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期末复习思维导图背记练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1.1858年,针对美方提出的华工保护问题,清廷代表直隶总督谭廷襄则说“敝国大皇帝抚有万民,漂流海外者,何暇顾及⋯⋯敝国大皇帝之富,不可数计,何暇与此类游民,计及锱铢”。
这表明当时()A.华工保护问题得到解决B.美国借助条约掠夺中国劳工
C.地方督抚把控了外交权D.清政府受传统华夷观念影响
2.下表是1650—1900年亚、欧、美、非四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表(单位: %)。
其中②代表的是()地区1650年1750年1850年1900年
②18.319.222.724.9
② 2.4 1.6 5.19.0
②18.313.18.17.4
②60.665.863.958.3
A.亚洲B.美洲C.非洲D.欧洲
3.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美洲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
各国来华招工,华工遭受拐骗、出洋为奴的案件时有发生。
李鸿章建议遣使设官,拯救华民。
清政府迅速向美洲派驻使臣。
这()
A.顺应拉美各国独立发展经济的需要B.推动了清政府外交的近代化
C.源于不平等条约使劳动力大量外流D.践行了中体西用的政治理念
4.1882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俄文版序言中写道:“正是欧洲的移民使北美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开发其丰富的工业资源,以至于很快就会摧毁西欧特别是英国迄今为止的工业垄断地位。
这两种情况反过来对美国本身也起着革命作用。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欧洲移民深刻影响着美国历史发展
B.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C.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
D.马克思主义成为美洲民主运动的思想武器
5.下图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兼并程度B.经济发展水平C.人口自然增长D.移民流入数量
6.读图“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鲁地区人口变动(单位:万人)”,这一变动表明()
A.是医疗等条件落后的结果B.工业革命改变人口数量
C.种族歧视使当地人口锐减D.三角贸易影响人口变化
7.如表是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对表格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中国世界总人口
1650年18.318.3 2.422.9 5.45 亿
1750年19.213.1 1.630.97.28 亿
1850年22.78.1 5.135.111.71亿
A.黑奴贸易是欧美人口比率变化的重要原因
B.世界人口的增加与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
C.工业化进程使欧洲人口比率增长速度最快
D.欧美各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人口增长
8.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传教士遭到中国“暴民”的袭击,而中国劳工同样被美国工人的暴行所伤。
美国传教士兼公使秘书威廉姆斯在1868年指出“如果在中国的美国人遭受的痛苦超过了至1855年以来在美华人所忍受痛苦的1/10,战争肯定因此发生。
”据此可知()
A.华夷观念引发第二次鸦片战争B.美国试图派兵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中美关系存在严重的不公平性D.在华传教士致力于改善中美关系
9.如图为殖民扩张和收缩的周期示意图(1700—1975年),其中两个殖民收缩期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B.民族自决原则开始确立
C.启蒙思想指导各殖民地争取独立D.战争削弱了宗主国力量
10.哥伦布于1493年第二次远航时,将甘蔗带到了美洲,随后甘蔗在美洲的种植范围得到扩大,欧洲对蔗糖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但是欧洲殖民者不愿收割、运送甘蔗,而美洲绝大部分原住民已被杀害,于是殖民者找到了一个能补充加勒比地区劳力的办法:贩卖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适应炎热气候的黑人至加勒比地区。
这反映了()
A.物种交流改变族群分布B.商业革命丰富植物种类
C.人口迁徙更新商贸形态D.殖民扩张加速资本流动
11.墨西哥的斗牛起源于西班牙的斗牛。
爱尔兰和英国的木鞋舞,传到美国衍化成踢踏舞。
古巴黑人仍保留着非洲祖先的古老传说。
巴西民间口头文学中经常可以寻觅到来自安哥拉、刚果和莫桑比克的黑人传统的遗痕。
这些现象()
A.消除了各洲之间的隔阂B.促进了世界人口的迁移
C.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D.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交融
12.有学者指出,现代拉美文明是一种多元混合的文明,具有和谐性与不平等并存、开放性与依附性并存、多元文明与不平衡性并存的“悖论”。
这主要是由于()
A.新的美洲文化趋于形成B.近代殖民侵略及人口跨地域转移
C.美洲人口及族群的变动D.拉美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不彻底
13.1976年,非洲裔美国作家亚历克斯哈利根据自己的家族背景,完成了一部历史题材小说《根》。
小说讲述了昆塔(作者祖先)从非洲被贩卖至美洲,他与后代在美国的苦难历程,以及这个家族获得自由后的若干经历。
该小说()
②具有系统性的史料研究价值②反映近代西方殖民者的罪恶
②说明美国奴隶制度依然存在②折射美国的文化冲突和认同
A.②②B.②②C.②②D.②②
14.1851年以来,大批华工前往澳大利亚淘金。
据统计,当时每6个外国淘金者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华工不仅成为澳大利亚淘金热潮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还参加了当地的建设和清除从林、开扩田地的工程。
在1888年前后,约有5000名华工参与修筑了从达尔文至松湾的铁路。
同时,昆士兰所有的公路都是华工修筑的。
这反映了()
A.华工获得了在海外发展的自由权B.华工推动近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华工促进了澳大利亚经济的发展D.华工在澳大利亚主要从事重工业
15.有学者研究美国外来移民地位:1789—1880年移民是备受欢迎的财富;1880—1924年移民逐渐被看做是“威胁”而加以限制;1924—1942年移民在美国的地位跌入谷底。
