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即将面临着初三语文模拟考试,对于初三语文的复习在平时要多做语文的练习。
以下是给你推荐的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阅读下面文字,请将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写在方格内,要求书写工整、标准、美观。
(4分)
青春年华,最值得。
这无价的光阴要用来做最有意义的事,万万不能等到diāo líng之时,再单独感伤,追悔莫及!青春,需要守望,需要zhàn fàng,更需要圆满人生价值!
2.请选出以下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 )(2分)
A.“扫黄打非”办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的“扫黄打非?秋风xx”行动今日启动。
B.不少网友心存疑惑:失踪的马航MH370航班调查和搜寻难道就这样不了了之?
C.xx年博鳌论坛围绕《亚洲的新未来:和释放新的开展动力》主题展开讨论。
D.为了扩展宽度,兴化将打造“春看菜花、夏赏荷花、秋看芦花、冬泡温泉”的旅游全景图,把4月的千岛菜花节向四季延伸。
3.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通过日新月异的技术,使无数篮球迷无须紧盯屏幕也能欣赏到NBA比赛。
B.距中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初三学子当务之急的事就是回归课本,抓好根底。
C. Windowsxp正式宣告隐退,将冲击我国约2亿用户,危及他们的财产和信息。
D.党员干部只有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能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 分,①一④ 每题1 分,⑤一⑥ 每题2 分)
①知而好问,。
② ,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 ,落英缤纷。
④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⑤《游山西村》中可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希望的诗句是:,。
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情境相似的诗句是:,。
5.名著阅读。
(6分)
(1)《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 (人名),格列佛先后游历的国家是、大人国、飞岛国、。
(3分)
(2)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
他慢慢地掬出了手枪。
“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
他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
选文中的“他”是 (人名),请结合原著内容评价这个人物。
(3分)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8分)
有一首歌曾经很流行,里面有这样几句歌词: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却怎么也飞不高,也许有一天我攀上了枝头却成为猎人的目标,我飞上了青天才发现自己从此无依无靠……
【鸟之囧况】从歌词中我们可以发现野生鸟类的生存状况非常严峻,请你结合歌词内容和平时所见资料,概括造成野生鸟类生存囧况的原因。
(2分)
【鸟语寄情】和这首歌一样,古往今来的很多诗文中,人们都借助对鸟的描写寄托情感。
请从下面列出的鸟中,任选一种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3分)
大雁、燕子、鹤、鹧鸪、鸳鸯
例句:子规:我从“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中,读到了子规哀啼的凄凉,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担忧和牵挂。
【为鸟代言】有一次家人在“鸟鸣涧”餐厅聚餐,你看到菜谱上有这样几道菜:爆炒鹌鹑、红烧野鸭、山鸡炖蘑菇……你为鸟类的命运感到非常难受,这样对老板说:(3分)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题。
(6分)
鹧鸪天(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春在溪头荠菜花。
7.(1) 这首词的写景内容与《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但这首词描写的是早春景象,《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描写的是(季节)景象。
(2分)
(2) “陌上柔桑破嫩芽”句中加点的“破”字,用得非常传神,请做简要分析。
(2分)
⑶说说词中下片划线句子在写法上有何主要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鲁宗道不欺君》,完成8~11题。
(14分)
(鲁)宗道为人刚直,疾恶少容①,遇事敢言,不为小谨。
为谕德②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酒肆中,偶③真宗亟④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⑤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对。
”使者曰:“然那么公当得罪。
”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言对。
帝诘之。
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
”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注释】①少容:不肯容忍。
②谕德:教育太子的官。
③偶:恰遇。
④亟:通“急”,紧急。
⑤即:如果。
8.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两小题。
(6分)
(1)请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为谕德时( ) ②尝微行 ( )
③宗道方自酒肆来( ) ④故就酒家饮( )
(2)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2分)
例句:然那么公当得罪
A.杂然相许
B.吴广以为然
C.然往来视之
D.然后知生于忧患
9.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
(2分)
即上怪公来迟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
(4分)
(1)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言对。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
(柳宗元《小石潭记》)
11.请结合选文全段概述文中真宗认为鲁宗道“可大用”的原因。
(2分)
(三)阅读《给抗生素“把把脉”》,完成12~14题。
(10分)
①1943年,青霉素的诞生开启了抗菌疗法的黄金时代,其后还出现了青霉素钠、青霉素钾、阿莫西林等常用抗生素。
但是,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60多年间,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甚至出现了多重耐药性。
