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足浴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2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足浴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2例
余海霞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足浴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平行法将我院收治的8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1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传导速度均有所增高,但观察组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足浴能够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预后,提高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及临床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7(032)003
【总页数】3页(P364-366)
【关键词】中药足浴;常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作者】余海霞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糖尿病科郑州 450007
【正文语种】中文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一组慢性血葡萄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
而周围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为对称性发作,下肢较上肢严重,病情进展缓慢,但若不及时治疗,会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如瘫痪、萎
缩等。
因此,如何有效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成为当今临床研究的主要课题。
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取得较佳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8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
病变的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41例患者,男27例,女14例,年龄47~69岁,平均(54.21±6.77)岁,病程3~15年,平均
(8.82±1.10)年,入院时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33.52±4.19)mm/s,腓总
神经(29.35±3.66)mm/s;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41.20±5.15)mm/s,腓
总神经(34.71±4.33)mm/s。
观察组42例患者,男28例,女14例,年龄48~
68岁,平均(56.35±7.04)岁,病程3~17年,平均(8.96±1.12)年,入院时感觉
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33.01±4.13)mm/s,腓总神经(28.36±3.55)mm/s;运
动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41.29±5.16)mm/s,腓总神经(34.05±4.26)mm/s。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通过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确诊,均符合陆
再英、钟南山等[2]编写的《内科学》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断标准,并排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有足部溃烂的患者、合并严重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及中途退出者等。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如控制血糖,控制高血压,纠正异常血脂;定期进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情评价;选择透气性良好质软的鞋袜,经常检查并取出鞋内异物;每日洗脚,水温不宜过高;秋冬季节足部易干裂,使用中性润肤霜,汗脚可撒些滑石粉。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治疗,中药包括樟木60 g,黄芪60 g,红花30 g,细辛30 g,赤芍30 g,艾叶30 g,桂枝30 g,川牛膝30 g,络石
藤30 g。
加水500ml,煮沸20min,凉至40℃左右,2次/天,30min~1h/次,
20d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
1.4 评价指标①临床疗效比较:依据陆再英、钟南山等编写的《内科学》进行疗
效判定,显效:患者症状消失,腱反射正常,神经传导速度比治疗前增
加>5mm/s;有效:患者症状及腱反射有所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比治疗前增加
<5mm/s;无效:患者症状、腱反射及神经传导速度无改善甚至加重。
计算总有
效率。
②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比较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两种神经传导速度都包括正中神经、腓总神经。
1.5 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实行解析,计数资料采用率(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具
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2.2 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传导速度均有所
增高,且观察组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比较,见表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病因是高血糖,但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大多数学者研究认为[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出现的结果,包括
氧化应激、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缺乏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因子异常及免疫因素等,其中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氧化应激。
机体在高血糖状态下,对自由基清除能力有所下降,因此,产生大量的游离自由基,导致氧化因子和抗氧化因子之间的平衡失调,也就是说,氧化应激可直接引起神经元DNA、蛋白质及脂质的损害,阻碍轴索运输及信号转导。
其治疗原则是控制血糖,纠正血脂异常,控制血压;加强足部护理;定期进行病情评价。
中医认为[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由消渴日久,耗损气阴,阴虚为本,痰、瘀
血为标,痰瘀阻络,经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脉络失养所致。
因此,中药足浴以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为治疗目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5],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
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及较广泛的抗菌作用;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功效;樟木具有祛风湿,通经络功效;细辛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等功效;络石藤具有祛风通络,凉血消肿功效;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功效;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功效;桂枝具有发汗解表,散寒止痛,通阳化气功效;川牛膝具有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功效。
上述中药合用,具有协同作用,不仅能够化瘀、祛瘀、通络,还能够在祛瘀同时不伤血,相得益彰。
本文研究证明,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中药足浴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预后,提高临床总有效率。
以往学者[6]研究证明,结合患者病情程度
及病情时间,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临床总有效率达93.55%,与本文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陈燕等[7]研究表明,红花包含红花黄色素、红花酚苷等化学成分,具有
活血化瘀及通脉舒络等功效,能够改善机体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能力。
本文研究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传导速度均有所增高,且观察组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中药足浴能够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能力,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其他学者[8]研究证实,采用中药足浴能够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能力,提高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与本文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中药足浴能够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预后,提高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及临床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关文献】
[1] 刘宁.中药足浴按摩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11,26(2):303-304.
[2]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793.
[3] 张娜,朱志华,凌雁.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注射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1):119-121.
[4] 曾柏龙,苗桂珍,朱学敏,等.“赵氏”火针刺络放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
北京中医药,2013,32(12):897- 899.
[5] 周杨,郑承红,谭燚,等. 穴位敷贴结合中药足浴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3):74-75.
[6] 张继秀.中药足浴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作用观察[J].淮海医药,2014,32(5):508-509.
[7] 陈燕,符宇.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注射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评价[J].光明中医,2015,30(2):340-342.
[8] 殷士良,王小华,杨俊红,等.中药足浴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比较[J].华西医学,2010,25(5):933-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