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3.2.2氨 同步练习(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氮的循环
第2课时氨
基础过关
1.下列气体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A. H2 B. Cl2 C. NH3 D. NO2
2.下列气体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的是()
A. O2
B. N2
C. CO2
D. NH3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4.实验室为了制取干燥的氨气,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
A. NH4Cl和H2SO4(浓)混合加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B. N2 + H2→ NH3,用烧碱干燥
C. 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 向浓氨水中加入生石灰,气体用浓硫酸干燥
5.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
6.在下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 ,将滴管中的液体b 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 ,烧杯中的液体b 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
则a 和b 分别是( )
7.某溶液中可能含有Cl -、24SO -、23CO -、NH +
4、Fe 3+、Fe 2+、Al 3+、Na +。
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部分试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溶液中c(Fe 3+)=0.2 mol•L -1
B. 溶液中至少有4种离子存在,其中Cl -一定存在,且c(Cl -)≥0.2 mol·L -1
C. 24SO -、NH +4、Na +一定存在,23CO -
一定不存在 D. 要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Fe 2+,其操作为: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氯水,无现象,再加KSCN 溶液,溶液成血红色,则含有Fe 2+
8.把500mL NH 4HCO 3和Na 2CO 3的混合溶液分成五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 氢氧化钠的溶液加热,恰好使NH +
4完全转化为NH 3逸出,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HCl 的盐酸恰好反应完全,则该混合溶液中c (Na +)为( )
A. (2b -a )mol/L
B. (10b -5a )mol/L
C. (
)mol/L D. ( ) mol/L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用氯化铵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混合制取氨气
B .雷雨天气时空气中能生成少量的氮氧化物
C .铵盐易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受热不易分解
D .O 2、NO 、NO 2都能用浓硫酸干燥,且通常情况下能共存
10.绿色化学提倡化工生产应提高原子利用率。
原子利用率表示目标产物的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比。
在下列用氨气氮肥的制备反应中,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
A .NH 3+NaCl+H 2O+CO 2=NaHCO 3+NH 4Cl
B.2NH3+CO2=2H2O+CO(NH2)2
C.8NH3+3Cl2=N2+6NH4Cl
D.NH3+HCl=NH4Cl
11.下列关于氨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氨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也可用碱石灰干燥
B.用图装置吸收NH3可防止倒吸
C.氨水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
D.氨气可以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依此可检验氨气
12.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能力提升
13. 某工厂用CaSO4、NH3、CO2制备(NH4)2SO4,其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铵在农业生产中的用途是(一种即可)____________,写出利用该流程制备的化学方程式;
(2)a和b分别是__________(填序号) ;
A.足量CO2、适量NH3 B.足量NH3、适量CO2
C.适量CO2、足量NH3 D.适量NH3、足量CO2
(3)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
(4)提纯滤液以获得(NH4)2SO4晶体,必要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
(5)上述生成流程中,有关NH3的作用及说明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CO 的浓度促进反应发生
A.提供制备所需的氮元素B.增大2
3
C.作反应的催化剂D.生产1mol(NH4)2SO4,至少消耗2mol NH3
14.氨是合成硝酸、铵盐和氮肥的基本原料,氮的氧化物是大气的污染物,请问:
(1)氨的水溶液显弱碱性,其原因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0.1 mol•L-1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溶液的pH (填“增大”或“减小”);若加入少量的明矾,溶液中的NH4+的浓度(填“增大”或“减小”)
(2)硝酸铵加热分解可得到N2O和H2O,250℃时,硝酸铵在密闭容器中分解达到平衡,
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平衡常数表达式为;若有
1mol硝酸铵完全分解,转移的电子数为mol;
(3)NO x能形成酸雨,写出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 。
