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 ! 掌! : ! !
中英语教 中在 问及 决略 学语法学存 的题 解策
贵州省正安县 第三 中学 吴 玲
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有 : 语法格式化 , 重讲轻练 ; 忽视语法对语言学习的积 极作用 , 过分淡化 ; 法和词法分裂 , 句 不能有益互 补, 语法规则与具体运用 、 习惯用法割裂, 等等。
高 , 却缺 乏发展 的后 劲 , 但 其原 因就 是语 言基 础 知识不牢 固 , 没有 准确 、 效 、 有 得体 地运用语 言 的 能力。 ( ) 三 句法和词法分裂 , 不能有益互补 ; 语法规 则 与具体运用 、 习惯用 法割裂 。 目前 , 中学英语 语法教学 巾, 在 部分教师仍然 沿袭着传统 的模式 ,把句法教学和 词法教学割裂 歼来 , 单纯地满足于对 规则 的讲授 , 要求学生进行 简单 、 枯燥 的记忆工作 , 这种将语法规则与具体语 境 运用 、 习惯用法割裂 , 在很大程度上增加 了学生 学 习的负担 和困难 ,造成 了学 习资 源 的极 大浪 费。 先有语言 , 后有语法。语法学 习和掌握要在
抽象 、 笼统 , 而缺乏实践意义。例如 , 在讲述名词 、 动洞、 副同等 的时候 , 仅仅涉及它们 的特征 、 分类 、 功能 、 位置等 , 那些在实际 中要求能熟练掌握 和运 用的东西 , 那些更细微 、 更具体的习惯用法则很少 涉及 。如果 , 让学生一谈到学英语 , 他就拿起语法 书、 语法练习的话 , 他们就一定是被误导了 ,舍 那 “ 本求末” 了。 二、 语法教学 中教师应该 采取的策略 教师在双边 活动中扮 演着“ 主导 ” 的角色 , 教 帅教学理念对学生学习能力 、水平高低有着重要 的影响。 针对上述在语法教学 中出现的问题 , 应勇 敢面对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 ) 一 敢于突破 , 积极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教学创新并不是完全放弃先前的教学方式方 法。新课程改革 的观点是教 师要在完成教学内容 的过程巾, 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格 、 兴趣 、 能力 、 特 长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有针对性地创设语言学习 的环境 , 引导学生对语法知识进行感知 、 体验 、 运 用、 总结归纳 , 在有意义的活动 中感受 、 观察 和分 析规则的作用 , 并逐步掌握这些规则。 语法教学的 最终 目的是学生能够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在适当的 场合上用恰如其 分的语言进行交流 ,并可以对不 同的言语行为作 出适 当的反应 。 因此 , 学生语法能 力的高低 、 优劣只有在实际运 用中才能被发现到。
多事实 已经证 明 , 言能力和水平 的高低最终 取 语 决于学习者语言基础 知识 的多寡 。张 三出 口“ 成 章” 李 四脱 口“ , 成脏 ”这 是有理论 和现实 的依 据 ,
的 。有 些 学 校 的 学 生 的 口语 能 力有 了 较 明 显 的提
、
掌握语法知识是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先决
学 料 持 研
j三 三 一 二二 ≤ ≯ ≥
!
有效 的环境 巾进行。 生手 r的语法参考书 , 学 『 1 教师 的讲解 , 只不过是起 着一个“ 拉架子 ” 的作用而 已。 言交际能 力。单纯的浯法知识讲 、 , 缘 一是会计学 生感 到枯燥无味 ,不愿意学 习; 二是会 }教 师本 卜
这 些 问 题 的 存 在 , 重 制 约 了英 语 教 学 的发 严
实际上不等于语言运用 能力 的高低。语言学 习不
仅仅是能够背得好多语法规则 。 ( ) 视语 法对语言 学习的积极作用 , 二 忽 过分
淡化 。
展和提高 ,极大地挫 伤了学生 的学 习积极 性 , 教 师要 勇敢地 面对 , 分析 问题 , 用 以下策略 来解 运 决这些问题 。 更新 观念 , 积极抓好教学创新 ; 革新 教法 , 重视研究学法 ; 大力 提倡语言实践 , 练 ” 以“ 为主 ,促进学生掌握 和运用 语法知识 的能力 ; 努 力创设语言学习情 景, 丰富学生英语 国家的文化
条 件
( ) 一 语法格式化 , 重讲轻练 。
所谓“ 格式化”是指教师在语法教学 中, 固 , 用 定的模式和方法 讲解 一些 固定的语 法知识 , 有意 或无 意地让学生形成 了一些 “ 定势思维 ”从 而缺 , 乏变通的能力和技巧 ,制约 了语言能力 的发展。
在语言环境发生变化 的时候 , 学生就会 自然 地产 生“ 排斥” 反应 , 或认为这不对 、 那不对 。 还有 一个错 误的观点 : 学好语法就等 于学好 了英语 在这种错误观点 的影响下 ,有些教师和
背景知识。
这种观点在 于片面、错误地理解新课改 的理 念。 我们的外语教学理念 , 变来变去 , 应该 “ 万变不 离其宗 ”那 就是 : , 以语言学 习和语 言运用 能力 的
