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井》教学设计之二
《古井》教学教案
![《古井》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e9b95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3.png)
《古井》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古井》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及故事情节。
(2)能够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3)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通过朗读、复述、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的理解和分析。
3. 课文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的能力。
3. 课文中蕴含的哲理和人生观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古井》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古井》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情节。
(2)引发学生对古井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古井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课堂展示,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探讨课文中的哲理和人生观。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强调学生对古井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提醒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6.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古井》教案设计
![《古井》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6eda27b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d.png)
《古井》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古井》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对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古井》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主题思想和寓意的探讨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介绍课文《古井》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欲望。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古井》。
(2)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词语和句型学习:(1)挑选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进行讲解和示例。
(2)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型。
4. 主题思想和寓意探讨:(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思想和寓意。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表达,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2. 词语和句型运用评价:通过口语练习和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对词语和句型的掌握程度。
3. 主题思想和寓意探讨评价:通过讨论和表达,评价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和寓意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古井》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词语和句型的示例和练习材料。
4. 讨论和表达的指导材料。
六、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古井》,了解课文内容。
2. 课堂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 详细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包括生僻词语的解释、句型的运用等。
《古井》教案设计
![《古井》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4fbdd9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b.png)
《古井》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对《古井》这篇课文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古井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1.2 教学内容:介绍古井的定义、历史和文化内涵,为学生阅读课文做好铺垫。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提问讨论、教师讲解。
1.4 教学步骤:(1)展示古井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井的外观。
(2)提问:你们对古井有什么了解?古井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3)教师讲解古井的定义、历史和文化内涵。
(4)引导学生思考古井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第二章:课文阅读2.1 教学目的: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古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古井的情感。
2.2 教学内容:课文《古井》的内容。
2.3 教学方法:学生自读、教师讲解、讨论交流。
2.4 教学步骤:(1)学生自读课文《古井》。
(2)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3)讨论:课文中的作者对古井有什么情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4)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第三章:古井的文化内涵3.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古井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2 教学内容:古井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3.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讨论、案例分析。
3.4 教学步骤:(1)教师讲解古井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学生讨论:古井的象征意义在现代社会中是否依然存在?(3)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古井的象征意义。
第四章:古井的保护与传承4.1 教学目的:让学生认识到古井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4.2 教学内容:古井的保护与传承现状及重要性。
4.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小组研究。
4.4 教学步骤:(1)教师讲解古井的保护与传承现状。
(2)学生讨论:为什么需要保护与传承古井?(3)小组研究:提出保护与传承古井的具体措施。
第五章:课程总结5.1 教学目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古井文化的理解。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古井的文化内涵及其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古井》教学教案
![《古井》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88417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63.png)
《古井》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古井》这篇课文;(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3)了解和感受我国古代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弘扬真善美;(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 词汇学习:挑选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如“古井”、“清澈”、“汲取”等,让学生通过语境理解词汇的含义,并进行造句练习。
