2.4 项⽬经理部建设要求
2.4.1 项⽬经理部四周砌筑砖围墙,围墙⾼(含压顶)2.0⽶,厚24cm,压顶尺⼨为37cm×37cm;围墙压项为兰⾊,墙体为⽩⾊。

⼤门的⽴柱尺⼨为60cm×60cm,红褐⾊⼤理⽯贴⾯,项⽬经理部标牌按照统⼀挂在⼤门的右侧柱⼦上。

项⽬部全景
2.4.2 ⾃建项⽬经理部必须使⽤活动板房搭建,板房层数为1~2层,层⾼2.5m以上,屋顶使⽤蓝⾊彩钢板,墙⾯为⽩⾊,窗框为蓝⾊,地板铺40cm×40cm 规格耐磨砖,全部采⽤阻燃材料建设。

两层板房
2.4.3 项⽬经理部房屋的电路设施,进⼊室内的电线要套⽤PVC管,设置符合要求、满⾜使⽤需要的插座,淋浴房、盥洗处使⽤防⽔灯具和开关;配备必要的通讯、信息化硬件设施、设备,已满⾜办公,信息收集、整理、传送、存
储需要。

,每栋房长度不超过36m,栋与栋的之间的距离,城市不⼩于5.0m、农村不⼩于7.0m。

板房间距和绿化美化
2.4.5 会议室、活动室、饭堂等公共场所宜设置两扇门,门宽不少于1.4m;办公、⽣活⽤房门宽及室内通道宽度不少于1.2m;所有门窗均不得往⾥开。

2.4.6 试验室内仪器设备布局合理,并根据需要砌筑牢固平整的试验操作台,每台仪器设备需配备专⽤电源插
2.4.7 每栋板房居住⼈数不得超过100⼈,每间房居住⼈员不超过16⼈;宿舍内严禁采⽤通铺,单⼈铺不得超过2层,床铺⾼于地⾯0.3m,床铺间距不得⼩于0.3m,⼈均床铺⾯积不得⼩于1.9cm×0.9m。

2.4.8 ⾷堂与宿舍区严禁连成整体,⾷堂与宿舍的间距不得⼩于15m,且设置在距离厕所、垃圾站、有害场所等污染源20m以外的地⽅;⾷堂应设置独⽴的制作间、储藏间,配备纱门、纱窗、纱罩等。

⾷堂制作间灶台及其周边、案板处贴⽩⾊瓷⽚,瓷⽚⾼度不少于1.8m,地⾯做硬化和防滑处理,并按规定设置污⽔排放设施。

2.4.9 厕所应设置为通风良好的可冲洗式厕所,并设有符合抗渗要求的带盖化粪池,男⼥厕所必须分设,地⾯以上1.5m⾼墙⾯及便槽贴⽩⾊瓷⽚。

淋浴房必须男⼥分设,淋浴房、盥洗处地⾯需作防滑处理,应定时保证充⾜的冷、热⽔供给,排⽔通风良好,淋浴间与更⾐间分离设置,更⾐间内应设置长凳、储⾐柜或挂⾐架。

按规定建消防⽔池、消防沙池。

项⽬经理部⽣活饮⽤⽔如条件允许,尽可能使⽤⾃来⽔;如⾃找饮⽔源,应对⽔源进⾏专门机构化验鉴定,符合饮⽤⽔标准后⽅能使⽤。

按规定建设消防⽔池、消防砂池、垃圾收集池等附属设施。

2.5 建设指标要求
2.6 各功能的配置要求
2.6.1 室外配置。

在项⽬经理部公共场所设置功能分区平⾯⽰意图及指路导向牌;在项⽬经理部显眼的地⽅,如⼤门⼝或会议室外⾛廊墙上设置宣传栏,主要内容包括:⼯程告⽰牌、项⽬(标段)简介、企业简介、项⽬架构等图表。

