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作业专题六第2课:罗斯福新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主要是因为( )
A.罗斯福是民主党人
B.新政未能全面干预经济
C.未能触及生产资料私有制
D.新政措施阻碍生产社会化的发展
2.罗斯福总统在“新政”旗号下最终入主美国白宫。

罗斯福最初竞选总统时面临的形势是( )
A.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使得经济缓慢发展
B.胡佛“繁荣就在眼前”增强了美国人民的自信心
C.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美国社会动荡不安
D.国际局势日趋紧张,新政渐告结束
3.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施行新政,他采用一种独特的形式向国民解释新政,争取支持。

这种形式是( )
A.炉边谈话B.国会演说
C.拟订法案D.自由放任
4.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

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5.1933年3月,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机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

”这主要说明( ) 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
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
C.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特别严重
D.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府的经济职能
6.1932年,瑞士社会民主党政府开始允许预算赤字上升,用以资助一项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增加福利救济金。

到1937年,随着制造业蓬勃发展,失业率迅速缩小。

瑞士政府的这一举措( )
A.表明了罗斯福新政的广泛影响
B.契合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
C.丰富了传统自由放任主义理论
D.终结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7.美国政府1933年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招收大批失业工人,兴建水坝、水电站,发展航运。

其直接目的是 ( )
A.复兴工业
B.稳定物价
C.扩大出口
D.增加就业
8.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指出:“合众国的人民并未气馁。

在困难中……他们已经选择我来作为实现他们愿望的代言人。

我也是以这样的精神来担当的。

”“他们的愿望”在当时主要是指( )
A.恢复民主制度 B.取缔垄断组织
C.恢复发展经济 D.打倒法西斯政权
9.“兹授权农业部长,如棉花生产者书面同意将其1933年的棉花生产至少较上年减产
30%,而且不增加每一英亩的施肥费用时,农业部长均得与之订立特权买卖合同。

”这反映了罗斯福( )
A.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
B.颁布农业调整法
C.实施社会保险法
D.建立民间资源保护队伍
10.“在这100天当中(从3月9日在欢呼声中制定出《紧急银行法》到6月16日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新总统顶着狂风暴雨前进……指引议员们通过了13个重要法案……”这位“新总统”应该是 ( )
A.华盛顿 B.罗斯福 C.里根 D.克林顿
11.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

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农业结构
C.复兴工业生产D.实行社会救济
12.新政期间,罗斯福经常通过无线电广播发表“炉边谈话”,向公众解释政府的政策与措施。

这种“拉家常”式的炉边谈话有利于( )
A.决策正确无误 B.争取人民支持
C.争取国会支持 D.尽快落实措施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危机之初,美国胡佛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的思想……措施的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

虽然迫不得已他也曾“干预”经济,比如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等,但他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中的问题,
坚决避免“极权主义”。

材料二:从3月9号制定出《紧急银行法》,到6月16号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在这100天当中,罗斯福总统顶着狂风暴雨前进,一天天显示出他无穷的智慧和无限的精力。

他指引议员们通过了13个重要法案,其中包括对一切银行存款实行保险,对抵押住宅者发放贷款,对华尔街金融市场进行改革,拨发40亿元作为联邦救济金,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等一系列法令。

——摘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胡佛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和措施来应对经济危机。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罗斯福总统上台后采取的政策与胡佛总统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3)胡佛和罗斯福两任总统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解决经济危机,其结果不同,由此得到什么启示?
1.答案:C 造成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罗斯福新政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触及生产资料私有制,也就不能根除经济
危机,选项C正确。

2.答案:C 1932年大选中罗斯福获胜,当时美国正受经济危机的困扰,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恶化经济危机,C与题意相符。

A、B不正确,D是1939年之后的状况。

3.答案:A 新政期间,罗斯福经常采用“炉边谈话”的形式向民众解释新政。

4.答案:B 经济民族主义类似于重商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保护其国内产业,并刺激出口,符合此意的是B项。

5.答案:D 罗斯福新政保证了美国的民主制度,故A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仅讲述罗斯福要求国会授予其广泛的行政权,而没有涉及计划经济,故B项不能从题干中体现出来;C项是美国当时的实际情况,但不是材料表达的中心思想;罗斯福意在要求国会授予其广泛的行政权,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解决经济危机,故D项符合要求。

6.答案:B 1932年罗斯福新政尚未开始,故A项错误;瑞士政府的举措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国家干预经济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的核心,故B项正确;瑞士政府的举措体现的是国家干预政策,与自由主义相对,故C项错误;瑞士政府的举措不能起到终结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作用,故D项错误。

7.答案:D 以工代赈,举办公共工程,能够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D正确。

8.答案:C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罗斯福发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是在1933年3月,当时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大下降。

民众的愿望是希望他能迅速恢复经济,改善民众生活,故选C项。

9.答案:B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农业部长”“减产”“订立特权买卖合同”可知,考查罗斯福新政中的农业政策:减耕减产、政府补贴,与工业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故B项正确;社会保险牵涉的是保障儿童、老人等方面的措施,与农业无关,故C项错误;民间资源保护队伍主要保卫森林资源、稀有物种等,与农业调整无关,故D项错误。

10.答案:B 由材料中《紧急银行法》及《全国工业复兴法》,可以看出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由此可以判断选B项。

11.答案:A 罗斯福新政规定全国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有利于稳定国内商品价格,减轻农民负担;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使“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故A项正确。

12.答案:B “炉边谈话”的特点是贴近民众,比较生活化,容易以“拉家常”的形式向民众介绍国家政策,从而获取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13.答案:(1)胡佛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的政策,反对联邦政府大规模地干预经济,倡导地方团体和劳资双方在“自愿合作”的基础上解决危机。

(2)采取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方式来克服经济危机。

(3)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市场,但无序的竞争也会影响其发展,国家的干预增加计划性也会促进经济发展,应依据形势和经济发展规律来适当调整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