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德性的本质及养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德性 的本质释 义 、
关 于德性 的释 义 ,可 以从 中西 德 性 字 义 看 出 其本 质 性 的 含 义 。许 慎 《说 文 解 字 》对 “德 ”和 “性 ”分 别 做 了解 释 。“德 ”有 两 方 面 含 义 ,一 是 “外 得 于人 ”,其要 义是 “以善 德施 之 他人 ,使 众 人 得其 益 ”;一 是 “内得 于 己”,其 要 义 是 “以善 念 存
研 究 。 E—mait:jiinrene@ sina.con
第 1期
李清雁 :论教师德性 的本质及 养成
63
“善 的 习性 ”,那些 被称 赞 的或 可 贵 的 品质 就 是德 性 ,德性 是一 种 既使 人 或 事 物 状 态 好 又 使 人 和事 物 的活 动完成 得 好 的品质 。由此 可 以看 到在 古希 腊 三杰 的语境 中 ,“德性 ”(希腊 文 “arSte”)被 用来 指称 一 种在人 性 中天 然存 在 的并 拥 有展 示其 优 秀 和卓 越 的“固有 能力 ”。康 德认 为德 性 是 “一 种道 德 的力量 ”,康 德 心 目中 的德 性 在 于 能 够 制 定 和 执行 绝 对道德 命 令 ,德 性 作 为 一 个 普遍 原则 是 存 在 于一个 人心 目中 的道 德 命 令 ;麦 金 太 尔认 为德 性是 一种 “实 践 的 内在 利 益 ”,因此 德 性 被 看作 一 种存 在 于个人 内部 的 、在 个 体 内在体 验 与外 界 环 境 互 动 中所形 成 的心理 品性 。
过 程 。
关键词 :德性 ;教师伦理 ;教 师德 性 ;德性养成 ;教师德性养成 中 图 分 类 号 :G451.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2096-319X(2018)01—0062—06
教师 职业 进 入 到专 业 化 发 展 阶 段 以来 ,对 教 师道 德 的要求 有 了进一 步提 升 。教 师 不仅 要具 备 专业 的伦 理精 神 ,同时 还要涵 养专 业 的道德 品性 。 教 师德性 是教 师 伦 理 体 系 的核 心 概 念 之一 ,也 是 教师 专业 核心 素 养之 一 ,教 师德 性 养 成 是 教 师 道 德实 践关 照 的 出发 点 和归宿 。本 质作 为一 个事 物 是其 所是 的规 定 性 ,对 把 握 一个 事 物 的全 貌 和 了 解这 个事 物发 生发 展 的规律 具有 前提 性 的基础 作 用 ,因此 对教 师德 性 养 成 的各 个概 念 进 行 本 体 论 释 义 ,从 而 明确概 念 的所指 与能 指 ,知 其所 传达 核 心要 义 和涵盖 范 围 ,既 是 教 师伦 理 体 系理 论 建 构 的需 要 ,也 是 教 师 道德 实践 的议 题 。教 师 德 性 养 成 则是每 位 教 师如 何 做 好 立德 树 人 的现 实 功课 , 更是 良好 师德 师风 的基 石 。
(北 华 大 学 教 育 科 学 学 院 ,吉 林 吉 林 132013)
摘 要 :德性是人 追求卓越 的获得性 品质 ,在与外界 交互 中养成 。教 师德性是 以德 性为基础 的职业性 品 质 ,是 教 师根 据 教 育教 学 活动 要 求 所 形 成 的 获 得 性 内在 职 业 精 神 品 质 和 以 职 业 品德 状 态表 现 出 来 的 人 格 特 质。教 师德性养成应遵循建构论 的理路 ,身份 是教 师德 性养 成的起点 ,教 师 身份 不是先天赋 予而是后 天 自致 的 ,由此 决定身份认 同构成 了教 师职业生活的 内在框架 ,教 师德性 齐成是在 身份认 同框 架下进 行 自主 建构的
收 稿 日期 :2018-Ol-21 基 金 项 目 :吉林 省 教 育 厅 科 学研 究 项 目资 助 “高校 教 师 伦 理 的 制 度 困境 与 改 革 出路研 究 ”(JJKH20170083SK) 作者简介 :李清雁(1966一 ),女 ,辽宁锦 州人 ,北华大学教 育科 学学院副教授 ,教育 学博 士 ,主要从 事教 师伦理 、道德教 育 、女性教 育