各功能室门⼝挂设按业主统⼀标准制作的标牌。

2.6.2 会议室布置
配备良好的通风、照明和防暑降温设备。

配备整体式会议桌和必要的椅⼦,能满⾜60⼈开会需要,还必须配备投影仪、⽆线话筒、扩⾳设备等电器设施和1m2左右的写字板。

放置本合同段沙盘。

悬挂本合同段项⽬组织机构图,线路平纵⾯缩图,安全、质量、环保保证体系框图,⼯程形象进度图,⽹络进度图,项⽬管理⽬标、管理⽅针等图表。

⽴体效果图
质量保证体系
施⼯组织体系
安全保障体系
会议室和组织构图布置
2.6.3 办公室
配备良好的通风、照明和防暑降温设备。

,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并排列整齐。

按各部室职能,将有关岗位(部门)职责、制度等图表上墙,⽂件资料归档整齐。

办公室配备急救药箱1只,备有常⽤的药品和急救器材。

办公室统⼀配置
2.6.4 资料室
档案室应能防潮、防⽕,照明、通风良好,并配备消防器材。

所有档案资料宜保存在专⽤的⾦属柜内,并由专⼈负责保管。

根据已批复的⼯程档案分类,编制档案⽬录,准备相应的档案盒并贴上标签,预先上架,有关资料按分类⼊盒。

档案室布置
2.6.5 活动(学习)室
活动(学习)室内悬挂学习、培训制度,活动(学习)图表;摆放相关图书等学习资料;配备有线电视、放映设备等。

活动(学习)室配备合适的运动、健⾝器材,供员⼯活动、娱乐。

2.6.5 试验室
试验室应建⽴以下各项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并悬挂上墙:①样品管理制度;
②试验检测⼯作程序;③部门职责及⼈员岗位职责;④试验室管理制度;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⑥试验检测报告的审核、签发制度;⑦试验检测原始记录的填写、计算、复核、分析制度和资料档案保管、台账管理制度;⑧安全管理制度;⑨事故分析报告程序;⑩试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仪器设备挂标识牌(0.15m×0.1m),标明名称、规格、型号、状态,专⼈维护保养,按时⾃检送检,并有记录可查。

进⾏切割、张拉、压⼒作业以及产⽣粉尘、振动等作业时,采取有效的隔离、防护措施。

试验室室内应保持整洁卫⽣,满⾜试验要求。

试验室
2.6.7 宿舍
宿舍有防暑降温设备,床铺尽量统⼀,摆放整齐、美观。

宿舍内应设置⽣活物品专柜,个⼈物品摆放整齐,洗过的⾐物到专门的晾⾐处晾晒。

宿舍内严禁有易燃、易爆物品,严禁在宿舍内⽣⽕和使⽤⼤功率电器设备。

要有治安、卫⽣、防⽕制度,有专⼈负责清扫,保持室内外环境安全、卫⽣、清洁。

宿舍统⼀空调
2.6.8 ⾷堂
⾷堂的制作间、储存间、就餐间等独⽴设置,并有防尘、⿏、蚊、蝇设施。

⾷堂需配备必要的排风设施和冷藏设备,⾷品储藏以及餐、炊具的使⽤必须⽣熟分开;⾷品有遮盖,餐、炊具放在密闭的橱柜内。

⾷堂⼯作⼈员要定期体检,持健康证上岗。

2.7 消防要求
2.7.1 所有建筑材料均为阻燃材料,门⼝、通道不能堆放杂物,保持门⼝、通道畅通;每栋房悬挂消防责任牌和其他消防宣传牌,指定消防责任⼈。

2.7.2 建筑⾯积没达到800m2,要在中⼼地点设⼿动(或电动、机动)消防⽔泵⼀台及不⼩于20m3消防⽔池⼀个;每栋板房均应配备6~8个灭⽕器,设置⼀个2m3的消防(兼⽣活)⽔池⼀个。

