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GIS技术应用于安防行业中必定是发展主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GIS技术应用于安防行业中必定是发展主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各位社会活动日益增多,诸如重点地点、重点产品安全防工作也随之日趋加重。
安防行业的工作需要详细的地理信息作为基础,但是目前常规方式多是采用人工采集方式逐项收集材料,然后在电脑里加于整理形成参考数据,这无疑是非常耗时费工的"苦力活"。
同时,二维电子地图,能显示方位信息和地物属性信息,但缺乏环境数据,不能提供预案制作和快速反应所需的环境信息,数据表现平面化,不能提供立面数据。
如何借助于现代化科技手段,从数据获取、系统建设、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完善安防工作成为一项紧迫的、急需的工作内容。
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GA)认为,一幅图像胜过千言万语,唯有图像的方式才能做到赋予领导者敏锐的洞察力。
近年来,移动测量、计算机硬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GIS带来革命性的改变,以符合人类判读习惯的图像为基础的实景化地理信息系统成为了GIS发
展的主流方向。
如果说定位类安防应用和GIS的整合还属于显而易见,那么视频监控和GIS的整合就显得不那么直接了。
视频监控和GIS的整合从功能上讲有两类,一类是当前较为常见的把摄像机的位置信息标定在地图上,以便于快速地选择摄像机。
这类应用往往在城市监控类大型
CCTV系统上优势较为突出,但是这类GIS或者类GIS应用尚不能真正体现GIS的数字化特性。
真正体现GIS数字化定量监控效力的是第二类应用,就是把云台的PTZ动作和GIS地图进行整合。
众所周知,常见的摄像机PTZ动作都只能指挥摄像机向上、下、左、右旋转,或者拉近、推远,但是如果仔细研究PELCO-D的扩展协议就不难发现,在协议中还具有向左旋转多少度,向下俯视多少度的指令。
有了这个指令协议你就不难想象如何和GIS发生“聚变”的反应了。
将支持PELCO-D(或者类似协议的)PTZ摄像机和GIS进行整合,那么对于目标的定位监控已经完全可以脱离预置位或者人工定位的“定性”管理范畴,操作者完全可以通过在地图上选择一个目标,然后通过GIS系统计算出和摄像机间的夹角和距离,那么通过调用绝对定位的指令协议就可以一次性定位目标,实现目标的精确视频监控,把人工“定性”操作过程简化为一个“精确定位,瞬间到达”的“定量”过程。
在PELCO-D的扩展协议中,水平的角度分解可以精确到36000等分,也就是说一个圆周的精度可以达到0.01度。
也许有人会问0.01度的精确位置是否对监控有价值呢?的确,如果监控的范围是几十米,一百多米,有否这个必要的确值得商榷,但是如果监控扩展到10km 呢?以一个1100mm镜头配合1/3”CCD摄像机为例,其水平像场是0.25度(水平像场宽43m),0.01度的误差,在10km外的线误差是1.8m,如果目标在边缘,那么完全可能丧失目标。
设想如果基于传统的“定
性”监控方式,手动转动云台摄像机,实际上是根本不可能达到0.01度那么精确,只需要1度的误差,前端174m的偏离即使目标是一栋房子也足以丢失目标。
而这些优秀的特性只有在基于GIS为基础的“定量”监控应用中才能发挥真正的效力,而正是这种“定量”的安防应用,才使安防行业看得更远,看得更好。
(本文来源于珠海珠安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