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NO x的排放。
当尾气中空气不足时,NO x
在催化转化器中被还原成N2排出。
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
15.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1)NH3的电子式为;
(2)实验室中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的气体可以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来检验,将产物溶于水,溶液呈酸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原因;
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欲快速制取氨气,可将浓氨水滴入固体氢氧化钠中,其装置如图,请结合化学用语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解释:;
(4)将SO2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未见有沉淀生成,继续通入NH3,则出现白色沉淀,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若将SO2气体通入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也产生白色沉淀,用离子方程式加以说明;(5)氨和肼(N2H4)是氮的两种常见化合物,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
肼——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电池,该电池放电时,负极的反应式;(6)氮氧化物的排放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利用氧化法除去烟气中的氮氧化物。
首先向氮氧化物中补充氧气,然后将混合气体通入石灰乳中,使之转化为硝酸钙。
已知某氮氧化物由NO和NO2组成,且n(NO):n(NO2)=1:3.写出氧化吸收法除去氮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16.(1)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氨水成碱性的原因_________
(2)实验室制备氨气,下列方法中可以选用的是____________;
①固态氯化铵加热分解②浓氨水中加入固体氢氧化钠
③加热浓氨水④固态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加热
(3)管道工人曾经用浓氨水检验氯气是否漏气。
在有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能发生反应
2NH3+3Cl2=6HCl+N2。
反应中如果有1.7克氨气被氧化,则被还原的氯气体积为_______L(标
准状况下)。
如果氯气管道漏气,用该方法检验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工业上常用氨氧化法生产硝酸,其过程包括氨的催化氧化(催化剂为铂铑合金丝网)、一氧化氮的氧化和水吸收二氧化氮生成硝酸。
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将铂铑合金做成薄丝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过关
1.【答案】A
【解析】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对气体要求:不溶于水,且不能与水反应;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此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且不与氧气反应,A、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氢气不溶于水,故正确;B、Cl2的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排饱和氯化钠溶液,收集氯气,故错误;C、NH3的密度小于空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但NH3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错误;D、NO2的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O2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错误。
2.【答案】D
【解析】A.氧气为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对呼吸道无刺激作用,故A 不选;B.氮气为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对呼吸道无刺激作用,故B不选;C.二氧化碳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是人体呼出的主要气体之一,对呼吸道无刺激作用,故C不选;D.氨气为无色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故D选;故选D。
3.【答案】A
【解析】A、氨气易液化,利用液氨的气化,从外界吸收热量,常用作制冷剂,故正确;B、用作氮肥,是因为含有氮元素,与是否分解无关,故错误;C、利用SiO2与HF的反应,雕刻玻璃,与作光导纤维无关,故错误;D、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利用的是SO2的还原性,不是漂白性,故错误。
4.【答案】C
【解析】A.NH4Cl和H2SO4(浓)混合加热得不到大量氨气,不能用来实验室制备,故A 错误;B.反应需高温、高压、催化剂等反应条件,而且此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得不到纯净的氨气,故B错误;C.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反应生成氨气,氨气是碱性气体可以用碱石灰干燥,故C正确;D.向浓氨水中加入生石灰,氧化钙溶解放热,挥发出氨气,氨气是碱性气体和五氧化二磷反应,不能用P2O5干燥,故D错误;故选C。
5.【答案】A
【解析】A、发生3NO2+H2O=2HNO3+NO,水不会充满试管,溶液的体积占试管的体积的2/3,故说法错误;B、SO2是酸性氧化物,其水溶液使紫色石蕊变红,故说法正确;C、发
生Al3++3NH3·H2O=Al(OH)3↓+3 NH+4,有白色沉淀产生,故说法正确;D、Cl2+H2O
