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志俐和她的“种子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持人:张晓雅新 闻
E-mail:hnjyxtrw@
人 物
一个人的力量有多大?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学教研员谭志俐给了一个答案:她以一己之力开启全市“农村数学教师种子计划”,并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计划,为农村教育助力。
“我们曾经对株洲市某一个年级的数学成绩进行过抽查,参与抽查的19个班中,平均分78分,有的城区班级平均分上了90分,可有的农村班级,最低只有38分……”谈起当时启动“种子计划”的初衷,谭志俐说,即便自己是萤光,也希望能照亮更多的教师,为农村教育尽自己的一份力。
遇见“种子”
2018年新学期开学不久,刘亚晖老师接到了谭志俐的邀请,担任株洲市“乡村学校教研提升项目”——种子计划的“导师”,结对帮扶乡村“种子教师”。
这份邀约在刘亚晖心里荡起了涟漪,她有30年教龄,是株洲市第二届学科带头人,但如今却淡出了教研的舞台。
作为教研员,谭志俐明白这些“老”教师的深厚底蕴、巨大能量。
唤醒他们,必能形成教育的共振。
谭志俐精心挑选,发出了40份这样的邀约,他们大多来自株洲市小学数学XYZ研修团,该研修团是谭志俐13年前组建的一个公益组织,其中汇集了一批像刘亚晖这样的株洲市小学数学教学教研的精英,有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邀约得到了大家热烈的回应。
40人的“种子计划”导师团很快组建完成。
4月27日,拜师仪式现场。
刘亚晖第一次见到了她的徒弟——渌口区淦田中心小学的唐佳老师。
刘亚晖瞬间回想起那个初登讲台,为研究一节课连熬几个通宵,为没上好课而伤心哭鼻子的自己。
当时的自己不就像眼前这个女孩吗?对上对方信任的眼神,刘亚晖怎能不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让这颗渴望的种子发芽、长大呢?
“种子计划”吹响的集结号,把教育战线上战斗多年的“老兵”和刚加入教育战线的“新兵”聚集在乡村教研提升项目的旗帜下,一对一精准帮扶,打响了株洲市小学数学教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攻坚战。
孕育“种子”
茶陵县解放学校老师龙利是个聪明机灵的女孩,并有着十分强烈的学习意愿,但从美术改行教数学的她一提到自己的职业,马上变得没有信心、怯懦起来。
自从拜了株洲市白鹤小学副校长邹晓桃老师为师后,龙利的变化有目共睹。
为了提高龙利的专业教研能力,邹晓桃为她量身定制了一套“种子成长计划”。
从理论学习开始,列出阅读清单;分享学校优秀的教案、课件、教学视频等资源;指导如何创设情景、设计教学活动等各类教学问题。
去年,“种子计划”白鹤导师团送教到茶陵县,邹晓桃主动为徒弟申请了上展示课的机会。
龙利执教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的认识》。
邹晓桃将单元的重点难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学习状况,上课时关键的引导语,甚至把整本教材相关的知识结构,都为她梳理得很清楚。
因为距离太远,两人只能线上交流。
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热情。
展
谭志俐和她的“种子计划”>本刊记者 宋晓帆_陈文静
18
2019·10B·
人 物
示课前夕,两人的沟通更加频繁。
有时突然脑袋里冒出了一些问题,龙利便立马给师父发消息,白天师父在忙,便简短回复。
没想到,晚上十点多,师父忙完后又打来视频电话详细答疑……在师父的鼓励下,龙利变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代言人。
龙利赶到白鹤小学试教,谭志俐和白鹤小学导师团的6位导师为课程修改积极出谋划策并激烈讨论。
