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六章第2节传感器的应用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度文库:普天下爱恋。
私人编辑请勿转载,仅用于学习交流
《传感器的应用》教学设计
【授课对象】高中二年一期学生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 第六章第2 节
【课时安排】1 课时(45 分钟)
一、教材分析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
知道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的技术意义;通过实验,了解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会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列举传感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地位与作用
《传感器的应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人教版选修3-2 第六章第2 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
“传感器的应用”是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的延伸与应用,是物理理论与联系生活的重要应用,也是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巩固。
“传感器的应用”非常贴近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究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建造物理学科素养。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层面
学生已经学习了电磁方面的相关理论,掌握了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并对生活中的现象有所观察与感悟。
2.能力层面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与探究能力,具有一定的物理学科素养,具有一定的好奇心,能独立思考并设计完成探究实验。
3.思维层面
对传感器的认识比较狭隘,了解不足,而此节内容综合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传感器应用的一般模式,难以分析传感器工作原理。
三、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了解传感器应用的一般模式;掌握力传感器的应用——电子秤、温度传感器的应用——电熨斗、温度传感器的应用——电饭锅、光传感器的应用——火灾报警器等常见传感器的特征和工作原理;能够综合已学知识、已有经验对传感器进行分析。
2.科学思维
能够基于物理学视角对传感器的本质属性、原理特征以及前景应用进行分析推理;能够基于经验事实设计实验、模型建构。
3.科学探究
能够基于观察与已有经验设计实验与制定方案,对传感器进行应用;提升对科学探究过程以及结果的评估、反思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
能够在分析、认识传感器的基础上对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应用与改造,培养社会责任感;
具有探索改造社会的内在动力;具有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①理解常见传感器的应用实例的工作原理;②能够利用传感器设计实验
2.教学难点:①掌握分析传感器工作原理的方法;②掌握分析传感器问题的思维方法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启发式讲授;谈话法;实验法;总结归纳法。
2.学法:自主学习法;主动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观察法。
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复习】
以提问的方式课前复习,巩固知识,开始架构知识体系,同时为新课引入做准备。
[设置问题]
1.什么是传感器?
2.热敏电阻和金属
热电阻的R-T特性曲
线?
3.光敏电阻光照与
电阻关系?(why)
回忆,思考,回答,
积极融入课堂。
巩固已有经验,温故
而知新。
而且新课属于应
用方面,需要一定的知识
铺垫,课前复习有利于更
好的理解新知、跟上节
奏。
同时复习旧知,了解
4.
霍尔元件的UU HH-I
关系?导体表面电势关系?传感器的定义,巩固对传感器的理解,更加有利于思考讨论、联系生活、思维发散。
创设情境,新课引入1.动作捕捉
利用动作捕捉图
片,提出问题,同时引
出动作捕捉的概念。
[提问]
你知道这是在做什
么吗?
[总结]
定义:动作捕捉就
是捕捉演员表演时的动
作,然后把这些动作同
步到电脑中的虚拟角色
上,使虚拟角色的动作
和真人毫无差别,以达
到逼真自然的效果。
观察思考,并积极发言。
由生活现象出发,吸
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
兴趣。
学生观察思考,通过
观察给出定义,有利于培
养科学思维,提升科学能
力。
2.导入新课
概述动作捕捉技术
的一些应用,从而引出
其所用的技术——传感
器,导入新课“传感器
的应用”。
[举例]
《泰坦尼克号》沉
船时的CG乘客人物;
《阿凡达》、《星球大战》
实拍场景。
[提问]
动作捕捉中一个重
要的工具是什么?
观察思考,并积极发言。
拓宽视野,增加对生
活的认识,有利于形成探
索生活的内在动力。
由生活实例导入新
课,。
有利于学生心理的
放松,同时激发学习兴
趣。
3.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3分
钟,并派一名代表谈论
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例。
[提问]
你知道还有哪些传
感器的应用的实例?
(从日常生活入手)
[提示]
可以根据输入量对
传感器进行分类,如输
入量分别为:温度、压
力、位移、速度、湿度、
光线、气体等非电量时,
则相应的传感器称为温
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称重传感器等。
联系生活,根据要求和
提示思考回答,小组讨
论,意见整合,代表发
言。
联系生活,对生活有
更全面的理解与思考。
小
组讨论,有利于培养小组
合作精神。
倾听他人,整
合意见,对问题有更多的
理解。
由传感器输出的信
号存在的实际缺陷出
发,思考解决方法,同
时简述传感器信号传输
的一般过程,得出传感
器应用的一般模式。
[提问]
传感器输出的电流
相当微弱,难以带动执
行机构去实现控制动
作;而且在远距离传送
的时候,它易受其他外
传感器应用
的
一般模式
同时放映拓展资料,知识拓展,深入思考。
界信号的干扰。
面对这两个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处理建议吗? [提问] 为什么是转换为电信号而不是其他物理信号?
