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件 模板九 源远流长的传统风俗 学习单元二 人生礼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模板九 源远流长的传统风俗
目录
学习单元一 节日风俗 学习单元二 人生礼俗
学习单元二 人生礼俗
学习目标
学习了解中国完整的生命礼仪风俗。 深入理解不同人生阶段风俗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精神。 辩证思考生活风俗在现实生活的延伸和发展变化。
一、 中国的生活风俗
学习单元二 人生礼俗
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文化极其发达的民族,拥有从出生礼、成年礼、婚礼到葬礼的完整的生命礼仪 体系。这种生命礼仪是贯穿人的整个生命过程的。它从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开始,至生命的逝去而结束, 中间经过了成长、成年、婚姻等环节。生命礼仪是生命历程中柔软的节点,它承接了上一段生命历程, 又开启了新的生命前景。华夏生命礼仪饱含了华夏人文特色,有“冠”与“笄”的成年礼,有宁静优美 的婚礼,有庄重安详的葬礼,出生礼也是别具特色。
做寿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寿诞礼仪还不甚完备,但是这类仪式已经 比较盛行。至汉代,尊老敬老成为流行的社会风尚,做寿被看作是孝顺的一个表现形式,因而做寿仪式 也是办得越风光体面越好。到了南北朝时期,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做寿礼仪。唐宋时期,则 是做寿礼俗发展的高峰阶段。据史料记载,唐玄宗曾将自己的生日称作“圣寿节”,开了中国皇帝庆寿 的先河,民间的做寿风气则更为盛行。做寿的礼仪在各地都有不同特色,一般来说,男子办虚岁,女子 办实岁,整岁生日要比其他年份办得更为隆重。生日当天,会设置寿堂、摆好寿烛、挂上寿幛,张灯结 彩等待仪式开始。寿堂的布置一般是在正厅墙壁的中间悬挂南极仙翁(为男性做寿)或瑶池王母(为女 性做寿)或其他象征高寿的画轴,寿堂中央设置礼桌,桌上摆上寿桃、寿糕、水果等物。做寿当天,寿 星端坐于寿堂中间,接受亲友宾客的祝福和晚辈的叩拜,称为“献寿”,通常平辈只是作揖,晚辈则需 叩头。献寿仪式结束以后,主人家摆开寿筵,大家依次入席,品尝寿桃、长寿面等食物,富贵之家还会 请来戏班表演,总之越热闹越好。寿桃、长寿面、寿筵等是寿礼中必不可少的主要元素。
二、 中国的人生礼俗
学习单元二 人生礼俗
4. 百日礼 婴儿出生的第一百天,要举行“过百晬”。“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已经不单纯表示一个数字,往 往包含着“圆满”“完整”的意思。所以,民间对孩子的“过百晬”仪式非常重视。小儿百日当天,家 中要大宴宾客,预祝婴儿能长命百岁,所以,“过百晬”又叫“过百岁”,以图个吉利。百日礼上,最 能体现祝福含义的物品是“百家衣”和“百家锁”。“百家衣”是集从各家讨来的各种颜色的碎布头缝 纫而成,虽不见得来自百家,但敛布的家数自是越多越好。百家衣最重紫色,取其谐音“子”,有对生 子之家再生贵子、多子多福的祈祝之意。“百家锁”多用金银制作,两面镌字,比如一面镌“百家宝 锁”,一面镌“长命富贵”等。“百家衣”和“百家锁”都已超出了一般衣物和饰品的意义,成为为婴 儿祈福的象征。
周岁过后,生育庆贺礼俗就算结束了。
二、 中国的人生礼俗
学习单元二 人生礼俗
(二) 成年礼 《淮南子·齐俗训篇》说:“中国冠笄,越人劗发。”劗发即断发。中国男子成年实行冠礼,女子成年 实行笄礼。古人成年先行冠礼,然后才行婚礼。所以“冠婚”二字常常一起使用。行冠礼之年,也就是进 入成年的年龄,有一定讲究。儒家认为,人的成长离不开学习,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学习内容。《礼 记·内则》说:六岁,教以数目与四方之名;八岁,教以礼让,示以廉耻;九岁,教以朔望和六十甲子;十 岁,离开家庭,住宿在外,向老师学习“书计”(文字)、“幼仪”(侍奉长者的礼仪),以及有关礼的 篇章和日常应对的辞令;十三岁,学习音乐、诵读《诗经》、练习称为《勺》的舞蹈(文舞);十五岁之 后称为“成童”,练习称为《象》的舞蹈(以干戈为道具的武舞),以及射箭和御车。经过几年的学习, 到了二十岁的时候,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的基础,而且血气强盛,身体发育成熟,能够独立面对社 会,《礼记·曲礼》说“男子二十冠而字”,此时可以为之举行成年礼。成年以后,还要进入更高层次的学 习,学习的内容《礼记·内则》有具体的记载。
