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 第一单元教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威尼斯商人
教学目的:
1.的基本知识。

2、理解戏剧情节再戏剧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戏剧的基础知识,理解戏剧情节再戏剧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了解作者通过剧本所表达的人文主义理想
教学时数三教时
第一教时
一、介绍作者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一生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主要成就在戏剧方面6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利》、《亨利五世》,喜剧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悲剧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正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他的剧作反映了旧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社会政治思想。

二、介绍戏剧基础知识。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

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

“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

“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

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

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

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

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语言主要是台词。

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

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

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

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

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

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

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
号(方招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三、故事梗概《威尼斯商人》以较强的对社会讽刺、批判的态度见称。

威尼斯富商安东尼奥为了成全好友巴萨尼奥的婚事,向犹太人高利贷者夏洛克借债。

由于安东尼奥货款给人从不要利息,并帮夏洛克的女儿私奔,怀恨在心的夏洛克乘机报复,佯装也不要利息,但若逾期不还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

不巧传来安东尼奥的商船失事的消息,资金周转不灵,贷款无力偿还。

夏洛克去法庭控告,根据法律条文要安东尼奥履行诺言。

为救安东尼奥的性命,巴萨尼奥的未婚妻鲍细霞假扮律师出庭,她答允夏洛克的要求,但要求所割的一磅肉必须正好是一磅肉,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准流血。

夏洛克因无法执行而败诉,害人不成反而失去了财产。

四、集体阅读课文,利用手中工具书及书上注释、注解,疏通字词。

五、布置作业:朗读全文。

第二教时
一、请学生概括剧情内容
剧情冲突的焦点是围绕“一磅肉”进行的。

要不要“照约执行处罚”?夏洛克上场前,公爵与安东尼奥的一段对话,交代了夏洛克的凶恶,烘托了审判前的紧张气氛,预示着要有一场激烈的冲突。

这一段对话,也从侧面描写了夏洛克自私、阴险、残暴的性格特点
夏洛克一上场,公爵、巴萨尼奥,葛莱西安诺相继对他规劝、许愿、甚至谩骂,却招来了夏洛克的讥讽、挖苦,而坚持要“照约处罚”,而且当场磨刀,准备动手,显示了夏洛克在法庭质对中的咄咄逼人之势和稳操胜券的得意之情,也表明了夏洛克不顾舆论和羞耻,孤注一掷,将冲突引向非丧人一命不可的高潮。

就在戏剧冲突发展到不可开交之时,鲍西娅上场,剧情有了转折。

她智慧超群,深谋远虑,发现了条约的漏洞,胸有成竹,用以逸待劳,欲擒放纵的办法,一步一步地将夏洛克引向陷井。

她先先劝夏洛克“慈悲一点",又拒绝了巴萨尼奥“把法律稍微变通一下”的要求,接着又让夏洛克明确表示了不答应三倍还钱的态度,再之后,则让夏洛克去请一位外科医生来替安东尼奥“堵住伤口”,“免得他流血而死”。

正当夏洛克神气活现,得意忘形,安东尼奥义无反顾地向巴萨尼奥告别,其他人也都陷于绝望时,鲍西娅抓住了“割肉不许流血”,割一磅肉不能相差“一丝一毫”这两条件,使夏洛克陷于被动,把法律的惩罚统统加到了他身上。

虽然公爵饶恕了他的死罪,但他得到了失去财产的处罚。

在这一回合中,葛莱西安诺不断重复夏洛克赞扬鲍西娅是“但尼尔再世”;“是一个博学多才的法官”的话,这既是对鲍西娅聪明才智的由衷赞叹,也是对夏洛克的有力嘲讽,这正体现了喜剧所要表现的效果。

二、分角色扮演朗诵。

三、讨论结构
课文是剧本《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全剧共五幕),是全剧的高潮,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尚蒙延约,必然不辱使命。

敬祈钧裁。

”主要写夏洛克。

这部分以夏洛克出场为界又可分两层。

前一层通过公爵与安东尼奥的对话,侧面显示了夏洛克的冷酷、凶残的态度;后一层夏洛克登场,他坚持从还债失期人安东尼奥身上割肉,众人劝说、许愿、甚至谩骂,也不能使他改变,从而突出他的阴险、贪婪本质,这时冲突也愈趋激烈。