3. 句型练习:针对课文中的句型,如“疑问句”、“否定句”等,进行专项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 故事背景介绍:讲解课文中所涉及到的古代民间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3)了解和感受我国古代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到的古代民间故事的理解;(2)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词汇学习和句型练习;2. 合作交流: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3. 讲解与示范: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并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和评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给予相应的评价;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3. 小组活动:对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六、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古井》的文本材料,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副本;2.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以辅助教学;3. 准备词汇卡片和句型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4. 准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道具和背景布置。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古井》教学设计之二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古井》教学设计之二](https://img.taocdn.com/s3/m/585daee3650e52ea5418981f.png)
5、古井教学要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2.注意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4.学会本课13个生字。
掌握音形义;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一边读、一边想”,了解有关古井的故事;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难点:抓住词句训练,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思考、练习”2中句子的意思。
教学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时间:3 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片、小张填空片子、生字词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齐读课题,这篇课文讲的是有关家乡古井的故事,作者离开家乡多年,对故乡的一口古井一直难以忘怀,这是为什么呢?请学习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一)要求边读边划,划出生字词和不懂的词语。
(二)边读边想,标出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成一段。
三、检查自读情况(一)找几名同学读书。
(查生字读音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流利。
)(二)认读生字卡片,注意多音字担”本课读dm音,薄”读“lb”的音。
生字中乳”的读音,读%勿读成“1。
哺”是“b勿读成“p或f。
(三)提出难懂和不理解的词语。
哺育陶冶报酬品格晨光熹微络绎不绝暮色降临年过六旬四、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一)个人自查。
(二)同座位交流情况。
(三)全班进行解答。
重点词语的解释:陶冶: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等有益的影响。
品格:指人的品质和风格。
晨光熹微:形容早晨太阳刚出来,天还没有亮。
暮色降临:傍晚,昏暗的天色已经来到。
五、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一)个人根据分段方法自己试分。
(二)分组议论。
(三)全班讨论。
1.全文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略)2.可以归纳为几个大段?每大段段意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分?(第1 自然段为一段,讲的是村东头古井的水清凉可口,像母亲一样哺育着乡亲们。
《古井》教案(共5篇)
![《古井》教案(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f122e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4.png)
《古井》教案(共5篇)第一篇:《古井》教案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1、知道今天我们学哪一课吗?谁能把课题写在黑板上,找学生上黑板写。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你们读了课题之后,想知道什么?那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3、学生自读课文二、检查自读情况1、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检查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流畅。
2、各组选出代表进行读书比赛。
3、出示本课的生字,强化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4、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句问题,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解决。
实在解决不了的,记下来准备汇报。
5、汇报梳理出重点问题:为什么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三、重点感悟,解决疑难1、同学们,你们感觉温情的母亲是什么样的?(哺育儿女,教育儿女,无私的奉献自己)2、那请同学们读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看看古井是怎样哺育自己的儿女的?3、指名读一、二自然段,从中你知道了什么?古井水清凉可口取水人络绎不绝人们喜欢古井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像刚下过一场春雨4、比一比谁更像村里的人,读出对古井的喜爱之情。
四、布置作业熟读剩下的内容,思考古井又是怎样教育儿女的?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古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古井有了哪些认识?2、还记得上节课老师留给你们的作业吗?(熟读剩下的内容,思考古井又是怎样教育儿女的?)那就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部分,比比看谁读懂的内容最多。
二、继续感悟课文1、让学生自读3—5自然段,思考从中又知道了什么?2、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内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3、谁有困难?说一说,抓“一瘸一拐”、“单薄”理解;谁来支援?说一说,抓“挑一担”、“提一桶”理解;4、老两口的态度呢,乡亲们又是怎样说的?找同学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
现场采访“老两口”和“乡亲们” 你们为什么这么说?心里是怎么想的?5、小结:那我明白了,你们之所以这么做这么说,都是谁教育你们的—古井,对啊,是古井教育乡亲们这么做的。
《古井》教学教案
![《古井》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6deb47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0.png)
《古井》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古井》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了解古代井文化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查找资料、访问等方式,了解井文化的历史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三、教学难点1. 井文化相关知识的了解。
