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部疼痛治疗策略最关键的七个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肩部疼痛治疗策略最关键的七个步骤
在每天的临床中,很多患者都满心疑虑,为什么颈肩部疼痛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如何能快速解决?
希望通过今天的这篇文章,来详细讲述关于颈肩部疼痛治疗策略,也希望通过中医的特殊针刺来快速减轻你们的身体疼痛和心理压力,让平静美好的生活再次回归到你们身边。
在中医经筋理论指导下,对中医针灸专业基础理论、技术知识,特别是创新的筋针、揿针、长圆针疗法及相关慢性疼痛性疾病的认识,帮助你们远离疼痛,快速恢复健康;更希望中国的传统针灸和创新的筋针、揿针、长圆针技术,让你们感受到中医之魂。
颈肩部疼痛治疗策略:调筋治痛理筋止痛
根据临床中医四诊,重点在问诊和触诊,确定针对性的治疗策略和治疗时间。
疼痛问题很多情况下要按照步骤进行治疗:
一
解除肌肉痉挛
疗程:10次针灸、筋针、揿针为一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
针灸疗法:经筋病早期,损伤轻,结筋点尚未形成,采用调经理气诸法,多有功效。
经络和内脏疾病是气血、阴阳失调所致,通过正确选穴和针刺方法,达到恢复平衡和治疗目的。
揿针疗法:属皮内针,是通过浅刺而久留针的方式来尽量减少针刺时的疼痛、延长针刺效应的时间,以提高疗效。
在医生指导下,家中就能贴敷。
揿针的优点是突出了长效的针感,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是一种既能提高疗效,又能降低就医成本的针灸治疗技术,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刺法安全、易于接受;动态留针、效应累积;适应面广、疗效显著。
筋针疗法:急性疼痛问题的肌肉痉挛和炎性渗出,筋针疗法就最为适合。
筋针疗法选取“以痛为输”之筋浅刺皮下,激发卫气,无感得气,舒筋散津,从而速治筋性痹病。
优点是安全无毒、无痛无感、高效速效,适用于治疗软组伤等各种痛定尤其适宜于畏惧针刺的肌肉关节疼痛病患者,对一些疑难杂症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二
解除横络筋结卡压
疗程:每周一次,一般3-5次长圆针为一个疗程。
治疗顽固性疼痛及相关筋性内脏疾病,中医辩证论治,有明确的临床疗效。
疼痛问题治疗方向正确的好处就是见效快、减少痛苦、简便易行、快速止痛、治痛。
长圆针疗法:在对待顽固性、慢性的、筋结点明确的颈肩腰腿疼痛问题:中医经筋理论指导的下“长圆针疗法”就是运用仿古长圆针采用解结针法,配合循经辨证取穴或对症配穴治疗顽固性疼痛及相关筋性内脏疾病的疗法。
临床中的颈后伸受限,后伸则引发眩晕;颈旋转受限,旋转诱发眩晕;颈前屈受限,前屈诱发眩晕等症等症,常在天柱次、风池次、颈椎棘突1-7、颈椎横突1-4、天髎骨次、肩井次、附分次、膏育次等可触及结筋病灶点。
“长圆针疗法”可快速消除顽固疼痛,避免本病长期服药带来的不良反应。
该方法不仅具有中医理论的创新,同时具有西医解剖学、
病理学与生物力学理论上的明晰解释。
定位明确,手法操作简便安全,临床疗效显著,且与手术疗法、药物疗法相比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
三
补肝肾、强筋骨、益气血的中药调理
疗程:中药调理为3个月,一般一个月一个疗程,三个月为一个大的疗程。
中药调理是遵循中医辨证论治,采用中药配伍治疗经筋痹痛和脏腑、经络气血失调的方法。
中医中药的辨证论治博大精深,下面仅就痹痛的药物治疗如下:
1
外感筋痹
灵枢・五变》指出:“人之有常也,亦因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也”。
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素问・痹论》)。
当以辛温发散、宣湿寒之剂,除外那,舒通经脉为原则
2
久痹入肾
久痹不解,邪气人里,伤及肝肾。
《素同・论)指出:“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
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
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
当治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兼以辛散,疏泄寒湿。
3
跌打瘀痹
跌打外伤,致筋骨创伤,血液外溢,气血瘀痹,“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
遇内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灵枢・贼风》)。
当以行气和营,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4
久痹瘀结
久痹不愈,气血瘀闭不通,致筋骨不得濡养,新血无源再生,出现皮肉筋骨干痿不荣的病状。
“淫气遗溺,痹聚在肾;淫气乏竭,痹
聚在肝;淫气肌绝,痹聚在牌。
诸痹不已,亦益内也”(《素问・痹论》)。
当以祛療生新,益肾柔筋为治疗原则。
5
肾虚筋痿定前
精亏久痹,致肾虚肝竭,阴血不足而虚热内生,进一步煎灼津液,耗伤真阴。
精血不足,筋失所养,则痿痹不起。
肝肾功能衰退,人体抗劳损能力下降,劳损后修复与再吸收机能减弱,致使“骨刺”增生,“横络”纵横。
其阻滞卡压经脉,津液涩渗而聚沫,造成顽痛痼痹。
