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镜下单排双排锚钉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骨外科中,肩袖损伤属于一种肌腱损伤。

肩袖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损伤史、疼痛与压痛、功能障碍、肌肉萎缩及关节继发性挛缩等,对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影响较大[1]。

在不断发展的关节镜技术的影响作用下,肩关节镜下单排双排锚钉技术开始广泛运用于肩袖损伤的治疗中[2]。

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肩袖损伤患者40例,对运用肩关节镜下单排双排锚钉治疗的临床价值予以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肩袖损伤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

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1~79岁,平均(50.01±2.12)岁。

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6~76岁,平均(51.03±1.15)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实施对比统计。

纳入标准:①两组患者均经X线摄片、MRI检查确诊为肩袖损伤;②两组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严重癌症患者;
②心、脑、肝、肾疾病严重者。

方法: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肩关节镜
下双排锚钉治疗,对患者实施全身麻
醉,协助患者采取合适体位,临床一般
为侧卧位。

外展肩关节40°~70°,运
用皮牵引悬吊患者的患肢,3~5kg为牵
引重量。

与关节镜器械妥善连接,小切
口选择肩关节前侧、肩关节外侧及肩关
节后侧,切口长度为1cm左右。

主要步
骤:①在肩关节镜下对患者的盂肱关节
进行有效检查;②对肩峰下间隙进行仔
细探查:拔出套管和钝棒以后,从后入
路对方向进行有效转换,向肩峰下间隙
穿刺。

切除滑囊,将撕裂的肩袖充分暴
露;③对肩锁关节和肩峰部位进行仔
细探查:若存在骨赘的情况,需要在
球磨钻的作用下将其切除;④对肩袖
部位妥善处理:进行适当的松解,从
而更好地进行缝合操作;⑤准备缝合
床:使用磨钻和刨刀将大结节部位的
鼓面新鲜化,有利于更好地缝合肩
袖;⑥对大结节部位合理定位,将前排
锚钉妥善置入,按照裂口大小将相应数
目的锚钉置入,在镜下过线技术的作用
下,在距离肩袖破裂近端0.5~1.0cm的
部位,穿入前排锚钉的缝线,并拉出缝
线。

选择合适的外排锚钉,同时对外排
锚钉位置准确定位,轴杆后端用鼓锤进
行叩击,在大结节中置入锚钉,到达一
定深度以后对扳机进行有效扳动,并进
行妥善固定。

收紧牵拉缝线,最后植
入锚钉。

对照组患者实施肩关节镜下
单排锚钉治疗,与上述双排锚钉治疗
的不同在于单排固定主要为锚钉的点
接触固定,不能完全重建肩袖的正常
功能。

观察项目:比较两组肩关节功能恢
复情况,运用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标
准对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有
效评估[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分析数
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
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
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情况对比:与
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功能
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肩关节镜下单排双排锚钉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研究
李金平丑克李良军沈枫何志勇
410007长沙市中心医院骨科22病区(湖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8.26.007
摘要目的:探讨肩袖损伤患者运用肩关节镜下单排双排锚钉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治肩袖损伤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采用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治疗,对照组采用肩关节镜下单排锚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肩袖损伤患者运用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治疗的临床价值更优。

关键词肩关节镜;单排双排锚钉;肩袖损伤;肩关节功能
Clinical study of single row double row anchor under shoulder arthr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rotator cuff injury
Li Jinping,Chou Ke,Li Liangjun,Shen Feng,He Zhiyong
22Ward of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the Central Hospital of Changsha City(Hunan)410007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single row double row anchor under shoulder arthr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rotator cuff injury.Methods:40patients with rotator cuff injury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ouble row anchor under shoulder arthroscopy,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ingle row anchor under shoulder arthroscopy,we compared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wo groups.Results:The UCLA score of shoulder 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value of double row anchor under shoulder arthr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rotator cuff injury was better.
Key words Shoulder arthroscopy;Single row double row anchor;Rotator cuff injury;Shoulder joint function
(下转第16页)
讨论导致肩部功能障碍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为肩袖撕裂损伤,其病因的2种学说为肩峰撞击学说和外伤学说。

