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压强真题汇编(含答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压强真题汇编(含答案)含解析
一、压强
1.下列与压强有关的事例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 .书包的背带较宽,是为了增大压强 B .用吸管喝饮料,利用了大气压强
C .拦河大坝修成上窄下宽,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D .起风时,常看见屋内的窗帘飘向窗外,这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答案】B
【解析】书包的背带较宽,是为了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 错误;当用吸管吸饮料时,首先是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然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就被压进吸管里,所以,用吸管喝饮料是利用大气压强,故B 正确;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水坝下部比上部建造的宽,是由于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C 错误;由于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所以起风时,常看见屋内的窗帘飘向窗外,这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故D 错误,故选B 。
2.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的质量相等。
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并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此时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甲和'm 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m 甲可能小于'm 乙
B .'m 甲一定小于'm 乙
C .'m 甲可能大于'm 乙
D .'m 甲一定大于'm 乙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的质量相等,由m=ρV=ρL 3可得:ρ甲L 甲3=ρ乙L 乙3, 由图可知,L 甲>L 乙,则ρ甲L 甲2<ρ乙L 乙2,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h 的部分时,截取部分的质量分别为:△m 甲=ρ甲△V 甲=ρ甲L 甲2h ,△m 乙=ρ乙△V 乙=ρ乙L 乙2h ,因△m 甲-△m 乙=(ρ甲L 甲2-ρ乙L 乙2)h <0,所以,△m 甲<△m 乙,即甲截取的质量小、剩余的质量大,乙截取的质量大、剩余的质量小,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后,甲的质量大,乙的质量小,即m′甲一定大于m′乙。
故选D 。
3.甲、乙两个自重不计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液体中, 小球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液面相平,则
A.甲中液体密度比乙中液体密度小
B.小球在甲中所受浮力比乙中所受浮力大
C.取出小球后甲容器和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变化量相等
D.甲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小于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图知道,物体在甲中漂浮,在乙中悬浮,所以ρ乙=ρ物,ρ甲>ρ物,所以,甲中液体密度比乙中液体密度大,故A错误;由于在甲悬浮,在乙漂浮,则F浮甲=G排甲=G; F浮乙=G排乙=G,所以G排甲=G排乙,即两容器中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故B错误;甲、乙两个薄壁圆柱
形容器自重不计,它们对桌面的压力都等于液体和小球的重力,所以取出小球后,甲容器
和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变化量相等,都等于小球的重力,故C正确;由A知道,ρ甲>ρ
,又因为h甲 =h乙,由p=ρgh知道,甲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物
体压强,故D错误,故选C。
4.如图所示的事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切鸡蛋的钢丝很细
B.书包带做得比较宽
C.刀刃磨得很锋利
D.图钉头做得很尖锐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详解】
A、用很细的钢丝切鸡蛋,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不合题
意;
B、书包带做的很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故B符合题意;
C、刀刃磨得很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不合题意;
D、图钉头做得很尖锐,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5.医院在体检抽血时,普遍使用真空采血管,如图所示.使用时,导管一端的针头插入检查者的静脉, 另一端的针头插入真空试管,血液便会自动流入试管.血液能够流进真空管的原因是
A .被血压压入真空管
B .靠自身重力流入真空管
C .被真空管吸入真空管
D .被空气压入真空管
【答案】A 【解析】 【详解】
由于采血管内是真空,内部没有压强,我们身体血管中的血液是液体,存在着压强,虽然人的静脉血压很低,针头插入检查者的静脉,血液在检查者血压的作用下流入真空管;由于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通常采血管比血液位置关,靠重力作用不可能流到采血管中,故只有A 正确,故选A .
