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7课《静女》word教案语文备课大师【全免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从内容上划分: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诗、燕飨诗、怨刺诗、战争徭役诗、婚姻爱情诗(老师关键字词板书)
(二)?诗经?的艺术特点
1、赋比兴(表现手法)
2、?诗经?的句式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根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六、具体讲解(采用提问教法):
第|一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板书:见面前,约会的场景)
1、这一章主要描写什么?哪些字词交待地点人物?
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城墙上的角楼)
2、"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爱,通"薆〞,扬雄?方言?:"薆,谓薆蔽也.〞
(一)?诗经?的编纂者
孔子删诗说、||王者采诗说、周朝太师编定
(二)?诗经?的分类:
1、体例分类?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局部是民歌.②雅.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局部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局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教师讲解?诗经?的相关知识
学生笔记:?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互动:学生自由谈谈对?诗经?的了解
互动:学生朗读?静女?
教师总结
课外作业:背诵?静女? .预习?蒹葭?
二、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纠正、强调个别字词的读音.
姝(shū)俟(sì)见(xiàn)蜘蹰/躇(chíchú)娈(luán )贻(yí)
彤(tóng )管炜(wěi )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 )
第二课时
三、全班朗读(强调节奏、感情基调的把握)
四、老师范读.
五、全班再齐读一次,用3~5分钟背诵全诗.
选用教具挂图
投影仪


?静女?蕴含的感情,所表达的爱情共性.
?静女?的朗读技巧.


?诗经?的艺术特色.
?静女?人物艺术形象的把握.
教学回忆


审阅签名:
教 学 过 程
教学主要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诗经?概况
?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 ,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并沿用主义文学的源头.
"彤管〞作用如何?这一章表达"我〞对少女怎样的感情?
"我〞外表上是赞叹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
第三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顶真) .
这一章继续描写两人见面后的情景.
1、"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为何"我〞觉得它"美且异〞?
爱屋及乌,凸现单纯的爱恋之情.
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 )
共3页
科目
中职语文
第八单元十六?静女?
授课
日期
17年2月
课时
2
班级||
16级||所有班级||
授课方式
讲解法、举例法、激趣法、
启发法、提问法、设疑法
作业
题数
2
拟用
时间
80分钟
教学目的
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
少女天真活泼、淘气可爱的情态、"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
第二章: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顶真:前一句的结尾词语紧接着作为后一句的开头词语的那种首||尾相"顶〞的格式,又叫"连珠〞、"蝉联〞.
表达作用:结构严密、上下衔接、语势贯穿,音律优美(板书)
这一章描写男女恋人见面后的情景.
板书:"彤管〞"荑〞的双关作用.
总结:
1、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极富写实性;
2、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变化:"我〞从"搔首||踟蹰〞,焦虑异常到
"说怿女美〞,爱不释手;
3、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
观察学生反映(对导入是否产生兴趣):
3、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 "赋〞的表现手法和?静女?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 "赋〞的表现手法和?静女?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分析、再现艺术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