诸 心 中 ,使 身 心 互 得其 益 ”。 “性 ”是 “人 之 阳光 , 性 善者 也 。”意 指人 性 与 人心 ,构 成 道 德 主 体 的 自 觉 与能 动 性 。 《中庸 》的 “尊 德 性 ”,首 次 将 “德 ” 与 “性 ”合 用 ,意为 君子 要 尊 奉 天赋 的善性 。德性 和 道德也 是不 可 分 离 的 ,德 性之 人 首 先 表 现 在对 道 德 的遵 从 。“道 ”在 金 文 里 的原 初 含 义 是 供 行 走 的路 ,后被 人用 来指 代合 理 的想法 与行 为 ,引 申 到 人 类 生 活 则 是 人 们 所 应 遵 循 的 规 范 和 原 则 ; “德 ”的原初 含义 是直 视行 走 ,后 被 引 申为人 的一 切 正直 行为 。 “德 性 ”可 以理 解 为得 道 之 人 ,由于 拥 有 了运行 于世 间 的道 而 形成 了对 他 人 的 “支 配 力 ”,是 影响他 人 的 内在 能 力 或意 向 ,有 德 就 成 了 对 人 的一种 美 称 ,从 而 获 得 了道 德 意 义 。如 果 人 们 都能 按照 道德 的规 定去做 ,就 能在 道德 品质 、道 德 境界 和人 与人关 系 调整 中达 到一种 状 态 。
第 2卷 第 1期 20l8年 3月
教 师 发 展 研 究
TEACHER DEVEL0PM ENT RESEARCH
DOI:10.19618/j.cnki.issn2096—319x.2018.01.010
V()1.2 No.1 M ar.20l8
论教 师德性 的本质及 养成
李 清雁
西方德 性 最 早 出 自于 苏 格 拉 底 ,他 讲 “德 性 就 是 知识 ”,将 德 性 与智 慧 相 等 同。苏 格 拉 底 所 说 的德 性并 不表 示 一 个 具 体 的德 目,而是 所 有 德 目的通 称 ,是一切 道德 行 为的本 质称 谓 ;柏拉 图则 将 德性 看作 “心 灵 的秩 序 ”,认 为德 性 是 与 人 的先 天 品 性 相 匹 配 的 品 质 ;亚 里 士 多 德 将 德 性 看 作
关 于德性 的释 义 ,可 以从 中西 德 性 字 义 看 出 其本 质 性 的 含 义 。许 慎 《说 文 解 字 》对 “德 ”和 “性 ”分 别 做 了解 释 。“德 ”有 两 方 面 含 义 ,一 是 “外 得 于人 ”,其要 义是 “以善 德施 之 他人 ,使 众 人 得其 益 ”;一 是 “内得 于 己”,其 要 义 是 “以善 念 存
研 究 。 E—mait:jiinrene@ sina.con
第 1期
李清雁 :论教师德性 的本质及 养成
63
“善 的 习性 ”,那些 被称 赞 的或 可 贵 的 品质 就 是德 性 ,德性 是一 种 既使 人 或 事 物 状 态 好 又 使 人 和事 物 的活 动完成 得 好 的品质 。由此 可 以看 到在 古希 腊 三杰 的语境 中 ,“德性 ”(希腊 文 “arSte”)被 用来 指称 一 种在人 性 中天 然存 在 的并 拥 有展 示其 优 秀 和卓 越 的“固有 能力 ”。康 德认 为德 性 是 “一 种道 德 的力量 ”,康 德 心 目中 的德 性 在 于 能 够 制 定 和 执行 绝 对道德 命 令 ,德 性 作 为 一 个 普遍 原则 是 存 在 于一个 人心 目中 的道 德 命 令 ;麦 金 太 尔认 为德 性是 一种 “实 践 的 内在 利 益 ”,因此 德 性 被 看作 一 种存 在 于个人 内部 的 、在 个 体 内在体 验 与外 界 环 境 互 动 中所形 成 的心理 品性 。
过 程 。
关键词 :德性 ;教师伦理 ;教 师德 性 ;德性养成 ;教师德性养成 中 图 分 类 号 :G451.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2096-319X(2018)01—0062—06