这一变化说明()A.世界形势变化影响移民走向B.外来移民是国家崛起的重要力量
C.社会环境影响外来移民地位D.社会发展程度导致移民数量变化
16.19世纪70年代,美国太平洋铁路最终建成。
这条铁路修建最为困难的西段近90%的部分由华人劳工建成,但在铁路建成之后,华人劳工未获尊重反而遭到了白人的歧视与迫害,他们只好在以旧金山都板街为中心
的小范围内聚集,后来这里又迁入了新的移民,发展至今。
华人劳工的聚集()
A.提升了中国在世界的社会影响力B.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保留与传播
C.使华工成为各国建设的主要劳力D.为中国带来了巨额的外汇收入
17.下表为1650--1750 年欧洲、非洲、美洲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理)。
造成这些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年份欧洲非洲美洲
1650年18.3%18.3% 2.4%
1750年19.2%13.1% 1.6%
A.高产作物的交流B.黑奴贸易的泛滥
C.殖民活动的开展D.欧美国家的移民
18.1869年5月10日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开创性时刻,在犹他州的普罗蒙特里,第一条横贯大陆的铁路通车。
曾经要耗时数月的危险旅程现在可以在一周内完成,这给这个支离破碎的国家的经济带来革命性变化。
该铁路()
A.见证了英国的殖民扩张B.使美国南北部终于连成一体
C.体现了华工的巨大贡献D.由美国总统华盛顿批准修建
19.据统计,19世纪中叶前往拉丁美洲的华人总数在30万人以上,主要集中在古巴、秘鲁和英属圭亚那。
在古巴大约有8万华工在种植园和制糖厂工作,输入秘鲁的10万华工多数在种植园和矿场工作。
这一时期华工移入拉美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政府的政策鼓励B.欧洲殖民扩张的需求
C.极为优厚的收入回报D.跨洋交通条件的改善
20.下表为16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世界人口的迁移情况。
这两个阶段()
时间主要移出地主要移入地
1500—1850年欧洲、非洲美洲
1850—1945年欧洲、亚洲美洲
A.使非洲流失大量人口而发展迟滞B.导致美洲的经济持续衰退
C.影响了世界各洲的后续发展走向D.都促进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世纪初—18世纪70年代,西欧移民大批涌进13个英属殖民地。
在整个17世纪,移民中半数是黑奴,他们从事烟叶、蓝靛等经济作物和水稻的种植,对发展南方种植园经济起了巨大作用。
进入19世纪,欧洲殖民国家相继宣布取消黑奴制度,随后大批劳工源源不断地来到北美大陆,他们主要在美国西部等地修筑铁路,开发金矿,垦殖荒地和建设工厂,美国迅速发展为居于世界前列的现代化工业强国。
20世纪30年代至大战期间,许多欧洲科学家为躲避纳粹迫害逃亡美国,其中很多人参与了美国原子武器的研制乃至阿波罗登月飞行计划。
移民不仅推动了美国生产和技术的兴旺发达,而且使美国文化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但与此同时,有色人种还是受到了来自美国社会有增无减的凌辱、侵害、威胁和袭击。
——摘编自黄安年《外来移民和美国的发展》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个时期移民赴美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外来移民对美国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
根据材料“不可数计,何暇与此类游民,计及锱铢”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自恃天朝上国,将一切外国视为“蛮夷之邦”,对外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对于出洋到海外“蛮荒之地”去谋生的人持冷漠、鄙夷态度,表明当时清政府仍受传统华夷观念影响,D项正确;“华工保护问题得到解决”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且近代华工在美国并未得到保护,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美国掠夺中国的劳工,排除B项;“地方督抚把控了外交权”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
故选D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
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传染病造成的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是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之,。
随着疾病传播和欧洲殖民者的屠杀奴役,美洲土著居民大量死亡,所以1750年②人口比率下降到1.6%,但随着白人、黑人的不断迁入和混血族群的增加,1850年及以后美洲人口又有所增加,同时也符合新航路开辟前美洲人口占全世界最少的历史情况,B项正确;②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一直最大,同时伴随着列强对亚洲的侵略,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有所下降,符合亚洲的情况,②为亚洲,排除A项;随着欧洲人的不断殖民扩张,黑奴贸易和殖民压迫,导致非洲人口不断减少,②是非洲,排除C项;欧洲国家殖民掠夺,尤其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加速了欧洲经济发展,促进欧洲人口不断增长,②是欧洲,排除D项。
故选B项。
3.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和原因题。
时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
据材料“华工遭受拐骗、出洋为奴的案件时有发生。
李鸿章建议遣使设官,拯救华民”,可知,针对华工遭受拐骗、出洋为奴的案件,清政府迅速向美洲派驻使臣,以保护华民,有利于推动清政府外交的近代化,B项正确;拉美各国经济并不独立发展,排除A项;不平等条约只是原因之一,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外交的发展,并未提及中体西用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
故选B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
根据材料“正是欧洲的移民使北美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开发其丰富的工业资源”可知,工业革命时期,欧洲移民大量进入美国,促进了其农业和工业生产,反映了欧洲移民深刻影响着美国历史发展,A项正确;“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是列宁观点,与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关系,排除