二、 中国的人生礼俗
学习单元二 人生礼俗
2. 三朝礼 三朝礼是孩子出生三日后举行的礼仪,主要风俗有: (1) 射天地四方 男孩出生三天以后,父母抱其出外,用弓箭射天地四方。很明显,这是期待男孩长大后志向高远。 对女孩子,则不行此礼。
学习单元二 人生礼俗
二、 中国的人生礼俗
(2) 洗三 又叫“洗三朝”“洗儿”等。据记载,洗三朝在唐代即已出现,宋代已很流 行。这是婴儿出生三日后举行的洗浴仪式。各地做法不尽相同,但基本过程大同 小异,用艾熬水,给小孩洗澡。前来祝贺的亲友拿银钱、喜果之类的东西,往洗 澡盆里搁,叫作“添盆”。洗婆根据亲友所投物品不同,口念不同的吉祥话。洗 完后,要用鸡蛋或者艾团给小儿擦额头,据说能起到免生疮疥的作用;用金银饰 品摩擦小儿全身,据说能避邪镇惊。待梳洗完毕,穿衣戴帽后,要用秤砣轻压小 儿身体,谓之“压千斤”,象征小儿长大后能担当重任;用葱在孩子身上拍打三 下,取聪(葱)明伶俐之意。洗三时,亲朋好友纷纷以红包贺礼,主人则以糕点 等款待,并留亲友吃“洗三面”。洗后,还有一项重要仪式,称为“落脐炙囟”。 即去掉新生儿的脐带残余,并敷以明矾,熏炙婴儿的囟顶,表示新生儿就此脱离 了孕期,正式进入婴儿阶段。
学习单元二 人生礼俗
二、 中国的人生礼俗
6. 亲迎 亲迎又称迎亲,六礼中第六礼。是新郎亲自迎娶新娘回家的礼仪。亲迎 礼始于周代。此礼历代沿袭,为婚礼的开端。亲迎礼形式多样,至清代,新 郎亲迎,披红戴花,或乘马,或坐轿到女家,傧相赞引拜其岳父母以及诸亲。 岳家为加双花披红作交文,御轮三周,先归。新娘由其兄长等用锦衾裹抱至 轿内。轿起,女家亲属数人伴送,称“送亲”,新郎在家迎候。 7. 婚宴 婚宴也称“吃喜酒”,是婚礼期间答谢宾客举办的隆重筵席。如果说婚 礼把整个婚嫁活动推向了高潮的话,那么婚宴则是高潮的顶峰。民间婚宴, 礼仪烦琐而讲究,从入席安座到一席上菜,从菜品组成到进餐礼节,乃至席 桌的布置、菜品的摆放等,各地都有一整套规矩。
二、 中国的人生礼俗
学习单元二 人生礼俗
4. 纳征 纳征亦称纳成、纳币。六礼中第四礼。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聘礼。男方是在纳吉得知女方允婚后才可 行纳征礼的,行纳征礼不用雁,是六礼中唯一不用雁的礼仪。历代纳征的礼物各有定制,民间多用首饰、 细帛等项为女行聘,谓之纳币,后演变为财礼。 5. 请期 请期又称告期,俗称选日子。六礼中第五礼。是男家派人到女家去通知成亲迎娶的日期。《仪礼·士 昏礼》:“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如纳征礼。”请期仪式历代相同,即男家派使者去女家请期、 送礼,然后致辞,说明所定婚期,女父表示接受,最后使者返回复命。
二、 中国的人生礼俗
二、 中国的人生礼俗
学习单元二 人生礼俗
(4) 送祝米 小孩满一个月,家里人要忙着为孩子做满月,以示庆贺。娘家要给外孙买新衣、鞋帽、座 椅、推车、摇篮等小儿用品,在小孩满月的那天送去,通常叫送祝米。
(5) 吃红蛋 小孩满月请酒,也叫吃满月蛋,属民间喜庆宴席之一,家里要接客,亲戚需赶情。这种喜 酒与其他宴席不同的是,凡坐席吃酒的宾客东家都发四个煮熟染色的红鸡蛋,带回去做礼品。后来,也有的 人家做满月只将生鸡蛋染上红色就行了。
二、 中国的人生礼俗
学习单元二 人生礼俗
5. 周岁礼 周岁礼最普遍的风俗就是“抓周”了。这种风俗,在民间流传已久,它是小孩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 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是第一个生日纪念日的庆祝方式。 “抓周”的仪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进行。讲究一些的富户都要在床(炕)前陈设 大案,上摆:印章,儒、释、道三教的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账册、首饰、花朵、胭脂、 吃食、玩具,如是女孩“抓周”还要加摆铲子、勺子(炊具),剪子、尺子(缝纫用具),绣线、花样 子(刺绣用具)等。一般人家,限于经济条件,多予简化,仅用一铜茶盘,内放私塾启蒙课本《三字经》 或《千字文》一本、毛笔一枝、算盘一个、烧饼油果一套。女孩加摆:铲子、剪子、尺子各一把。由大 人将小孩抱来,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诱导,任其挑选,视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以此来测卜其志趣、 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业。
