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课时精练1荷塘月色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90522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塘月色
1、请选出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
A.倩影(qiàn)霎时(shà)参差(cēn)脉脉(mò)
B.袅娜(niǎo)独处(chù)幽僻(pì)煤屑(xiè)
C.颤动(chàn)纤腰(xiān)弥望(mí)踱步(duó)
D.酣眠(hān)乍看(zhà)敛裾(jū)宛然(w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霎时倩影稀疏没精打彩笼着轻纱
B.缈茫虚无缥缈亭亭玉立嬉游无度
C.和谐櫂櫂童山纤腰束素迁延顾步
D.风致丰姿绰约不绝如缕一泻千里
3、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荷塘月色》虽是一篇写景散文,但同样贯穿着作者对现实的态度。
作者赞美荷花,讴歌月亮,表明了他高洁的志向和情操。
B.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他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亲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读来有一种娓娓动人的风采。
C.朱自清的散文不同于俞平伯的缜密,也不同于冰心的飘逸,更不同于周作人的隽永。
他以清纯之笔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D.河岸上是曲曲折折的长廊,廊边有木椅,坚实而温和,那木头的容颜在岁月的抚摸下日渐光滑,清晰的纹理,显露出岁月的沧桑。
4、下列语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这篇文章描绘了一幅清新、美丽的月下荷塘图。
B.荷塘中,高高挺出水面的荷叶一望无际、青翠欲滴;一朵朵娇艳的荷花含情脉脉,妩媚动人。
C.作者置身于月下荷塘,看那脉脉的流水、薄薄的青雾、淡淡的月影,不禁如坐春风,心旷神怡。
D.随着虚无缥缈的歌声,诗人的思绪融进了朦胧的荷塘月色之中,暂时忘却了生活中的诸多烦恼。
5、把下面带序号的四句话填在横线上,组成前后衔接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
走过长堤,到塘边的尖顶亭去看荷塘吧。
__________走到荷塘的西侧去,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来。
那千万片荷叶的气息,满溢过来,飘入我的鼻孔。
①靠近博物馆一边的水面,竟有十来尺的宽度不长的一片荷叶。
②塘的对岸原是一栋日式的木头建筑,颜色古黑,并不耀眼,因此荷塘的风光,未曾遭受掩盖。
③我注意到靠着塘边的水面是暴露的,覆盖的荷叶不见了,只留下根根尖端结疤的荷秆。
④木质的建筑物已为钢筋水泥的“历史博物馆”所取代,庄严有余,雄伟有余,却把荷塘给镇压住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
我总嫌这有点太少,总希望多长出几片来。
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
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
在去年漂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
叶片_________般扩张。
几天之内,池塘里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
而且(),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
不到半月,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整个池塘。
荷花_________。
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
夏夜每当塘荷盛开时,我总是徜徉在塘边。
月色皎洁,___________,我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
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好像是一下子从夏天转入秋天。
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是绿油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
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___________。
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
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
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风驰电掣层出不穷万籁俱寂无影无踪
B.风驰电掣接踵而至鸦雀无声无影无踪
C.欣欣向荣层出不穷鸦雀无声销声匿迹
D.欣欣向荣接踵而至万籁俱寂销声匿迹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原来叶片平卧在水面上
B.平卧的叶片原来在水面上
C.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叶片
D.叶片原来平卧在水面上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A.夏夜塘荷每当盛开时,我总是徜徉在塘边
B.每当我徜徉在塘边,夏夜塘荷总是盛开
C.每当夏夜塘荷盛开时,我总是徜徉在塘边
D.每当夏夜塘荷盛开,我总是徜徉在塘边时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各种通感现象里.最早引起注意的也许是①__________。
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著作里已说:声音有“尖利’’和“钝重”之分,那是比拟着触觉而来的,因为听、触两觉有类似处。
我们的《礼记•乐记》中有类似的文字,“故歌者……累累乎端如贯珠”。
孔颖达《礼记正义》对此做了扼要的说明:“声音感动于人,令人心想其形状如此。
”这是②__________。
白居易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只是把珠落玉盘声、鸟声、泉声来比方“嘈嘈”“切切”的琵琶声,并非说琵琶的小弦、大弦各种声音“令人心想’’这种和那种事物的“形状”。
换句话说,③__________
8、朱自清先生在美不胜收的荷塘月色中,曾联想到《西洲曲》里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请发挥想象对诗歌进行改写,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__________。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__________。
2.朱自清《荷塘月色》中使用通感修辞描绘塘中光影和谐柔美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3.《荷塘月色》中,运用比喻手法写月色,化实为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
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1.第1段描绘了月色下荷塘的景物,作者依次描绘了哪些景物?
