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
析)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胶体分散系混合物
A.Na2O2、MgO、Al2O3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B.纯碱、烧碱、熟石灰均属于碱
C.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
D.混合物、分散系、胶体从属关系如图所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过氧化钠与酸反应生成盐、水外还有氧气,所以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错误;B、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类,错误;C、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也有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D、胶体属于分散系,分散系属于混合物,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类,对概念的把握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式盐的水溶液一定显酸性
B.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丁达尔效应是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
D.HClO是弱酸,但NaClO是强电解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碳酸氢钠属于酸式盐,但其水溶液显碱性,错误;B、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属于酸性氧化物,但是金属氧化物,错误;C、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错误;D、次氯酸是弱酸,但次氯酸钠属于钠盐,是强电解
质,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氧化物的判断,溶液、胶体的本质区别的判断,强电解质的判断,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3.设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L-1的NaCl溶液中,Na+的数目为0.1N A
B.23 g 金属钠在常温的空气中充分氧化和在氧气中完全燃烧转移电子的数目均为N A C.7.8g Na2O2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数目均为0.1N A
D.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分子个数为N A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氯化钠溶液的体积未知,则钠离子的数目无法计算,错误;B、23gNa的物质的量是1mol,无论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还是过氧化钠,Na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始终是1mol,电子数目是N A,正确;C、7.8g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1mol,其中含有的阳离子是钠离子,阴离子是O22-,所以阴、阳离子的总物质的量是0.3mol,阴、阳离子数目为0.3N A,错误;D、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所以22.4L水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则分子数目不是N A,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与微粒数的计算关系
4.用36.5%的浓盐酸(密度1.2 g·cm-3)配1 mol·L-1的稀盐酸 100 mL,配制过程需用到哪些仪器,且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100 mL量筒②10 mL量筒③50 mL 烧杯④托盘天平⑤100 mL容量瓶
⑥胶头滴管⑦玻璃棒
A.①③⑤⑥⑦ B.②③⑦⑤⑥ C.③⑤⑦⑥① D.④③⑦⑤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36.5%的浓盐酸(密度 1.2 g·cm-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000×36.5%×1.2/36.5=12mol/L,配1 mol·L-1的稀盐酸 100 mL需要12mol/L的浓盐酸的体积是0.1L×1mol/L/12/mol/L=0.0083L=8.3mL,所以选择10mL的量筒量取浓盐酸,然后在50mL的烧杯里溶解稀释,冷却后用玻璃棒移液入100mL容量瓶内,最后用胶头滴管定容,所以选择仪器的先后顺序是②③⑦⑤⑥
考点:考查溶液配制的仪器的判断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亚硫酸钠溶液加入稀硝酸:SO32-+2H+= SO2↑+H2O
B.碘水中通入足量的SO2:I2 +SO2+2H2O=2I-+SO42-+4H+
C.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H++SO42-+Ba2++OH-=BaSO4↓+H2O
D.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
3ClO-+2Fe(OH)3=2FeO42-+3Cl-+H2O+4H+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稀硝酸与亚硫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NO、水,不发生复分解反应,错误;B、碘的氧化性大于亚硫酸根离子,所以碘水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化氢与硫酸两大强酸,正确;C、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时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恰好完全反应,则NaHSO4与Ba(OH)2物质的量之比是2:1,错误;D、强碱溶液中,反应的产物中不应该存在大量的氢离子,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判断