英语语 法就是 运用 英语 语言 达到交 流 目的 的一般规则 , 要符合 大多数人 的语言 习惯 , 以, 所 掌握语言知识本身不是 目的 , 在熟练掌握语 言知 识的基础上 , 通过技 能来运 用语言达成交 际的 目
一
实践表明 , 如果把语法知识作为一个单纯 、 孤 立的“ 来把握 , 点” 学生往往会感 到“ ” 点 多而繁 , 乃 至失去兴趣 。其结果就是 : 流时没有语言的逻 交 辑性 和准确性。听不懂 , 说不清 , 道不 明。
一
效监控和引 导。其实 , 或不好 , 好 有效无 效 , 完全 可以借鉴我们 的学 习习惯和方法 。这是 因为 , 很
的才 是最 终 目的
近年来 , 淡 化语法教学 , 在“ 强化听说训练” 的
影响下 , 许多教师和学生 忽视 了语法 的学 习和掌 握, 更有甚者 , 否定 “ 记忆 ” 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地 位 ,考什么就学什么” “ ,急于求 成而适得其反 , 费
时 又 误工 。
培养为渠道 ,培养和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质 。在外 语学 习的环 境中 ,过分地淡化语 法有害而 无益 。 节课 ,5 4 分钟 , 热热 闹闹 的教学活 动开展 之后 , 学生又能认识 多少 、 了解多少 、 熟悉 多少 、 至运 乃 用多少呢?这样 的学习方式显然不适应我们 的习 惯和国情 。有些教师认为 ,只要在课堂上设置各 种各样 的任务和活动 ,给学生提供 了足够的语言 训练机会 ,学生就能在参与活动和完成任务 的过 程中 自然而然地 “ 学会 ” 言。这个问题很值得思 语 考: 活动中 的语言输入足量 、 效吗?任务和活动 有 是有效地服务 于学 生的学 习和实践 的需要 了吗? 语言输 出的效 能达 到教学 目标 了吗?有没有 “ 事 倍 功半” 事半 功倍 ” 所 以 , 言学习是 一个动 或“ ? 语 态的过程 , 不决定 于活动的多少而 在于指导 的有
中英语教 中在 问及 决略 学语法学存 的题 解策
贵州省正安县 第三 中学 吴 玲
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有 : 语法格式化 , 重讲轻练 ; 忽视语法对语言学习的积 极作用 , 过分淡化 ; 法和词法分裂 , 句 不能有益互 补, 语法规则与具体运用 、 习惯用法割裂, 等等。
高 , 却缺 乏发展 的后 劲 , 但 其原 因就 是语 言基 础 知识不牢 固 , 没有 准确 、 效 、 有 得体 地运用语 言 的 能力。 ( ) 三 句法和词法分裂 , 不能有益互补 ; 语法规 则 与具体运用 、 习惯用 法割裂 。 目前 , 中学英语 语法教学 巾, 在 部分教师仍然 沿袭着传统 的模式 ,把句法教学和 词法教学割裂 歼来 , 单纯地满足于对 规则 的讲授 , 要求学生进行 简单 、 枯燥 的记忆工作 , 这种将语法规则与具体语 境 运用 、 习惯用法割裂 , 在很大程度上增加 了学生 学 习的负担 和困难 ,造成 了学 习资 源 的极 大浪 费。 先有语言 , 后有语法。语法学 习和掌握要在
抽象 、 笼统 , 而缺乏实践意义。例如 , 在讲述名词 、 动洞、 副同等 的时候 , 仅仅涉及它们 的特征 、 分类 、 功能 、 位置等 , 那些在实际 中要求能熟练掌握 和运 用的东西 , 那些更细微 、 更具体的习惯用法则很少 涉及 。如果 , 让学生一谈到学英语 , 他就拿起语法 书、 语法练习的话 , 他们就一定是被误导了 ,舍 那 “ 本求末” 了。 二、 语法教学 中教师应该 采取的策略 教师在双边 活动中扮 演着“ 主导 ” 的角色 , 教 帅教学理念对学生学习能力 、水平高低有着重要 的影响。 针对上述在语法教学 中出现的问题 , 应勇 敢面对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 ) 一 敢于突破 , 积极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教学创新并不是完全放弃先前的教学方式方 法。新课程改革 的观点是教 师要在完成教学内容 的过程巾, 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格 、 兴趣 、 能力 、 特 长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有针对性地创设语言学习 的环境 , 引导学生对语法知识进行感知 、 体验 、 运 用、 总结归纳 , 在有意义的活动 中感受 、 观察 和分 析规则的作用 , 并逐步掌握这些规则。 语法教学的 最终 目的是学生能够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在适当的 场合上用恰如其 分的语言进行交流 ,并可以对不 同的言语行为作 出适 当的反应 。 因此 , 学生语法能 力的高低 、 优劣只有在实际运 用中才能被发现到。
多事实 已经证 明 , 言能力和水平 的高低最终 取 语 决于学习者语言基础 知识 的多寡 。张 三出 口“ 成 章” 李 四脱 口“ , 成脏 ”这 是有理论 和现实 的依 据 ,
的 。有 些 学 校 的 学 生 的 口语 能 力有 了 较 明 显 的提
、
掌握语法知识是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先决
学 料 持 研
j三 三 一 二二 ≤ ≯ ≥
!