第二部分主要是写鲍西娅。

她假扮律师登场,使冲突解决有了转机。

她欲擒故纵,引发夏洛克坠人故意谋害公民的法网,夏洛克转为被动,受到惩罚。

四、讨论分析剧中各类人物性格,快速阅读
1、在这场戏中,夏洛克给人的印象最深,和阿巴贡、葛朗台一样成了世界文学作品最最有名的吝啬鬼形象,夏洛克本是一位贪婪、吝啬、爱财如命的高利贷者,在一磅肉的诉讼中,他凶相毕露,杀气腾腾,连威尼斯最高长官也敢于句句顶辩,毫不退让,成了一个残忍、固执、冷酷无情的复仇者。

为了消灭对手,为了今后更大的利益,连视为生命的钱都可放弃,因此,他在法庭上的固执和残忍,实际上正是他唯利是图的本性表现。

但是,夏洛克又有其偏狭、愚蠢的一面。

在鲍西娅面前,他利令智昏,一步一步地走向失败,却自以为即将得逞,于是他对鲍西娅百般奉承,五次颂扬。

当他失败后,金钱又立即成了追求的主要目标,捞不到三倍赔款收回本钱也行,而一当他财产被宣布充公,他则哀叹道:“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去吧”,“你们夺去了我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

”充分暴露了其嗜钱如命的本性。

2、鲍西娅、安东尼奥、巴萨尼奥等一组人物,是作者极力赞颂的。

安东尼奥这个从事海外贸易的年轻商人。

他借钱给人从不要利息,引起高利贷者夏洛克的仇恨。

安东尼奥甘愿冒割肉的危险向夏洛克借钱帮助自己的朋友巴萨尼奥。

他即将受到可怕的刑罚,却始终“默认”、“迎受”,继而要求“爽爽快快”地就刑,为了友谊“从容就死”,“死而无怨”。

巴萨尼奥为了救自己的朋友,甘愿丧失自己的一切。

鲍西娅更是祟尚正义,注重友情,她得知安东尼奥将遭厄运,立即全力以赴设法营救,尤其她的超群出众的才智在这场中更是得到了充分体现。

夏洛克:贪婪、吝啬、残忍、固执、冷酷无情
鲍西娅:博学细心、精明能干、足智多谋、落落大方
安东尼奥:慷慨助人、见义勇为、重情重义,但面对尖锐的斗争形式不能斗争、不会斗争,表现其软弱、妥协的一面。

巴萨尼奥:见义勇为、重情重义,但不懂得斗争策略,表现得较软弱。

五、布置作业
第三教时
一、归纳主题思想
剧本第四幕第一场通过夏洛克与安东尼奥的矛盾冲突,揭露了封建资产阶级高利贷心狠手辣、贪婪冷酷的阶级本质;同时颂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意,轻利重义的道德思想。

二、分析戏剧艺术特色
1、在矛盾冲突中展开情节,塑造形象
冲突是戏剧的基础,无论是突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的发展,生活本质的揭示,主题的表现,均需要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开。

《威尼斯商人》是第四幕第一场,主要描写威尼斯法庭审判“一磅肉”案件的经过,是全剧的高潮。

故事的三条线索: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巴萨尼奥成婚,向高利贷者犹太人夏洛克借款三千元。

三条线至此会合到一起,主要人物全部登场,戏剧冲突的双方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交锋,最后形成紧张而尖锐的转机性冲突,构成了戏剧冲突的高峰,决定了胜负。

从夏洛克一上场,激烈的争辩立刻开始,而且越来越激烈。

剧本通过公爵、巴萨尼奥、葛莱西安诺三人从劝
到骂,态度一个比一个严厉,夏洛克反驳也越来越厉害,而且显然占了上风,使剧情有层次地推进到高潮
鲍西娅上场,在要不要照约执行处罚问题上,事情似乎会按夏洛克的意向发展,夏洛克兴高采烈。

安东尼奥向朋友告别。

就在这时,剧情急转直下,鲍西娅的“照约执行”竞使夏洛克陷入绝境。

恶人终于受到惩罚,在这场尖锐的戏剧冲突中,夏洛克这个贪婪、残忍、凶狠的剥削者的形象,也鲜明生动地刻画出来了。

鲍西娅的智慧、勇敢沉着的性格特征也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这种大开大合,曲折有致的情节安排,显示了作品的极高艺术水平。

2、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
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时决不是当作某种概念进行图解,而是在紧张激烈地戏剧冲突中,通过行动和语言来刻画。

围绕一磅肉的诉讼,每个人都投入这一纠葛,都用自己的语言、行动—参加斗争。

从而表现出各自的个性。

夏洛克贪婪残忍,鲍西娅的聪明机智,安东尼奥的侠义豪爽都写得栩栩如生。

即使次要人物,个性也很鲜明,如稳重慈祥的公爵、暴躁易怒的葛莱西安诺,也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3、丰富生动的语言
夏洛克的语言就很有特色,他一张嘴巴对付好几个人,语言很有争辩性,又讲究严密的推理,有时用反语加强语气,有时有冷嘲热讽迫使对方无言以对。