2. 培养学生对课文所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古井》及相关资料。
2. 黑板、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古井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简介井文化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古井》,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访问等方式,了解井文化的历史背景。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
(2)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井文化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4.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井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思考井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如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等。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井文化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井文化的小作文。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情况。
3. 学生对井文化知识的了解和兴趣。
4. 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得当,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5. 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参与程度。
七、评价与反馈1.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井文化知识的了解等方面。
2023最新-《古井》教学设计【优秀4篇】
![2023最新-《古井》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397cb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49.png)
《古井》教学设计【优秀4篇】《古井》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理解古井作了贡献而不求报酬的精神,体会故乡人民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自己力量的高尚品格。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哺育报酬陶冶晨光嘉微;络绎不绝等词语,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3、给课文分段,概括小标题。
4、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课文中描写古井和乡亲们高尚品格的部分教学难点: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于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你们见过井吗?喝过井水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古井》。
二、范读课文,谈感受下面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听后回答:你们过去对井怎么看?听了课文你们觉得并怎样?三、读通课文,指导分段1、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两遍。
2、出示容易读错的生字词练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能否读正确。
4、默读课丈,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
①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人都到这儿取水。
②每天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③村里的人长牢给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送水。
④者两口对乡亲们送水不肯要报酬深表歉意。
⑤乡亲们以井作比劝说老人。
⑥说说古井的作用。
5、看看这6个自然段讲了几方面的内容,把意思相近的自然段归到一起,组成大段,再归纳小标题。
讨论归纳。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位置和作用。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众人取水。
第三段(三一五自然段):乡亲助人。
第四段(第六自然段):古井教人做人。
6、按段落分读课文。
四、讲读第一段1、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活,每句话讲了什么,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讨论归纳。
共4句话。
第1句交待古并位置,第2句讲井水清凉可口,第3句说乡亲都来取水,第4句赞美古井哺育之恩,句子之间一环扣一环,联系紧密。
2、这一段中哪句话含义最深刻?(第4句)在这一句中作者把古井和井水比作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汁。
)3、温情是什么意思?(指温柔的性格,温和的态度,)作者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什,好在哪里?(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伟大的,为培育儿女可以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古并就像慈爱的母亲,敞开胸怀无私地用生命的泉水养育着人们,而对人们却毫无所求。
《古井》教案设计
![《古井》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4c6f468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9.png)
《古井》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古井》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2. 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文章主题;3.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对主题的作用。
1.2 能力目标1.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大意;2. 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分析文章艺术特色;3. 提升写作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抒发情感。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2. 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古井》的故事背景、作者生平等相关知识。
2.2 课文解读2.2.1 梳理故事情节,概括文章主题;2.2.2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2.2.3 赏析环境描写,把握作品情感氛围。
2.3 教学重点、难点2.3.1 重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2.3.2 难点:分析人物形象与主题的关系,理解作品内涵。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作者生平等相关知识;3.2 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分析人物形象与环境描写;3.3 示范法:教师示范分析,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3.4 实践法: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好,抒发情感。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背景、作者生平等;4.2 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作品情感氛围;4.3 梳理故事情节,概括文章主题;4.4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4.5 赏析环境描写,把握作品情感氛围;4.6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知识;5.2 结合生活实际,发现美好事物,写一篇作文《我眼中的美好》;5.3 预习下节课内容,准备课堂讨论。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6.2 作业批改: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6.3 作文评价:评价学生在作文中展现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6.4 学生自评、互评:鼓励学生相互学习,提高自身能力。