6.将同一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现象如图所示。
这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A .甲液体的密度一定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B .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C .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D .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压强计……密度……”可知,本题考查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根据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运用P gh 液ρ=进行分析推断。
【详解】
由图获悉,两U 形管中页面高度差相同,可知金属盒处于不同液体的不同深度时,压强相等。
根据P gh 液ρ=得=P
gh
ρ液,乙中深度深其液体密度小。
故选择B 。
【点睛】
本题关键在于要熟悉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压强相同时,深度深的液体密度
大。
难度适中。
7.在水平桌面上,有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液体。
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小球A 和B 分别放入两容器中,结果A 球漂浮,B 球悬浮,如图所示。
A 、B 两球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 A 和F B ,甲、乙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和p 乙,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F A <F
B ,p 甲<p 乙 B .F A <F B ,p 甲>p 乙
C .F A >F B ,p 甲>p 乙
D .F A >F B ,p 甲<p 乙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A 和B 两球的体积相等,由图可知两球排开液体的体积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受到的浮力关系;
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可知两者的重力关系,两容器相同时受力面积相同且液体质量相等,根据F=G=mg 可知对桌面的压力关系,利用压强的公式得出对桌面的压强关系。
【详解】
由题意可知A 和B 两球的体积相等,由图可知A 球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B 球,由F 浮=ρ液gV 排可知,A 球受到的浮力小于B 球受到的浮力,即F A <F B ,故CD 错误;
因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F A =G A ,F B =G B ,所以,G A <G B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两容器相同,液体的质量相等,所以由F=G=mg 可知,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根据F
p S
可知p 甲<p 乙
,故B 错误、A 正确。
故选A 。
8.如图,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砖块放在水平地面上,若沿虚线截为相同的两块后,一块叠放在另一块上,则前后两次
A .对地面的压强之比是l :2
B .密度之比为2:1
C .受地面的支持力之比为2:1
D.对地面的压力之比是l:2
【答案】A
【解析】
【详解】
AD.水平地面上的砖,沿图所示中的虚线截为相同两块后,再平叠在一起,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不变,仍然等于它的重力,对地面的压力之比是1: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变为原来的一
半,由公式p=F
S
可知对地面压强变为原来的2倍,对地面的压强之比是1:2,故A正确,
D错误;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形状、体积改变,因此密度不变,故B错误;
C.砖块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和砖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砖块的重力不变,因此支持力也不变,支持力之比为1:1,故C错误。
9.如下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在铁轨下面铺枕木
B.大型载重车装有很多车轮
C.书包背带做得较宽
D.切熟鸡蛋的钢丝很细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铁轨铺在枕木上是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路基的压强,保护路基.不符合题意.
B. 大型载重车装有很多车轮, 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路基的压强,保护路基.不符合题意.
C. 书包带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书包对肩膀的压强,背书包时舒服些.不符合题意.
D. 切熟鸡蛋的钢丝很细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鸡蛋的压强,容易把鸡蛋切开.符合题意.
10.小华利用带钉的木块、沙土、钩码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分析比较下图,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通过比较钉子陷入沙土中的深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B.由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C.本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D.由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压力的作用效果就是压强,钉子陷入的越深,说明受到的压强越大,钉陷入的越浅,说明受到的压强越小,故A正确;
BD.图中的受力面积大小相等,只是压力大小不同,所以由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故B错误,D正确;
C.本题是保持受力面积不变,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所以是控制变量法,故C正确.
11.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图中,这位扮相为孙悟空的京剧演员连续地展示了两个亮相动作,他对地面的压力及压强分别为F甲、F乙、p甲、p乙,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
【答案】B
【解析】
【详解】
演员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自身重力,所以F甲=F乙,甲动作演员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小,根据
压强公式
F
p
S
得,p甲>p乙,故B符合题意.
12.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A.玻璃管放得不竖直B.玻璃管混入少量空气
C.水银槽内的水银太多D.玻璃管粗细不均匀
【答案】B
【解析】
【详解】
在大气压未发生变化时,实验中用的玻璃管的粗细、水银槽内的水银多少均不会影响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高度.玻璃管放得不竖直时,虽然水银柱的长度增加,但高度不变,以上原因均不会影响测量的结果.当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时,水银柱的上方已不再是真空,存在一定的气压,作用在管内水银面的上方,使水银柱高度变小,测量值小于真实值;B符合题意..
