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新获奖学案》高三语文一轮第一编文言文练习苏教必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新获奖学案》高三语文一轮第一编文言文练习苏
教必修2
《金新获奖学案》高三语文一轮第一编文言文练习苏教必修2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A.辞楼下殿,辇.来于秦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朝歌.夜弦
解析:A项为名词作状语,例句与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 A
2.下列加点词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六王毕.(灭亡)直走.咸阳(趋)
输.来其间(与“赢〞相反) 戍卒叫.(呐喊)
B.四海一.(统一) 各抱.地势(依随)
几千万落.(座) 可怜.焦土(惜)
C.楚人一炬.(焚烧) 始速.祸焉(速度)
王子.皇孙(王侯之子)洎.牧以谗诛(及,等到)
D.剽.掠其人(剽窃)尽.态极妍(极)
函谷举.(攻占)族.秦者(灭族)
解析:A.输:搬运。
C。
速:招致。
D。
剽:抢劫。
答案: B
3.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之众人②杳不知其所之也③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④取之尽锱铢⑤架梁之椽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⑦独夫之心⑧后人哀之⑨欲人之无惑也难矣A.①③⑤⑦/②/④⑧/⑥⑨ B.①③⑤/②⑨/④⑥⑦⑧
C.①⑤⑦/②③④/⑥⑧⑨ D.①③⑦/②⑤⑧/④⑥⑨
解析:①③⑤⑦助词,的;②动词,到……去;④⑧代词;⑥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焉〞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盘盘焉,囷囷焉②或师焉,或不焉③时人异焉④犹且从师而问焉⑤且焉置土石⑥去今之墓而葬焉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⑧焉用亡郑以陪邻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⑩于我心有戚戚焉
A.①②/③⑤/④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④/③⑩/⑤⑧/⑥⑦⑨
C.①⑩/②④/③/⑤⑧⑨/⑥⑦
D.①③④/②⑥⑦/⑤⑨/⑧⑥
解析:①⑩语气助词,意同“然〞,……的样子;②④句末语气词;③代词,相当于“之〞;⑤⑧⑨疑问代词,哪里,怎么;⑥⑦兼词,于此,于之。
答案: C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①思厥先祖父
..不齐③则足以
..拒秦④独夫之心,日..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
益骄固
..
..焦土⑦多于市人之言语
..⑤用之如泥沙
..⑥楚人一炬,可怜
A.①③④⑥ B.①②⑤⑦
C.③④⑤⑦ D.②③⑤⑥
解析:“足以〞“骄固〞“泥沙〞“言语〞古今意义均相同,分别为:“完全可以,够得上〞“骄横顽固〞“泥土和沙子〞“说的话〞。
①“祖父〞古义:祖辈与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②“气候〞古义:天气(雨雪阴晴);今义:指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⑥“可怜〞古义:可惜;今义:怜悯。
答案: C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 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为名词作动词,吃饭。
答案: C
7.下列各句从句式特点上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句读之不知②而今安在哉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⑥其势弱于秦⑦唯利是图⑧吞舟是漏
A.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B.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C.①②⑦⑧/③⑤/④⑥ D.①②⑦⑧/③④⑤⑥
解析: ①②⑦⑧均为宾语前置句,③⑤均为定语后置句,④⑥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C
8.默写句子.
(1)六国破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蜂房水涡,________________。
(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是写秦朝暴政的,有《过秦论》中的“于是废先王之道,______________〞,还有《阿房宫赋》中的“使负栋之柱,__________________〞。
(5)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早生华发。
(6)____________,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________________.
(7)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_____________。
(8)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9)长桥卧波,未云何龙?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戍卒叫,函谷举,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矗不知乎几千万落(3)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4)焚百家之言多于南亩之农夫(5)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6)乱石穿空一时多少豪杰(7)人道寄奴曾住(8)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9)复道行空不霁何虹(10)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9.翻译下列句子。
(1)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宫女的)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久立远盼,等候皇帝驾到。
(2)想想他们的祖辈与父辈,暴身于霜露之中,披荆斩棘,才得到很少的土地。
(3)秦国人来不及哀怜自己,只有后人来哀怜它;后人哀怜它却不借鉴它,又让后来的人再来哀怜后人了。
二、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袁聿修传(节选)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
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
年十八,领本州中正.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民郎中.
天统中,出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
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使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
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兴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
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
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
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
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独以故情,存问来往。
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变由其接引.为吏部尚书以后,自以物望得之.
