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复习课“高效课堂”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双基教学的产生,到素质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一系列理念的提出、研究和实施,不难发现,在这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教学目标的实施一步步具体、明确、可操作,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体现了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们要深刻体会这种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

本课中,既体现出了双基教学,也在高效课堂上注重了重要环节的描写。

通用技术课程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融科学与人文于一体,课程学习与实践中,必然涉及相关的数学核心素养,与其它素养相辅相成,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4.1---4.4
课型:复习课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要求学生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使他们学会根据展开图辨别简单的立体图形,通过观察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和提高想象能力;让学生由三视图能说出该立体图形的名称,画出该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让学生了解点、线、多边形可组成多种优美的图案,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形形色色的平面图形,认识多边形,认识到多边形可由三角形组合而成。

2、教材分析
这4节课是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4章前4课时,从学生的周围生活入手,通过观察,认识生活的周围存在着规则和不规则的物体,规则的物体是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对象,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视图法是画立体图形的一种方法,在生产实际中经常用到,它的主要作用是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是一个充满丰富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探索过程;平面图形这一节是为下一步研究和学习平面图形几何做准备,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

3、中招考点
在中招考试的命题中,这4节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分值通常为3分。

4、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对图形已有初步认识,空间想象能力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二、学习目标
1、能说出常见几何体的基本特征,知道视图、平面展开图以及平面图形的有关概念。

2、能对常见几何体进行分类,知道常见几何体的特征,会应用视图、平面展开图以及平面图形的有关概念解决问题。

三、评价任务
1、同桌之间相互说出准备好的几何体的基本特征,相互提问视图、平面展开图以及平面图形的有关概念;
2、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何体让同桌进行分类,相互随意拿一个几何体能画出三视图,相互随意拿一个几何体能够进行展开成平面图形。

四、教学过程
6. 下列图形:(1)三角形; (2)长方形;(3)正方形;
(4)圆;(5)圆锥;(6)圆柱.其中是平面图形的有(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7.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可看成是由下面的哪个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形成的( ) 要点归纳:
“一四一”,6种
中间六连方,上下各一个;
“一三二”,2种
中间三连方,上下各一两个;
特殊;2种,“三三”
“二二二”
只能“日”相连,不能“田”相连。

A B C D
能对常见几何体进行分类,知道常见几何体的特征,会应用视图、平面展开图以及平面图形的有关概念解决问题。

四、复习指导
复习内容:复习课本第120页—136页有关概念;
复习时间:4分钟
复习方法:独立看书,独立思考。

复习要求:
会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五、复习检测题
1、如图所示的图形中,不是锥体的是__________.
2、请你把图中的几何图形与它们相应的名称连结起来.
3. 如图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则原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数字和最小的是( ).
A. 4
B. 6
C. 7
D.8
4、如图是一个几何体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三视图,根
1
4
2
5
3
6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我始终坚持以引导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遵
据图示,可计算出该几何体的侧面积为 。

5.骰子是一种特别的数字立方体(见右图),它符合规则:相对两面的点数之和总是7.下面四幅图中可以折成符合规则的骰子的( ).
6.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分别画
出你所看到的几何体的三视图.
六、迁移应用练
用小立方块搭一个几何体,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这样的几何体只有一种吗?它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

••••••••
••
••
••

••••••••


••••••
•••••
••
••••
•••
••••••••••••
••
••••





••••••••••A
B
D
C
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通过师生双边活动,通过对单元的复习,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系统化,重点知识突出化,能力培养阶梯化;在选择题目时注意了以基本题为主,少量思考性较强的题目为辅,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本节课,课堂情境的创设,不仅存在于课堂的开始,而是充满课堂的整个时空,努力使之与生活、社会沟通.同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活泼、热烈的气氛,辅以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穿插,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进行讨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整个课堂完成了由感性到理性的知识升华过程.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激发了学生智慧的火花,用自己的激情和精心创设的情景为学生合作探究蓄势;又以清晰的头脑理清讨论的主线,呵护学生富有个性的创新,使学生享受了成功的快乐,体验了学习的乐趣. 这是本节课的成功所在.
对顶角
课型:新授课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理解对顶角的感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第一部分的第一课时,本节课安排学生学习相交线中的对顶角,为进一步研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构成的“三线八角”打下基础,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为下一步学习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判定作好准备,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中招考点
在中招考试的命题中,对顶角主要是与其它几何知识点进行考察,考查题型一般为填空题或解答题,且每次考试都会涉及到。

4、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对图形只是初步认识,抽象思维能力还较差,所以识别对顶角对他们还是较为困难的。

二、学习目标
1、能准确理解对顶角的概念,会在图形中识别对顶角。

2、能运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评价任务
1、向同桌说出对顶角的概念,能在图中表示出来,准确判断所给图像中两个角是否是对顶角。

2、正确解决对顶角的相关习题。

学习目标
二:能运
用对顶角
的性质进
行简单的
计算。

• 4 、自学要求:看懂例题的解法,能完成下面的
练习题。

自学检测练二
1、如图,直线a、b相交,若∠1=40°,求∠
2、∠
3、
∠ 4的度数。

2、已知:如图,直线a、b相交,试说明:∠1=∠3、∠
2=∠4
3、如图,小明想要测量他家房子两堵墙的角度,可他
不知道怎么测量,你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三、当堂训练:
1、判断题
能正确
能准确
的找出
复杂图
形中那
两个角
互为对
顶角及
在图形
中有几
对对顶
角,并
借助对
顶角的
性质解
决相关
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
(1)根据对顶角的概念
找出一组对顶角
(2)根据对顶角的性质
解决实际问题。

(3)将生活实际问题转
化成数学中的图形并加
以解决。

b
a
12
3
4
b
a
12
3
4
(1)有公共顶点且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2)两条直线相交,有两组对顶角。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其余的三个角也是直角。

()
2、选择题
(1)如右图直线AB、CD交于点O,OE为射线,那么()
A、∠AOC和∠BOE是对顶角;
B、∠COE和∠AOD是对顶角;
C、∠BOC和∠AOD是对顶角;
D、∠AOE和∠DOE是对顶角。

(2)如下图,直线AB、CD交于O, OE是∠BOC的平分
线且∠BOE=50度,那么∠AOE=()
(A)800;(B)1000;(C)1300 (D)1500
3、填空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AOC=80°
∠1=30°;求∠2的度数.
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通过师生双边活动,通过对单元的复习,
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系统化,重点知识突出化,能力培养阶梯化;在选择题目时注意了以基本题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