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答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电子技术答疑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
问题一、为什么说在空间电荷区内几乎没有载流子?
问题二、二极管短路,是否应该有电流流通?把一个有玻璃壳的二极管刮去外面的黑漆,两端接一微安表,不接任何电源在光照之下电表是否有指示?把它加温到50°C,过一段时间后,电表是否有指示?
问题三、实验测出的二极管外特性与二极管方程式所表示的规律有何不同?
问题四、在用万用表测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值时,用Ω×1档测出的电阻值小,而用Ω×100挡测出的电阻值大,为什么?
问题五、在稳压管的击空机理中,为什么V Z<4V是齐纳击穿而V Z>7V是雪崩击空?三极管的发射结,发射区掺杂度高基区掺杂浓度低,如果击穿,又属于什么机理?
问题六、如何用较简单的办法测试稳压管的极性和好坏?如何区分整流用的二极管和稳压管?
问题七、两个硅稳压管,V Z1=6V,V Z2=9V。

把两者串联时可得到几种稳压值?把两者并联时又如何?
问题八、双极型三极管有两个PN结。

如果仿照这种结构,用两个二极管反向串联,并提供必要的外部偏置条件,能获得与三极管相似的电流控制和放大作用吗?为什么?
问题九、对晶体三极管,I C>>I B,是否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有电流放大作用?反之,I C< I E,是否就没有放大作用?
问题十、怎样利用万用表判断出双极型三极管的三个极和类型(NPN或PNP型)?
问题十一、在用图1-21的线路测量双极型三极管的特性时,(1)对电压表V1和V2有什么要求?把V1的正端改接测量I B的微安表的正端,有什么影响?(2)在测量输出特性时,令V CC=0,则测量I C的毫安表的指针反转,这是为什么?把I C固定为一值后,每当改变V CC时,I B都会变化,这是为什么?
问题十二、什么是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击穿?为什么晶体管I C>I CM时,只是β下降,管子不一定损坏?
问题十三、三极管的反向击穿电压为什么?有
V(BR)CBO≈V(BR)CES>V(BR)CER>V(BR)CEO的关系?
问题十四、什么是场效应管的沟道、沟道电阻?为什么场效应管是多子导电?
问题十五、场效应翻案在漏端预夹断后,为什么还有漏电?
问题十六、为什么结型场效应管没有增强型的工作方式?
答案如下:
例如,= 只是两个电流之比而
= 基电流之间的放大系数。

在共射放大电路中,正是利用控制的办使=>>,从而获得电流放大和电压放大作用的。

=
, =<1,而= ≈<1,
时,只要加上正的漏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
问题一、在电子线路的分析计算中,哪些因素可以忽略,哪些因素不能忽略?
问题二、在放大电路中,交流信号源为什么要标出正、负(+、-)?
问题三、在下图的共射
电路中,C b1和C b2的作
用是什么?它们两端电压
的极性和大小如何确定?
问题四、如果用PNP型三极管组成的共射电路,直流电源和耦合电容的极性应当如何考虑?直流负载线的方程式有何变化?
问题五、工作点是一个什么概念? 除了直流静态工作点之外,有没有交流动态工作点?
问题六、什么是管子的静态功耗?如果交流输入信号幅值较大,如何减小这一功耗?
问题七、放大电路负载最大的情况究竟是R o→∞还是R L=0?为什么经常说R L愈小,电路负载愈大?
问题八、交流电阻和直流电阻区别何在?线性电阻元件有没有这两种电阻?为什么r be不能用于静态计算?
问题九、在的放大电路中,如果R L→∞(空载),调节使电路在一定的时产生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问应为多大?怎样才能调到最佳位置?
问题十、在采用NPN型管组成放大电路时,如何判断输出波形的失真是由于饱和还是截止?如果彩PNP型管,判断的结果又如何?
问题十一、对于图(a)的放大电路如果要用图解法求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值,应该怎样进行?
R
问题十五、共射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

