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锅炉掺烧酸性气的研究与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粉锅炉掺烧酸性气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
随着我国“能耗双控”和“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全面落地,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能源利用效率要求越来越高,为实现甲醇气化装置酸性气有组织燃烧排放,同时有效利用酸性气热值,实现增收节支与环境保护双赢,现对煤粉锅炉掺烧酸性气进行研究,并将酸性气掺烧应用到生产运行实际,为煤化工装置酸性气掺烧走出新路子。

关键词:酸性气掺烧锅炉
1 项目背景
填平补齐热动力站320t/h×2煤粉锅炉型号为HX320/10.6-Ⅱ2型,是华西能源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的煤粉炉,采用中速磨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送粉,单炉膛四角切圆燃烧、固态排渣、π型布置的平衡通风、自然循环汽包炉。

5#锅炉设计掺烧变换酸性气,燃烧器设有酸性气喷口,设计酸性气量按一期酸性气最大量(2261.8kg/hr)和二期最大量(3209.4kg/hr)的合计量设置,掺烧的酸性气分别一期变换酸性气和二期变换酸性气两部分组成。

酸性气由外管送至锅炉界区,界区设隔离阀,酸性气系统设有快关阀组、吹扫放空管线及酸性气泄漏检测装置。

酸性气布置在锅炉上二次风喷口,共四个酸性气燃烧喷口。

2 变换酸性气体特性
根据酸性气组分可发现可燃组分分别有CO 、H2、CH4、NH3、H2S ,整体占酸性气摩尔比30%左右,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有NH3、H2S 、CO ,无用气体主要有CO2、H2O ,占比70%左右。

3 酸性气体投入前的检查
4 酸性气投运前条件
4.1锅炉运行正常燃烧稳定,锅炉负荷≥80%,保障酸性气进入锅炉后燃烧完全。

4.2联锁保护调试、投运正常,包括MFT停酸性气联锁、炉膛冒正压退酸性气联锁、火检消失退酸性气联锁保护。

4.3系统氮气置换检测合格,氮气充压正常。

4.4酸性气初次投运前锅炉需投运两根下层油枪运行,待投运正常燃烧稳定后,方可退出油枪运行。

4.5酸性气系统各设备正常,燃烧器前酸性气压力不低于 500Pa。

4.6各调节阀、快关阀动作正常。

4.7酸性气管网伴热投运正常,酸性气入炉温度60℃以上。

4.8检查5#炉酸性气相关设备、阀门等防爆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4.9组织全员对酸性气投运方案及硫化氢、一氧化碳MSDS进行学习,并能充分掌握酸性气投运过程置换、投运、停运、应急处置等内容。