6.下列是某同学对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所作的评价,其中评价合理的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碳酸钙是难溶电解质,不能拆开,错误;B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钠,不是碳酸钠,错误;C、碳酸氢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和氢氧根离子,电离产生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评价正确,正确;D、等物质的量的FeBr2和Cl2反应时,由于氯气不足,离子方程式中Fe2+与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化学式不符是正确的,评价错误,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对离子方程式评价的判断
7.某无色溶液能与铝反应放出氢气,则该溶液中肯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NH4+、Na+、Ba2+、Cl- B.Na+、I-、HCO3-、SO42-
C.K+、Cl-、SO32-、AlO2- D.Na+、Mg2+、SO42-、Cl-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某溶液与Al反应产生氢气,则该溶液为酸性或碱性溶液,且不是硝酸。
A、该组离子在碱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大量共存,错误;B、该组离子中的碳酸氢根离子在酸性或碱性的条件下都不能大量共存,正确;C、该组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亚硫酸根离子、偏铝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大量共存,错误;
D、该组离子中的镁离子在碱性条件下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不能大量共存,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大量共存,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给定条件的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
8.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一份溶液成分(已知不含其他还原性离子)进行了检
则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三次检测结果都正确
B.该溶液中的阳离子无法判断
C.为了检验SO42-,应先加过量稀硝酸后再滴加Ba(NO3)2,观察是否有沉淀现象
D.为了确定是否存在CO32-,可以向其中滴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现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每次检测的离子组合判断,第二次中既含Al3+,又含CO32-,二者不可能大量共存,所以第二次的结果是错误的,错误;B、根据第一次与第三次的结构可知,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K+、Na+,可以确定溶液中的阳离子,错误;C、该溶液中的阴离子有SO42-、CO32-、Cl-,检验SO42-,先加入硝酸除去碳酸根离子后再加入硝酸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含有SO42-,正确;D、因为溶液中存在SO42-,加入CaCl2溶液,硫酸钙是微溶物,也会有沉淀现象,所以不能判断是否存在CO32-,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离子的大量共存的判断,离子的鉴定
9.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相互反应时,无论哪种过量,都可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①碳酸钠溶液与盐酸②硫化氢气体与氯化铁溶液③硫酸铝溶液与氨水④硝酸银溶液与氨水⑤碘化亚铁溶液与氯水⑥碳酸氢钙溶液与澄清石灰水
A.②③⑥ B.①③⑥ C.②④ D.③⑤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碳酸钠溶液与少量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是:H++CO32-= HCO3-;若碳酸钠溶液与足量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是2H++CO32-=H2O+CO2↑,二者的物质的量多少不同,反应不同,错误;②硫化氢气体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是:2Fe3++H2S=2Fe2++S↓+2H+,与二者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无关,正确;③硫酸铝溶液与氨水,无论相对量的多少,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3++3NH3·H2O=3NH4++Al(OH)3↓,正确;④硝酸银溶液与氨水,当氨水少量时发生反应:Ag++ NH3·H2O=AgOH↓+NH4+,当氨水足量时发生反应:Ag++ 3NH3·H2O=[Ag(NH3)2]++ 2H2O+OH-+ NH4+,错误;⑤碘化亚铁溶液与氯水,当氯水少量时会发生反应:Cl2+2I-=2Cl-+I2;当氯水过量时会发生反应:2Fe2++4I-+3Cl2== 6Cl-+2Fe3++2I2;.量多少不同,反应不同,错误;⑥碳酸氢钙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离子方程式是:Ca2+ +OH-+HCO3-=CaCO3↓+H2O。
正确。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多少与离子方程式的关系的知识。
10.已知下列实验事实:①Cr2O3固体既能溶于KOH溶液得到KCrO2溶液,又能溶于硫酸得到Cr2(SO4)3溶液;②将K2Cr2O7溶液滴加到淀粉和KI的混合溶液中,溶液变蓝;③向KCrO2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再酸化,可得K2Cr2O7溶液。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KCrO2中Cr元素为+3价
B.实验①证明Cr2O3是两性氧化物
C.实验②证明氧化性:Cr2O72->I2
D.实验③证明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化合物KCrO2中K是+1价,O是-2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判断Cr元素为+3价,正确;B、Cr2O3固体既能溶于KOH溶液得到KCrO2溶液,又能溶于硫酸得到Cr2(SO4)3溶液,所以Cr2O3是两性氧化物,正确;C、实验②的实验现象证明,碘离子被氧化为碘单质,氧化剂是Cr2O72-,氧化产物是I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判断氧化性:Cr2O72->I2,正确;D、向KCrO2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再酸化,可得K2Cr2O7溶液,Cr的化合