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
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关白为信.聿修退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邢劭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率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
弟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净寡欲,与物无竞.竞:争
B.府省为奏,敕报.许之报:报告
C.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遗:赠送
D.敬承来旨,吾无间.然间:嫌隙,不满
解析: 这里的“报〞应该是“回复〞“批复〞.
答案: B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A.①以:因为,②以:把。
B.①而:连词,表顺承关系;②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C。
①之:结构助词,的;②之:主谓之间,可不译.D.代词,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短语.
答案: D
1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关白为信。
B.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关/白为信。
C.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关/白为信。
D.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关白为信。
解析: 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
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
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关白为信。
答案: D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聿修出身于名门,自幼清净寡欲,与世无争,受到赏识。
十八岁就担任本州中正官,后不断升迁,历任清要之职。
B.在担任信州刺史期间,袁聿修为政清靖,不言而治,深受信任。
在离职时,百姓争相来送,挤满道路;后又立碑以记述他的德政.
C.袁聿修和水部郎中赵彦深结为朋友,赵彦深免职后,门前冷落,聿修念及旧情,仍去看望.赵彦深后来复出,对袁聿修感念甚深。
D.袁聿修以太常少卿的身份出使巡察,考核官员的得失。
途经兖州,特意拜访旧友邢劭,以叙别情,但没有接受邢劭所赠的白.
解析: “特意拜访旧友邢劭,以叙别情〞与原文不符,也与袁聿修为官谨慎的特点不相符。
答案: D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统中,出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日之赠,率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齐后主天统年间,出京被授予信州刺史的官职,信州就是他的本乡,当时人都认为是荣耀。
(2)他以名门之子历任清要官职,当时名士多很赏识他,称许他的风采与见识。
(3)先前的赠送,过于轻率,未加考虑,老夫不经意间,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
性格深沉而有见识,清净寡欲,与人无争,深受尚书崔休的赏识.十八岁时,作了本州的中正官。
不久, 又兼任尚书度支郎,还历任五兵郎中、左民郎中等。
齐后主天统年间,出京被授予信州刺史的官职,信州就是他的本乡,当时人都认为是荣耀。
他为政清简,不需说话州内就治理好了,从州内的官吏以下,直到鳏寡孤幼,袁聿修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后主武平年间,朝中御史全都出京巡视诸州,梁、郑、兖、豫等与信州疆域相接,在信州的周围,御史们都检举揭发了官员的不法行为,而御史竟然不到信州来,足见袁聿修所受到的信任。
到他任满解职还京时,全州包括僧人在内的百姓,赶来送别的填满道路,有人带来美酒与肉脯,哭泣着留连不舍,都争着要远送他一程。
袁聿修回京后,信州百姓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求给他立碑,收敛绸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来撰写碑文以记述他的功德。
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同意。
袁聿修自小平和温润,在士族高门子弟中,最有规矩法度.他以名门之子历任清要官职,当时名士多很赏识他,称许他的风采与见识。
他在郎署的时候,正好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就结为朋友。
赵彦深以后遭到淘汰,被遣放回家,由于无人拜访,大门口都长上杂草,只有袁聿修还因为老交情,到赵彦深家探问往来。
赵彦深得到重用后,仍感念甚深,因此,袁聿修虽然无愧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但他历任要职,也与赵彦深的援引有关.后来袁聿修至吏部尚书,当然还是靠自己的才干声望所致。
他在官廉洁谨慎,当时很少能和他相比的。
东魏、北齐时期,尚书台郎多不免于相互送礼,袁聿修在尚书十年,没有接受过别人一升酒的馈赠。
尚书邢劭与袁聿修有旧交,每当在尚书省开玩笑时,常称袁聿修为清郎。
武成帝大宁初,袁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察,并受命考核官员的得失。
他经过兖州时,邢劭正担任兖州刺史,两人分别后,邢劭派人送去白作礼物。
袁聿修退还白不受,给邢劭写信说:“今日经过您处,与平日拜访不同,瓜田李下,必须避嫌,古人对此是十分慎重的。
人言可畏,应像防御水患一样,不忽视细微末节,愿您体会此心,不至于重责.〞邢劭也欣然领会,回信说:“先前的赠送,过于轻率,未加考虑,老夫不经意间,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敬承来信之意,我并无不快。
您过去是清正的郎中,今天又作了清正的少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