选择电流放大系数
偏置电流
这样做,计算误差小于
此时第一个
在采用PNP型管时,首先电源的极性要反接,耦合电容(一般用电解电容器)的极性也要反接。

电路中I
样,
它的形式与采用NPN管时略有不同。

所以,建议放大电路中直流电压和电流的极性和方向以NPN管为准,对PNP管则全部反号。

这时,直流负载线的
出功率的大小。

在中频时,放大电路可以等效画成交流空载输出电压与输出电阻的串联,如图所示,其中
路的空载输出电压,
是负载电阻。

不难求出,负载上的输出功率为利用上式可,而这就是说,从
=也。

所以,非线性电阻无件的交流(动态)电阻随工作点的不同而的发射结是PN结,它的伏安特性是非线性的。

,其中第二部发射结的交流(动态)电阻,当然不能用来求静态电流,也不能由
来求。

否则,就是混淆了放大电路中直流量和
不失真输出电压,问R b应为多大?怎样才能调到最佳位置?
与交流负载线重合。

为了产生最大不失真输出
电压,
即所以。

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调节
记住的问题。

实际上,由于采用NPN管
和PNP管时,电压的极性相反,所以判
断的方法也将相反。

在左图,画出了两种管子工作在截止失真
的情况。

1.作直流负载线,如图(
过Q点作斜率为的直线(如图
过Q点作斜率为的直线作为交流负载线,此时横坐标轴仍表
源,它的内阻
V
路的输入电阻。

在把放大电路用在测量电
电流。

态的放大电路,
出电阻的微变等效电
路不同,
的处理也不同。

例如,
对共射电路决定输出
电阻的等效电路如图,图中的
r
过的,受控源β也是零。

所以,输出电阻
又因,而
,则得,所以或
从而求得
可见

十五、共射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

选择电流放大系数答:从的表达式看,似乎加大就可以提高。

实际上还应考虑到管子的参即。

则.由此可见,加大并不能有效地提高。

提高的有效途径是调整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以增大
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和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
问题一、为什么在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中提出严重的零点漂移问题?交流放大电路是否也有零点漂移现象?
问题二、在分析温漂时,经常认为温度T上升导致I c增大。

但漫度上升又引起V BE下降,I B 和I c小,这显然是矛盾的。

如何解释?
问题三、差动放大电路只有在双端输出时,才能利用电路结构的对称性来抑制温度漂移。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经常是差动放大电路后接共射放大电路,是不对称的单端输出。

这样,采用差动放大电路还有什么好处?
问题四、在差动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中,为什么经常考虑信号源内阻R s?
问题五、为什么的差动放大电路的射极电阻R e上不加旁路电容C e?
问题六、在差动放大电路中,为什么当信号从电路左半管子V1的基极b1输入,到从右半管子V2的集电极c2输出,电压不反相?
问题七、如何求差动放大电路在单端输入时的输入电阻R i?
问题八、如何计算电流源的等效动态电阻即输出电阻?
问题九、如何分析常用的集成运放F007的偏置电路和性能参数?
答案如下:
减小,但同时温度升高又使晶体管的

<返回>
,而差动放。

,得

,,,,则。

可见
,可以认为是短路,
时,
是参考电流

别成另外两个电流源,所以有
而输入级的静态工作电流
中间级的静态工作电流
已求得。

在。

在时,查与的关系曲线,可得。

所以
求得的关系。


其它各管的静态工作电流为
,中间级的静态工作电流为,
全部流入中间级的基极,则的集电极等交往负载电阻包括三部分:以及
集电极的等交往负载电阻为
第四章功率放大电路
问题一、在图4-01的电路中,在没有输入信号时,扬声器不发声。

这时管子的损耗是否最小?
问题二、如果在图4-01的电路中,把一个型号相同的管子与原来的管子并联,输出功率能否加大一倍?
问题三、在一般的放大电路中,T r2总是小
于电源电压V cc。

而从图4-03看出,在甲类变压
器耦合功放电路中,u CE却可以大于V cc,为什
么?
问题四、在图4-04的电路中,为什么射极电阻两端不并联旁路电容C e?
问题五、对本部分的教学基本要求中,要求正确理解非线性失真。

它在功放电路中窨有哪些表现和影响?
问题六、对图4-05的OCL功放电路如何估算(U om)M?
答案如下:
两个特性相同的管子并联,

),而允许
得不到采用两个管子的效果。

看出,如果使静态工作点
在零值附近仍有非线性失真,但由于,两管电流在零值附近的

5。

第五章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问题一、什么叫频率响应?如果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是一条水平线,好不好?
问题二、在工作频率f低时,晶体管的。

在f高时,β又为什么下降?
问题三、在画出放大电路的截止频率和高频微变等效电路后,采用时间常数法决定电路的
下限和上限截目频率,其根据是什么?要注意些什么?
问题四、如何用混合参数II型等效电路说明共基和共集放大电路的高频响应比共射电路好?
问题五、当放大电路中的管子和信号源选定之后,电路的增益一带宽积GBP也就大体上因
定了。

对共集电路,,所以f H高,但在共基电路中A u在数值上和共射电路相近,也比较大,为什么还用于高频和宽带放大?
问题六、在用混合参数II型等效电路分析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时,如果在同一频段内有两价目以上的τ起作用,而且两者相差4-5倍以上时,就取最小的(对低频段)或最大的(对高
频段)作为决定截止频率的τ,这是为什么?
答案如下:
低时,晶体管的。


用表示。

如果不断提高测试频率,
而当频率进一
这是因为晶体管的电流是由发射结出发,
再经集电区体
就发射结而言,
的并联。

的电流
高通电路的频率特性,它在处有一个向下的转折,斜率为,这个转折决定了放大电路的下限截止频率。

在时间常数法中,求对应的下限截止频率时,先求,现时求,和上
这是一个低通电路的频率特性,它在处有一个向下的时间常数再求,两者
要比共射电路小得多,相应的上限截止频率也要大得多。