有效 的环境 巾进行。 生手 r的语法参考书 , 学 『 1 教师 的讲解 , 只不过是起 着一个“ 拉架子 ” 的作用而 已。 言交际能 力。单纯的浯法知识讲 、 , 缘 一是会计学 生感 到枯燥无味 ,不愿意学 习; 二是会 }教 师本 卜
这 些 问 题 的 存 在 , 重 制 约 了英 语 教 学 的发 严
实际上不等于语言运用 能力 的高低。语言学 习不
仅仅是能够背得好多语法规则 。 ( ) 视语 法对语言 学习的积极作用 , 二 忽 过分
淡化 。
展和提高 ,极大地挫 伤了学生 的学 习积极 性 , 教 师要 勇敢地 面对 , 分析 问题 , 用 以下策略 来解 运 决这些问题 。 更新 观念 , 积极抓好教学创新 ; 革新 教法 , 重视研究学法 ; 大力 提倡语言实践 , 练 ” 以“ 为主 ,促进学生掌握 和运用 语法知识 的能力 ; 努 力创设语言学习情 景, 丰富学生英语 国家的文化
条 件
( ) 一 语法格式化 , 重讲轻练 。
所谓“ 格式化”是指教师在语法教学 中, 固 , 用 定的模式和方法 讲解 一些 固定的语 法知识 , 有意 或无 意地让学生形成 了一些 “ 定势思维 ”从 而缺 , 乏变通的能力和技巧 ,制约 了语言能力 的发展。
在语言环境发生变化 的时候 , 学生就会 自然 地产 生“ 排斥” 反应 , 或认为这不对 、 那不对 。 还有 一个错 误的观点 : 学好语法就等 于学好 了英语 在这种错误观点 的影响下 ,有些教师和
背景知识。
这种观点在 于片面、错误地理解新课改 的理 念。 我们的外语教学理念 , 变来变去 , 应该 “ 万变不 离其宗 ”那 就是 : , 以语言学 习和语 言运用 能力 的
英语语 法就是 运用 英语 语言 达到交 流 目的 的一般规则 , 要符合 大多数人 的语言 习惯 , 以, 所 掌握语言知识本身不是 目的 , 在熟练掌握语 言知 识的基础上 , 通过技 能来运 用语言达成交 际的 目
一
实践表明 , 如果把语法知识作为一个单纯 、 孤 立的“ 来把握 , 点” 学生往往会感 到“ ” 点 多而繁 , 乃 至失去兴趣 。其结果就是 : 流时没有语言的逻 交 辑性 和准确性。听不懂 , 说不清 , 道不 明。
一
效监控和引 导。其实 , 或不好 , 好 有效无 效 , 完全 可以借鉴我们 的学 习习惯和方法 。这是 因为 , 很
的才 是最 终 目的
近年来 , 淡 化语法教学 , 在“ 强化听说训练” 的
影响下 , 许多教师和学生 忽视 了语法 的学 习和掌 握, 更有甚者 , 否定 “ 记忆 ” 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地 位 ,考什么就学什么” “ ,急于求 成而适得其反 , 费
时 又 误工 。
培养为渠道 ,培养和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质 。在外 语学 习的环 境中 ,过分地淡化语 法有害而 无益 。 节课 ,5 4 分钟 , 热热 闹闹 的教学活 动开展 之后 , 学生又能认识 多少 、 了解多少 、 熟悉 多少 、 至运 乃 用多少呢?这样 的学习方式显然不适应我们 的习 惯和国情 。有些教师认为 ,只要在课堂上设置各 种各样 的任务和活动 ,给学生提供 了足够的语言 训练机会 ,学生就能在参与活动和完成任务 的过 程中 自然而然地 “ 学会 ” 言。这个问题很值得思 语 考: 活动中 的语言输入足量 、 效吗?任务和活动 有 是有效地服务 于学 生的学 习和实践 的需要 了吗? 语言输 出的效 能达 到教学 目标 了吗?有没有 “ 事 倍 功半” 事半 功倍 ” 所 以 , 言学习是 一个动 或“ ? 语 态的过程 , 不决定 于活动的多少而 在于指导 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