古井 教案教学设计_2
![古井 教案教学设计_2](https://img.taocdn.com/s3/m/21b257e7af1ffc4fff47ac12.png)
古井教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学习从重点词句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学习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求异。
板书“井”,由同学们对井的了解谈起,交流对井的认识。
在“井”字前加“古”字后让同学们思考课文会写些什么。
简介作者情况,猜测作者写“古井”的原因。
2)初读课文求实。
自由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读解生字新词,并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再指名读课文,检查初读课文情况,并纠正误读,区别字形。
(1).读准生字读音:“乳(rǔ)汁”的“乳”,“报酬(chóu)”的“酬”是翘舌音,要读准。
读准以下容易误读的音:“扁担(dàn)”的“担”,不要读成“dān”的音;“单薄(bó)”的“薄”不要读成“báo”的音;“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shì)”的中“似”,不要读成“sǐ”的音;“日子长着哩(li)”的“哩”应读轻声;“提供(gòng)”的“供”不要读成“gōng”的音;“他们懂得(de)”的“得”应读轻声,不要读成“dé”的音;“不能总让大家出力气啊”和“多好的古井啊”中的“啊”,应按“啊”的变调读,前者应读“ya”,后者应读“na”。
(2).注意以下字形:“暮色”的“暮”下边是“日”;“络绎不绝”的“绎”不要写成“泽”;“六旬”的“旬”与“句”,“陶冶”的“冶”与“治”不要相混.(3).提醒学生通过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熹微”、“歉意”、“陶冶”、“络绎不绝”。
3)再读课文求全。
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想一想各自然段的意思,分小组讨论,并解答;然后全班交流,归纳自然段的意思。
古井
![古井](https://img.taocdn.com/s3/m/0397a9d8941ea76e58fa048b.png)
《古井》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材分析《古井》是一篇抒情散文,讲的是“我们村”的乡亲们怎样从古井取水,又从中受到教育的事。
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奉献的教,是一篇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的好文章。
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3、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二)过程和方法:以读为本,抓住一些含义深刻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句子,指导学生通过读、思、议、问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古井”对乡亲们作出贡献而不要报酬,从而体会乡亲们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并从中受到启迪。
(四)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懂得“古井”对乡亲们作出贡献而不要报酬,体会乡亲们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并从中受到启迪。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古井》这篇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说说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我们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每天到这里挑水的人很多,以及乡亲们帮助一对老夫妇挑水的事。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细读文本(一)、整体把握1、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古井的句子,做上标记,并读一读。
①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②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者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2、理解第一个句子①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古井比作(母亲),甜美的乳汁指(井水),“哺育”的意思是(养育,教育)。
②指名学生读一读3、比较这两个句子,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
第一句中的“哺育”是养育、教育的意思。
第二句中“提供着生命的泉水”指的是哺育中的“哺”;“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指的是哺育中的“育”。
4、小结:可见,前后这两句话在文中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5《古井》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5《古井》第二课时-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85979d83d049649b6658a9.png)
1、运用“自己提出问题。
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
2、体会使用比喻句的好处,了解课文中总起—分述—总结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讨论、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昨天我们初读了《古井》这篇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学们还记得吗?你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口答)2、导入:昨天的课上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古井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投影片出示问题)你找到答案了吗?这是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第六自然段)二、精读感悟1、出示第六自然段:“多好的古井啊……怎样做人。
”2、学生汇报:古井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生命的泉水,也陶冶着人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3、教师板书:生命的泉水、陶冶品格。
4、速读课文,看看这两部分内容各在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2、3—5)5、精读这两部分内容,抓住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运用“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你的好朋友讨论理解。
6、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交流。
7、学生汇报。
要点:(1)第二自然段:古井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
(指导朗读“每天从晨光熹微……一场春雨)(2)第三—五自然段:乡亲们如何帮助老人挑水、乡亲们之间的对话。
(指导朗读“乡亲们见两位老人用水困难……不肯接受”、“那口古井……劝说两位老人”)(3)体会比喻句在表达上所起的作用,试着说一个比喻句。
9、与“总结”相对应的是“总起”,课文中有这样的段落吗?(第一自然段)10、说说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总起——分述——总结)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也要注意运用。
三、回顾体验2、汇报(朗读、背诵)四、内化升华1、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也有许多象古井一样无私奉献、不计报酬的人,你发现了吗?说说他们平时是怎样做的?2、学生汇报。
五、梳理总结1、用一句话说说今天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
《古井》教学设计教案二:启迪学生思维发展
![《古井》教学设计教案二:启迪学生思维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80c187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71.png)
【导语】教学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探索。