,而不是共射放大电路中的。

另一方面,由于射极接有
因定了。

对共集电路,,所以
起作用,它们对应着,
,电路的。

如果,即则只取
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问题一、反馈放大电路的反馈极性(是负还是正反馈)是否在线路接成后就固定了?
问题二、包含集成运放的反馈放大电路,在判断反馈极性时能否只看反馈量接到运放的哪一个输入端?(即接到反相端的是负反馈,否则是正反馈)?
问题三、对图6-01中的电路,能否判断其中的反馈是电压反馈还是电流反馈?
问题四、“有反馈网络就一定有反馈”,这种说法对吗?
问题五、从图6-03看,要在放大电路中引人负反馈,必须使AF>0,然后在输入端把X f与X i相减。

具体是怎样的?
问题六、图6-03中,输出量的画法是不是代表信号的分流,即实际的输出小于放大电路的输出?
问题七、在式(6-1)中,如果,则,输出比无反馈时移相。

这可能吗?
问题八、“负反馈能稳定闭环增益”这种说法确切吗?
问题九、为什么开环和闭环幅频
特性在低频和高频段逐渐互相重合
(图6-04)?
问题十、在研究负反馈对放大电路输出电阻的影响时,为什么出现了增益
它们和有何不同?
问题十一、为了防止自激,校正后的与f轴相交(f=f o)时斜率为-20dB/十倍频,为什么?
问题十二、为什么在研究自激时,的低频和中频段都是水平线?有没有可能因特性低频段的开头而产生低频自激?
答案如下:
是集成运放输出端的限流电阻,则是
的一部分,引入集成运放的是电压反馈。

反之,如果
的电流成正比,因而引入的是电流反馈。

答:不对,因为:(1)如果反
馈网络中有电容,则反馈可能只在直
即不是
在任何工作状态下都有反馈。

(2)
还与一定的条件有关。


这似乎是一个
交、直流电压并联反馈。

实际上,对
所以这个并联
只是一种示意图,表明为了形成负反馈最终必须使。

就是。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接成电压负把馈,
而。

产生,即。

结果仍有而在输入端,是负反馈。

在自激时,产生附加相移,而且
端,所以即使,幅值为的自激振荡仍能持续产生。

应该指出,在自激时,经过输入端的反号,才有。

中,输出量的画法是不是代表信号的分流,即实际的输出小于放前后信号并无变化具体说,如果是电压,则分支点前后表示同一个并联地加到负
反馈网络,分支点前后也没有变化。

如果认为分支点是信号的分流,分支点前后
)中,如果,则,输出比无反馈时移相答: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

因为在一个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只要
)。

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这里的
为闭环增益为其中

,即开环与闭环的幅频特性互
它们和有何不同?
)。

所以,其它两个量
为了防止自激,希望校正后的与
的开头估算任一
相当于在
如果


此时。

此时
为什么在研究自激时,的低频和中频段都是水平线?有没有可
第七章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
问题一、“虚地”是地吗?如何用例7-1的电路加以说明?
问题二、如何说明积分电路带深度负反馈?
问题三、如果在积分电路输入端有方波,问方波时间起点的变化对积分电路输出的三角波有何影响?在方波和三角波发生电路中,有类似的问题吗?
问题四、图7-06是一种改进型积分电路,它的积分时间常数可在大范围内变化。

导出U o 与U i的运算关系,说明推导的根据?
问题五、与简单的微分电路(图7-09(a))相比,图7-09(b)的电路有何特点?说明其功能,导出输出与输入的运算关系?
问题六、如何分析运算电路中因集成运放非理想而引起的误差如何分析运算电路中因集成运放非理想而引起的误差?
问题七、在压控电压源型滤波电路中,如何引入正反馈以改善滤绝对值之和?
问题八、为什么用低通和高通滤波电路组成带通和带阻电路时,前者必须用串联而后者必须用并联?
问题九、说明如图7-12(a)的电路的功能,求出传递函数和主要参数?
答案如下:
答::虚地非地。

在反相输入的运算电路中,虽然在江足深度负反馈时有,但毕。

因此,电路的运算关系就不难求得为
求时,把的分压电阻,但是由于所以对求的
答:1.积分电路和比例电路的区别在于反馈回路中有了电容元件,因而不是
,而所以环路增益。

只要就满足了深度负为其中A是运放开环增益,而后一电容以这样,
04,而。

由于运放输入端RC低通电路的时间常数很大,。

如果方波的起点在,则积。


,所以

在时间域内,这一结果表明图
分时间常数是。

它可以通过改变大范围内变化(纳秒~几非秒),而不受
的输出
而所以整个电路可画成图
很高时,会造成反相端信号过大,

,限制外来


之间不再有相位滞
后。

为此,应使。


因为有深度负反馈,所以有。

又因(虚断),所以(虚地)。

应用拉氏变换求,得,从而得在很小时
, 在时间域内就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