教师 职业 进 入 到专 业 化 发 展 阶 段 以来 ,对 教 师道 德 的要求 有 了进一 步提 升 。教 师 不仅 要具 备 专业 的伦 理精 神 ,同时 还要涵 养专 业 的道德 品性 。 教 师德性 是教 师 伦 理 体 系 的核 心 概 念 之一 ,也 是 教师 专业 核心 素 养之 一 ,教 师德 性 养 成 是 教 师 道 德实 践关 照 的 出发 点 和归宿 。本 质作 为一 个事 物 是其 所是 的规 定 性 ,对 把 握 一个 事 物 的全 貌 和 了 解这 个事 物发 生发 展 的规律 具有 前提 性 的基础 作 用 ,因此 对教 师德 性 养 成 的各 个概 念 进 行 本 体 论 释 义 ,从 而 明确概 念 的所指 与能 指 ,知 其所 传达 核 心要 义 和涵盖 范 围 ,既 是 教 师伦 理 体 系理 论 建 构 的需 要 ,也 是 教 师 道德 实践 的议 题 。教 师 德 性 养 成 则是每 位 教 师如 何 做 好 立德 树 人 的现 实 功课 , 更是 良好 师德 师风 的基 石 。
(北 华 大 学 教 育 科 学 学 院 ,吉 林 吉 林 132013)
摘 要 :德性是人 追求卓越 的获得性 品质 ,在与外界 交互 中养成 。教 师德性是 以德 性为基础 的职业性 品 质 ,是 教 师根 据 教 育教 学 活动 要 求 所 形 成 的 获 得 性 内在 职 业 精 神 品 质 和 以 职 业 品德 状 态表 现 出 来 的 人 格 特 质。教 师德性养成应遵循建构论 的理路 ,身份 是教 师德 性养 成的起点 ,教 师 身份 不是先天赋 予而是后 天 自致 的 ,由此 决定身份认 同构成 了教 师职业生活的 内在框架 ,教 师德性 齐成是在 身份认 同框 架下进 行 自主 建构的
收 稿 日期 :2018-Ol-21 基 金 项 目 :吉林 省 教 育 厅 科 学研 究 项 目资 助 “高校 教 师 伦 理 的 制 度 困境 与 改 革 出路研 究 ”(JJKH20170083SK) 作者简介 :李清雁(1966一 ),女 ,辽宁锦 州人 ,北华大学教 育科 学学院副教授 ,教育 学博 士 ,主要从 事教 师伦理 、道德教 育 、女性教 育
诸 心 中 ,使 身 心 互 得其 益 ”。 “性 ”是 “人 之 阳光 , 性 善者 也 。”意 指人 性 与 人心 ,构 成 道 德 主 体 的 自 觉 与能 动 性 。 《中庸 》的 “尊 德 性 ”,首 次 将 “德 ” 与 “性 ”合 用 ,意为 君子 要 尊 奉 天赋 的善性 。德性 和 道德也 是不 可 分 离 的 ,德 性之 人 首 先 表 现 在对 道 德 的遵 从 。“道 ”在 金 文 里 的原 初 含 义 是 供 行 走 的路 ,后被 人用 来指 代合 理 的想法 与行 为 ,引 申 到 人 类 生 活 则 是 人 们 所 应 遵 循 的 规 范 和 原 则 ; “德 ”的原初 含义 是直 视行 走 ,后 被 引 申为人 的一 切 正直 行为 。 “德 性 ”可 以理 解 为得 道 之 人 ,由于 拥 有 了运行 于世 间 的道 而 形成 了对 他 人 的 “支 配 力 ”,是 影响他 人 的 内在 能 力 或意 向 ,有 德 就 成 了 对 人 的一种 美 称 ,从 而 获 得 了道 德 意 义 。如 果 人 们 都能 按照 道德 的规 定去做 ,就 能在 道德 品质 、道 德 境界 和人 与人关 系 调整 中达 到一种 状 态 。
第 2卷 第 1期 20l8年 3月
教 师 发 展 研 究
TEACHER DEVEL0PM ENT RESEARCH
DOI:10.19618/j.cnki.issn2096—319x.2018.01.010
V()1.2 No.1 M ar.20l8
论教 师德性 的本质及 养成
李 清雁
西方德 性 最 早 出 自于 苏 格 拉 底 ,他 讲 “德 性 就 是 知识 ”,将 德 性 与智 慧 相 等 同。苏 格 拉 底 所 说 的德 性并 不表 示 一 个 具 体 的德 目,而是 所 有 德 目的通 称 ,是一切 道德 行 为的本 质称 谓 ;柏拉 图则 将 德性 看作 “心 灵 的秩 序 ”,认 为德 性 是 与 人 的先 天 品 性 相 匹 配 的 品 质 ;亚 里 士 多 德 将 德 性 看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