价从+3价升高为+6价,所以发生氧化反应,则过氧化氢是氧化剂,体现氧化性,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
11.现将1mo1Cu2S与144克FeO投入到足量稀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得到Fe(NO3)3、Cu(NO3)2、CuSO4的混合溶液,并产生NO气体。
则最终反应所得NO物质的量为
A.4 mo1 B.5 mo1 C.6 mo1 D.7 mo1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144gFeO的物质的量是144g/72g/mol=2mol,Cu元素的化合价升高2-1=1价,Fe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3-2=1价,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6-(-2)=8价,所以反应中共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2×1+2mol×1+1mol× 8=12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规律,得电子的物质的量是n(NO) ×(5-2)=12mol,所以n(NO)=4mol,答案选A。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规律的应用
12.对于4℃时100mL水中溶解了22.4 L HCl气体(标准状况下测得)后形成的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
B.所得的溶液的体积为22.5L
C.根据题干数据,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无法求得
D.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标准状况下22.4L的HCl气体的物质的量是1mol,溶于100mL的水中得到的溶液的体积不是100mL,所以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0mol/L,错误;B、因为该溶液的密度未知,所以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无法计算,缺少数据,正确;D、该溶液的质量=水的质量+HCl的质量,可以计算,溶质的质量也可以计算,所以该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对实验数据的判断
13.已知:①向KMnO4溶液中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②向KBr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少量滴在FeCl2与KSCN的混合溶液中,溶液变血红色。
根据以上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B.上述实验证明还原性:Fe2+>Br->Cl-> Mn2+
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D.实验③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该实验中共有三个氧化还原反应,实验③中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少量滴在FeCl2与KSCN的混合溶液中,溶液变血红色,是因为②中生成的溴单质氧化亚铁离子,生成的铁离子与KSCN反应,溶液变红色,错误;B、①中HCl是还原剂,锰离子是还原产物,可知还原性Cl-> Mn2+,②中溴离子是还原剂,氯离子是还原产物,可知还原性Br->Cl-,③中溴单质氧化亚铁离子,亚铁离子是还原剂,溴离子是还原产物,则还原性:Fe2+>Br-,正确;
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是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错误;
D、实验③液体离子被氧化,只能证明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分析,氧化性、还原性的比较
14.向l mL 0.5mol·L-1AlCl3溶液中加入3 mL饱和NaF溶液,再加入l mL 3mol·L-1氨水,没有生成白色沉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3m ol·L-1氨水的浓度不够大,溶液的碱性不够强
B.NaF溶液碱性较强,Al3+完全反应生成AlO2-,而AlO2-不能与氨水反应生成Al(OH)3 C.氨水为弱碱溶液,Al3+不与弱碱反应
D.Al3+与F-结合生成新物质,溶液中几乎没有Al3+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氨水中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远大于铝离子的物质的量,所以未生成沉淀比水氨水的浓度不够大的原因,错误;B、若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而氢氧化铝沉淀只溶于强碱溶液,不可能溶于NaF生成偏铝酸根离子,错误;C、氨水与铝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错误;D、该过程中无沉淀生成,只能说明Al3+与F-结合生成新物质,溶液中无铝离子,加入氨水后无沉淀生成,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判断
15.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钠钾合金通常状况下呈液态,可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②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少量的钠可保存在有机溶剂CCl4中
③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而自燃,在氧气中燃烧更为剧烈
④由于钠比较活泼,所以它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后面的金属
⑤氧化钠在某些呼吸面具中用于制备氧气
⑥Na2CO3溶液能跟酸溶液反应,但不能跟碱溶液反应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
