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课件 新人教选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苏与繁荣;政治上,迁都、实行官吏俸禄制,整顿吏 治,设立三长制,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这些措施加强 了国家管理,巩固了统治,团结了汉族地主,有力地推动 了政权的“汉化”。文化和风俗习惯上,全面接受汉族先 进文化,移风易俗。这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人对汉族文化 的认同,加强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 最终融于汉族之中,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 展。同时,南北之间民族隔阂的消除,北方经济的繁荣, 为隋唐时期国家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课程标准 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内容解读 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经济的发展、北魏政权的
封建化及民族关系方面的作用及影响。
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1.农业
(1)农业_生__产__工__具__得到改进。耕作技术提高,兴修_水__利__。 (2)荒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增多,人口增多。 (3)适应_城__市__生__活__的需要,城郊_经__济__作__物__的种植发展起 来。 (4)_畜__牧__得到发展。
上,成为定居耕作的小农,加快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
程。
答案 D
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大融合
【角度1】►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哪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 化? 提示 颁布均田令,迁都洛阳,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等。
【角度2】► 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潮流,该潮 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变化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提示 为结束分裂完成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活页规范训练
【角度2】► 北魏时期北方经济为什么能够得到恢复? 提示 (1)北方经济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长期的战乱,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为北方创立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 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局部调整了生 产关系,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3)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的高潮,各族人民相互借鉴其他 民族的生产经验,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化促使孝文帝进一步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加速政权 的封建化进程,巩固了封建统治;经济的变化促进了民族 大融合,使鲜卑族等少数民族成为汉族的一部分,为中华 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2.为什么说魏孝文帝改革的最重要历史意义在于它促进了中 国北方地区的民族大融合,并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 一奠定了基础? 答案提示 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的 情况下为发展生产、巩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经济上,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农业成为经济的主要成 分,使游牧为主的鲜卑族劳动者变为农民,促进了经济的
名师点拨:
拓展1 阅读下列材料: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 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 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依据材料,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答案 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局面的 出现(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62022/1/16January 16,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62022/1/162022/1/161/16/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62022/1/16
2.阅读下图:
请回答:
汉人胡食画像砖
(1)图中所示的景象出现于北魏时期,它出现的原因是什
么?图中哪一现象最能体现民族融合?
(2)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消失了,
鲜卑文明是不是也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从中得到什
么启示?
解析 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和与商鞅变法的比 较。第(1)问主要结合材料回答。第(2)问主要结合图片进 一步思考。 答案 (1)北魏孝文帝实行的移风易俗的改革。汉人使用 叉子吃肉。 (2)没有。各民族在相互交流、融合中发 展,并逐渐融为一体。
北魏的贵族大都经商的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提示 北魏商业繁荣,商品经济深入人心;鲜卑族逐 渐汉化。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北魏孝文帝实施改革后,北魏的社会经济出现了哪些变
化?这些变化对北魏社会历史的发展又具有什么样的影 响? 答案提示 社会经济的变化,主要表现在:①农业:荒地 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提高,人口增加,耕作技术提高,畜 牧业发达。②手工业活跃:丝织业发展尤其显著,绢布产 量增加,制瓷业也有很大发展,北方青瓷出现。③商业活 动活跃:洛阳出现许多大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对 外贸易远达西方国家。影响:经济的变化推动了鲜卑族由 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转型;增加了国家收入;经济的变
答案 (1)北魏孝文帝改革。前期主要是制度的更新,后 期主要是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 (2)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孝文帝改革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角度1】► 孝文帝改革中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主要表现在哪些 方面? 提示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 会关系。它主要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 人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三个方面的内容,孝文帝改革中对生 产关系的调整可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可参照下列示例:
名师点拨:均田制的推行,吏治的改善,负担的调 整,水利的兴修,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
1.背景 迁都_洛__阳__后,鲜卑族统治者接受了_汉__族__先进文化与制 度。
2.内容 (1)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2)恢复汉族_礼__乐__制__度__。 (3)采纳汉族_封__建__统__治__制度。
1.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其改革的措 施中,直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又促进了鲜卑
族封建化的措施是
( )。
A.迁都洛阳
B.整顿吏治
C.仿照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
D.颁布均田令
解析 在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
只有D项。均田制实行后,北方各族人民被固定在土地
二、学习延伸 1.探究活动:请访问有关历史网站,查寻讨论北魏孝文帝改
革的有关文章,做成一篇专题目录索引,如有兴趣,可归 纳关于孝文帝改革评价方面的不同观点。 答案提示 在整理索引时应根据自己对这的看法。 答案提示 关于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 析,即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但主要是积极的。当然,孝 文帝在改革中学习汉文化,在某些方面丢掉原有的武勇之 风,并不能说是北魏终不能强大的主要原因。另外,鲜卑 族确实是学习到了汉族的繁缛腐朽,这是当时汉族士族制 度的体现,这与改革的进步意义无法相比。
拓展2 阅读下列材料: 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大多数情况下,都 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 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 语言。 ——恩格斯 (1)与恩格斯的叙述最吻合的中国古代变法应该是什么变 法运动?变法的前期和后期有何不同? (2)这次变法运动的实质是什么?对于鲜卑族的发展产生 的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
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1.表现
(1)鲜卑族 ①鲜卑族内迁的鲜卑劳动者成为中原的_农__民__,贵族成为 中原的_封__建__地__主__。 ②经济生活的变化促使汉族的_风__俗__习__惯__成为整个社会风 俗习惯的主体。 (2)汉族 ①鲜卑族_畜__牧__业__生__产__的经验和技能在北方广泛传播。 ②汉人从服饰或风度上深受_鲜__卑__文__化__的影响。 2.意义 加速了__民__族__的__大__融__合__,促进了国家统一。
特别提醒
“封建化”主要指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生活习俗、 文化等方面的汉化,其中生产方式的汉化又是农业化的过 程。所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促进了 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看,促进 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农业化;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来看,促 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汉化。
学思之窗
2.手工业 (1)_丝__织__业__生产日益活跃,纺织业达到魏晋以来的最高水 平。 (2)制瓷业也有很大发展,青瓷制造业直接影响了_唐__宋__时 期_北__方__制瓷业的繁盛。
3.商业 (1)_洛__阳__出现许多大市场,交易活跃。 (2)政府铸造_铜__钱__,使_货__币__交__易__代替实物交易。 (3)_对__外___贸__易_有长足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