他词锋逼人,表现他的的者于世故,心肠歹毒,一旦得手,便置人于死地的那种洋洋自得心理。

鲍西娅上场,他立即献上甜蜜蜜的颂辞;判决之后,又句句不离钱。

其他人物语言,如公爵的委婉耐心,葛莱西安诺的暴躁易怒等。

作者善于运用比喻,词语华丽生动。

例如巴萨尼奥对夏洛克说:“初次冒犯,不应该就引为仇恨。

”夏洛克不正面回答他,而只是说:“什么?你愿意给蛇咬两次吧?”用这个比喻表示出对安东尼奥的仇恨和杀害安东尼奥的决心。

接着安东尼奥也用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他对夏洛克的认识:“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不要摇头摆脑,发出簌簌的声音……”。

运用这些比喻,使语言丰富多彩,台词虽长,但无累赘之感,给人以一种文辞华丽流畅的艺术美感。

本剧中还有不少戏剧语言的夸张用法,例如夏洛克的奉承,吹捧鲍西娅的话和判决后“钱”的计较,以及葛莱西安诺对夏洛克的“回敬”、“挖苦”等,不仅刻画了人物性格,而且加强了喜剧效果。

三、布置作业:
二、江村小景
学习目标
1.了解剧本所展示的主题,以及表现剧本主题的形式。

2.学习欣赏剧本精练通俗、思想内涵丰富的语言。

3.能说出剧本结构的严谨。

教学重点
精练通俗的语言;教学难点:关于剧本的主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曹植在《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田汉在《江村小景》中所讲述的故事正是“同根生”的兄弟手足相残、同归于尽的故事。

这一曲悲剧,会让你看到旧中国兵祸战乱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深重灾难。

二、作者、背景简介
1.田汉(1898.3.12-1968.1
2.10)湖南长沙人, 1916年随舅父去日本东京高等师范英文系学习,后参加少年中国学会。

他与聂耳、洗星海、张曙等合作创作了大量歌曲,其中的《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都曾广泛流传。

创作了话剧《关汉卿》、《文成公主》、《十三陵水库畅想曲》及整理戏曲《白蛇传》、《谢瑶环》等,在历史剧的创作和改编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文革”中惨遭残害,病死狱中。

2.1927年,那是一个军阀混战,兵荒马乱的年代。

1920年—1927年间主要的军阀混战:1920年,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在直皖战争中被以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打败。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直系军阀又打败了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奉系又打败直系,控制北京政权。

军阀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3.检查字词积攒(zǎn)针黹(zhǐ)开差(chāi)畜生(chù)剿匪(jiǎo)蚌埠(bù)一炷香(zhù)
三、初步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1)并简要介绍戏剧情节;(2)说说本剧冲突是什么;(3)小组合作探究剧本的结构及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好处。

情节简介:龙潭江边某农家妇有二子一女,长子出外从军,多年不归,次子参加了国民革命军。

一天长子意外回家,母亲担心他被捕,急忙出去为他借便衣。

恰巧这时他妹妹买东西回来,哥哥不知道这是自己妹妹,便调戏她。

妹妹大声呼救,弟弟回来刚好看到这一情景,十分愤怒。

弟兄俩发生冲突,格斗中用手枪互击,母亲借衣服回来,兄弟俩都已死去。

戏剧冲突:兄弟矛盾冲突。

剧本结构:全剧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女提篮下,老母依旧在做活”)写母女对白,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必要的铺垫和交代,同时也表现那个年代普通百姓的生活。

这一部分是情节的开端,通过母女对白为后面的情节展开做必要的交代和铺垫。

第二部分(“已而闻叩门声”到“匆匆下”写长子回家,母子相逢,长子叙述在外的经历。

这一部分是情节的发展。

主要通过母子对话交代长子的经历同时表现长子的性格。

第三部分(“长子(在室内四望……”到最后)写兄弟互相残杀。

这一部分是情节的高潮。

结构的欣赏:结构紧凑,情节集中,矛盾主线清楚,冲突激烈。

故事集中在半天时间内,对白交代情节,兄弟冲突为主线,成功运用巧合,误会等戏剧艺术技巧。

台词鉴赏仿照示例,鉴赏精练通俗、思想内涵丰富的语言。

①你二哥不能帮你,你不做工行吗?人家会白白地给你书读吗?穷人有书读的日子还早着呢。

赏析:表现母亲对生活的失望,实质上也就是对那个战祸不断的时代的不满。

②天啊!我生了两个儿子,一个也不能送我的终,我倒送了他们的终了。

赏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令人深思,母亲老泪纵横的哭喊不只是对自己命运的哀叹,更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抨击。

