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三章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ppt课件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学生自己落实这个地震应急预案,即由一至三个 “领导者”指挥将班里的学生分组,并确认好各自 的职责(最好能列出“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清单)。
在交通通行能力日益完善的今天,有无应急预案 结果大不相同,应急预案可以减轻灾害损失。
通过阅读,让我们了解了日本东京的地震防灾计划的主 要内容,从灾前准备(粮食储备及救护人员等)和地震演 习,可以看出日本政府有着周密的应急预案,日本国民有 着较强的防灾意识。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
一、灾前准备
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 储备救灾物资
2、灾前准备涉及的两个方面: 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 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1)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 ——救灾的物质基础,由各地的主要灾种及灾 情大小决定。
表 ①3发、生1地救震灾、物滑资坡储和备泥分石类流举灾例害与水灾,需要储备的物 品;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教学目标
1.结合救灾情景的回忆和感觉,归纳灾前、灾中 和灾后的救灾重点。
2.基于灾害应急预案的基本目的,理解有针对性 的、有计划的应对某一种自然灾害,可以使灾害救 助得到保障。
3.基于灾害应急过程,阐述个人应如何服从国家 或上级的行动计划。
一、灾前准备 二、灾中应急 三、灾后恢复
5、救灾应急预案
——政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关系到各个 部门能否快速高效地投入救灾工作,使灾情减到最少。
目的:①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 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
②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 ,应急预案就显得更为重要。
思考:还有哪些内容体系是值得纳入应急预案的?
课下活动:
②进一步理解“储备什么物资主要由灾种决定”。
(2)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由灾区的主要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交通状 况决定,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援物资的到 达时间。
我国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天津、哈尔 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 和西安。
探究活动:
在中国铁路交通图上标出这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 储备基地,并思考10个基地这样安排的理由。
引言:
1、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的概念
展示了灾害救助过程 是 中指的在三中个央核和心各环级节地:方政府的指导下,动员和组织社会 力 灾量前,准通备过、多灾种中方应式急来、减少甚至消除自然灾害造成的人 员 灾伤后亡恢和复财。产损失,恢复基本生存条件,以保障灾区人 民生存与发展而开展的社会性行动。
2、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
防灾抗灾工作方针:“以预防为主,防、抗、救 相结合” 救灾工作方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 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我国减灾以民政部为主要 管理部门,形成了政府无偿救济、军队与民众合 作救灾,以及全国与地区救灾调配的管理体系。
思考:
灾后“重建家园”的意义是什么?
(4)在完成演习后,评选出最佳部门、救灾积极分子、 最佳群众扮演者等。
(5)写出活动总结报告。)
板书设计
§3、2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一、灾前准备
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 2、灾前准备涉及的两个方面 3、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 二、灾中应急
1、概念 2、主要目的 3、灾害应急的范围 4、“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 5、救灾应急预案 三、灾后恢复
思考:
为你的家乡拟定一个这类灾害发生的应急预案。
(提示:以华北为例,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下列 内容:一是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二是应急通 信保障;三是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资金、物资 的准备;四是应急、救助装备的准备;五是灾害 评估准备;六是应急行动方案。)
三、灾后恢复
1、灾后恢复的目的:减轻灾害损失和增强抵抗能力
2、针对沙尘暴,应储备一些灌溉用的农具和打深井的 设施,或者创造人工降雨的一些条件;此外,还要储备 救灾的粮食和饮用水、医疗用品等。华北最靠近的储备 基地是天津和郑州。
二、灾中应急
1、概念:
灾中应急是指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 过程中立即采取的行动和对策,
2、主要目的: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 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①灾后恢复的主要目的:一是将灾害造成的损失 减轻到最低;二是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
②核心措施:一是修复、重建生命线和生产线; 二是恢复生活、生产秩序。 2、救济灾民的形式:
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
进一步了解救援救助灾民的几种形式:民间募捐、 国际援助、部队支援等。
3、我国的防灾抗灾、救灾工作方针及我国的救灾 管理体系
点拨:结合图3.14回答问题。一个地方遭受某 种自然灾害,就像一个人遭受了某种伤害受了伤, “重建家园”就像治疗伤口一样。它的意义在于: 通过抢救和重建生命线及生产线,以及恢复生活和 生产秩序,以达到“将灾害损失减到最小程度”和 “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的双重目标。
①灾害保险既是风险分散及灾后恢复的源自个强有 力的措施,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管理体制完善 的重要标志。
2019/8/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8/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4、“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 应急交通线是否畅通
说明:交通通行能力直接关系到救援人员和救援物 资的到达时间,所以在受灾时要实行交通管制、清 理路障,以保证救援区与灾区的交通畅通。
① 在“灾中应急”中,通过各类交通线路,从物资储备 基地将救灾物资和救灾人员运达灾区,进行抢救的行动过 程。
②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将直接关系到救灾物资和救灾 人员到达灾区的时间。
1、灾后恢复的目的 2、救济灾民的形式: 3、我国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 救灾工作方针: 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
谢谢!再见!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次 说活明动:的自纲然领灾性害文件的。救援和救助有三个环节:灾前准 落 的 成 备雨灾(实 桌 小,绸害3各 椅 孩)灾缪救自 等 、将中”助在 充 中班应“中灾当青内急 雪 是害等年的, 中 非发待、一生救老灾 送 常半后援人同后 炭 重所的等学恢 ” 要承民。分复 和 的担众组。“ ,的和,这亡 缺任 财扮三羊一务 产演;,个补不不另这同环牢可一些救节”。半民助相的同众的当作学又部于用和可门“,班以,内分未在并
思考:1、你的家乡经常发生哪种灾害?
2、针对这类灾害,应该准备哪些救援物 资?、你的家乡最靠近哪一个储备基地?
点拨:因教材的使用地区不同,答案因地制宜(以华 北为例):
1、华北地区常见的灾害有旱灾、地震、寒潮、沙尘暴 等。华北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位于暖温带,是半湿润 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区,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前缘,又 临近沙源地,蒸发强烈,且植被盖度低,是我国沙尘暴 灾害多发地区。
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保险方面的险种很 多,了解这些险种,积极投保,减轻灾害风险。
③我国的灾害保险近年未发展较快,但与经济发 达国家相比还属起步时期。
活动 模拟一次以家乡某种主要自然灾害为背
景的救援演习。
提示:设计步骤 (1)先以家乡的一种常发灾害为背景,确立演习主题。 (2)将第77页的思考3中的应急预案加以修改,作为此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3、灾害应急的范围:
非常广泛,一般应包括对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 供气、输油等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对可能因灾 害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储 存设施、水坝、堤岸等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等,以此 来维护交通、通信系统的安全,确保救灾通信的疏畅,确 保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输送和灾民疏散的畅通等。
(提示:从各基地的交通流通能力方面思考)
3、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
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近年出 现专业救援队。
①我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组建的时间、人 员组成、配置的设备、主要任务等。
②通过对我国国家地震救援队的了解,说明专业 救援队的最大优势是以其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提高 救灾的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