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思想品德 第一课第四框自觉服务社会课件 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培养自已的高雅生活情趣,远离不良诱惑。 (3分,言之有理即可)
H
19
【现场采访】
就学生遭遇敲诈勒索问题,学校德育处主任说:
我们加强了门卫值班管理和学生安全防范方面的 教育,但学校难以对学生的校外言行进行监管; 还有,面对一些社会问题,学校有时感觉“势单 力薄”。派出所所长说:我们加强了对敲诈勒索 学生行为的打击力度,但很多家长或学生不及时 报案,给案件的调查、取证带来很大难度。

• B.青少年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而牺牲 学业是值得的
• C.社会的管理靠国家,而不是靠普通老 百姓
• D.擦洗栏杆是环卫工人的事,与我们中
学生无关
H
25
• 3.全国劳动模范徐虎曾说,“你不奉献我
不奉献,谁来奉献?你也索取我也索取,
向谁索取?”“辛苦我一个,方便千万
家。”朴实的话语表明他
C( )
• C.邓平寿长期忘我工作,积劳成疾最后累 倒在工作岗位上,用生命铸就了“忠诚”
• D.从医56年,华益慰只做着一件事,那就 是对得起病人。
H
28
(3侵害。(4分)
H
22
• 答案:
(3)
• 要树立法制观念,认真学习法律知识, 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2分)
• 要善于明辨是非,勇于维护正义,既要 做到见义勇为,又要做到见义智为。(2 分)
H
23
• 【巩固强化】
• 一、单项选择题
• 某校九年级学生,尽管学习比较紧张,但是他们 还是利用节假日,在街上擦洗栏杆,积极参加社 会公益活动。据此回答第1—2题
材料一:一位老人开始自费做艾滋病的预防 救治工作。她先后走访了100多个村庄,见过 1000多名艾滋病患者,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 用在艾滋病预防和治疗上。
材料二: 在农村扶贫开发、城市社区建设、 环境保护、举办奥运会、四川抗震救灾等活动 中,无数青年志愿者不计任何报酬地服务社会。
想一想:上述材料描述人物的事迹共同体现了 怎样的主题?

只有各方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并相互配合,才
能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1分)
H
21
【文献检索】 同学们查找到的法律条文中有以下内容:
《治安管理处罚法》:敲诈勒索公私财物
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 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同犯罪行为
作斗争以及举报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司法 机关、学校、社会应当加强保护。 思考:
结论二:
亲近社会、服务社会,不仅要认真履行 自己的职责,还要乐于为社会、为他人 奉献爱心和力量。
H
10
问题归纳:
• 问题一:怎样自觉服务社会?
1、首先必须自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 务;
2、其次要乐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 心和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 为他人、集体献一份爱心,为社会多做一 点贡献。
• 4.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积极地奉献社会?
• (1)积极参加义务劳动,照顾老人和儿童,自愿清理社区卫生死角等; • (2)每个人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为他人、集体和社会做一点
贡献,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 (3)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的向有关部门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 ③有利于促进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社会风尚的形 成。(2分)——社会角度