人物分析根据剧本台词,试分析人物形象。

母亲:善良本分,对生活没有奢求,对社会感到绝望
女儿:对生活充满憧憬。

有理想。

长子:爱母亲,留恋温馨的家庭生活但满身兵痞气和流氓习气,品行恶劣,是非不明。

次子:比哥哥善良,关心妹妹,孝敬母亲
长子与次子的相同点:都是内战的牺牲品,灵魂扭曲,从次子答应妹妹要带她去南京读书可以看出,他也把前途寄托在所投靠的军阀身上;从最后他和长子的对骂和冲突中可以看出,他也是站在自己投靠的主子的立场判断是非,所以说他们本质上是相同的,他们是一种互补关系。

四、质疑问难
1、联系全文,试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的戏剧气氛有何不同,说说这样写有何作用。

参考:这一部分在气氛上和第三部分不同。

第一部分尽管是动乱年代,但母女的对白还洋溢着温馨的气氛,这和第三部分兄弟互相残杀的结局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用古人评论的话来说,是以喜写悲,愈见其悲。

2、长子的性格是天生如此吗?如果不是,又是如何形成的?
参考:长子的当兵经历扭曲了他的灵魂,使他不分好歹,不知是非,养成了一种土匪习气和兵痞性格。

他的经历塑造了他的性格,酿造了兄弟相互残杀的悲剧。

他即使不是死在弟弟的枪口之下,也很快会莫名其妙地死在不知什么地方的战场上。

3、剧本这样的情节安排,合理吗?
小结:有人认为,这个独幕剧的情节有许多地方不太合理,一是巧合太多,世界上哪有这么多凑巧的事情,二是长子回到自己的家里对回来的妹妹调戏不太可能,即使不知道是自己的妹妹,调戏到自己家里的女孩子也不合情理,但一般认为,艺术的真实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它强调的是在事理发展的逻辑上能够成立,而戏剧艺术更追求的是结构的紧凑与矛盾冲突的激烈,容许情节超越常规地发展,甚至是夸张式的发展。

4、母亲的理想是什么?其理想的破灭说明了什么?
参考:母亲的理想是给儿子结婚,延续香火。

但她这样普通的理想最终都破灭了,说明了在那个时代老百姓是没有出路的。

五、主旨探究
这幕独幕剧所揭示的主旨是什么,从哪些方面可反映出来?
参考:这幕独幕剧通过一个家庭中兄弟互相残杀的故事,抨击了兵祸战乱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得灾难,控诉了战争的罪行。

主要从三方面表现出来:一是弟兄之间的枪杀的清节,二是弟兄俩,尤其是长子的人性扭曲,三是母女俩生活理想的破灭。

六、朗读品味
分角色朗读,结合对时代的理解,品味语言的精练及剧本所反映的深刻主题。

对兄弟相残一段可请学生表演
三、陈毅市长
教学目的
1.理解作品中的戏剧冲突。

2.把握话剧的特点,理解个性化的语言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体会陈毅重视科学文化和尊重知识分子的优秀作风。

教学重点:
1、理解戏剧冲突和情节结构。

2、体会陈毅重视科学文化和尊重知识分子的优秀作风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品反映的历史背景、创作意图)
上海市第一任市长是谁?(陈毅)陈毅不仅是一个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为上海市长和外交部长,也做出过重要贡献。

1949年5月27日,“冒险家的乐园”——上海解放了。

虽然我们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但所接管的却是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一个烂摊子。

当时的上海,工厂大半倒闭,商店纷纷关门,失业人口剧增,秩序混乱,垃圾成山,又面临着断粮、断煤的威胁;帝国主义对我进行海上封锁,敌机不时来偷袭轰炸,暗藏的国民党特务进行破坏捣乱,社会垃圾(流氓阿飞、小偷、妓女)也多得怕人。

帝国主义曾狂妄预言共产党要“烂在上海”。

陈毅依靠上海各阶层群众的支持,采取了恢复生产和发展生产的方针,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使上海的局面有了根本的改观。

帝国主义的预言破产了。

作者选取这一段时间作为历史背景,抓住了在上海这个特定环境中陈毅的工作、生活及与各种人物的关系,创作出话剧《陈毅市长》,以此作为对上海解放三十周年的纪念。

二.简介《陈毅市长》
1.剧情及结构方式:全剧共10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从不同侧面描绘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光辉形象,主要表现“陈毅同志对经济建设的巨大热情,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心,对各界人士的真诚团结,对干部作风的严格要求,以及自己对党风党纪的身体力行等等。