展示课前一天下午,邹晓桃到达解放小学,为龙利做展示前最后的指导。
展示课当天,龙利为茶陵县200名教师与白鹤小学导师团上了生动的一课——从生活情境引入,带领学生进行指一指、摸一摸、描一描,再利用“1233”导探模式中的“三收三放”,让学生在多种操作中自然领悟了周长的概念。
课毕,现场掌声雷动……
这样的案例在“种子计划”里还有很多……一场一场的集体研训让种子教师了解新的教育理念,而与名师一对一的师徒结对则更有效地促使他们内化理念,并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
“种子计划”为乡村青年教师插上了成长的翅膀,导师们线上、线下围绕具体教学情境给予的分析与帮助,使“种子教师”把理论书籍、专家讲座中的新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课程实施力。
“种子”发芽
“种子计划”中,40对师徒按地域分成6个团队:天元区-醴陵团队,白鹤小学-茶陵团队、荷塘小学-云龙团队、荷塘区-攸县团队、芦淞区-炎陵团队、石峰区-渌口团队。
炎陵明德小学李鑫的导师是芦淞区株董路小学的吕媛书记。
为了提高李鑫的教学能力,多次线上交流、指导之后,吕媛计划与芦淞区导师团赴炎陵开展线下现场指导。
活动方案呈报到谭志俐手里,她指出线下活动只盯着“种子教师”效益太低,经与炎陵县教研室协商,方案修改为:第一天个别点校辅导,6位导师分别到徒弟所在6所山区学校听课,检验前期网上交流的成效,并组织徒弟所在学校的老师参与研课;第二天区域研讨培训,全县老师参与专题研讨,研究主题为计算教学,并且建议增加课例解读环节和专题讲座环节,用“实践+理论”的模式从两个角度对乡村教师进行指导。
通过一年的跟进指导,芦淞团队的导师发现,“种子教师”对于单个知识点教学的常态课已经基本掌握,但是构建网状知识体系的意识和能力还差点火候,于是在今年5月为炎陵县量身定制了“基于问题,专题研究”送培行动——“结构化”教学。
以“折线统计图”为案例,导师吕媛执教单元起始课“单式折线统计图”,导师李勤执教主题课“复式折线统计图”,导师谢曲波执教单元整理复习课“复习折线统计图”。
通过三节连续课例以及导师邓卫华的专题发言“结构化教学在折线统计图单元教学中的实施”,帮助“种子教师”理解并学习怎样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结构。
研训活动是持续的,培训内容也是实时更新的,被重新点燃的导师们迸发出无限的能量,仅2018年导师团队一共组织了11场跨区县的大型教学交流活动,这些活动有迎进来,有送过去;有到导师学校跟岗学习、驻校研磨,也有深入到乡村学校下校指导,并借“种子计划”为全县区域送培的;有网络研讨、现场研课,再指导重构的,也有师徒同课异构,导师示范,徒弟重构的;有官方引导的,有民间自发的。
每一次活动谭志俐都认真策划与审核方案,紧紧围绕乡村教研提升的目标组织策划,将导师和“种子”的牵手深入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扩大到导师团队和种子所在片区的合作,实现效益最大化。
很快,“种子”发芽了,甚至成群结队的“种子群”次第绽放。
“种子计划”的春风吹遍农村大地,师徒结对点燃的星星之火汇成燎原之势,惠及“种子”所在的学校、片区,仅2018年“种子教师”们上区级以上汇报课就达59节,师徒合计撰写磨课案例264篇,叙事研究征文150余篇。
谭彭坤获第二届全国名师工作室创新发展成果博览会示范课成果一等奖,夏艳梅获炎陵县小学数学种子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骆晓蓉获株洲市乡村教师教学比武一等奖,龙利获茶陵县“铁犀杯”教学竞赛二等奖,赵靓老师的小学数学网络名师工作室获区级二等奖……
种子的力量是无限的,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学教研员谭志俐开启乡村教师“种子计划”,一群对教育有情怀的人凝聚在一起,照亮了农村教师前行的路,农村孩子因此有了更美好的未来。
2019·10B·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