2.7.3 试验室试验间按不低于以下要求配备消防器材:4KG⼲粉灭⽕器2个,灭⽕沙1⽅,铁锹2把,铁桶2只。

2.7.4 消防器材、设施要定期检查,以保证有效。

试验室消防布置
2.8 环保要求
2.8.1 项⽬经理部庭院适当绿化,严禁乱扔乱弃,保持环境优美整洁;
2.8.2 ⽣活、办公区各⽤红砖砌筑⼀个不少于4m×3m×1.5m的垃圾收集池,做到⽣活、⽣产垃圾要定点堆放,定期清理。

2.8.3 ⾷堂外应设置密闭式泔⽔收集桶,并及时清运,保持清洁。

,⽣活、⽣产污⽔通过多级沉淀池沉淀过滤,符合排放标准后才能排⼊相邻⽔系,其排放排放⽅案需进⾏规划设计,并报监理⼯程师批准。

2.8.5 试验废弃料回收利⽤,或指定符合环保要求的地点暂时存放并定期清理。

2.9 宣传和⽂明施⼯
2.9.1 本合同段起终点附近或进出项⽬经理部、预制场、重要⼯点出⼊⼝,在醒⽬位置搭建钢结构彩门,彩门的搭建要满⾜安全⾏车要求,并在⼊⼝处前后100⽶设置指向路牌。

2.9.2 在主要城镇、施⼯围蔽区域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宣传栏或宣传标语
2.9.3 根据施⼯现场作业特点,于醒⽬位置悬挂安全操作规程、防⽕、佩戴安全帽、预防⾼空坠落等安全⽣产警⽰牌。

宣传栏
⽂明施⼯制度
3 混凝⼟搅拌站标准化
3.1 场地选址
,根据需要经管理处同意可设置⼩型搅拌站外,每个合同段原则上设⽴⼀座集中⼤型拌合站,个别合同段确因条件限制(如长隧道、跨⼤江⼤河、运输困难等)难于满⾜施⼯需要的,由承包⼈书⾯提出申请,经总监办初审、管理处批准后,⽅可增设⼤
型搅拌站;⼯程所需混凝⼟必须由混凝⼟搅拌站集中拌和,由混凝⼟搅拌车运送⾄各施⼯点。

3.1.2 搅拌站尽量靠近主体⼯程施⼯部位,减少混凝⼟运输距离。

3.1.3 搅拌站周围必须有满⾜施⼯需要的⽔源,且远离居民区。

3.1.4 搅拌站应规避崩塌、滑坡、⽔淹等不良地质灾害区域。

3.2 场地布置
,且必须满⾜材料存放和节间备料的需要,具体不⼩于表3.1。

表3.1 搅拌站⾯积及搅拌机配置表
,合理划分⽣活区、拌合作业区、材料计量区、试验检测区(含标养室)、材料库及运输车辆停放区等。

3.2.3搅拌站周围须⽤砖砌围墙封闭,办公区及⽣活区应同其他区⽤砖墙等隔离开,在地⾯上涂刷反光标线将各功能区合理分隔,并在地⾯设⽴交通诱导标志,并站内空地适当种植花草绿化美化环境。

搅拌站全景
3.2.4 搅拌站⼊⼝处设置现场布置图,站内醒⽬位置设置搅拌站公⽰牌、管理⼈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安全⽣产牌、消防保卫牌、⽂明施⼯牌等,搅拌站出⼊⼝、拌和楼控制室等设置操作规程、安全⽣产标志等。

,数量满⾜覆盖整个搅拌站;同时设置不少于1处的安全标语,搅拌主机⽴柱粘贴反光纸。

3.3 场地建设
3.3.1场地建设⽅案申报审批和建成后的验收按《江番及江朱北延线⾼速公路项⽬三集中两准⼊管理制度》执⾏。

3.3.2 搅拌站须修建围墙封闭;场地必须使⽤C20及以上标号混凝⼟全部硬化,厚度不⼩于20cm;进、出搅拌站便道采⽤
20cm厚C25混凝⼟硬化。

3.3.3 场地应设置完善的排⽔系统,场地硬化按照四周低,中⼼⾼的原则进⾏,⾯层排⽔坡度不应⼩于 1.5%,场地四周及料仓前应设置排⽔沟,场内排⽔沟顶⾯加铺铸铁篦⼦盖板,排⽔沟底⾯采⽤M7.5砂浆进⾏抹⾯,做到⾬天场地不积⽔、不泥泞,晴天不扬尘。