这些耐药细菌毒力很强,大多数高效抗生素战胜不了。
A曾经只需20万单位的青霉素就足以杀灭的肺炎球菌,如今出现了新种,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克服不了它们。
B近年来还出现了超级细菌,最著名的是源于南亚的NDM-1超级细菌。
C而xx年美国出现的CRKP超级细菌,那么比以往细菌的耐药性更强,人感染这种细菌后的死亡率到达35%以上。
为对付细菌耐药性,医药学家又开发出头孢氨苄、头孢曲松钠等药物,直到最新的碳青霉素,但也赶不上细菌突变的步子。
②这一切与人类滥用抗生素息息相关。
科学家们指出,滥用抗生素从多种途径促进了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滥用抗生素唤醒了细菌中原本沉默的耐药基因,即当我们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时候,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会被快速杀死,而留下含有耐药基因的细菌,并大量生长。
再者,细菌体内有一个SOS修复系统,可以帮助细菌修复外界的损伤,而滥用抗生素增强了细菌的修复功能。
滥用抗生素还会诱导细菌感受态的产生。
感受态是细菌的一种容易承受外源基因片
段的状态。
例如,肉类制品上如果残留有耐药基因片段,很容易被体内处于感受态的细菌承受,从而造成人体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③造成滥用抗生素的原因有很多:厂家、药店、医院,受到利益驱动热衷于生产、销售、使用抗生素药品;药监部门监管不力也难辞其咎;更关键的是科学教育和普及工作不到位,许多患者缺乏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常识,盲目依赖抗生素,这就加速了体内耐药菌的增长。
④就患者而言,合理用药非常重要。
抗生素只对细菌引发的病症有效,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切不可使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药严遵医嘱:不能同时服用几种抗生素类药物。
⑤只有给抗生素“把把脉”,明确症结所在,及时对症下药,才能让它更好地造福人类。
【链接材料】感冒是常见的疾病,有病毒性的,有细菌性的,还有更复杂的。
病毒是形态最小、构造最简单的一类微生物。
人类传染病中约80%是有病毒引起的,如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
12.根据选文第②段分点概括:滥用抗生素会从哪些途径促进细菌耐药性的增强?(3分)
13.阅读第①段文中划线句子,答复以下问题。
(4分)
(1)A句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改正:改为 (1分)
(2)“B、C两句只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超级细菌的耐药性较强。
‘到达’一词突出了死亡率高,从而说明生命的脆弱。
”请判断以上说法正误并说明理由。
(3分)
14.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分析案例中王阿姨的做法有哪些错误。
(3分)
【案例回放】王阿姨出现了头疼、发烧等病症,经医生检查,她患的是流行性感冒。
因为家里还有阿莫西林和头孢氨苄胶囊,她就自行服用了这些药。
(四)阅读赵畅的《读书如“熬粥”》一文,完成15~17题。
(10分)
①我喜好喝粥,是母亲培养的,因为母亲煮得一手好粥。
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一锅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
”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
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
②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
经典好书,如同“好米”。
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
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对话中得到陶冶。
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
不仅是词汇有限,同时也使智力和力有限,使知识和思想贫乏。
”略萨的这番话对阅读经典的意义作了深刻的诠释。
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③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
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
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
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
然后,你翻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
如果说,最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而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那么是一个全新的世
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
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翻开了一扇扇新的世界的窗户”。
只是别忙,须沉着读。
沉着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④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
不能心血来潮,快乐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
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
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
坚持读书,须有定力。
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
据他的友人回忆说:“那时一起在德国留学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
”意思是说,他们心思纯粹,始终坚持专注于读书学习,不受诱惑的干扰,耐得住寂寞与单调。
⑤读书正如熬粥一般,也需“好米、文火、持续”。
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5.课文②③④段介绍了读书应遵循的法那么,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16.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说说第③段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17.请你辨析下面两句话,看看能否运用到文章中去,并分别说说理由。
(4分)
A.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
B.培根曾在《谈读书》一文中幽默地说:“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