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设备维护经验之环回法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输设备维护经验之环回法使用
目前长途传输数字终端电路大部分是2Mbit/s电路,因此运营企业传输维护工作最常见的事就是2Mbit/s电路障碍处理。
引起这些故障的原因归纳起来有几种:电缆端子假焊造成松动、脱落导致芯皮相碰,DDF架U型塞子、插座频繁插拔松脱引起电路开路或短路,用户线收发接反了,链路设备机盘故障,时钟不同步等等。
当故障出现时值班人员根据设备的告警显示或用户申告的陈述现象进行处理,最常用的办法是先查电路资料,找出该电路在DDF架的位置,采用简易迅速直观的环回法,用传输分析仪协同用户对端局进行分段,逐级检查,这样大部分电路能很快处理好。
因此,环回法成为处理故障常用方法之一。
然而处理故障时如果环回法使用不当,则可能出现误区,延长障碍历时。
例如去年杭电进行固网智能化升级,在艮山门局新装华为Metro1000一台,用于连接艮山门519局F150交换设备与软交换。
在2Mbit/s链路跳接完成后,艮山门交换测打报第7~15条电路单通。
在进行查障时首先考虑分别对519局交换和软交换在相同DDF架位置进行环回,结果都报DT环回正确。
于是便把重点转向了检查交叉连接是否有问题,但是确认无误。
于是在使用单拔插某条电路的发信或者收信时发现,软交换设备由于是155Mbit/s接入,对于单条2Mbit/s端口的障碍(如没有收到信号时)不会向对端发送RDI的对告告警。
然后使用万用表对Metro1000的成端进行对线时发现其第7条电路的发信接到了第8条电路的发信位置上,第9条的发现接到了第10条上……第15条的发信接到了第7条上,而所有9条故障电路相对于519局交换设备的发信(Metro1000的收信)均正确,而收信(Metro1000的发信)出现了隔位交叉的现象,由于软交换不发送RDI告警,因而出现了前面所述的情况,导致进入了误区。
另外,电路类型区别也会导致环回法的失效。
例如前不久联通公司申告至某基站的一条2Mbit/s网管链路不能使用。
在挂表测试时有抖动告警,但没有误码,然而放通后故障依旧。
于是只好从别的155Mbit/s链路上调用一条电路暂用,结果系统恢复正常。
说明2Mbit/s电路确实有问题。
于是查看故障电路所在的整个155Mbit/s链路,发现所有2Mbit/s电路均有抖动现象。
接着155Mbit/s端口分别向对方环回,2Mbit/s链路端口挂表测试电路又均正常。
于是检查两端的同步是否正确,结果发现基站那端的网元时钟工作模式为自由振荡,而正常情况网元时钟工作模式为锁定模式(即系统内部晶振锁定工作于某外部定时参考源),于是将时钟恢复正常工作模式后,故障现象消失电路恢复正常。
后检查发现,这条155Mbit/s链
路上的63个2Mbit/s电路中仅有一条网管电路,其余的为数据、程控、移动电路等,它们所使用的交换机都有外接BITS作同步时钟,在传输信号抖动偏差不大的情况下能通过指针调整不影响使用。
而网管设备没有外接同步时钟信号,一旦传输信号抖动性能超标将产生码间干扰,引起误码导致数据丢包。
电路环回时是自己提取自己的时钟信号,一旦双方同步定时有问题,就难以辨别故障点。
无独有偶,在日常维护工作中还会碰到下列情况:
1.用户中继信号线收发接反了,对用户环回反映电路正常,测试传输通道没问题,放通电路却不正常;
2.二个机房之间电缆中继线较长,在分段处理障碍时,采用环回测试时(线长增加一倍,衰耗相应加大)发现电路不正常,怀疑电缆损坏,而用万用表核对确认时发现中继线没问题;
说到分段环回处理障碍,去年在固网智能化建设中,惠兴局新建了一台中兴S320传输设备,后发现经过此设备传输的电路中有部分会经常出现误码。
在电路上不同的DDF位置进行双向环回均没有问题,但是放通后故障依旧。
由于S320设备在1楼机房,而惠兴局交换设备在2楼,于是初步判定为线路过长,导致误码。
结果在询问中兴公司的专家后才得知S320设备的电口在较长距离传输时应对设备及配送的8P电缆(配送的8P电缆中另有一根铜丝用于接地)进行接地。
照此标准接地后,故障得以解除。
3.处理光路障碍时,为了确认本端光端机工作是否正常,采用近端环回;判断线路好坏采用远端环回。
这样不但分不清故障段落而且可能使问题复杂化、扩大化。
以上1和2两种情况用仪表对测就能够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
第3种情况中的近端和远端环回要区别对待。
由于光端机的近端环回衰耗太小,接收光功率过大会超过接收机过载点,正确的方法应是在外线加15dB左右衰耗环回进行测试。
远端环回相当于线长增加一倍,线路衰耗太大使接收光功率过小,低于接收机灵敏度,正确的方法应是用OTDR测线路或一端用光源一端用光功率计进行对测,来判断障碍段落。
由此可见,环回法在日常电路故障处理中不是处处适用的,尤其在新技术、新业务种类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有时还会导致错觉不足以判明障点,因此使用要得当。
系统设备项目部
2006-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