HCl+HClO,HCl+AgNO3=AgCl↓+HNO3,故说法正确。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喷泉实验原理:气体a在液体b中溶解度很大,烧瓶中气体溶于少量液体b中导致烧瓶中气压急剧下降,烧杯中的液体b被大气压入烧瓶,形成喷泉。
D项中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D正确。
ABC三个选项中的气体在所对应的液体中的溶解度都不如氨气那么大。
A中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体积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一,A错;常温下,1升水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不到1升,B错;C中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所以C错。
7.【答案】B
【解析】向100ml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得到0.02mol气体,该气体为氨气,则原溶液中一定存在0.02mol NH+4;生成的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得到的1.6g固体为氧化铁,可计算氧化铁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则原溶液中含有0.02mol铁元素,不确定为Fe3+
CO ;滤液焰色反应为黄色,则溶液中存在钠离子,由于加入了或Fe2+,原溶液中一定无2
3
氢氧化钠溶液,无法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钠离子;滤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无现象,则原溶液中一定没有Al3+;
滤液加入足量BaCl2和稀盐酸,生成4.66g不溶于盐酸的固体为硫酸钡,可计算硫酸钡的物质的量为0.02mol,则原溶液中含有0.02mol硫酸根离子;可根据电荷守恒进一步确定是否存在氯离子。
A项错误,不确定原溶液中是Fe3+还是Fe2+;B项正确,根据该流程,已确定的阳离子所带正电荷至少为:0.02mol+2×0.02mol=0.06mol,已确定的阴离子所带负电荷为:2 × 0.02mol = 0.04mol,根据电荷守恒,原溶液中一定存在氯离子且至少为0.02mol;C项错误,根据上述分析,Na+不一定存在;D项错误,检验亚铁离子时,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KSCN溶
液,此时溶液现象必须是无色,然后再加入适量氯水,溶液呈红色,则含有Fe2+,先加氯水不合适。
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离子共存问题,注意掌握常见离子的性质及检验方法,B 项为难点、易错点,注意根据电荷守恒(溶液呈电中性)判断氯离子存在。
8.【答案】B
【解析】由题意,涉及的反应为:2NaOH+NH4HCO3=Na 2CO3+NH3↑+H2O,HCl+NH4HCO3= NH4Cl+H2O+CO2↑,2HCl+Na 2CO3= 2NaCl+H2O+CO2↑,
n(NH4HCO3)=n(NaOH)= a mol,所以与NH4HCO3反应的HCl为a mol,因此与Na 2CO3反应的HCl为(b−a)mol,所以c(Na+)=(b−a)mol÷0.1L=(10b-5a)mol∙L-1,A、C、D项错误,符合题意的选项为B。
该题属于中等难度的题目,关键是根据反应的方程式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借助于守恒法计算即可。
9.【答案】B
【解析】A、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制取氨气,A错误;B、雷雨天时,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氮元素由游离态转变为化合态,B 正确;C、铵盐受热易分解,不稳定,C错误;D、NO与O2反应而不能共存,D错误,答案选B。
10.【答案】D
【解析】原子利用率最高是化合反应,故选项D正确。
11.【答案】B
【解析】A、浓硫酸具有酸性与氨气反应生成铵盐,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A错误;
B、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用该装置吸收氨气,氨气与水不能直接接触,可以防止倒吸,B 正确;
C、氨气本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属于电解质,C错误;
D、氨气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错误;答案选B。
12.【答案】A
【解析】A.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物的方法制取NH3,故A正确;B.NH3能够与浓硫酸反应生成(NH4)2SO4,故B错误;C.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时应该左物右码,故C错误;D.石油的分馏时温度计应该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故D错误;故选A。
能力提升
13. 【答案】(1)化肥;CaSO4+2NH3+CO2+H2O=CaCO3↓+(NH4)2SO4
(2)B;(3)CO2、NH3;
(4)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5)ABD;
【解析】(1)硫酸铵中含有氮元素,在农业上可做化学肥料;在如图流程中,物质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CO2+2HN3+CaSO4+H2O═CaCO3↓+(NH4)2SO4.故填:氮肥;
CO2+2HN3+CaSO4+H2O═CaCO3↓+(NH4)2SO4;
(2)向硫酸钙浊液中通入足量的氨气,使溶液成碱性,再通人适量的二氧化碳利于反应的进行;故填:B;
(3)二氧化碳、氨气参与了化学反应,也是生成物,所以二氧化碳可以循环使用,故填:CO2、NH3;
(4)使硫酸铵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先加热制成饱和溶液,再降温冷却,结晶析出,过滤.故填: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CO (5)A.氨气能提供制备所需的氮元素,正确;B.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呈碱性,增大2
3的浓度促进反应发生,正确;C.氨气不是作反应的催化剂,错误;D.根据CaSO4+2NH3+ H2O+CO2=CaCO3↓+(NH4)2SO4,生产1mol(NH4)2SO4,至少消耗2mol NH3,正确;故填:ABD。