H
17
• 常州市中考试题——
• 34.就校园周边存在的敲诈勒索学生现象, 某校九(1)班同学分成考察组、采访组、 文献组开展调查研究,请你一起参与。
• 【实地考察】同学们发现,学校周边有多 家网吧、游戏室、台球室。有些同学禁不
• 1.参加公益活动是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行为。
下列不属于服务社会的活动是( )B
• A.参加义务植树
• B.参加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
• C.向居民宣传防火知识
• D.无偿资助艾滋病孤儿
H
24
• 2.你对参加公益活动、服务社会的正确
态度是
( A)
• A.作为市民,我们在搞好学习的同时,
也应该承担起关爱社会、服务社会的责
H
11
• 问题三:青少年为什么要自觉服务社会,乐于奉献社会?
• (为什么要参加志愿者等公益活动?为什么要献爱心?)
(1)P12第一节 (2)P15第一节 (3)有利于增长知识,扩大交往,培养我们亲社会 的情感,培养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个人角 度 (4)其他角度——(社会、对受帮助者)
H
12
心动不如行动
H
1
【知识整理】
1.我们如何自觉服务社会? 2.如何正确看待责任? 3.为什么要乐于奉献? 4.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树立 起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积极 地奉献社会?
H
2
阅读材料:
1、CCTV“感动中国”2005年人物颁奖晚会片断
马班邮路的铁汉王顺友;孤独是四川省凉山彝族 某县投递员王顺友的一种生活常态.20年,每年至 少330天,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踯躅独行;20年 步行26万公里,足可重走长征路21回,环绕地球6圈 半;20年,没丢失一封邮件.他朴实得象一块石头,一 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 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路的尽头 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 亲邮递员.
H
14
H
15
——29.某校团委在布告栏上发布志愿服务 活动预告,内容如下:(常州市中考题)
请你向同学们说明积极参加该活动的意义。(6分)
H
16
• 答:
• ①能够使孤寡老人得到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 慰籍。(2分)——他人角度
• ②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们的人生也会更有意 义、更有价值;有利于增强我们与人合作的意识 和能力;有利于增强我们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 (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个人角度
关心社会、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H
8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标志
• (1)中国青年自愿者行动标志的含义:标志的整体构图为心 的造型,同时也是英语“青年”(YOUTH)的第一个字母Y; 图案中央既是手,也是鸽子的造型。标志寓意中国青年志愿 者向社会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奉献一片爱心,伸出友爱之手, 面向世界、奔向未来,表现青年志愿者“热心献社会,真情 暖人心”的主题。
想一想:王某该怎么办?作为政府 有关部门又该怎么办?
H
6
•问题二:如何正确看待责任?
承担的责任,有主有次,有轻有重.
1、对个人来说,
最重要的是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不能 将个人、家庭责任置于国家、社会之上。 2、对国家、政府来说,
应以人为本,关心人民群众生活, 一切从维护人民利益出发。
H
7
情境在线
• ①只讲奉献,不讲索取 ②具有强烈的
亲近社会、服务社会责任感
• ③言行不一致,缺乏责任感 ④忠于职守, 乐于奉献
• A.①②③ B.①② D.①②③④
C.②④
H
26
• 4.有位老人说:“‘给’比‘得’带 来更多的愉快,这不是因为‘给’是
一种牺牲,而是因为通过‘给’表现 了我的生命力。”这说明了这位老人
承担责任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从 身边的事情做起,为他人、集体多献一份爱心, 为社会多做一点贡献。
问(三)我们可以做哪些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力所能 及的事?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公益活动方 式、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具体途径有哪些?
积极参加义务劳动;为贫困儿童献上一份 爱心;扶助老弱病残;宣传环境保护知 识……
住诱惑,经常出入这些场所,增加了与社
会不良青年接触的机会,从而招致敲诈勒 索。
• 思考:
• (1)结合青少年自身实际,提出三种抵制
不良诱惑的方法。(3分)
H
18
• 答案如: • 远离诱因; • 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 请老师、家长或同学监督自己的行为; • 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 平时注重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用坚强意 志力量来克制自己,抵制诱惑;
• (2)宗旨:提供志愿服务,弘扬志愿精神。
• (3)志愿者誓词 : 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已所能,不计
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实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 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H
9
议一议: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从事的工作并 不轻松,但他们无怨无悔,为什 么呢?我们应如何向他们学习?
( D)
• ①热心公益事业
• ②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 ③爱出风头,爱自我表现
• ④非常富有,“给”点无所谓
• A.①③ B.②④
• C.①②④ D.①②
H
27
• 5.下列没有体现“忠于职守”观点的是
(B )
A.李某身为教师一心一意扑在教育事业上
• B.适龄青年王某在服兵役还是孝敬父母这 一两难中,最终选择服侍母亲、照顾家庭
不允许将个人、家庭利益置与国家和社会之上。也不提倡忽视个人利益和家 庭利益。 • 国家、政府要以人为本,关心人民群众生活,一切从维护人民利益出发。 • 3.为什么要乐于奉献? • (1)作为社会成员,每个人都曾从他人和社会中获得过帮助,也应该以合适 的方式积极回报他人和社会。 • (2)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帮助,美好社会需要大家共同创造。 • 其它方面……
•思考: (2)从承担责任角度,联系材料说明教师、警
察、家长如何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 航”。(5分)
H
20
• 答案:
• (2)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责任。(1分)

教师应承担教育和保护学生的责任;

警察应承担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
责任;

家长应承担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
责任。(3分)
2、P13页2006年“感动中H国”人物华益慰…… 3
畅所欲言:
1、在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品质最令 我们感动,你能告诉大家吗?
2、他们的事迹给我们什么启发?
结论一:
亲近社会、服务社会,首先必须 _自_觉___履__行__自__己__的__工__作__职__责__,自__觉__履__行__ _宪_法___和__法__律__规__定__的__公__民__的__基__本__义__务__.
H
13
• 1.我们如何自觉服务社会? • 首先必须自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
义务;
• 其次要乐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 为他人、集体献一份爱心,为社会多做一点贡献。
• 2.如何地正确认识责任? • 我们承担的责任有主有次,有轻有重,最重要的当然是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
H
4
感悟:
从事某种职业,应该承担岗位职责.
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承担的职责:______
作为一个军人,应该承担的职责:______
作为一个公务员,应该承担的职责:____ 作为国家的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 职任: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
自觉维护国家统一;—————
—————— H
5
走近生活:
大桥乡青年王某,年满18岁,符合义务服 兵役条件.可王某的父亲早已病逝,母亲身 体不好,常年因病卧床,全家除尚未出嫁的 姐姐外,只有王某这个强劳力.王某面临着 一个非常困难的选择:按照公民责任,应该 服兵役;考虑到家庭成员的责任,应该服侍 母亲、照顾家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