当滋补肝肾,强筋壮骨,充益先天,活血通络。
四
康复锻炼
康复锻炼是非常科学的,要常年坚持。
但需要注意:
运动时不能有任何疼痛,如果做运动疼痛加重了,就要及时停止。
训练不要做的太快,要慢、稳、循序渐进。
还有一种肌肉拉伸方法,在医生指导下正确进行有效部位的肌肉拉伸,可以帮助减少肌肉紧张度,可以改善身体机能、缓解疼痛。
在家中可以借助拉伸训练书籍自我拉伸。
五
自愈系列保健仪器配合临床治疗
(1)使用适合调整颈椎曲度,恢复颈椎健康的小圆忱,达到恢复颈椎曲度的问题。
(2)在伴有腰、膝疼痛的生活中,为了缓解疼痛,在医生指导下可以合理有效运用辅助医疗护腰带、护膝带和腰、膝部按摩及远红外仪器,强化较弱的腹肌和膝部肌肉的作用。
(3)使用颈、腰、背辅助医疗健康仪器在家中按摩,可以放松颈、腰、背部僵硬的肌肉组织,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六
胶原蛋白营养调理
胶原蛋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治疗骨质疏松的,还可以有效的
提供骨骼生成过程当中所需要的原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骨骼质量的提高。
对于骨质疏松这种疾病在临床当中是比较常见的,需要营养调理胶原蛋白补充半年。
同时还要多吃一些含有钙质比较丰富的食物,比如豆制品,牛奶,海鲜,虾皮等等,适当的进行体育运动锻炼,避免受到外伤,适当的晒太阳。
七
提高健康教育知识、疾病知识、健康知识的认知
中医的养生保健,适宜的运动、特具中医特色的颈椎操都有预防疾病的功用,只是其更体现在健身方面。
中医预防则更侧重于防止疾病发生发展。
实际上,由于养生保健普及而不够广广泛或得不到重视,绝大部分人,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
于是,预防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中国学除了对外感热病、内伤杂病、各科疾病有多种具体预防法外,还把预防贯穿于养生保健、疾病治疗、护理、康复等整个过程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预防体系。
中医预防则更侧重的未病先防是指在人体疾病发生之前所进行的预防,即通过各种预防措施和手段,提高人体素质,增进人体健康,以防止或控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未病先防理论包括保养正气、慎避外邪两个方面。
1
保养正气
中国医学的未病先防理论,不是被动消极地防避致病邪气,仍是通过顾护正气,主动积极地抵御外邪的侵袭。
因此,它特别重视人体正气在抗邪祛病中的能动作用和主导作用,把预防寓于养生之中进行。
正如《丹溪心法》所云:“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
”因此,防病是养生的主要目的之一,而养生又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保养正气可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体育锻炼、顺应四时、调理饮食、调适劳逸、节制婚育、调畅情志、安定居处等多种预防法,都为了保护正气,以顾养天年。
保养正气,还要注意顺应生命规律。
人的生长衰亡是自然界不可抵抗的生命规律,人类必须也只能在认识和把握这一规律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养生措施。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其生理变化就有显著差异。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青年处于“阴阳平均”阶段,老年则处于气血衰减的时期,妇女又有经带胎产之特殊性,根据这些规律,从饮食、起居、劳逸诸方面加以相应调摄,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2
慎避外邪
对外界邪气的主动防范是未病先防的一项重要内容。
首先是对异常气候变化的预防因为人体对自然变化的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气候变化急骤,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就会产生疾病。
故对异常气候一一六淫,要及时防避。
尤其要避免为“疫气”所伤而感染流行病。
专家介绍
管宏钟: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医学硕士教授主任医师。
师从薛立功教授系统学习经筋理论及“长圆针疗法”。
擅长:颈椎病、腰椎病、膝痛病、肩周炎、网球肘、足跟痛等经筋痹痛病。
社会任职:
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首届副主任委员(国家级)
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级教改实验班校外导师
国家级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项目主讲人
学术科研:
主持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7项;主编参编《中国经筋学》《针灸学笔记图解》;主编经筋学会2009及2010年会论文集,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