站内设沉砂井及污⽔处理池,严禁将站内⽣产废⽔直接排放。

3.3.4搅拌站⽣活区、办公区和拌和站试验室按照项⽬经理部⽣活区、办公区和⼯地试验室的建设标准建设,并保持风格⼀致。

3.3.5 ⽔泥罐基础以桩基基础或扩⼤基础为宜,保证基础牢固,并设专⽤接地⽹与楼体、粉料仓保证可靠的电⽓连接;计算机控制系统应设有独⽴的接地⽹。

3.3.6 若搅拌站为单个⽔泥罐,则罐体地⾯固定拉线不少于3根;在每⼀个罐体绘制“江番⾼速”以及施⼯单位简称,两者竖向平⾏绘制,字体醒⽬,便于识别。

3.3.7 设置信号管理系统,保证混凝⼟搅拌运输车、搅拌系统与控制室的联系。

3.3.8 作业平台、给料仓、⾻料仓、⽔泥仓等涉及⼈⾝安全的部位均应设置安全防护装置;传动系统裸露的部位应有防护装置和安全检修保护装置。

3.3.9搅拌站与办公区及⽣活区或周围其他建筑物的距离不得⼩于单个⽔泥罐的⾼度且不⼩于20m。

搅拌站配置照明设施,以满⾜夜间施⼯施⼯安全需要。

站内各功能区必须在明显位置设有防⽕设施,要求每个功能区的灭⽕器不应少于10个,每个功能区⾄少设置⼀个消防池并配备相应的灭⽕器材。

3.4 搅拌机及部件
3.4.1搅拌机配置应根据搅拌站规模确定,具体如表3.1所⽰。

3.4.2搅拌主机为封闭式强制型;料仓不少于3个,料仓间挡板具有⾜够⾼度,防⽌串料;配料机应⽀腿加固;上料仓应顶设置⾬棚,⾬棚⾼度视上料机械作业⾼度⽽定并留有⼀定的富余空间,除上料⼝外,其它三⾯都应围闭,以防⽌⾬⽔飘进料⽃,改变材料含⽔量,影响配合⽐,⾬棚及围闭采⽤蓝⾊彩钢板。

3.4.3搅拌控制室安装1台分体式空调,保证各部电⽓元件正常⼯作。

3.4.4搅拌站拌合设备要求采⽤质量法⾃动计量,⽔、减⽔剂等外加剂计量必须采⽤全⾃动电⼦称量法计量,禁⽌采⽤流量或⼈⼯计量⽅式,保证⼯作的连续性、⾃动性,电脑控制且具备打印功能。

3.4.5拌和机操作房前醒⽬位置应悬挂砼配合⽐标识牌,标识牌采⽤镀锌铁⽪制作,尺⼨0.6 m×0.8m,油漆喷涂确保不褪⾊,数字采⽤彩笔填写,字迹⼯整清晰。

标识牌内应包括以下内容:混凝⼟设计配合⽐、施⼯配合⽐(含外加剂),粗细⾻料的的实测含⽔量及各种材料的每盘使⽤量等。

3.4.6搅拌站应配置不少于3个⽔泥罐,且⽔泥罐应设置冷却设备,确保⽔泥搅拌温度符合要求,做到检验合格后再⽤。

⽔泥储存罐应配备必要的除尘设置。

,输送带必须上盖,防⽌或减少灰尘污染空⽓。

,需根据拌和机的功率配备相应的备⽤发电机,确保拌和站有可靠的电源使⽤。

3.5 材料存放
3.5.1砂⽯储料场必须设防⾬棚,除进出料⼝外,其余三⾯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围闭,以确保⾬⽔不飘进出料场内,⾬棚及围闭采⽤蓝⾊彩钢板,⾬棚⾼度满⾜机械设备操作空间;储料场各料仓间采⽤厚50cm的混凝⼟隔墙分隔,⾼度不低于2.5⽶,必须确保各个料仓间不串料,各料仓设置相应的质量状态标识,标识包括材料名称、产地、规格、数量、进料时间、检验状态、试验报告号、检验批次等。