4.10现场张贴警示标识及危害告知,并告知热动力站汽机岗位、脱硫岗位、
电仪人员、维保人员、劳务人员酸性气管线已投运,无关人员不允许在锅炉房逗留。

5 酸性气系统的投运及停运
5.1酸性气系统的投运
5.1.1锅炉具备酸性气掺烧的投运条件后,开启变换酸性气快关阀。

酸性气
投运前炉膛负压控制在-100pa—-150pa,炉膛氧量控制范围4-6%之间。

5.1.2逐渐开大酸性气调节阀,待调节阀后压力达到2500Pa左右后。

5.1.3依次开各角气动阀二次阀,通过调整调节阀开度,每次开关幅度不大
于5%,调整支管压力在2500Pa左右。

5.1.4通过火检及现场观火孔观察着火情况,及时调整二次风量、脱硝出口
氮氧化物,维持炉膛负压、氧量、脱硝出口氮氧化物正常。

5.2酸性气系统的停运
5.2.1调整锅炉燃烧,维持炉膛负压在-100pa—-150pa。

5.2.2逐渐关闭酸性气调节阀,依次关闭各角酸性气快关阀及系统快关总阀。

5.2.3关闭各角酸性气手动阀及界区酸性气总阀。

5.2.4停运酸性气则用氮气置换吹扫酸性气系统管道至合格。

6 酸性气投运后注意事项
6.1 酸性气投运期间锅炉负荷率需达到80%以上。

6.2 锅炉燃烧不稳,启停炉中禁止投运酸性气体。

6.3 酸性气体在投运中,若发现锅炉燃烧不稳时应及时切除酸性气体。

6.4 每周分析气体组分,分析不合格应及时切除酸性气投运。

6.5 加强炉前酸性气体系统检查,若发现阀门、管线有漏气现象时首先做好
个人防护,其次切除酸性气体,并用氮气置换联系检修处理。

6.6 酸性气体在投运、切除时应加强监视汽温、汽压、燃烧工况的变化,及
时通过调整给煤量和燃油助燃的方法来调整。

6.7掺烧酸性气后,锅炉排烟温度会上升,注意排烟温度的控制。

6.8酸性气中水分较大,掺烧后,注意空预器进出口压差、布袋进出口压差、脱硝催化剂进出口压差的变化,加强激波吹灰器及声波吹灰器的运行维护。

6.9掺烧后,锅炉热负荷较高,注意观察锅炉结焦情况,及时清理燃烧器喷
口焦块。

6.10酸性气投入时应与对应火检装置联锁,无火时应停运对应酸性气喷口。

6.11酸性气投运后,氮氧化物及硫化物会增加,需做好脱硫、脱硝系统调整。

6.12 酸性气投运期间,锅炉房内动火采用升级管理。

6.13热动力站周边受限空间作业(尤其阀门井、水池、水坑、罐等),务必
做好
作业前检测、置换工作。

7 掺烧酸性气后存在问题和处理措施
7.1酸性气带水
存在问题:酸性气条件下水蒸气变成饱和水温度60℃,气化装置出口酸性气
温度控制在70℃左右,虽然酸性气管网设有蒸汽伴热,但是酸性气到达锅炉界区
温度仅为50℃左右。

导致酸性气界区导淋处可排除大量积水,酸性气投运过程中
炉膛负压波动大,频繁出现炉膛冒正压,联锁退出酸性气情况。

处理措施:一是锅炉界区内部酸性气管线增加蒸汽伴热,伴热温度采用250℃过热蒸汽,提高酸性气进炉温度。

二是定期在酸性气管线最低点导淋处进行排凝,
排凝液不允许就地排放,凝液排放至污水池,最终到污水处理。

经过以上两措施
后酸性气进炉前温度可达60℃以上,且掺烧稳定性增加。

7.2酸性气表计堵塞
存在问题:由于酸性气运行温度在60℃左右,酸性气中氨容易在低温环境中
形成结晶体,造成酸性气压力表、流量计引压管堵塞,造成表计失准。

处理措施:一是压力表、流量计引压管增加伴热管,伴热温度采用250℃过
热蒸汽,同时增加硅酸铝保温,保障引压管温度高于150℃。

二是定期检查清理
引压管,采用蒸汽从对引压管外部加热,溶解引压管氨结晶,保障表计稳定运行。

7.3酸性气管线泄漏
存在问题:酸性气停运后,多次出现酸性气管线泄漏情况,漏点全部呈现为
腐蚀性穿孔。

处理措施:一是对酸性气管线彻底吹扫置换,对漏点进行补焊,部分漏点较
多管道进行更换。

二是酸性气停运后,打开酸性气管线导淋,排净酸性气管道内
凝液。

三是酸性气停运后管道内部保持充氮吹扫状态,彻底置换干净内部酸性气体。

四是检测酸性气管线材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7.4酸性气压力不稳
存在问题:酸性气投运后,甲醇气化装置工况变化造成酸性气压力不稳,导
致酸性气进入锅炉后对锅炉负压波动大,频繁造成炉膛冒正压,退出酸性气。

处理措施:保持与甲醇装置密切联系,甲醇气化装置工况变化,运行不稳时,及时汇报调度退出酸性气掺烧,待稳定后,重新投运酸性气。

7.5酸性气投运后,脱硝入口氮氧化物含量明显增加,由未投前320mg/m3上
涨到400mg/m3,需通过开大液氨调节阀开度控制脱硝出口氮氧化物达标排放,氨
耗增加。

7.6酸性气投运后虽然有硫化氢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但是由于占比较少,脱
硫入口二氧化硫指标无明显变化。

7.7由于酸性气喷燃器布置在上层,所有酸性气投运后,锅炉排烟温度会有
小幅度升高,升高幅度在5℃以内。

7.8酸性气投运半年后,通过检查空预器、省煤器、脱硝催化剂、除尘布袋、脱硫,未发现腐蚀、积灰等情况,尾部烟道整体情况较好。

7.9酸性气热值较低,掺烧量少,投停对锅炉负荷无明显影响。

8、结语
通过对煤粉锅炉掺烧酸性气的研究、应用与实践,发现酸性气具有酸性、腐
蚀性、有毒可燃性,酸性气进入锅炉内在高温下,可实现燃烧,并经脱硝、脱硫
系统后,实现有组织达标排放,满足国家有组织燃烧排放,且排放指标可实现在
线监测。

酸性气掺烧对锅炉本体各设备无较明显影响,但是酸性气投运后锅炉装
置部分参数又明显变化,需加强运行调整和监视。

其中酸性气温度低和酸性气带
水对酸性气系统造成堵塞、腐蚀,同时影响锅炉的稳定运行,故在酸性气在原始
设计、采购、施工阶段,需重点考虑酸性气入炉温度低和酸性气腐蚀问题,将此
类问题在设计初期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同时加强酸性气投运过程管控,保障运行
人员、锅炉设备安全可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