13.如图甲、乙两容器质量相等、底面积相同,内装质量相等、深度相同的不同液体,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
A.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乙
【答案】C
【解析】
【详解】
液体的深度相同,两容器底面积相同,由图可知,甲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大于乙容器内液体
的体积,即V甲>V乙,已知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根据ρ=m
V
可知,ρ甲<ρ乙;甲液体的密
度小,而液体的深度相同,由p=ρgh可知,甲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小,即p甲<p乙;
甲、乙两容器质量相等,液体的质量相等,根据G=mg可知容器和液体的重力相等,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容器和液体的总重力,所以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即F甲=F乙。
14.下列各种现象与其涉及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中,错误的是
A.高原反应﹣﹣大气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
B.飞机飞行时获得升力﹣﹣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C.水下潜水艇能够上浮﹣﹣液体的压强和深度的关系
D.利用高压锅容易将饭煮熟﹣﹣沸点和气体压强的关系
【解析】
【分析】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详解】
A.高原反应是由于海拔越高气压越小,而造成的不适,故A正确;
B.飞机飞行时获得升力,是因为飞机的机翼的特殊形状,使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利用了流体压强一流速的关系,获得升力,故B正确;
C.水下潜水艇能够上浮,利用了物体的浮沉条件,而不是压强的关系,故C错误;D.利用高压锅容易将饭煮熟,是因为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故D正确.
【点睛】
关键是学生对相关力学知识的的掌握,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大气压、压强、浮力都是中招的热点.
15.如图所示.将圆柱体甲.乙放在水平面上,已知ρ甲 >ρ乙,若沿水平方向切除相同的高度Δh,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余下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与切去部分高度Δh的关系是
A.B.
C.
D.
【答案】D
【详解】
根据题意及图知道,ρ甲>ρ乙、h甲>h乙,由p=ρg h知道p甲>p乙,所以开始时甲图线在乙图线的上面,若沿水平方向切除相同的高度△h,由于ρ甲>ρ乙,所以△p甲>△p乙,即甲的压强减小的快,但由于甲的高度大于乙的高度,所以,甲的压强不可能比乙先变成零,故只有D正确。
16.如果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现分别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将两个正方体切去一部分,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为p甲和p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p甲可能大于p乙
B.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p甲一定小于p乙
C.若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质量,p甲可能大于p乙
D.若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体积,p甲一定小于p乙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仍相等,因为S甲>S乙,由p=F/S可知,p甲<p乙,故A错;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利用极端法,如果沿水平方向切去与乙相同的体积,则乙对地面的压力为零,乙对地面的压强也为零.所以,p甲>p乙,故B错;若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质量,对于柱体而言,它们桌面的压强p=F/S=ρgh.无论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质量,还是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体积,剩余部分对地面对的压只与密度和高度的乘积有关.因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所以,ρ甲ga甲3=ρ乙ga乙3,由图可知a甲2> a乙2,则ρ甲ga甲<ρ乙ga乙,即p甲<p乙.故C错,D对.故选D
考点:压力和压强
17.生活中热现象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端午米飘香,能闻到米粽的香味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B.夏天在河边觉得沙子热得发烫而水却很清凉,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C.塑料吸盘能牢牢吸在坡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冬天很冷的时候搓手感到暖和,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答案】C
【解析】A. 端午米飘香,能闻到米粽的香味是扩散现象,由于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而形成,故A正确;
B. 夏天在河边觉得沙子热得发烫而水却很清凉,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同样吸热时,水的温度升高的低,故B正确;
C. 塑料吸盘能牢牢吸在坡璃上,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故C错误;