[简述]
放映拓展资料并简要讲述。
[知识拓展] 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往往要求用微弱的信号去控制较大功率的负载。
例如,在自动控制机床上,要求的控制信号加以放大……可见放大电路的应用十分广泛,是电子设备中最普遍的一种基本单元。
——秦曾煌《电工学 下册:电子技术》 [总结]
传感器应用的一般模式
[回答] 微弱→放大;易受干扰→转换为其他电信号。
[回答]
电信号是指随着时间而变化的电压或电流,因此在数学描述上可将它表示为时间的函数,并可画出其波形。
由于非电的物理量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较容易地转换成电信号,而电信号又容易传送和控制,所以使其成为应用最广的信号。
问题引导,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更有利于知识的衔接。
从实际问题出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思考处理方法,锻炼科学思维,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
放映拓展资料,开拓视野,发掘兴趣,深度思考,也更有利于理解和知识的掌握。
【力传感器的应用:电子秤】
问题引入,联系生活进行思考,从而引出电子秤的工作原理。
[提问]
电子秤是将什么物理量转换为什么物理量?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讲授]
电子秤的工作原理 [提问]
电子秤的组成?敏感元件? [放映动画]
放映动画,动态显示电子秤的工作过程。
[回答]
电子秤将力学量转换电学量,继而转换成数字显示。
[回答]
电子秤由金属梁和应变片组成。
敏感元件为应变片。
启发式教学,问题引入,更容易引起兴趣;引导思考,联系生活,培养对 生活的观察能力,科学思维,分析能力。
利用动画,动态显示 ,更容易理解掌握知识。
【温度传感器的应用:电熨斗】
启发式问题引导,导入新知识点,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提问]
电熨斗的用途是什么?
它的温度可以无限升高吗(假设能量充足)?
[回答]
电熨斗的用途为熨烫衣服;它温度不能无限升高;它的工作特性为:达到设定的温度后
常见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由浅入深,继而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要求小组讨论3分钟,合作交流共同得出答案。
引导学生根据动画,观察并分析出电熨斗的工作原理,共同探讨总结出最终答案。
它有什么工作特性吗?
那么电熨斗为什么能够自动控制温度? [提问]
教材P58思考与讨论 问题。
[放映动画]
放映动画,动态显示电熨斗的工作过程。
[提示]
双金属片上层金属
的热膨胀系数大于下层金属。
[提问]
电熨斗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总结]
电熨斗的工作原理 不再升温,当温度降低时又会继续加热时又会继续加热,使它总与设定的温度相差不多。
[小组讨论]
思考问题,小组讨论3分钟。
[观察回答]
根据动态动画,观察现象,结合提示,进行思考并回答电熨斗的工作原理。
启发式教学,问题引入,并由浅入深进行提问,更利于思考与理解,建立科学的逻辑思维。
学生小组交流,共同完成任务,训练了合作交流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总结,既提升了观察能力,又训练了科学思维、归纳总结能力。
而且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巩固加深对本节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双金属片的其他应用】
讲授双金属片在日光灯启动器中的应用——教材P57实验内容,并通过动画演示其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
[讲授]
双金属片在日光灯启动器中的应用 [放映动画]
放映动画,动态显示日光灯启动器的工作过程。
观察思考,认真分析。
拓宽视野,引申知识,巩固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探究
兴趣。
【温度传感器的应用:电饭锅】
讲授电饭锅的敏感元件感温铁氧体的工作特性,并根据此以及结构图,要求学生按照小组自主探究,完成问题研究,自主探究作业。
[讲授]
感温铁氧体的工作特性以及电饭锅的部分局部结构图。
[课后作业]
教材P59思考与讨论题目+电饭锅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要求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小组作业]
小组分工合作,自主探究,观察生活,查找资料,结合本节课所学,思考并得出答案。
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交流能力,同时可以拓宽视野,联系生活,更好的理解巩固新知识。
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增强物理学科素养。
【光传感器的应用:火灾警报器】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散思维。
讲述火灾警报器的工作原理。
并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利用所
[提问]
光传感器是什么? 你知道光传感器有哪些应用吗? [举例]
条形码扫描笔中的光电传感器及其工作原
根据已有经验,积极发言。
问题导入,联系生活,并不通过了应用的举例开拓视野,激发学生兴趣。
给装置,思考与讨论,设计出摄影用的曝光灯电路(教材P59实验)。
理 ;光电传感器在点钞机中计数作用。
[讲授]
火灾警报器的工作
原理
[提问] 利用所给装置设计
出曝光灯电路。
[设计实验]
小组讨论2分钟,利用所给装置设计出曝光灯电路。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巩固应用已学知识,增强合作交流能力,提升科学思维与能力。
【巩固练习,归纳总结】
利用题目,巩固练习,并总结归纳如何分析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练习题]
提问,并讲授练习。
[归纳总结]
根据做题思路,归纳总结分析传感器工作原理的方法。
思考并练习
通过练习题,综合巩固已学知识,学以致用。
同时根据归纳总结,掌握分析传感器工作原理的方法。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传感器的应用”是一节综合性非常强的课,需要学生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应用能力。
课前复习以及启发式问题引导,更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新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本节课教学思路,以启发性教学为主导,注重于理论联系实际生活,除了物理观念的培养之后,还目的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理论推导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也即增强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同时,通过鼓励学生观察生活、联系生活,更有利于知识的接纳,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课程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开拓视野,发散思维,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培养思考创新能力,提高思维活力。
但是本节课的设置也具有明显的缺陷。
由于设备的限制以及安全和时间的考虑,并没有设置实际动手操作实验,而是以讲授、动态动画代替。
这种替代并不有利于“在做中学”,不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也不太利于趣味性课堂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