14.【答案】
(1)NH3·H2O NH+4+OH-;减小;增大
(2)NH4NO3N2O↑+2H2O↑;K=c(N2O)c(H2O)2;4
(3)3NO2+H2O=2HNO3+NO;2CO+2NO N2+2CO2
【解析】(1)一水合氨为弱碱,在水溶液中存在部分电离,电离出氢氧根离子使溶液显碱性,方程式为:NH 3•H2O NH+4+OH-,向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铵根浓度增大,平衡左移,即氢氧根浓度减小,pH值降低,加入少量明矾,明矾电离出的铝离子结合氢氧根生成氢氧化铝,促进氨水的电离,铵根浓度增大,故答案为:NH 3•H2O NH+4+OH-;减小;增大;
(2)硝酸铵分解生成N2O和H2O,达到平衡,说明为可逆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H4NO3N2O+2H2O,250℃时,水为气体状态,故平衡常数K=c(N2O)×c2(H2O),NH4NO3中NH+4的N元素化合价为-3价,NO3-中的N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反应后N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发生归中反应,N元素由-3价升高为+1价,此反应中每分解1mol硝酸铵,转
移电子数为4mol,故答案为:NH4NO3N2O+2H2O;K=c(N2O)×c2(H2O);4;
(3)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在催化剂条件下,一氧化碳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氮被还原生成氮气,所以其反应方程式为:2NO+2CO
2CO2+N2,故答案为:3NO2+H2O=2HNO3+NO;2NO+2CO2CO2+N2。
15.【答案】(1)
(2)2NH4Cl +Ca(OH)2CaCl2+2NH3↑+2H2O
NH+4+H2O NH3·H2O +H+
c(Cl-)>c(NH+4)>c(H+)>c(OH-)
(3)NH3+H2O NH3·H2O NH+4+OH-
NaOH溶于水发生电离,使c(OH-)增大,平衡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NH3逸出(4)2NH3+SO2+H2O+Ba2+=BaSO3↓+2 NH+4(答案合理即给分)
3SO2+2H2O+2 NO-3+3Ba2+=3BaSO4↓+2NO↑+4H+(答案合理即给分)
(5)N2H4-4e-+ 4OH- =N2+4H2O
(6)3O2 + 2NO + 6NO2 + 4Ca(OH)2===4Ca(NO3)2 + 4H2O
【解析】(1)氨气分子中氮原子和每个H原子之间都存在一对共用电子对,且N原子还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氨气电子式为;(2)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制取氨气,
反应方程式为2NH4Cl +Ca(OH)2CaCl2+2NH3↑+2H2O;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氯化铵溶于水后铵根离子发生水解生成一水合氨和氢离子,溶液显酸性,水解离子方程式为:NH+4+H2O NH3·H2O+H+;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为:c(Cl-)>c(NH4+)>c(H+)>c(OH-)。
(3)氨气溶于水后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离子方程式为:NH3+H2O NH3·H2O NH+4+OH- ,NaOH溶于水发生电离,使c(OH-)增大,平衡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NH3逸出。
(4)二氧化硫和氯化钡不反应,氨气和二氧化硫、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铵,亚硫酸铵和氯化钡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H3+SO2+H2O+Ba2+=BaSO3↓+2 NH+4;二氧化硫和酸化的硝酸钡溶液反应,是被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再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离子方程式为:3SO2+2H2O+2 NO-3+3Ba2+=3BaSO4↓+2NO↑+4H+。
(5)燃料电池中,负极上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2H4-4e-+ 4OH-=N2+4H2O。
(6)NO、二氧化氮和氧气、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硝酸钙和水,反应方程式为3O2 + 2NO + 6NO2 +
4Ca(OH)2===4Ca(NO3)2 + 4H2O。
16.【答案】(1)NH3·H2O NH+4+OH- (2)②③④(3)3. 36L产生白色的烟
4NO+6H2O ②增大反应接触面积
(4)①4NH3+5O催化剂
△
【解析】(1)氨水中含有一水合氨,一水合氨部分电离生成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H3·H2O NH+4+OH-,所以氨水显碱性;
(2)①氯化铵受热分解成氨气和氯化氢,但氨气和氯化氢一冷却马上又可以化合成氯化铵,这个方案很难制氨气,A错误;②NH3+H2O NH3•H2O NH+4+OH-,氢氧化钠溶于
水放热,同时电离生成氢氧根离子,依据平衡移动理论可知,放热、碱性环境下有利于氨气的逸出,可以制取氨气,②正确;③氨水中存在平衡关系:NH3+H2O NH3•H2O NH+4 +OH-,加热浓氨水,氨气溶解度降低,从溶液中逸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可以制取氨气,③正确;④熟石灰和氯化铵混合后加热可以制取氨气,④正确,答案选②③④;(3)依据方程式2NH3+3Cl2=6HCl+N2,可知2mol氨气被氧化,有3mol氯气被还原,则:如果有1.7克氨气,物质的量为1.7g÷17g/mol=0.1mol,则被氧化的氯气物质的量为0.15mol,标况下体积为:0.15mol×22.4L/mol=3.36L;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白色固体,所以如果氨气氯气泄漏会产生大量白烟;
4NO+6H2O。
氨催化氧化(4)氨气催化氧化生成NO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NH3+5O催化剂
△
的催化剂是将铂铑合金做成薄丝网,这样能增大单位质量的催化剂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