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观察与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观察与研究
招杰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67%(46/60);观察组患者为93.33%(56/6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12例复发,复发率为20.00%(12/60);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2例复发,复发率为3.33%(2/60),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67%(13/60);观察组患者为3.33%(2/6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在美沙拉嗪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益生菌治疗能够使患者获得更加确切的疗效,能够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和疾病的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18(013)001
【总页数】2页(P84-85)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效果
【作者】招杰
【作者单位】526000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胃肠道疾病, 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患者的直肠以及结肠会
发生慢性的、非特异性的炎症反应, 并引发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等症状。
目前临床多应用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对患者进行治疗干预, 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近期疗效, 但同时会对患者的免疫系统造成较大副作用, 停药后患者
的复发率较高[1]。
大部分研究者认为,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与遗传、感染、环境、肠道微生物、免疫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2]。
而益生菌具备提升抗感染能力、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等效用, 在溃疡性结肠炎中是否适用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问题。
在本次研究中, 给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0例。
对照组男30例, 女30例;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43.1±6.6)岁。
观察组男31例, 女 29例;年龄26~63岁, 平均年龄(43.4±6.5)岁。
纳入标准:患者病程均>2个月;符合相关临床诊断
标准;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结肠手术者;精神状态异常者;研究用药过敏者。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行抗炎处理, 对照组患者采用美沙拉嗪(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80148)口服治疗, 4次/d, 1 g/次。
观察组患者在
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治疗,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龙达新科生物制药公司,
国药准字S2*******), 3次/d, 3粒/次。
治疗时间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
情况。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患者用药2周后, 大便性状及次数均恢复正常, 于内镜下黏膜无活动性炎症;有效:患者用药2周后, 大便性状及次数均出现显著好转, 于内镜下黏膜有轻度炎症反应;无效:患者用药4周后, 其体征、症状仍然存在异常, 内镜下有黏膜溃疡, 糜烂渗出等现象。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对患者进行至少6个月的跟踪随访, 统计其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显效22例, 有效24例, 无效14例, 总有效率为76.67%(46/60);观察组患者显效37例, 有效19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
3.33%(56/60)。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复发率对比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12例复发, 复发率为20.00%(12/60);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2例复发, 复发率为
3.33%(2/60)。
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86, P=0.004<0.05)。
2.3 用药不良反应对比对照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67%(13/60), 其中6例恶心, 4例腹泻, 3例皮疹;观察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33%(2/60), 其中1例恶心, 1例腹泻。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9.219, P=0.002<0.05)。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在20~40岁的青年人群中多发, 通常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 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胃肠癌症, 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
相关的研究证明, 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中, 肠道菌群的失调可能起到了很大作用[4]。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 经对比, 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67%(46/6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56/6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12例复发, 复发率为20.00%(12/60);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2例复发, 复发率为3.33%(2/60), 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1.67%(13/60);观察组患者为3.33%(2/60),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相关研究表明, 在一定条件下, 致病菌能够在肠黏膜表面上粘附, 并逐渐侵入肠黏膜屏障导致肠道损伤[5]。
而益生菌在用药后能够与肠道黏膜上皮中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 进而形成紧密连接, 并在肠上皮表面定植, 与病原菌竞争营养物质和粘附位点, 对病原菌的黏附造成妨碍, 同时干扰其在肠道上的移位和定植,防止病原菌侵入肠道全层, 进而减少组织损伤, 恢复肠道健康[6-9]。
另一方面, 肠黏膜屏障包含肠上皮细胞的抗菌物质、上皮细胞层以及黏液层, 都能够有效阻止致病菌的侵入。
将益生菌与美沙拉嗪联合用于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能够使患者肠道内细菌形成一个稳定菌群, 而且肠道黏膜的表层能够形成一个生物屏障, 进而有效抑制有害菌及其所产生的内毒素对患者肠黏膜的刺激作用, 维持肠道正常生理机能[10]。
此次研究发现, 二者联合使用不但能够产生抑菌物质, 而且还能够诱导热休克蛋白的产生, 进而抑制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等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和表达,使患者机体中的炎症反应得到极大缓解。
综上所述,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过程中, 在美沙拉嗪治疗基础上联用益生菌治疗能够使患者获得更加确切的疗效, 并能够降低用药的不良反应和疾病的复发率,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梅晨雪, 王恩铭扬, 林连捷, 等 .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与幽门螺杆菌阳性率
的相关性分析.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7, 20(6):648-652.
[2]孙丽娟, 薛森海, 闫凤, 等 .添加益生菌的低脂高蛋白肠内营养制剂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疗效观察.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2,19(5):260-262.
[3]王坚镪, 丁在咸, 张旻, 等 .益生菌对炎症性肠病小鼠肠道菌群紊乱及细菌移位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30(2):186-190.
[4]朱军伟, 杭锋, 王钦博, 等 .益生菌在治疗炎症性肠病方面的应用.安徽农业科学, 2014(1):124-127.
[5]陈丽娜, 沈丽, 王敏莉, 等 .益生菌对肠易激综合征和炎症性肠病的作用.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4, 23(5):584-587.
[6]王霄腾, 戴金锋, 吕宾.益生菌对炎症性肠病诱导和维持缓解疗效的meta分析.胃肠病学, 2015, 20(1):29-35.
[7]庞智, 李宁, 丁海燕, 等 .益生菌联合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6, 28(1):41-46.
[8]鲁社玲.益生菌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社区医学杂志, 2015, 13(8):33-34.
[9]高亮.益生菌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亚太传统医药, 2011, 7(3):76-77.
[10]王建华.益生菌在维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效果研究.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3):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