每位教师都应该经过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不断发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一些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技巧。
古井是我一直很喜欢的一篇课文,它饱含着诗意和怀旧的情感。
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对课文的解读,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他们的思维发展,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真正从课文中汲取到最大的营养。
【分析】《古井》是一篇描写乡村诗意的散文,三句半的朦胧诗风格使得学生读起来体验性很强。
但如果只是死板地讲授,学生难以获得真正的收获。
在教学设计中需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启迪学生思维发展。
一、采用情景式教学理念对于学生来说,情境式教学最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通过给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场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比如,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相关的素材,展示出一些乡村古井的图片,让学生看看古井的模样,再请他们发表感想。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课文中来。
二、开启引导式教学模式除了情景式教学之外,引导式教学模式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单向传递的授课,更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比如,在讲解课文中的句子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井令人想起了小时候?”“古井有哪些特点值得我们赞美?”等思考题目,引导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渐融入到课文情感中。
三、培养学生的英文思维作为语文和英语课程都非常重要的一篇课文,教师不妨以“中英文转换”为主线思路,引导学生在两种语言之间切换,培养学生的英文思维。
通过切换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到不同语言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归纳总结出相应的学习技巧。
四、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合作中更容易相互学习、激励,比单独学习更容易留下深刻印象。
教师在讲解《古井》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分组让学生彼此帮助,相互猜测词语和表达情感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总结】通过上面的几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发展。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古井》教案2 人教版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古井》教案2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e4289b910ef12d2af9e7c9.png)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古井》教案2 人教版教学要求:1、自学课文,了解词语的意思2、认识古井的作用,理解课文包含的道理3、谈谈读文后的感受重难点、关键:1、理解重点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及课文包含的道理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审题1、出示各种古井图片2、认识古井的作用以前没有哗哗流下的自来水,人们喝水都要打井取水。
现在一些乡村人们还要靠井水来维持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井的文章。
3、板书课题:古井二、学习课文(一)、自学生字词(二)、自学课文,解决不懂的词语(三)、自学课文,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可以谈好内容,也可以谈好词好句)(四)、老师在学生自由谈的基础上归纳重要内容和名句1、《古井》讲叙了乡亲们佩服古井,学习古井,帮助老人的故事。
2、作者写《古井》一文,用了许多好词好句,我们大家一起读一读(五)、学习1、2自然段出示刚才学生讲到的好句进行教学1、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1)“甜美的乳汁”指的是什么?(2)古井的水有什么特点?从文中找出一词来形容它(清凉可口)(3)哺育是什么意思?(养育)(4)为什么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因为古井用它的泉水养育了乡亲们,所以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母亲也用乳汁养育了孩子,它们之间有共同的特点,拥有乳汁即泉水,承担养育的责任)(5)朗读这句话(注意读出对古井的感激与热爱)2、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1这是句(2)读出你喜欢的词语(晨光熹微、络绎不绝、乡间小曲)(3)这些词说明了什么?(取水时间长,乡亲们很快乐,取水的人多......)(4)这么一说,这个比喻句用得更好了,那就带着赞美的口气读一读。
3、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下过一场雨(1)这是句(2)为什么把井水比做春雨,而不比做秋雨、冬雨呢?(春雨很珍贵,春雨是乡亲们最喜欢的......)师:是啊,春雨贵如油。
图文5古井 教学设计2
![图文5古井 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e643906cd5bbfd0a78567331.png)
图文5古井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哺育、络绎不绝、水桶、吱悠、水缸、报酬、歉意、不仅、陶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讨论,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释题,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1.认识“井”,引出“井”的作用。
2.体会课文题目“古井”的含义。
抓重点,找联系,把握课文整体1.通读全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划出课文直接赞美古井的句子。
2.学生议答3.教师出示下面两句话。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4.思考并讨论这两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5.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哪些内容与这两句话有联系?练习朗读课文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讨论,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教学步骤:检查朗读课文。
指名分别读文中“哺”和“育”的部分分析词句,想像画面,深入探究各部分在把握课文整体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重点词句,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二至五自然段。
1.探究第二自然段认真阅读并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根据课文描述的内容,眼前浮现人们到古井取水时的画面,进行口头描述。
5古井教学设计之二
![5古井教学设计之二](https://img.taocdn.com/s3/m/24ab042758f5f61fb6366624.png)
(1)划出关键词语“母亲”、“乳汁”“哺育”,明白得其本义和引伸义。
(2)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什么缘故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
(3)体会这句话在全文的重要作用(总领全文,提示文旨。)
(4)情感朗诵,加深明白得。
3、有情感地朗诵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赞美的语气。)
4、说说这一自然段要紧讲了什么。
(在故乡的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到古井担水的人很多,村里人常年帮忙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担水,可从不要报酬,这口古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泉水,还教给人们如何做人。)
3、教师总结:这确实是这篇课文的要紧内容。
十、体会文章的写作方式
作者什么缘故要写古井?如何通过写古井来表达文章中心的?