B项;德国在第二次革命中发展迅速,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美国当时已经建立了民主共和制,且材料中马克思恩格斯并未强调美国的制度等,无从体现其对“民主运动”的影响,排除D项。
故选A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末期至东汉中期(中国)。
据本题图信息可知,东汉中期与西汉末年相比,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的户数和口数均出现增长,但湘江流域人口数增加幅度更大,这正好印证了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南迁——汉代北方人口顺长江而下南迁的情况,先迁入长江中游,再迁入长江下游,也就是迁入湘江流域并在此定居的人口比江浙地区更多,D项正确;土地兼并在中国封建社会各朝代、各个地区都存在,只不过是兼并程度有差异,甚至经济开发较早的江浙地区还有可能比湘江流域更突出,排除A项;尽管南北朝时期的江南经济开发,奠定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但三吴地区(江浙地区)在此时期经济发展最快,这就说明西汉末年以来,湘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定就比江浙地区高,排除B项:“人口自然增长”在中国封建各个地区都存在,但是这不是造成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的原因,排除C项。
故选D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70年前后的墨西哥和秘鲁地区。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在美洲大肆屠杀土著居民,是种族歧视导致了当地人口的锐减,C项正确;医疗等条件落后的结果不是人口急剧减少的原因,排除A项;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才开始,排除B项;三角贸易将大量黑人贩卖到美洲,所以美洲地区应该是人口数量上升,排除D项。
故选C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50年至1850年的中国。
据材料“世界总人口增多了”并结合所学,随着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物种大交流、工业革命的开展等等,生产力快速发展,粮食等生存生活物资快速增加以及工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加,B项正确;黑奴贸易是把非洲黑奴从非洲贩卖到美洲,与欧洲人口增长关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显示中国人口比率增长速度最快,而不是欧洲,排除C项;D项“各国”不符合史实,比如德国通过王朝战争于1871年完成统一,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排除D项。
故选B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
根据材料“如果在中国的美国人遭受的痛苦超过了至1855年以来在美华人所忍受痛苦的1/10,战争肯定因此发生”可知,美国在华传教士被袭击,在美华人也被暴行所伤,但前者受到的伤害甚
至不如后者的1/10,而美国却可以为之诉诸武力,体现了国家强弱影响了国民在外的待遇,也反映了中美关系存在严重的不公平性,C项正确;1868年时第二次鸦片战争早已结束,且该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 项;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传教士遭到中国‘暴民’的袭击”表明传教士本身就与中国民众存在矛盾,且该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故选C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殖民扩张时期世界。
据图表信息可知,两次殖民收缩期分别出现于19世纪初和一战后,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战争发生于19世纪初,一战发生于1914—1918年,两次战争都对欧洲产生巨大影响,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实力,影响了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步伐,反映了战争削弱了宗主国力量,D项正确;工业革命推动了欧洲列强的实力增长,不应该出现殖民收缩期,排除A项;民族自决原则确立在一战后,与19世纪初的殖民收缩关系不大,排除B项;启蒙思想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但仅凭精神作用无法直接推动殖民收缩期的出现,排除C项。
故选D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93年(世界)。
根据材料可知,哥伦布将甘蔗带到了美洲,随后在美洲大规模种植,但由于欧洲殖民者不愿收割、运送甘蔗、美洲绝大部分原住民已被杀害,于是殖民者贩卖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适应炎热气候的黑人至加勒比地区,这反映了随着甘蔗这一物种的洲际交流而引发了人种的跨洲际迁徙,说明物种交流改变族群分布,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商业革命,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商贸形态的更新,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资本流动,排除D项。
故选A项。
11.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
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墨西哥斗牛由西班牙斗牛发展而来,西欧木鞋舞传到美国衍化成踢踏舞,古巴黑人保留非洲古老传说和巴西民间口头文学中有非洲黑人传统的遗痕等现象,反映了近代以来,不同文化传入美洲并有所交融,D项正确;“消除”了各洲之间的隔阂的说法太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本题材料体现的是世界人口迁移的影响而非原因,排除B项;材料并未分析美洲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排除C项。
故选D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拉美。