D. 冬天很冷的时候搓手感到暖和,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机械能转化为手的内能,所以感到暖和,故D正确;
故C错误,符合题意。
点睛:注意理解水的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总结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实例,如作为热机的冷却物质,作为北方冬季的取暖物质,本题中解释水和沙子的温度不同等。
18.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书包带做的较宽 B.图钉帽做得面积较大
C.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车轮 D.石磨的磨盘做得很重
【答案】D
【解析】A. 书包带做的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的;
B. 图钉帽做得面积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的;
C. 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车轮,是在压力一定时,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的;
D. 石磨的磨盘做得很重,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压强的;
故D符合题意。
点睛:重点是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牢记影响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可以通过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反之减小压强。
19.关于大气压强,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有重力而产生的,所以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越小,所以高原地区气压比平原低
C.同一地点位置和海拔高度不变,所以大气压是不变的
D.空气也是流体,所以也可以利用公式p=ρgh计算大气层的厚度压强
【答案】B
【解析】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有重力而产生的,但大气具有流动性,所以它向各个方向均有压强。
A说法错误;大气压强与高度有关,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越小,所以高原地区气压比平原低,B说法正确;大气压强与天气情况和季节有关,故同一地点位置和海拔高度不变,大气压是可以改变的,C说法错误;空气是流体,但空气在不同高度的密度不均匀,所以不可以利用公式p=ρgh计算大气层的厚度压强,D说法错误;答案选B。
20.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B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面上,A的边长比B大。
如果从其正中间水平或竖直方向打通一个横截面积大小相同的圆柱形的小孔后,使其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相等。
设想了下列四种做法:
① 两个正方体均水平打孔;
② 两个正方体均竖直打孔;
③ A竖直打孔、B水平打孔;
④ A水平打孔、B竖直打孔;
以上想法中能实现目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解答:已知A. B两个正方体质量相等的放在水平面上;由于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则A. B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已知A的边长比B大,则A. B的
底面积S A>S B;根据P
F
S
=可知:
A. B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p A<p B;
两个正方体均水平打孔时;A小孔的重力为G′A=
AG
S
S
孔,B小孔的重力为G′
B
=
BG
S
S
孔,则G′A<G′B,由于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力F′=G−G′,则F′A>F′B;由于A. B的底面积不变,S A>S B;则根据P
F
S
=可知,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p′A可能会与p′B相等,故两个正方体均水平打孔可行;(2)柱状体对水平面产生的压强p=ρgh,当竖直打孔时,由于物体仍是柱状体且高度不变,则根据p=ρgh可知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不变,所以,两个正方体均竖直打孔时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仍是p A<p B,故两个正方体均竖直打孔不可行;(3)A竖直打孔,A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不变;B水平打孔,由于重力减小,底面积不变,根据P
F
S
=可知B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p′B减小,则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可以达到相等,故A竖直打孔B水平打孔可行;(4)A水平打孔,由于重力减小,底面积不变,根据p=FS可知B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p′A减小,B竖直打孔,B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不变;则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p′A<p′B;故A水平打孔、B竖直打孔不可行;综上可知,ACD错误、B正确。
21.如图所示,我国第二艘航母上的舰载机群飞离后,航母受到的浮力F及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的变化情况是()
A.F减小,p增大 B.都减小 C.F增大,p减小 D.都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航母上的舰载机群飞离后,航母自重减小,上浮一些,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液体压强的特点分析。