古代“冠礼”由于极其繁缛复杂,因而后来渐渐被简化,取而代之的是形 式各异的成人礼,但不管形式如何,其共同功能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仪式来告诉 青年,你已经告别孩童的无忧无虑的生活,要开始肩负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二、 中国的人生礼俗
学习单元二 人生礼俗
(三)婚礼 1. 纳采 纳采为六礼之首礼。男方欲与女方结亲,请媒妁往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 “采择之礼”。《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古纳采礼的礼物只用雁。 2. 问名 六礼中第二礼。即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帖后,卜吉合八字。 3. 纳吉 六礼中第三礼。是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古时, 纳吉也要行奠雁礼。郑玄注:“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于是定。”
二、 中国的人生礼俗
学习单元二 人生礼俗
(四)做寿 过生日,尤其是为老年人做寿,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传统。 一般只有年纪较大的人才做寿,按照传统,五十岁以前在诞生日举行仪式称为“过生日”,五十岁 以后才是名正言顺的“做寿”。不过如果父母在世,即使年过半百也不能做寿。
二、 中国的人生礼俗
学习单元二 人生礼俗
二、 中国的人生礼俗
学习单元二 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礼俗
3. 满月礼 满月礼又叫弥月礼,小孩出生满一月举行,主要风俗有: (1) 满月酒 民间普遍流行的满月礼风俗。此日,亲朋好友带礼物来道贺,主人设丰盛宴席款待,称为满月酒。 (2) 剃胎发 满月时,为小孩第一次剪理头发,称为剃胎发。一般是请理发匠上门,理完后给赏钱。小孩则着新衣。 (3) 移窠 又叫出窝、满月游走等。民间风俗,婴儿初生是不能随便走动的,到了满月时就可以了。此时,母亲抱 着婴儿到别人房间中去,四处游走,称为移窠。
二、 中国的人生礼俗
学习单元二 人生礼俗
(一)出生礼 1. 诞生礼 婴儿出生以后的第一个仪式就是“报喜”。孩子刚一落地,其父就要到岳父、亲朋和邻里的家中去 报告喜讯。“报喜”时所携带的物品,各地略有不同,但不外乎红蛋(煮熟后再染红的蛋)、鸡、酒、 糕点之类。 “踩生”又叫“踩门”,指外人有意或者无意踏入婴儿降生的产房。“踩生”是流传于全国的一种 生育风俗。但是不同的地区对待“踩生”的态度却有很大不同。有些地区认为“踩生”对婴儿有益,有 些地区则认为其有害,在很多地区产房是禁止外人特别是男人进入的,于是在产房门前悬挂物品以示警 戒。但是也有不少地区把“踩生”看作能给婴儿带来吉利的好事,认为孩子将来的脾气、性格会和“踩 生人”的性格及其当时的情绪有很大关系。所以孩子的父母总要在出生前就商讨决定请某位仪表堂堂、 品行俱佳的人来“踩生”,并会热情款待以使“踩生人”满意高兴。
二、 中国的人生礼俗
学习单元二 人生礼俗
女子行笄礼,古代多称“上头”。梁简文帝萧纲《和人渡水》诗:“婉娩 新上头,湔裾出乐游。”唐李何《观妓》诗:“向晚小乘游,朝来新上头。” 又花蕊夫人《宫词》诗云:“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便上头。”这些诗句 中的“上头”,均为女子参加笄礼。在民间,笄礼逐渐消泯或与婚礼合并,使 婚礼有了成年礼仪的含义,女子出阁时理妆被称为“上头”,且“修眉”“开 脸”都是婚典前的理妆,都标示了成年这一意思。
二、 中国的人生礼俗
学习单元二 人生礼俗
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则谓长大以后,必乘天恩祖德,官运亨通;如果先 抓了文具,则谓长大以后好学,必有一笔锦绣文章,终能三元及第;如是小孩 先抓算盘,则谓将来长大善于理财,必成陶朱事业。如是女孩先抓剪、尺之类 的缝纫用具或铲子、勺子之类的炊事用具,则谓长大善于料理家务。反之,小 孩先抓了吃食、玩具,也不能当场就斥之为“好吃”“贪玩”,也要被说成 “孩子长大之后,必有口福,善于‘及时行乐’”。总之,长辈们对小孩的前 途寄予厚望,在一周岁之际,对小孩祝愿一番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