3.5.2凡⽤于⼯程的砂⽯料应按配料要求,按不同粒径、不同品种分仓存放,不得混堆或交叉堆放,料仓总数量按⼀个已检在⽤、⼀个正常进料待检要求设置,即料仓数量为不同品种、规格数的2倍;料仓的容量应满⾜最⼤单批次混凝⼟连续施⼯需要,并留有⼀定的余地,另外还应满⾜运输车辆和装载机等作业要求。

储料场
上料⽃
3.5.3 袋装⽔泥、减⽔剂等集中存放在库房内,库房采⽤蓝⾊彩钢板搭设,⾼度、⾯积必须满⾜堆放数量的要求,下部铺设⽊板,⾼度为离地⾯30cm。

3.6 混凝⼟搅拌运输车
,且满⾜混凝⼟浇筑连续性的需要。

3.6.2运输车储料罐必须密封、不漏浆,容量不⼩于6m3。

3.7 ⽂明施⼯
3.7.1根据场地条件合理设置废⽔沉淀池和洗车池,布设排⽔系统,设置明显标⽰;设置合理的三级以上的过滤池对污⽔排放。

,地⾯应定期洒⽔,防⽌扬尘。

3.7.3每次混凝⼟拌和作业完成后,及时清洗机具,清理现场,做到场地整洁。

3.7.4临近居民区施⼯产⽣的噪⾳不应⼤于现⾏的《建筑施⼯场界噪⾳界限》(GB12523)的规定,否则应进⾏监控。

3.7.5应根据需要设置机动车辆、设备冲洗设施、排⽔沟及沉淀池,施⼯污⽔处理达标后⽅可排⼊市政污⽔管⽹或河流。

3.7.6施⼯机械设备产⽣的废⽔、废油及⽣活污⽔不得直接排⼊河流、湖泊或其他⽔域中,也不得排⼊饮⽤⽔附近的⼟地中。

3.7.8⽔泥、粉煤灰等材料进料时,要注意材料罐顶的密封性能,当粉尘较⼤时,应暂时停⽌上料,待处理完后⽅可继续。

3.7.9定期、专⼈进⾏拌和站的清理和打扫,保持拌和站内卫⽣。

4 预制场标准化
4.1 场地选址
,对个别合同段确因条件限制(跨⼤江⼤河、运输困难等)难于满⾜施⼯需要的,由承包⼈书⾯提出申请,经总监办初审、管理处批准后,⽅可增设预制场;个别合同段预制梁数量较少或运输有困难的,经总监办和管理处批准,可以委托相邻标段预制。

4.1.2 各合同段应综合考虑预制梁板数量、规格、架设地点、架设要求、道理运输条件等因素,合理选址,以⽅便、合理、安
全、经济和满⾜⼯期为原则。

4.1.3预制场选址与布置应多⽅案必选,除⽤地困难情况并由业主批准外,⼀般不应设在主线上,要合理划分办公⽣活区、材料堆放区、⽣产加⼯区、成品存放区等。

4.2 场地布置
,场地四周⽤砖砌围墙(通透式围栏)围闭,预制场⼀般设置办公⽣活区、材料堆放区、钢筋加⼯区、混凝⼟拌制区、预制区、存梁区等。

各区域布置应合理,场地占地⾯积应满⾜施⼯需要。

预制场全景
4.2.2 在进⼊预制场路⼝处明显位置设指路牌1块;场内相应位置设场地平⾯图、管理⼈员及监督电话牌、⼯艺流程图(分预制、张拉、压浆等)、质量检验标识牌(分预制、钢筋、张拉等)、安全警⽰牌、安全操作规程(龙门吊、张拉机具等)、⽂明施⼯牌等各1块。