2.第2段景物描绘的观察角度与第1段相比有什么变化?
3.在作者笔下,月光是淡淡的,如“流水”,如“牛乳”,如“轻纱”,月光笼罩下的一切都朦朦胧胧的。
为什么作者说“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4.说说第3段所写景物有哪些特点。
作者为什么发出了“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感慨?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荷叶伞
李广田
我从一座边远的古城,旅行到一座摩天的峰顶,摩天的峰顶住着我所系念的一个人。
路途是遥远的,又隔着重重山水,我一步一步跋涉而来,我又将一步一步跋涉而归,因为我不曾找到我所系念的人。
——因为,那个人也许在更遥远的地方,也许在更高的峰顶,我怀着满怀空虚,行将离开这个圣地。
但当我以至诚的心为那人祷告时,我已经得到了那人恩惠,我的耳边又仿佛为柔风送来那人的言语:
“给你这个——一把伞。
你应当满足,因为这个可以使你平安,可以为你蔽雨。
”于是,我手中就有一把伞了,而我的满足却使我洒下眼泪。
我细看我的伞,乃是一把荷叶伞,其大如荷叶,其色如荷叶,而且有败荷的香气。
心想:方当秋后,众卉俱摧,唯有荷叶,还在水面停留,如今我打了我的荷叶伞,我正如做了一枝荷叶的柄,虽然觉得喜欢,却又实在是荒凉之至。
我向着归路前进,我听到伞上的雨声。
天原是晴朗的。
正如我前来时的心情,明白而澄清,是为了我的伞而来的雨吗?还是因为预卜必雨而才给我以伞呢?这时天地黑暗,云雾迷蒙,不见山川草木,但闻伞上雨声。
其初我还非常担心,我衣,我履,万一拖泥带水,将如何行得几千里路。
但当我又一转念时,我乃寂寞地一笑了:哪有作为一枝荷叶梗而担心风雨的呢,白莲藕生长泥里,我的鞋子还怕什么露水。
何况我的荷叶伞乃是神仙的赠品。
雨越下越大,而我却越感觉不安。
因为我这时才发现我的伞的妙用:雨小时伞也小,雨大时伞也大,当时雨急,我的伞也就渐渐开展着,于是我乃重致我的谢意。
忽然,我觉得我的周围有变化了,路上已不止我一个行人,我仿佛看见许多人在昏暗中冒雨前进。
雨下得很急,他们均如孩子们在急流中放出的芦叶船儿,风吹雨打,颠翻漂没。
我起始觉得不安了。
我恨我的伞不能更大,大得像天幕;我希望我的伞能分作许多伞,如风埂中荷叶满江湖,我的念头使我无力,我的荷叶已不知于几时摧折了。
我醒来,窗外的风雨正急。
(选自李广田散文《雀蓑记》)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A.通观全文,《荷叶伞》描写的应该是一个梦境,但"我"却是以逼真的口气来加以叙述的。
B."我醒来,窗外的风雨正急"一语双关:风雨正急,我前行的脚步正急。
C.本文第7段与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中写荷叶"摧折",所表达的是另一层面的无奈:个人能力有限,难以拯救众生。
E.全文托物抒情,荷叶伞,既能遮挡风雨,又可使人迎接雨后晴空。
2.本文所描写的主要对象是“荷叶伞”,你能解读出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吗?
3.你是如何理解“雨小时伞也小,雨大时伞也大”这句话的含意的?