C.①⑥ D.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①钠钾合金熔点较低,通常状况下呈液态,可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正确;②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少量的钠可保存在煤油中,不能保存在四氯化碳中,因为钠的密度比四氯化碳小,会浮在液面上,起不到防止被氧化的目的,错误;③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不会自燃,在氧气中燃烧不是很剧烈,错误;④由于钠比较活泼,但它不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后面的金属,因为钠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错误;⑤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不会生成氧气,过氧化钠在某些呼吸面具中用于制备氧气,错误;⑥Na2CO3溶液能跟酸溶液反应,也能跟碱溶液反应,如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判断
16.由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主要有以下步骤:
①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②加熟石灰;③加盐酸;④过滤;⑤浓缩结晶。
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②④③⑤① B.③②④①⑤ C.③④②⑤① D.②④⑤③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先加入熟石灰,使镁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然后过滤,将过滤得到的氢氧化镁加入稀盐酸,再将镁转化为氯化镁,氯化镁溶液在HCl的氛围中蒸发浓缩、结晶、干燥,最后得无水氯化镁,答案选A。
考点:考查工业制取氯化镁的步骤的判断
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17.(14分)某实验小组配制0.10mol/L NaOH溶液并进行有关性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475mL NaOH溶液,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 g。
(2)从下图中选择称量NaOH固体所需要的仪器是(填字母)。
名称托盘天平(带砝
码)
小烧杯坩埚钳玻璃棒药匙量筒
仪器
序号 a b c d e f
(3)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填序号)
①称量时,左盘高,右盘低
②固体溶解后未冷却到室温就直接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未进行洗涤操作
④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⑤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⑥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4)向VmL上述浓度的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后,然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的盐酸,所加入盐酸溶液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当加入35.0mL盐酸溶液时,产生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为__________mL;
②计算所取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V=__________mL。
(5)取上述氢氧化钠溶液200mL,加入适量铝粉使之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逐渐向反应后的溶液中至少加入1.0 mol⋅L-1的盐酸________ mL才能使生成的沉淀完全溶解。
【答案】(每空2分,共14分)(1)2.0
(2)a、b、e
(3)①③⑤⑥
(4)224 450
(5)2Al+2NaOH+2H2O=2NaAlO2+3H2↑; 80
【解析】
试题分析:(1)使用475mL NaOH溶液,需配制500mL的氢氧化钠溶液,则NaOH的质量是0.5L×0.10mol/L×40g/mol=2.0g;
(2)取用氢氧化钠固体需要药匙;氢氧化钠易腐蚀,所以需放在小烧杯中称量,称量需要托盘天平,所以选择abe;
(3)①称量时,左盘高,右盘低,说明砝码中固体轻,则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浓度偏低;
②固体溶解后未冷却到室温就直接转移到容量瓶中,氢氧化钠溶于水是放热的,温度高时定容会导致冷却至室温时溶液的体积减少,则溶液的浓度偏高;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未进行洗涤操作,则溶液中溶质减少,浓度偏低;④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因为在配制过程中需加入蒸馏水,所以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对结果无影响;⑤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偏低;⑥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会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偏低,所以答案选①③⑤⑥;(4)根据所给图像判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同时溶液中有氢氧化钠剩余,因为HCl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和HCl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是相等的关系,由图像可知生成二氧化碳消耗HCl的体积是(45-25)=20mL,而产生气体前消耗的HCl溶液的体积是25mL,说明溶液中存在未反应的NaOH。
①当加入35.0mL盐酸溶液时,实际与碳酸氢钠反应的盐酸的体积只有35-25=10mL,所以产生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为0.01L×1mol/L×22.4L/mol=0.224L=224mL;
②根据Na元素守恒,当反应完全时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则n(NaOH)=n(HCl)=0.045L×1mol/L=0.045mol,该氢氧化钠的浓度是0.10mol/L,所以NaOH 溶液的体积V=0.045mol/0.10mol/L=0.45L=450mL;
