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精品导学案:第2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理解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知道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
2)知道秦朝是怎样“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
3)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理解秦朝所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重点】秦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
【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影响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读课程标准,带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预习课文,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
3、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
知识及方法收获。
课前预习案
一、问题导学
1.“秦汉政治”指的是什么政治制度?怎样理解?
2、怎样理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3、汉承秦制是只“承秦”吗?
二、知识梳理
(一)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前提完成统一(六王毕,四海一)
1、经过:
A、平定六国,结束割据(时间、顺序-)
B、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
北边:-
南边:-西南:
2、历史意义:
1)
2)
(二)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A中央行政体制:
皇帝制,并确立了皇帝-地位
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填职责朝议制度,减少有效途径
B地方行政体制:废分封,行郡县
来源-
内容
C 加强思想专制:焚书坑儒和挟书律
(三)汉承秦制
1、西汉朝大体沿用了秦朝的官僚制度
2、西汉又有不同
1)汉初曾分封同姓诸侯王,进而形成“--”和“”并存的局面
2)汉武帝时设置-和-,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三、预习自测(参考优化训练)
课内探究案
探究一(基础知识探究)
秦朝建立后,是实行分封制还是实行郡县制,当时有两种观点:以丞相王绾为首的众多大臣主张实行分封制,而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
你觉得采用哪一种更好?为什么?
思路小结:
阅读分析右图图,请探讨:
⑴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⑵这一特征主要从哪些方面体现(既看
图又要联系官员职责)?
思路小结:
课后训练案
一、课中检测与训练(《课时作业选择题部分》)
二、课后巩固促提升(《课时作业主观题部分》)
问题导引参考答案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际包括两个概念:一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
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二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
是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且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3、有继承也有发展
1)郡国并行
2)十三部刺史、司隶校尉
探究一
•王绾等人向秦始皇建议:“诸侯刚刚击破,燕国、齐国、楚国地方偏远,没有设置诸侯王,没有人去镇服,请封立几个皇子为王,
希望陛下能够应允。
”秦始皇把王绾等人的建议下交给群臣商议,
群臣都认为这样做有利。
•廷尉李斯建议说:“周文王、周武王所分封的子弟及同姓诸侯很多,然而,到了后来,彼此疏远,相互攻击,如同仇敌,诸侯更
是相互攻伐,周朝天子不能禁止。
如今仰赖陛下神灵,全国统一,
都设置了郡县,皇子、功臣,用国家赋税重重地赏赐,很容易控
制。
天下没有二心,这是国家安定的策略。
设置诸侯不适当。
”
秦始皇说:“天下困苦,互相争斗,没有休止,就是因为有诸侯
王。
依赖祖宗神灵,国家刚刚平定,再度分封诸侯,是制造战争,
而想求得安宁平静,岂不是很困难吗?廷尉的建议正确。
”
于是,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
探究二
(1)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权力的高度集中。
(2)这一特征主要表现在:
①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
②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既配合又牵
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于皇帝一人之手。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重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难点】“冷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读课程标准,带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预习课文,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
3、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
知识及方法收获。
课前预习案
一、问题导学
1、两极指哪两极?两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冷战开始的标志、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什么?
3、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4、冷战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二、基础知识梳理
(一)、两极对峙(“冷战”)格局的形成
“冷战”:是指二战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除战争以外的一切对抗形式。
1、历史背景:
(1) 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基本轮廓
(2)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根本原因)
(3)二战后,美苏两国势均力敌
美国:经济军事大国
苏联:政治军事大国(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国家利益冲突)
2、“冷战”对峙的形成过程:
(1)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美国对苏联“冷战”序幕(46年)
(2)政治上对抗:
美国: “杜鲁门主义”(年) 苏联:“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 年)
(内容、特点.)
(3)经济上对抗:
美国: “马歇尔计划”(年) 苏联:( 年) 经济互助委员
会
(内容、目的、作用、实质)
(4)军事组织上对抗:
美国: “北约”(年) 苏联: “华约”(年)
(主要国家、性质、影响)
※杜鲁门主义的特点:
以意识形态的辞藻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
※杜鲁门主义影响:
①杜鲁门主义的出笼宣告了美苏战时同盟的破裂,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展开。
②暴露了美国谋求世界霸权、全球扩张的野心
※“马歇尔计划”的作用:
经济上:促进了西欧经济恢复发展和走向一体化
政治上:维护了西欧资本主义世界的稳固,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二)、两极对峙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1、主要事件:
德国分裂(1949年)
朝鲜分裂(1948年)和朝鲜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越南战争(61-73年)
2、总特点: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没有爆发激烈的冲突(战争),只有剑拔弩张的紧张)
3、“冷战”对峙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两极对峙,导致美苏军备竞赛,两强相争导致世界不安宁,使国际局势出现紧张。
(2)客观上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①双方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长期共存世界整体发展
③促使亚非拉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 崛起
(三)美苏争锋的启示
1、霸权主义政策害人又害已.
2、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尤其是科技为核心的经济实力的竞争.
(四)知识拓展
雅尔塔体系Yalta System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英国、苏联三国(主要是美、苏两国)建立的国际关系体系。
1943年,美、英、苏三国先后举行了三次首脑会议: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11日)、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8日~8月2日)。
三次首脑会议形成了以雅尔塔协定为主体的国际关系体系,即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以美、苏两国为中心,在欧洲和亚洲建立各自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两极对立的战后国际政治格局。
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基础之上的,由于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和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不断地改变着战后世界各种基本力量的对比,使雅尔塔体系受到冲击。
两极格局的基础不断动摇,世界多极化趋势迅速发展。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东欧局势剧变,德国统一,华沙条约组织解体,东西方正式宣告冷战结束,特别是苏联解体,标志以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为基本特征的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雅尔塔体系完全瓦解。
三、预习自测(参考优化训练)
课内探究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转折点。
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1947年
材料二各缔约国之一面临武装进攻的威胁时,应立刻就联合防御问题进行磋商;建立统一的武装部队司令部和政治协商委员会;各缔约国保证不参加与华约相反的任何同盟或联盟,不缔结与华约相反的任何条约或协定。
——《华沙条约》 1955年
材料三 1983年4月25日苏联《真理报》刊登美国小姑娘萨曼莎·史密斯给苏联领导人安德罗波夫的一封信:
亲爱的安德罗波夫先生:
我叫萨曼莎·史密斯,今年10岁。
祝贺你荣升新职。
我一直担心苏联和美国会打起一场核战争。
你会投票赞成打仗还是反对?如果你反对,那么请告诉我你打算怎样阻止一场战争。
你不一定非得回答这问题,不过我还是想知道你为什么想统治世界——至少是统治我们的国家。
上帝创造世界是让我们和平相处,不是为了打仗的。
……
材料四 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
回答:
四、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华沙条约》特点?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怎样影响?(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对20世纪后半期的美苏“冷战”与国际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8分)
思路小结:
课后训练案
一、课中检测与训练(《课时作业选择题部分》)
二、课后巩固促提升(《课时作业主观题部分》)
参考答案
(1)遏制社会主义,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杜鲁门主义)
(2)特点:集体防御;军事、政治结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影响: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3)美苏冷战,威胁世界和平,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使世界人民长期生活在战争威胁阴影中。
美苏双方均势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共存,互相借鉴,推动了世界整体发展。
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崛起。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