及时处理相关症状、进行正确诊断及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锻炼是获得显著治疗效果的基本条件。

如果不能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将出现继发性关节挛缩症及关节不稳定的情况,最终使患者出现肩袖性关节病,严重损伤患者关节功能[4]。

因此,加强对患者及时有效治疗十分关键。

肩袖修补术可以使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促进肩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现阶段,临床治疗肩袖损伤的常见治疗手段为关节镜手术,其缝合方式主要包括双排缝合和单排缝合2种类型。

双排固定技术明显增加了固定强度,使得肩袖肌腱断端和肱骨大结节的接触面积显著增加,可促进腱骨愈合,术后恢复效果较满意[5]。

通过进行生物力学试验,结果证实,与其他关节镜修复技术相比,缝合桥双排固定技术具有更大的固定强度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双排固定修复对内植物的需求量较大,同时手术时间花费较长,在国内,因双排缝合固定存在较短的使用时间,因此双排固定技术多为理论方面的优势。

现阶段研究表明,双排固定技术的短期疗效较为显著,需要对其长期疗效进行深入探究[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综上所述,肩袖损伤患者运用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排锚钉治疗,前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促进患者疾病快速恢
复,值得积极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1]许健,干阜生,郭标,等.关节镜下双锚钉单排缝合治疗中型肩袖撕裂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7,32(3):287-289.[2]杨睿,陈仲,邓海权,等.骨性Bankart 损伤合并肩袖损伤的病例特点和关节镜治疗策略
[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6,35(8):703-707.[3]王跃华,周凯,陈锋,等.关节镜下锚钉固定治疗肩关节Bankart 损伤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5):2331-2333.[4]刘墨英.30例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治疗肩袖损伤的护理[J].天津护理,2017,25(5):436-437.
[5]刘刚,张磊,汪国友,等.全关节镜下双排缝
合锚钉修复肱骨大结节MutchⅠ型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19):3005-3010.[6]王磊.关节镜下单双排固定治疗肩袖损伤的对比[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11):24-27.
观察组无胃肠道反应发生,头痛、乏力各1例。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讨论GDM是一种与妊娠期胰岛素需求增长有关的常见病。

GDM 的发生对女性患者的生理健康及分娩构成了一定的威胁[2]。

目前临床认为,GDM 的危险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种:①肥胖:肥胖与患者饮食结构、年龄等因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进而会增加肥胖者的GDM 发生风险。

②年龄:当女性年龄超过最佳生育年龄后,其GDM 发生风险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

③遗传因素:糖尿病家族史可导致患者的GDM 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妊娠期糖尿病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其危害在于GDM 的发生可导致患者机体内分泌转入紊乱状态,若未及时、有效治疗,可能诱发巨大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威胁患者及围生儿的生命安全。

目前GDM 的临床治疗以常规胰岛素治疗为主,即在合理控制患者饮食的基础上,使用胰岛素调整患者的餐前及餐后2h 血糖指标。

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剂作为一种短效胰岛素制剂,其治疗GDM 的药理机制为通过皮下注射给药的方式,提高GDM 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满足患者因妊娠期产生的胰岛素需求增加要求。

因此,将其用于GDM 患者的治疗,效果尚可。

二甲双胍作为一种双胍类口服降糖药,其治疗GDM 的药理机制为抑制患者肾、肝的过度糖原异生,增强患者体内胰岛素的敏感性,充分提高胰岛素对外
周葡萄糖的利用率,并对患者胃肠道摄取葡萄糖的机制产生延迟作用,进而发挥良好的调节血糖功能。

将其用于GDM 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餐前
血糖、餐后血糖控制效果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0.05)。

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这一结果与徐春枝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

上述结果充分验证了二甲双胍在GDM 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医院可于GDM 患者的临
床治疗中,推行二甲双胍治疗,以保障GDM 患者的治疗安全性,降低不良妊娠
结局发生率。

参考文献[1]许蓉,许燕,张子东.二甲双胍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1):47-48.[2]陈刘,梁自文.二甲双胍在1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6,41(11):1098-1100.[3]徐春枝.二甲双胍在妊娠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15):81.
(上接第1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