(5)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200mL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2L×0.10mol/L=0.02mol,则Al的物质的量也是0.02mol,当生成的沉淀全部溶解时,此时的溶液是氯化钠与氯化铝的混合液,根据Cl元素守恒,n(HCl)=n(NaCl)+3n(AlCl3)=0.02+0.02×3=0.08mol,则需要1mol/L的盐酸的体积是0.08mol/1mol/L=0.08L=80mL。
考点:考查溶液的配制,仪器的选择,误差分析,物质质量的计算,图像的分析,元素守恒法在计算中的应用
18.(8分) HNO2是一种弱酸,且不稳定,易分解生成NO和NO2;它能被常见的强氧化剂氧化;7在酸性溶液中它也是一种氧化剂,如能把Fe2+氧化成Fe3+。
AgNO2是一种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化合物。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含有Fe2+。
若误食亚硝酸盐(如NaNO2),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毒。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亚硝酸盐被还原 B.维生素C是还原剂
C.维生素C将Fe3+还原为Fe2+ D.亚硝酸盐是还原剂
(2)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区分NaNO2和NaCl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测定这两种溶液的pH
B.分别在两种溶液中滴加甲基橙
C.在酸性条件下加入KI—淀粉溶液来区别
D.用AgNO3和HNO3两种试剂来区别
(3)某同学把新制的氯水加到NaNO2溶液中,观察到氯水褪色,同时生成NaNO3和HCl,请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Fe与过量稀硫酸反应可以制取FeSO4。
若用反应所得的酸性溶液,将Fe2+转化为Fe3
+,要求产物纯净,可选用的最佳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
a.Cl2 b.Fe c.H2O2 d.HNO3
【答案】(每空2分,共8分)(1) D (2) B
(3) NO2-+ Cl2 + H2O = NO3- +2 Cl- + 2 H+(4)c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误食亚硝酸盐(如NaNO2),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
+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毒,说明亚硝酸钠是氧化剂,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本身
被还原,而维生素C是还原剂,又把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
所以答案选D;
(2)A、亚硝酸是弱酸,则亚硝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可
以用pH鉴别,正确;B、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4.4,大于4.4,溶液呈黄色,亚硝酸钠
与氯化钠的溶液的pH都大于4.4,溶液均为黄色,所以不能用甲基橙鉴别,错误;C、亚硝
酸钠具有氧化性,可以氧化碘离子为碘单质,溶液变蓝色,而氯化钠不能使KI—淀粉溶液
变蓝色,可以鉴别,正确;D、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而亚硝酸钠
与硝酸银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正确,答案选B。
(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氯水褪色,说明氯水中的氯气与亚硝酸钠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生成的产物判断,氯气是氧化剂,亚硝酸钠是还原剂,实验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NO2-+
Cl2 + H2O = NO3- +2 Cl- + 2 H+;
(4)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同时又不能引入其他杂质,氯气会引入氯离子,Fe不能氧
化亚铁离子,硝酸会引入硝酸根离子,只有过氧化氢作氧化剂时,还原产物是水,不会引入
其他离子,答案选c。
考点:考查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亚硝酸钠的化学性质应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
化剂的选择
19.(10分)某澄清溶液,可能含有NH4+、Mg2+、Al3+、Na+、Cu2+、OH-、Cl-、I-、NO3-和
SO42-等离子中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在试管中取少许溶液,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②另取原溶液少许,加入足量CCl4,在不断振荡的条件下加入足量氯水,静置,上层接近无
色,下层呈紫红色。
③向②所得水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④另取原溶液,滴加NaOH溶液,得白色沉淀;继续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沉淀部分溶解,
过滤后给滤液加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1)由此判断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的离子。
(2)步骤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
(4)还不能确定的阳离子是,如何检验?(写出实验名称及判断依据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每空2分,共10分)(1) I- 、Mg2+、Al3+、 NH4+
(2)2I- + Cl2 = I2 +2Cl-
(3)Al(OH)3 +OH- =AlO2- +2H2O
(4) Na + 做焰色反应,若火焰显黄色,则证明含有Na +
,否则不含。
【解析】
试题分析:①滴入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所以溶液中OH -不可能存在;②加入
氯水和四氯化碳后,四氯化碳层为紫红色,说明四氯化碳中含有碘单质,所以原溶液中一定
存在I -,所以原溶液中与碘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Cu 2+一定不存在;③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不能说明原溶液中存在氯离子,因为氯水中也含有氯离子;④另取原溶液,滴加NaOH 溶液,得白色沉淀;继续加入NaOH 溶液至过量,沉淀部分溶解,过滤后给滤液加