”在结构上,该剧破除了“一人一事”的传统方式,采用了作者称之为“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方式来组织全剧。

即“全剧没有统一的中心事件,但以陈毅这一主要人物来穿引全场;各场情节不相连贯,独立成章,但是在每一场的尾部或用几句台词或用一个细节来为下一场的情节展开找个由头或埋下伏线,做个简单的铺垫;最后一场,除了有自己独立的故事情节外,还将前面几场各自发生的事件都在最后一场里有所交代,使之画上‘句号’。

2.课文选场是全剧的第5场,上一场写陈毅视察刚刚开业的国营百货商店,看到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国营商店买不到盘尼西林,不法药商又乘机连续涨价,普通劳动人民无力购买,因而引起了深思,由此引出了夜访化学家齐仰之这一场。

(第5场结尾陈毅说:“我马上要赶到发电厂去,连三秒种也不能耽搁。

”既很快拉下了这一场的大幕,又为下一场作了铺垫。


三.分析课文
1.这场戏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矛盾冲突是陈毅与齐仰之之间的矛盾冲突,即陈毅说服齐仰之参加祖国医药事业的建设与齐仰之
不问政治、闭门治学之间的矛盾冲突。

(齐仰之固执、倔强、不讲情面的性格源于对国民党腐败政治的愤恨,他把与国民党腐败政治的“绝缘”关系也移用到与新社会政治的关系中来,因而,陈毅与齐仰之之间的矛盾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


2.这场戏的矛盾冲突有一个产生、发展、转化、解决的过程。

从剧情出发,可把这场戏分为哪几个部分?并请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提示:这场戏中的人物只有两个,而且这两个人物自始至终都在舞台上,因此不能以人物的上下场来确定层次。

可联系陈毅在夜访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及这些难题的解决来划分层次。


碰到了被拒门外、谈话限时、请齐出山这三个难题。

这些难题都被陈毅巧妙妥善地解决了。

据此,这场戏可分为三个部分:(1)矛盾的产生(开头至“齐仰之请陈毅进屋”)——解决了难以进门的矛盾;(2)矛盾的发展(至“齐仰之又请陈毅坐下”)——解决了谈话限时3分钟的矛盾;(3)矛盾的转化、解决(至幕闭)——解决了请齐仰之出山的矛盾。

第三部分是全场的高潮。

3.板书
陈毅:“为了工作专程拜访”→“有一门化学一窍不通”→“共产党人的化学”
↓↓

冲突产生冲突发展冲突转化和解决
↓↓

齐仰之:“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不受三分钟之限”→再谈“三天三夜”
4.剧情为什么从朋友和齐仰之打电话写起,而不直接写陈毅登门拜访?
〖明确〗①表明主人的政治态度(政治观念淡薄)——“政治是与我绝缘的”;②揭示主人的性格特点——清高、固执、急躁,这预示主人与陈毅的矛盾冲突是必然的,是由其性格决定的;③交代陈毅曾下过请帖一事,显示陈毅来访的诚意;④制造戏剧氛围——对老朋友也不例外,何况不认识的陈毅。

5.这场戏开始时,齐仰之接电话的那段台词中有13处省略号,用来表示对方在说话。

对方都说了些什么?请你一一作出推测。

还可以表演一下。

①我是某某某。

②我知道你在工作,我们是朋友还能不了解这点。

③我有重要事情要告诉你,否则是不会打扰你的。

④现在上海发生了大变化,成立了人民政府,你知道吗?要关心一下你化学实验室之外的事呀!⑤老朋友,这个问题咱们以后再讨论,现在我通知你,上海市人民政府请你参加一个会,以通知书的时间为准。

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你参加以后一定会高兴的。

⑦你怎么还说不去,你知道吗,这是陈市长亲自给你下的请帖。

⑧就是陈毅陈市长。

⑨他是上海解放后的第一任市长,你怎么会不认识他?⑩你这个人呀!真是不关心世界发生了什么事!(11)仰之,你说这话太不谦逊,是不是太不客气了!(12)好了,好了,我亲自见你一下吧!电话上说不清楚。

(13)你不接待我……,不达目的不罢休呀!你听我再说几句……)
6.“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在节选部分中出现几次?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共出现七次。

①出现于舞台说明,作为字条醒目地贴在墙上,说明齐仰之专心科研,极珍惜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