归纳:本文写作方式
(1)借物喻人,寓理于物;
5《古井》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一、明白得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二、在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段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要紧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有情感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作方式。
(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担水不要报酬的事。)
作业:
一、熟读课文。
二、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一、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科)试探: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话含义不行懂?把它划出来。
二、幻灯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古井像一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作业:
一、背诵课文。
二、抄写词语。
教学重难点:
语文 - 小学四年级第八册古井(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语文 - 小学四年级第八册古井(第二课时)-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941af3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c.png)
语文 - 小学四年级第八册古井(第二课时)-教学教案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有一口井从古到今始终为乡亲们提供着生活用水。
(板书:古井)二、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1、抽生读师:谁能给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2、全班有感情朗读。
三、析词句,想画面,深入探究过渡:古井是一位温情的母亲,她用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课文哪个自然段具体写了古井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生:第二自然段。
师: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
(生齐读)师:大家用笔画出哪些词语描写了乡亲们尽情享用井水的情景?呆会告诉老师。
生:络绎不绝、丁丁当当、吱悠吱悠、乡间小曲、湿漉漉、一场春雨、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师:从这里能看出来取水的乡亲们的心情怎么样?生:快乐。
师:对,古井像一位母亲无私地哺育着她的儿女人们要它的关怀下快乐地生活着。
哪个同学愿意来读读这一段?(个别赛读)师:读得不错,人们到古井取水,每天迎着晨光,踏着暮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让我们再去体会一下乡亲们的快乐生活。
(齐读)2、学习第三到第五自然段。
师:你们都能把乡亲们取水的快乐心情读了出来。
有水喝的人当然快乐,但是,我们家隔壁住着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男的腿负伤,走路一瘸一拐的,女的身子很单薄,他们挑不到水喝,怎么办呢?1生:乡亲们帮助他们。
师:那谁能说说乡亲们是怎样帮助这一对老人的?(生自由答)师:同学们轻声读课文(3——5)段,边读边想:乡亲们具有什么精神?(指名汇报)生: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精神。
师:课文从哪句话体现出来?生:从“那口井给人们……要过报酬.。
”生:从“两位老人多次表示……可是谁也不肯接受。
”师:咱们分角色读一读老两口和乡亲们的对话。
(男女读、指名分角色读)师:是呀,作者讴歌了古井以水养人,以德育人的优秀品格。
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读他们的故事。
3、学习最后一段。
师:(出示最后一段的幻灯片)问:从这一段中找出一个词来形容古井和乡亲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古井》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5《古井》教学设计之二。
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段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课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围绕训练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并解题:古,年代久远;古井,人们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
(城市的许多孩子没有见过井,老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井。
)古井,古时留下的一口井。
2、导入:作者为什么会对故乡的古井一直难以忘怀?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读后评议。
2、评议后老师利用生字卡进行正音练习。
3、说说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读不懂,或者你认为应该重点理解的。
(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记号或做出批注。
留待讲读课文时讨论。
)
三、自由读课文。
1、引导思考并讨论: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内容联系紧密,可以划分为一段?段意怎样概括?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讲古井对“我”的启发。
(不仅提供了泉水,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
2、读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
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一、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科)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话含义不好懂?把它划出来。
2、幻灯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导学:
(1)划出关键词语“母亲”、“乳汁”“哺育”,理解其本义和引伸义。
(2)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
(3)体会这句话在全文的重要作用(总领全文,提示文旨。
)
(4)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赞美的语气,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5《古井》教学设计之二》)
4、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过渡
作者把古井比作母亲,这位伟大的母亲又是怎样哺育平原上的儿女的?课文是通过哪些个体事例来说明的呢?
[(1)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村里人长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不要报酬。
]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
2、“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你从哪看出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的?(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从取水时间;看到的;听到的声音;“路面是湿漉漉的”四个方面写出了取水的人多)
3、为什么说“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古井周围的路面是怎样的?为什么用春雨来比喻?
5、教师小结:这一段写出了古井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也表达出了作者对古井的赞美之情。
(板书:以水养人)
6、用喜悦、赞美之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读后思考、讨论:
1、乡亲们为什么帮助老人?(年过六旬:男的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学。
)
2、他们是怎样帮助老人的?(“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这个”、“那个”,是说帮助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个人,有很多人。
“一担”、“一桶”说明挑水的人有的力气大,有的力气小。
“总是满满的”说明乡亲们一直坚持帮助老人。
“多次表示”,“谁也不肯接受”说明乡亲们自觉无偿地帮助老人。
)
这两个问题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小结时,教师对个别遗漏问题加以点拨即可。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思考后讨论:
(1)“总让大家白出力气”中的“总”,“白”的意思是什么?“歉意”,怎样理解?
(2)对老人的歉意,乡亲们是怎样回答的?这句话怎么理解?
幻灯出示: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先用一个句反问加重
语气,突出了古井功劳大。
用“可”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说明乡亲们主动地帮助老人,是因为受到了古井的启示?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帮助别人。
)板书:以德育人。
六、说说第三、四、五自然段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七、分角色读这三个自然段,要求读出对话语气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幻灯出示这一段话: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2、句子用了哪个关联词语?(不但……还……)这个句子的前半句总结了课文哪方面的内容?后半句又总结了哪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强调了哪个内容?
3、“陶冶”是什么意思?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板书:启迪怎样做人。
4、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
5、以饱满的深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把每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学生抓住段意的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连贯。
(在故乡的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这口古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泉水,还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
3、教师总结: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十、体会文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