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炼字只需一字尽得风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园高中四段式课堂教学
只需一字尽得风流
----鉴赏诗词的炼字艺术
教学目标:
1.体会古典诗歌的炼字之妙
2.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古典诗歌炼字技巧,提高鉴赏古典诗歌语言的能力。
3.激发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歌中鉴赏关键字词的规范答题方法,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授课过程:
【教师精讲一】
一、导入
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
大家品味一下,说出二字的妙处:
我国古代诗人对炼字感慨良多:
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
贾岛更是激动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二、概念含义(《名校学案》第23页)
炼字:
析炼字:
三、关注炼字的几种类型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以下两类动词:
(1)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
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
(2)非动词活用为动词。
例: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绿”的意思,
这个“绿”字用得很传神,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了江南两岸在春风的吹拂之下一下子变得到处绿油油的画面,把春天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写活了。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或副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①形容词:形容词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写出形象的特点,从而体现意境特点,
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解析: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②副词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归隐处。
解析:“忽’字是诗人微妙的感受,表达了诗人为大自然所融化,陶醉其中,忘
情山水,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超然境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
3、特殊词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
强调作用。
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2).拟声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3).表颜色的词:作用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
染气氛。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4)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例如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5)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
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
【炼字题怎么问?怎么答?】
四、题型
1.常见题型: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
哪里?
如: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
(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如: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如:“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
2.试题变形:
(1)请抓住诗歌中的某个字词谈谈作者是怎样营造意境的?
(2)此诗有的版本作这样,有的版本是那样,你觉得这两
个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3)比较两首诗中的某个字,哪个更好?为什么?请分析。
(4)某诗评中(前人论述中)提到,诗歌中的某个字用得
好,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的看法是什么?
五、答题步骤:
1.第一步明确字词后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注意:炼字类中,如果用了拟人、比喻、反衬等具体表达技巧,要把那个技巧写出来,第三步中该表达技巧的效果也要揭示出来。
)
2.举例: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唐代诗人戎昱于搬家时所作。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全诗如童话般的意境。
抒写了诗人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
问:诗中的系字用得准确传神,请加以简要分析。
答:“系”,牵拉之意(第一步:释含义)。
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第二步:明手法、描景象),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第三步:表感情)。
3. 这样写答案,格式:
①{释含义、明手法},
②{描景象},
③
{表感情、谈作用}。
4.答题术语积累
①、常见的表达效果
准确生动生动形象凝练传神准确传神动静皆宜(动态美和静态美)
移情(比拟手法)画面感(声色美)音乐美(叠词、拟声词)联想性与想象性虚实结合
②、常表现的主旨情感
建功报国忧国伤时怀才不遇借古讽今羁旅愁思思乡怀人闲适宁静
【知识巩固】
找出下列每句诗中用得最精当生动的字词:
①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吟》)
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
④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李煜《浪淘沙》(叠词、拟声词)
⑤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
⑦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⑧半篙流水夜来雨,几点早梅何处春。
【提炼总结】
1.寻找并鉴赏诗中精炼词时首先考虑动词、形容词等。
2.赏析炼字题时,应结合全诗的意境。
不可孤立地去鉴赏,必须联系整句,甚至整
篇来看才能见其功效。
3.赏析炼字题时,应力求步骤规范,语言严谨、顺畅,多用术语。
4.考虑修辞手法的运用。
板书:
炼字的几种类型:
1、动词(1)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2)非动词活用为动词。
2、修饰语:①形容词:②副词
3、特殊词;(1)叠词(2).拟声词(3).表颜色的词(4)数量词(5)虚词
常见题型:(直接鉴赏关键词)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比较鉴赏
答题步骤:第一步(释含义、明手法)
第二步(描景象)
第三步(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
【当堂训练】
六、高考链接
1.08全国II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
2.2004年福建卷
秋夜
夜久无眠秋气清,
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
月在梧桐缺处明。
问: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字,请从三四两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问:《全唐诗》收录此诗时,第四句中的“落”字改作“在”字。
你认为是用“落”字好,还是“在”字好?为什么?
答:
【课堂小结】
【作业】:
1.布置一个练习。
我们来看秦观的《春日》,请在后两句中各加上一个字,使之符合诗歌
意趣。
春日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
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春泪,
无力蔷薇晓枝。
答:
2.整理导学案
3.《名校学案》第24页即时演练1.2.3.题。
答案:
一.导入
“扶”字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
“失”: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在月光照映下,梅花也就淡然失色了。
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五、答题步骤:
3. 这样写答案,格式:
①该词有……的含义,采用……手法,化……为……{释含义、明手法},②写
出了……情形,{描景象},③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前)后文的……(或“为……做了铺垫”){表感情、谈作用}。
【知识巩固】
找出下列每句诗中用得最精当生动的字词:
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吟》)
“铺”字用得准确.诗名为《暮江吟》,所写的当是傍晚时分的景色,这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
“瑟瑟”二字用得好。
诗人观察非常细致,江水在夕阳落照中,受光多的地方,现出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把傍晚江面细波粼粼、光色变化的景象写得非常形象。
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
作者触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④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李煜《浪淘沙》(叠词、拟声词)
潺潺:形容雨声。
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
⑤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
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
既然是微风,燕子的动作应该不大。
“斜”能体现燕子的轻盈。
⑦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反衬的方法用的妙。
尽管阶前的春草十分碧绿、悦目,那藏身在森森的柏叶之中的黄鹂的歌唱十分好听悦耳,但此时的诗人却好像没有见到、没有听到,因为这时的杜甫无心赏玩,他心里正在怀念诸葛亮。
诗人的意图,是把祠堂的春景写得十分美好,然后再用“自”、“空”二字将这美景一齐抹掉,更加突出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⑧半篙流水夜来雨,几点早梅何处春。
“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与“何处”照应,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六.1.参考答案:网是网住的意思,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描写景象)。
这个想象、比喻(明手法)非常生动、新奇,由愁绪之网到雨丝之网,是诗人愁绪的具体化、形象化(结合情感点明作用)。
2.参考答案:凉。
既写了天凉,又写了心凉(心境孤寂),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3. 答案:“落”字更好,用“落”字,不仅将抽象的秋思之情具体化了,而且使诗句富于动态美和情感美,使人感到秋思仿佛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新颖妥贴,不同凡响。
“在”,只写出一种无生气的状态,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
【作业】:“有情芍药春泪”句: 滴“无力蔷薇晓枝”句: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