4.“我”获赠“荷叶伞”后的心路历程产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2、景物描写需要做到画面美,这能让人在得到自然美的享受时,达到情感的转移。
本课中,作者在写月下的荷塘时,细腻地描写了月下荷塘的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这些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让月色下的荷塘呈现出一片朦胧、諍谧的美。
请你用200〜300字写一段能表现出画面美的景物描写。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B项,独处chù—独处chǔ。
2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选D A项,“没精打彩”应为“没精打采”;B项,“缈茫”应为“渺茫”;C项,“櫂櫂童山”应为“濯濯童山”。
3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B项,成分赘余,删除“读来”。
4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A项,脍炙人口:意指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
比喻好的诗文为众人所称美。
B项,含情脉脉: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对意中人稍带娇羞但又无限关切的表情。
C项,如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
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此处望文生义。
D项,虚无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形容空虚渺茫。
5答案及解析:
答案:③②④①
解析:
6答案及解析:
答案:1.A;2.C;3.C
解析:1.风驰电掣: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
欣欣向荣:形容草木茂盛,也形容事业蓬勃发展。
根据语境,应选“风驰电掣”。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接踵而至: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根据语境,应选“层出不穷”。
万籁俱寂:形容环境宁静,没有一点声音。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根据语境,应选“万籁俱寂”。
无影无踪: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
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根据语境,应选“无影无踪”
2.根据后面的句子“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可知,括号内句子的主语中心词应是“叶片”,所以选C
3.A.语序不当,把“夏夜塘荷”调整到“每当”后面,作句首状语。
B.不合逻辑。
D.缺少主语,删去“时”
7答案及解析:
答案:视觉和触觉向听觉的挪移;“以耳为目”(或"视觉、听觉的相通”);他是把听觉联系听觉,并未把听觉沟通于视觉
解析:本题考査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仔细阅读各橫线处上下文的内容.答案往往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得出。
语段总体上采用了总分的手法。
①要领起下文,可填上“视觉和触觉向听觉的挪移”等类似的语句。
②是总结耳目相通的.与上文“听、触两觉有类似处”相呼应。
③从反面举例说明非通感现象.所写内容应总结上句
8答案及解析:
答案:一艘小船在南塘密集的荷叶上滑行,明媚的秋日阳光想要追逐采莲女子的身影,但采莲女子却总被亭亭于湖面的莲花遮住面容。
她将小船停下,低头轻抚一莲蓬,不禁深思:花的芬芳已逝,独留莲子那淡淡的清香,这缕缕清香,如水般清澈透明。
解析:
9答案及解析:
答案:1.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2.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3.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解析:此类题目要注要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此题考查学生名默写的能力。
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1.荷叶→荷花→荷香→微风吹拂下荷塘的颤动。
2.由月光下的荷塘,转而写荷塘上的月色。
3.符合作者此时的心境:难得的片刻喜悦和宁静,难得的自我陶醉中的自由。
4.写树,用“重重围住”写树木的茂盛,更写出作者的压抑感;“树色一例是阴阴的”,写出色彩的黯淡,更写出作者心情的黯淡。
写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表现的是作者心绪的低落。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表现的是作者那片刻的宁静已不复存在,心中烦乱不堪。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正是作者无法摆脱烦乱、哀愁的感受。
解析: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1.BE; 2.“荷叶伞”与人生的风风雨雨结伴而行,它象征着人在困境中坚强不屈的精神。
3.人的坚强意志常随生活中遭遇的挫折而起变化:愈挫愈奋,愈挫斗志愈坚。
(意思对即可)
4.①“洒下眼泪”,因为“我”获赠“伞”后的满足。
②“非常担心”,因为下雨,担心衣、履拖泥带水。
③“寂寞地一笑”,因为“荷叶伞”使我不必担心风雨。
④“越感觉不安”,因为“雨越下越大”。
解析:1.B项,“窗外的风雨正急”喻指现实仍然残酷;E项,“又可使人迎接雨后晴空”错,从原文看,他希望伞大伞多,为行人遮风挡雨,然而却无能为力,最终荷叶摧折,终而梦醒,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无奈与无助。
2.这里的荷叶伞已不是普通的伞,它的意义已经升华,作为神秘的获赠之物,它在充满感情色彩的同时也具有了强烈的象征意蕴。
它不仅能为“我”遮风挡雨,而且“雨小时伞也小,雨大时伞也大”,它也成了生命里与人生之风雨相伴而生的东西,是一种抵抗风雨的本能,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
3.“雨小时伞也小,雨大时伞也大”,在这里,它已经成了人格化的形象,成了作家人格精神的体现。
4.我们可以梳理出作家的叙述脉络和情感轨迹:寻找梦想(充满希望)——不得而归(满怀空虚)——被赠伞(心怀感动)——下雨(初担心自己淋雨)——雨大(觉悟后敢于面对困难)——希望伞大而多(却无力改变现实)——荷叶摧折(梦碎)——醒来风雨正急(现实仍然残酷)。
文章脉络清晰了,解答该题就容易了。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荷叶展绿叠翠,浑圆宽阔,碧盘滚珠,皎洁无瑕。
在翠绿的荷叶丛中,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伫立,娇羞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
摘下那碧绿的荷叶,不仅可以挡风雨,还可以遮骄阳。
露珠亮晶晶的,在那翠绿的荷叶上微微滚动着,闪烁着晶莹的光辉,像翡翠盘里托着的珍珠一样。
粉红色的莲花,一些含苞欲放,一些争先恐后地开放着,远远看去像一盏盏红灯,陪衬着那肥绿的大荷叶和那像酒盅一样的莲蓬。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