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谥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书·谥法
周朝给予重臣、皇帝及其亲属的尊称,称为“谥”。
周书记载了
周朝的谥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一、晋封之谥
晋封之谥是周朝初期的谥法,将鲁穆公作为分水岭,以后给予诸侯的尊称必须“至于穆公之后而谥之”。
具体的尊称分为五等,从高到低依次是“贞、考、定、敬、简”。
以贞为例,周朝皇帝、太子和三公之封号中,大多以“贞”字作
为最高尊称。
例如,周宣王封号为“宣贞王”,周武王封号为“武贞王”。
二、礼官之谥
礼官之谥是周朝中期以后的谥法,为了规范谥号的用法和范围,掌管谥号的礼官设立了一系列细则,称为“礼官之谥”。
其中,皇帝的谥号只能使用“宣、景、昭、章、武、成、康、穆、元、哀、质、桓、庄、太、显、文、宪、正、孝、平、恭、和、顺、敬”这24个字中的一个,国君、藩王则使用15个字,诸侯、大夫及其亲属则只能使用礼官所规定的一些字,如“谋、勤、忠、睿、德、仁、义、和”等。
此外,谥号还根据世系、贡献和年龄等情况分三类:封谥、赐
谥和哀谥。
皇帝、太子、三公和重臣们的谥号以封谥为主,而平民百姓只有在情况特殊时才会被授予谥号。
哀谥则是用于表达哀悼之情,一般在去世后给予。
总之,周朝的谥法十分严格细致,旨在规范尊号的使用和传承,具有极高的政治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