根据材料可知,随着欧洲列强的殖民入侵及人口跨地域转移,印第安文明独立发展的进程被打断,它原有的发展环境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在经历了欧洲文明、非洲文明与印第安文明碰
撞、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之后,拉美形成了一种新的混合文明结构,B项正确;题意强调的是现代拉美文明的形成原因,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美洲人口及族群的变动主要受近代殖民的影响,不属于导致材料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现代拉美文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近代殖民侵略及人口跨地域转移,与拉美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不彻底无关,排除D项。
故选B项。
13.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
时空是1976年美国。
《根》是历史题材小说,而非文献史料,对于历史研究有一定而非系统性的价值,②错误。
《根》反映西方殖民者从事奴隶贸易的罪恶,②正确。
美国在19世纪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②错误。
被贩卖到美国的黑人在异国他乡的文化环境中的生活折射美国的文化冲突和认同,②正确。
C项正确;排除A、B、D项。
故选C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1年以来(中国、澳大利亚)。
材料反映了1851年以来华工广泛参与到澳大利亚的经济建设,尤其是道路建设,可见华工促进了澳大利亚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华工在海外享受自由权,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华工在海外发展与中国国际地位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中田地工程明显不是重工业,排除D项。
故选C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789年至1880年,美国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欢迎移民,但是在1924-1942年美国受到经济危机和战争的影响,因此对于移民不太欢迎,这说明社会环境影响移民地位,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移民地位的变化而非移民的走向,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移民在美国的人口占比,无法得知其在美国崛起发挥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到移民数量的变化,排除D项。
故选C项。
16.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和世界。
据材料“华人劳工未获尊重反而遭到了白人的歧视与迫害,他们只好在以旧金山都板街为中心的小范围内聚集,后来这里又迁入了新的移民,发展至今”并结合所学可知,华人劳工的聚集地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华裔免于歧视的庇护所,是新移民的门户与家园,亦是中华艺术、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庇护所,对外国人来说,华人劳工的聚集地是认识中国的第一步,由此可见,华人劳工的聚集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保留与传播,B项正确;当时中国被列强侵略,国际地位很低,仅靠华人劳工的聚集,对提升中国在世界的“社会影响力”作用不大,排除A项;华工并未成为“各国”建设的“主要劳力”,C项不符合
史实,排除C项;华人劳工的聚集未给中国带来巨额的外汇收入,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选B项。
1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50年至1750年(世界)。
从表中数据来看,1650年到1750年,非洲与美洲人口比重下降了,而欧洲人口比重却在增长,结合知识可知,非洲人口比重下降的根源在于罪恶的黑奴贸易,美洲人口下降主要是由于对土著印第安人的屠杀以及传染病,都与殖民活动的开展有关,C项正确;高产农作物品种的传播,促进了欧洲和亚洲等地的人口增长,不能解释非洲与美洲人口数量下降,排除A项;黑奴贸易的泛滥导致非洲人口下降,无法解释欧洲和美洲人口的变化,排除B项;欧美国家移民无法解释非洲与美洲人口数量下降,排除D项。
故选C项。
18.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9年美国。
题干反映了19世纪70年代美国一条横贯大陆的铁路通车,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以来有大量华工被运往欧美等地,因此这一时期美国铁路建设有华工的贡献,C项正确;题干涉及时间1869年,据所学美国早在18世纪末就已经摆脱英国而独立,排除A项;材料明确提及铁路走向是横贯,显然是东西走向,不是南北走向,排除B项;题干涉及时间是1869年,当时的美国总统不是华盛顿,排除D项。
故选C项。
1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期的拉美。
材料表明在19世纪中叶有大量华人前往拉丁美洲,从事一些繁重劳动场所的劳动,这主要是由于欧洲在拉美的扩张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黑奴贸易又被禁止,所以把中国大量劳动力运往了拉美,可知主要原因是欧洲殖民扩张的需求,B项正确;根据所学是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不是清朝政府的政策鼓励,排除A项;根据所学这些华工的待遇也不优厚,排除C项;跨洋交通条件的改善是华工出国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
故选B项。
2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00--1850年、1850年到1945年(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
近代非洲人口的迁出,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
欧洲人移民到美洲,使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亚洲人口迁入美洲,弥补了美洲自由劳动力的不足,助推了美洲的文化重构。
由此可见,16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世界人口的迁移,影响了世界各洲的后续发展走向,C 项正确;受工业革命的影响,传统黑奴贸易逐渐衰落,非洲迁出人口下降,反映为19世纪中后期移出地由。