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4.5 第四单元《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案 旧人教版选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 4.5 第四单元《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教案旧人教版选修1
4.5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产生的成因及后果。

2.掌握如何对某地的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进行评价。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层剖析,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等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2.通过本地区和学生熟知的旅游资源案例分析,养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充分体现地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教育学生坚持辩证的观点,学会全面地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克服主观片面性,促进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2.教育学生遵守公共秩序,养成学生的文明行为,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如何促使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旅游活动对背景环境的影响。

3.“市场距离与最优吸引半径”“环境容人量”等概念。

●教学难点
结合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分析制约各地旅游活动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实际制订可行的旅游业发展计划。

●教学方法
1.导学法。

2.比较法。

3.案例教学法。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教材,分发本地区旅游景点分布图(教师自制);指导学生从报纸、电视等媒体中了解本地区的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现状(侧重各景点游客数)及旅游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过程中,注意教材理论和社会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浅出的学习“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这一本节和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旅游活动有哪些积极的作用?
[讲述]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在满足人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现代旅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产业之一。

但是,旅游活动中会出现各种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又反过来影响人类的旅游活动。

这节课我们探讨的是旅游活动会出现哪些环境问题?如何实现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呢?
讲授新课
[板书]4.5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展示幻灯片]①旅游设施在排放废水;②旅游交通工具和饭店在排放废气;③游客在乱抛垃圾。

[引导提问]这些反映了旅游活动中的什么问题?哪些是旅客造成的?这些问题有何危害?
[板书]1.环境污染
[展示幻灯片]①某自然保护区在偷猎濒临灭绝的丹顶鹤;②某风景区珍贵林木被砍伐。

[引导学生讨论]①这些现象发生在一些旅游景区内,它们反映出旅游活动的什么问题?
②旅游地的居民为什么要这样做?后果如何?
[板书]2.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
[展示幻灯片]某旅游景点开发前后的背景环境的比较
[提问并讨论]同一景区,不同景观说明什么问题?如何减轻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板书]3.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展示幻灯片]“旅游活动中的不文明行为”系列图片
[提问]由于某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造成什么问题?
[板书]4.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提问并讨论]旅游活动对一个地区正常的社会秩序有何影响?举例说明。

[板书]5.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学习小组展开讨论]针对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如果你今后外出旅游,应注意哪些?
[过渡]旅游活动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影响到旅游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应对旅游资源的发展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下面我们来探讨如何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评价。

[板书]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启发式提问,教师点拨]
在自然景观中,什么景观处于相对重要的地位?(地貌景观)
在人文景观中,什么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建筑景观)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发的《徐州市旅游景点分布图》,并仔细分析:
1.结合自己平常的见闻,分析徐州市主要的地貌景观和人文景观有哪些?其他景观呢?其资源的质量非凡性如何?
2.徐州市的什么旅游资源其价值在全国很突出?
3.看“景点分布图”及图上注记,问:北洞山汉墓景点离市区不到5千米,游客却很少,为什么?
[孤景,集群状况差;交通不便]
4.徐州市的旅游资源从自然景观来看,有山——省级风景区云龙山;有水——云龙湖、黄河故道;有洞——狼虎山洞,还有微山湖、九里山、西游记宫、楚王山汉墓群……不能说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低。

但境内的游人不多,特别是境外的游客少。

请同学们从景观地域组合状况来分析其原因。

[学生阅读课后“活动”]问: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旅游的主要消费市场在经济发达地区;旅游资源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展示幻灯片]徐州市2000年各景点游客数及游客源地构成
[学生小组讨论]
1.到徐州汉文化博览区旅游的游客源地构成如何?为什么?其他景点呢?
[展示幻灯片]以徐州市为中心的交通网络示意图
2.若把徐州自然风景区推向苏南、山东、河南等旅游市场,应改善哪些交通线路条件?为加快徐州市旅游业的发展,如何进一步完善对外交通,使旅游市场距离相对变短?
[教师、学生依图共同讨论,教师小结]
[展示庐山简图、黄山简图]观察并讨论:
1.从有无小镇、宾馆和医院的数目,有无盘山公路等项目比较,庐山和黄山哪个环境承载量较大?
2.黄山可日接待游客1.2万人,若黄山日旅游人数达3万,游客会感到哪些不便?如果这样,对黄山的旅游资源和背景环境会造成什么影响?为此,黄山风景区管理部门在每年黄金旅游周到来之际采取了哪些措施?(电视公告提示等)
[教师小结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展示幻灯片]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旅游价值
质量: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集群状况:地域组合
2.市场距离
经济发达地区;最优吸引半径
3.交通位置及通达性
4.地区接待能力
5.旅游的环境承载量、容人量
[教师对评价的五项内容及地理概念略作解释]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探讨了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和如何使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内容不多,但实用性强,希望大家能动用学到的理论来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全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4.5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1.环境污染
2.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
3.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4.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5.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游览价值(质量、集群状况、地域组合)
2.市场距离
3.交通位置及通达性
4.地区接待能力
5.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