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单元测试卷(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测试卷(B)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甲图中阴影表示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范围,乙图表示甲图中相应某区域的农业生产状况。
读图,完成第1题。
1.乙图所表示的甲图中相应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B.乳畜业
C.混合农业D.水稻种植业
解析乙图所示农业生产状况将种植业和渔业有机结合,是一种新颖的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
答案 C
假定城镇是唯一的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
单位面积甲、乙、丙三种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 000元、1 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
下图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2~3题。
2.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甲、乙D.丙、乙、甲
3.与其他两种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 ( )。
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
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
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
D.总是收益最低
解析本题组考查农业区位理论知识。
第2题,由于影响收益的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均已固定,只有运费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而变化,则甲、乙、丙农作物的收益分别为600-200-运费,1 000-400-运费,1 400-600-运费,假定运费为零,即三种作物均位于城镇(市场),则甲、乙、丙的收益分别为400、600和800,故X代表丙、Y代表乙,Z代表甲。
第3题,从图中看,X、Y、Z中Z最平缓,故其单位距离运费最低。
答案 2.D 3.A
读三角坐标统计图,回答4~5题。
4.若该图表示工业部门对不同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a、b、c分别表示原料、动力和市场(不考虑其他因素)。
则图中四点最能体现石油加工工业区位选择要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若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投入要素中的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科技投入(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图中四点最能体现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4题,石油加工工业是市场指向型的工业部门,图中④市场所占比重最大。
第5题,亚洲水稻种植业投入的生产资料和科技较少,而投入的劳动力较多。
答案 4.D 5.C
某企业集团计划新建有色金属冶炼厂。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分析图(单位相同)。
读图,回答6~7题。
6.从企业生产的经济成本考虑,最适宜建厂的地点是( )。
A.甲B.乙
C.丙D.丁
7.该企业集团最终选择在乙地建厂,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接近原料产地和市场
B.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好
C.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
D.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析第6题,通过直坐标可知,甲、乙、丙、丁四地建厂总成本分别为9.5、10.5、
11、11。
第7题,乙地建厂,运费高于甲地,说明并不是最接近原料产地和市场的。
乙
地工资费用较高,劳动力不是最主要优势,工厂的建设对环境会产生影响。
该企业集团最终选择成本并不是最低的乙地建厂,最主要原因可能是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综合效益好。
答案 6.A 7.B
下表为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每炼1吨钢所需的原料、燃料的变化资料,据表完成8~9题。
8.19世纪初,钢铁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是
( )。
A.接近燃料地B.接近原料地
C.接近销售市场D.接近交通枢纽
9.20世纪80年代以来,某钢铁企业若只考虑经济效益,在区位上你认为选择上图中的哪一个地点最合适(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表中给出的是每炼1吨钢所需的原料和燃料的数值变化,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就要选择运费最低的点。
19世纪初,每炼1吨钢所需煤最多,应该接近燃料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炼1吨钢所需铁矿石最多,应接近铁矿,同时乙地交通还十分便捷。
答案8.A 9.B
读我国东部地区图,回答10~11题。
10.与乙地区相比较,甲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是( )。
A.技术水平较高B.交通运输便利
C.矿产资源丰富D.消费市场广大
11.丙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D.迁移农业
解析图中甲地位于东北地区的辽中南,乙地位于长江三角洲,丙地位于江南丘陵地区。
所以,与乙地相比甲地发展工业的优势是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资源;丙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
答案10.C 11.A
《新疆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是新疆首部以保护森林旅游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为前提的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规划。
据此回答12~13题。
12.关于“生态旅游”的叙述,正确的组合是( )。
①其主要目的是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和扩大旅游空间
②旅游者不是被动地观赏和娱乐,而是参与了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
③是旅游主体大众化的体现,反映了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
④“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是对生态旅游的形象写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3.“绿色旅游”是针对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提出的,下列有关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旅游活动一般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发展旅游业肯定会污染环境,应限制其发展
C.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都是由于旅客乱刻乱画造成的
D.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不但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自身
答案12.A 13.D
二、综合题(共24分)
14.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1)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中部及东北部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
不同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最主要的不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4)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
根据表中数据,比较两国玉米带区位条件的差异。
解析本题以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农业布局的区位条件、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等知识,同时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
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商品谷
物生产基地,我国东北地区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两地自然条件相似,农业生产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由于两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差异较大,故农业生产也有较大差别。
要注意从不同角度比较两地的异同及其成因。
答案(1)都有大面积的小麦和玉米种植美国东北部除有小麦和玉米生产外,有大面积的乳畜业分布,我国东北地区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
(2)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气温高且多降水,水源充足
(3)热量不足
(4)美国玉米带纬度位置比我国玉米带稍低,热量条件优于我国东北地区;美国土壤有
机质含量高于我国东北地区,无霜期长,降水略多美国农业科技水平高于我国1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1)图中A、B、C为农业区,布局均较合理,将各字母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小麦区( ),花圃( ),奶牛场( )。
(2)图中D、E、F为工业企业,布局也均合理,请将字母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钢铁厂( ),自来水厂( ),服装厂( )。
(3)该城市拟建一座化工厂,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在H、G两地中较合理的是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A地靠近城区和河流宜布局花圃;B地靠近公路,交通便利,宜布局奶牛场;C地面积大,宜布局小麦区。
第(2)题,D地处于河流上游,水质好,宜布局自来水厂;服装厂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对环境影响小,宜布局在E处; F地靠近铁矿和铁路,接近原料地,交通便利,宜布局钢铁厂。
第(3)题,化工厂有水污染,宜布局在河流下游,同时还有大气污染,还应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相垂直的郊外。
答案(1)C A B (2)F D E
(3)H 化工厂有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应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相垂直的郊外,同时
要位于河流的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