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Mg 2+ 、Al 3+、NH 4+,氢氧化钠先与Mg 2+ 、
Al 3+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沉淀,继续加热氢氧化钠则氢氧化钠与铵根离子、氢氧化铝反应加热有氨气放出,氢氧化铝沉淀溶解。
(1)根据以上分析,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I - 、Mg 2+ 、Al 3+、 NH 4+;
(2)步骤②发生的反应是氯气与碘离子的置换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I - + Cl 2 = I 2 +2Cl -
(3)步骤④中生成的沉淀中的氢氧化铝沉淀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偏铝酸根离子和水,
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Al(OH)3 +OH - =AlO 2- +2H 2O ;
(4)还不能确定的阳离子是Na +;需作焰色反应实验,若火焰显黄色,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钠离子,反之则不含有钠离子。
考点:考查溶液中离子的判断,离子之间的反应,焰色反应实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0.(11分)A 、B 、C 、D 、E 、F 六种物质有如下变化关系,E 是淡黄色粉末,判断:
(1)写出A 、B 、C 、D 、E 、F 的化学式: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E .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直接写离子方程式)
E→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C→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准确测定Na 2CO 3和NaHCO 3混合物中Na 2CO 3质量分数的是
A. 取a 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 克
B. 取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 克固体
C. 取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直接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 克
D. 取a 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 克固体。
【答案】(方程式各2分,其余各1分,共11分)
(1) B .NaOH C .Na 2CO 3 D .NaCl E .Na 2O 2
(2)2Na 2O 2+2H 2O===4Na ++4OH -+O 2↑ CO 2-3+H 2O +CO 2===2HCO -3
2NaHCO 3=====△Na 2CO 3+H 2O +CO 2↑
(3) C
【解析】
试题分析:E 是淡黄色粉末,则E 是Na 2O 2,所以A 是Na ,Na 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所以B 是NaOH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也可生成碳酸钠,从C 与F 的转化关系判断,所以C 是Na 2CO 3,F 是NaHCO 3,碳酸钠与HCl 反应生成氯化钠,所以D 是NaCl.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 、C 、D 、E 的化学式分别是NaOH 、Na 2CO 3、NaCl 、Na 2O 2;
(2)E →B 的反应是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 2O 2+2H 2O===4Na ++4OH -+O 2↑;
C→F 的反应是碳酸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CO 2-3+H 2O +
CO 2===2HCO -3
F→C 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NaHCO 3=====△Na 2CO 3+
H 2O +CO 2↑
(3)A 、因为只有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所以根据减重的质量,利用差量法,可以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从而计算碳酸钠的质量,正确;B 、b 克的固体是氯化钠,a 克的混合物是碳酸氢钠与碳酸钠,利用钠元素守恒,可列方程组解得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正确;C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与硫酸反应后的气体中混有水蒸气,用碱石灰吸收时,增重的质量不仅是二氧化碳的质量还有水蒸气的质量,所以不能计算碳酸钠的质量,也就无法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错误;D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到的固体是碳酸钡,根据C 元素守恒可列方程组,解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正确,答案选C 。
考点:考查钠的化合物的推断及化学性质应用,混合物中质量分数的测定方法的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1.(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含有铝、铁、铜的合金制取纯净的氯化铝溶液、绿矾晶体(FeSO 4·7H 2O )和胆矾晶体,以探索工业废料的再利用。
其实验方案如下:试回答下列问题:
(1)器材已有:滤纸、铁架台、铁圈和烧杯,还要补充的玻璃仪器是(填名称) 。
(2)由滤液A 制得AlCl 3溶液有途径I 和Ⅱ两条,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_____。
写出A 经途径Ⅱ生成D 的离子方程式 。
(3)从滤液E 中硫酸得到绿矾晶体的实验操作是 。
(4)写出用滤渣F 制备CuSO 4溶液的化学方程式(要求节约,环保)
(5)有同学提出可将方案中最初溶解合金的烧碱改用盐酸,重新设计方案,也能制得三种物质,你认为后者的方案是否更合理 ,理由是
【答案】(9分)(1)漏斗、玻璃棒(1分)
(2)途径Ⅱ(1分)
AlO 2-+ CO 2 +H 2O = Al (OH )3↓+ HCO 3-(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