在机械设备的醒⽬位置悬挂机械操作安全规定公⽰牌。

;龙门吊设置与⾼压线保持安全距离,司机岗位职责、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牌(0.8m×0.55m)随机挂设,“施⼯重地,注意安全”警⽰牌(0.6m×0.4m)置于龙门吊下。

预制场的制梁区、存梁区、构件加⼯区等各⽣产区域应设置明显标识。

钢筋绑扎区在明显位置应设置标识牌。

张拉台座两端应设置指令标志,并设置防护板。

台座两端设防护⽹和安全警⽰标志。

预制箱梁施⼯
4.2.4 预制场标准化建设的规模,应结合预制梁的数量和预制⼯期等参数来规定预制场规模和相关设备配备,具体要求表4.1。

表4.1 预制场规模和相关设备配备表
4.3 场地建设
4.3.2预制场设置在桥台后挖⽅路基时,路堑边坡防护及排⽔设施应提前完成;预制场设置在填⽅路堤或线外填⽅场地时,为防⽌产⽣不均匀沉降⽽影响桥梁预制的质量,应对场地分层碾压密实,并对台座基础进⾏加固处理。

,以利排⽔外,运输便道采⽤20cm厚C25混凝⼟硬化,其他区域采⽤20cm 厚C20混凝⼟硬化。

,要做到区域功能分明,办公⽣活区按照项⽬部办公⽣活区风格和标准建
设。

4.3.5 预制场应设50cm×50cm砖砌排⽔沟收集施⼯废⽔、养护⽔、⾬⽔并汇⼊沉淀池,沉淀池设置规格为长4m×宽3m×⾼lm,污⽔处理达标后⽅能排放。

4.3.6 混凝⼟拌制区、集料存放区、钢筋加⼯区建设按照混凝⼟搅拌站标准化、钢筋加⼯⼚标准化建设要求。

设防⾬棚,⾼度满⾜施⼯需要。

钢筋加⼯区、均须设防⾬棚,
4.3.7 预制场所有的电器设备按安全⽣产的要求进⾏标准化安装,所有穿过施⼯便道的电线路采⽤从硬化地⾯下预埋管路穿过或架空穿越。

采⽤由满⾜施⼯机械设备⽤电最⼤负荷要求的变电站供电,电⼒架设须满⾜三相五线制要求,同时设置250KW 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电源。

变压器设置的安全距离要符合相关规范规定。

4.4 台座布设
,不能⽤重⼒式,台座采⽤C30钢筋混凝⼟现浇,预制梁底板须采⽤不锈钢板;台座长度按每⽚梁设计长度每端头长出10厘⽶;台座横向做成⽔平,纵向按设计预设反拱。

4.4.2台座纵横向间距应充分考虑施⼯作业空间,纵向间距⼀般以7m为宜。

4.4.3存梁区台座混凝⼟标号采⽤C25,存梁区混凝⼟台座尺⼨采⽤2×2×0.5m,根据预制梁⼤⼩可稍加调整,以满⾜使⽤要求。

4.4.4 预制区设置⾃动喷淋养护设备,采⽤喷淋养⽣。

场地内必须根据梁⽚养⽣时间及台座数量设置⾜够的梁体养⽣⽤的⾃动喷淋设施,喷淋⽔压加压泵应能保证提供⾜够的⽔压,确保梁⽚的每个部位均能养护到位,尤其是翼缘板底⾯及横隔板部位。

在台座侧⾯预先设置ф8cm的养⽣供⽔管,设置与喷淋设施对接接头。

空⼼板、⼩箱梁芯孔内应采⽤喷淋养护⽅式。

4.4.5 养护⽤⽔需进⾏过滤,避免出现喷嘴堵塞现象,并且管道埋⼊地下。

现场必须设置沉淀池、循环池、加压泵,养⽣的⽔必须循环利⽤。

4.5 材料存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