【详解】
(1)∵舰载机群飞离后,航母仍漂浮,但自重G减小,∴航母所受浮力减小。
(2)∴排开水的体积要减小,航母将上浮一些∴航母底部所处的深度减小,又∴航母底部所受的压强将减小。
故选B
【点睛】
本题综合利用了浮沉条件(漂浮条件)和液体压强的特点,要求灵活运用,难易适当。
22.如图所示,向一个上粗下细的水桶中缓慢匀速注水(相同时间内有相同质量的水注入桶中),直至将水注满。
在图中给出了一组表示此过程中,水桶底部受到由于水重产生的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线,其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液体密度一定,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根据图中水桶的形状分析判断液体深度的增加量的变化快慢,根据p=ρgh判断压强的变化,根据F=pS判断出压力的变化。
【详解】
由图知,水桶的形状是上宽下窄,所以在向水桶倒水时,相同时间内倒入相同质量的水,但水在水桶中增加的高度越来越小,根据p=ρgh知容器底所受液体压强的增加量也会越来越小,根据F=pS知,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力增加量也会越来越小,分析四图,B符合题意。
故选:B。
2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立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竖
直方向将甲、乙两个立方体各切除质量相同的一部分,再将切除部分分别叠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面,则水平地面受到甲、乙的压强( )
A . p p <甲乙
B . p p =甲乙
C . p p >甲乙
D .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
分别用p '甲,p '乙来表示切除重置后甲乙各自对地面的压强,S '甲、S '乙表示切除重置后甲乙各自的底面积,由F
p S
=
得: m g
p S '=
'
甲甲甲 m g
p S '=
'
乙乙乙 令1S k S '=甲甲,2S k S '=乙乙,则有:
1m g
p k S '=
甲甲甲
2m g
p k S '=
乙乙乙
因为切除前甲乙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
m g m g
p S S =
=甲乙甲甲乙
所以要判断出p '甲和p '乙的大小关系,只要判断出1k 和2k 的大小关系;因为p p =甲乙,即:
gh gh ρρ=甲甲乙乙
又因为ρρ甲乙<,所以:
h h 甲乙>
又因为甲乙是立方体,所以,
S S 甲乙>
又因为m g m g
p S S =
=甲乙甲甲乙
,所以: m m 甲乙>
用S 甲表示甲原来的底面积,S '甲表示切除重置之后甲的底面积;V 甲表示甲原来的体积,
V '甲表示切掉相同质量后甲剩余部分的体积;m '甲表示切掉相同质量后甲剩余的质量,
m V 表示切掉的质量,则:
11S S h V m m m m
k S S h V m m m ''''-'=
=====-V V 甲甲甲甲甲甲甲甲甲甲甲甲甲
同理有:
21m
k m =-
V 乙
因为m m 甲乙>,所以:
12k k >
即:
p p ''甲乙<
故BCD 项不符合题意,A 项符合题意.
24.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桌面受到杯子的压力就是杯子的重力
B .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杯子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杯子的重力而产生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这两个力性质不同,作用物体不同,不能说桌面受到杯子的压力就是杯子的重力,故A 错误;
BD .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
故B 正确,D 错误;
C .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二力大小不相等,不是平衡力,故C 错误;
25.如图甲是我校某生毕业后收到的可乐定制礼物,该生打开瓶盖喝了些后将其置于桌面上,此时液体对瓶子底部的压强为p 甲,液体对瓶子底部的压力为F 甲。
若将其倒立,瓶盖受到的压强为p 乙,瓶盖受到的压力为F 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p F p F ==甲乙甲乙
B .p F p <>乙乙甲甲,F
C .p F p F >>甲乙甲乙
D .p F p F <<甲乙
甲乙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于瓶内液体不满,而瓶子上细下粗,所以倒过来时液体的深度变大,由公式p gh ρ=可知,液体对瓶塞的压强变大,所以p p <甲乙,故AC 错误;正放时瓶子上细下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 甲大于液体的重力,倒放时瓶子上粗下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 乙小于液体的重力,所以F F >甲乙。
故B 正确,D 错误。
26.两个底面积不同的(S A >S B )薄壁圆柱形容器A 和B ,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如图所示,若在两容器中同时倒入或同时抽出原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正确的判断是
A .倒入的液体体积V 甲,可能等于V 乙
B .抽出的液体体积V 甲一定大于V 乙
C .倒入的液体高度h 甲,可能小于h 乙
D .抽出的液体质量m 甲一定大于m 乙 【答案】D 【解析】 【详解】
倒入或抽出液体前,p p =甲乙,即gh gh ρρ=甲甲乙乙,由图可知,h 甲<h 乙,所以ρ甲>ρ
乙
;
A .倒入液体的体积为V 甲和V 乙,则倒入后A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A
V h S +甲
甲,B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B
V h S +
乙
乙,因为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所以G 甲=G 乙,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